《闻雁》《池鹤》《迎燕》

合集下载

古诗迎燕的意思

古诗迎燕的意思

古诗迎燕的意思以下是三条关于“古诗迎燕”的诗句、出处、意思及例子:1.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

意思就是过去在王导、谢安这些豪门大族厅堂前的燕子,如今却飞进了普通百姓的家里。

哎呀,你想想看,就好像以前那些只在富贵人家出现的宝贝,现在却来到了我们这些平凡人的身边,多有意思啊!就好比说,以前那些高级餐厅里才有的美味佳肴,现在在咱家门口的小店也能尝到啦!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的诗句。

说的是有好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在忙着衔泥筑巢。

哇塞,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大家都在积极争取好的东西,有的人在努力奋斗买房子,有的人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就像那些新燕在努力筑巢一样。

比如说,在公司里,大家都抢着去做有挑战性的项目,不就是“争暖树”嘛,而有的人在精心布置自己的小窝,不就和新燕“啄春泥”一样嘛!3.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来自戴叔伦的《苏溪亭》。

意思是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水上岸边烟雨蒙蒙,雨中的杏花也感到了寒意。

哎呀呀,这就好像我们等一个人等了好久好久,春天都要过去了他还没回来,心里那种失落和惆怅哟!就像你一直盼着朋友来和你一起玩,结果都等得花儿都谢了,他还没来,那种感觉真的不好受呢。

比如你满心期待周末和朋友去爬山,结果朋友临时有事来不了,你看着那烟雨朦胧的山,是不是就会有这种失落感呀!我觉得古诗里这些关于迎燕的描写真的特别生动有趣,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呢!。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李春友一《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概括蔡连女的形,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3结合诗的内容说出本诗的写作特点4,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3结合诗的内容说出本诗的写作特点:①映衬的手法“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这两句诗中,采取了映衬的手法描写采莲姑娘们的秀美。

②姑娘们的穿着,“罗裙”,绿的,就像是和那些田田的碧绿的荷叶用一样颜色的丝绸裁出来的,鲜活,灵动,明亮,诱人。

③姑娘们容颜,“芙蓉向脸”,掩映在摇曳多姿、鲜艳欲滴的荷花中,与花儿交相辉映,竞相比美,娇艳,靓丽,活泼,可爱-写出美丽。

这如此美丽的“罗裙”,娇艳的容颜,为隐行荷塘轻易被人发现提供了绝好的隐身迷彩。

为下文设置了个合情合理的原因和条件,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描绘怎样景色2.“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表达作者的感情(主题)3.结合诗的描绘,概括荷花的特点答1. 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

2.即表达诗人对红绿相映地赞叹,也表达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

3.结合诗的描绘,概括和化的特点①纯真自然,②互为佐佑、互相辉映,(红绿相映)荷专题、一陆龟蒙《白莲》阅读练习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8、《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1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1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1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1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

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池鹤》《迎燕》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池鹤》《迎燕》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池鹤》《迎燕》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八册下古诗教学教案之一《闻雁》《池鹤》《迎燕》【教学目标】ﻭ1、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

3、学习这个专题,引起学生对鸟的关注,初步了解“鸟文化”的内涵,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寒假背诵并上网查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蝉》虞世南(唐)ﻭ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孤雁》杜甫(唐)ﻭ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ﻭ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3《鹧鸪》郑谷(唐)ﻭ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ﻭ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从题材上看,以上属于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2、分工合作:第一首《闻雁》第一组;第二首《池鹤》二三组;第三首《迎燕》四五组。

要求:必须每个人会讲解内容;加分奖励。

ﻭ3、按序讲解,教师补充。

4、质疑问难。

ﻭ三、当堂背诵。

比赛。

四、课堂作业:五、课外巩固背诵ﻭ【教师参考】8201【闻雁】(韦应物·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ﻭ【】闻雁,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内心感触,而所作的一首诗。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

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的感受。

【诗意】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的**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背景】ﻭ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ﻭ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重点]初中必背文言文

[重点]初中必背文言文

[重点]初中必背文言文初中必背文言文七年级上册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对联六副》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杭州岳墓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集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定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定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人? 伯乐指:善于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 里马指:人才。食马者是指:愚妄浅薄的统
治者。
3.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 。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
例如: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一马平川 、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马不停蹄
4.用文中语句回答: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千里马的悲惨结局是什 么?表现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是什么?主旨句?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悲惨结局: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1.⑴并列而死
⑵同“现”显现 ⑶等同,一样 ⑷驱使 2.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⑵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解析:完成时,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 比如,①中的“食”或”“尽”,②中的 “鸣”“通”“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 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 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 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 答: 3.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 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后句是一个 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 浓烈。4.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 食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写作手法:托物寓 意,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阐明 的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 别人才,重用人才。
三、《马说》 【唐】韩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或尽粟一石。食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年级下册古诗欣赏

八年级下册古诗欣赏

八年级下册古诗欣赏一、《闻雁》(唐)韦应物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通过对“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的思乡之情,也蕴含着诗人在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2.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问题:3.“高斋闻雁来”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借助雁抒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蕴含着作者淡淡的悲哀。

4.请品析“归思方悠哉”中“方”的妙处。

体现作者归思正浓,为下文高斋闻雁蓄势。

二、《池鹤》(唐)白居易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描写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表现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读诗贵在品,试品味:“怅”字运用的精妙。

一个“怅”字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7.请从表达技巧运用的角度赏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鹤”与毛色污浊的“鸬鹚”以及善于讨好主人的鹦鹉相对比,反衬突出了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风格。

8.“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三、《迎燕》(宋)葛天民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2.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一至四单元默写填空

第一至四单元默写填空

苏教版第一至四单元默写填空八二班2011年5月4日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_________”。

在俄文中,“海燕”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__________!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____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__”或“____”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__,__,__,__,也不缺乏__,更不用提它的____与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__而不__,__而不__,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5、阅读《马说》,用原文语句完成下列各题。

①揭示全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②揭示千里马“不以千里称”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③描述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⑤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描述食马者愚妄无知的一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集中表现作者对食马者愚妄无知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⑧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___________。

7、忽见陌头杨柳色,_______。

8、《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9、阅读《池鹤》完成下列填空。

①写出鹤外形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是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③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雁》《池鹤》《迎燕》课堂练习及答案
时间:2014-03-30 13:39来源:未知作者:佚名
文章来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闻雁》《池鹤》《迎燕》课堂练习
第一部分:字词部分
一、易读错的字注音:斋( )、鸬( 鹚( )、唳( )、蒡( )、喙( ) 、敛( )、峦( ) 涟漪()、炙()热、飒()爽、谛()听、势不可当()、缥缈()( )
二、易写错的字:池hâ( )、shǎ( )子、lián yī()( )、zhì()( )热、sà()( )爽、dì()( )听、piāo miǎo()( )
三、常用词语:解词:
1、故园:_______
2、风标:______
3、丹砂:_______
4、唳:__________
5、咫尺:__________
6、喙:__________
第二部分:诗歌内容理解——理解填空
8201【闻雁】(韦应物·唐)
1、在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______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__。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___。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2、【闻雁】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______之情。

但渗透在全诗中的______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______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3、首句___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____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______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____。

8202【池鹤】(白居易·唐)
1、鹤,性情雅致,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着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

除此之外,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跟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故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__________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鹤为长寿仙禽,经说:鹤寿无量;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
算”作为祝寿之词。

中国人称健寿者长寿白叟,又呼“鹤__童__”或“鹤__松__”,就连惦念离世老人都冠以“驾__西游”美意。

2、《池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本诗借物抒怀,以___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___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___生活的向往。

3、本诗写法上也可以说是作者______,___寓人。

这首诗描写了鹤的生活环境和风格的与众不同,突出了它的___美、色彩美和___美。

以鹤与鸡、鸬鹚、鹦鹉作___,表现了鹤___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_____的向往和对_____的厌恶。

8203【迎燕】(葛天民·宋)
1、“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

”正因为燕子不______、______,主人也“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2、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__的珍惜之情。

“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______,______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

3、尾句是对燕子勤劳的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______的写照。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2.《池鹤》中可以用成语“鹤立鸡群”来概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

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3.《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中考试题
一、2009黄石市古诗文阅读:(15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诗歌内容理解——理解填空
一、【闻雁】(韦应物·唐)
1、候鸟;思乡;传信;书信。

2、远宦思乡。

萧瑟凄清;时代乱离。

3、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衬托萧瑟、凄清的气氛;孤独。

二、【池鹤】(白居易·唐)
1、高尚品德;“鹤发童颜”或“鹤寿松龄”;“驾鹤西游”。

2、以囚鹤自喻;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3、;托物言志,以物寓人;形态美、色彩美和声音美;对比映衬,表现了鹤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恶。

4、群鸡——平庸之辈;鸬鹚侍奉权贵,鹦鹉讨好别人。

5、象征。

三、【迎燕】(葛天民·宋)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2、对春的珍惜之情;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
3、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第三部分:名句填空
1.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巢成
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第四部分:中考试题
一、1、“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

2、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