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略论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范文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回顾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历程,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人力资源开发层面采取了相应措施。
如在人员管理上打破终身制,实行了全员聘任合同制,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在分配形式上打破铁饭碗,推行了工资制度改革,不同程度地打破了原有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实行了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具有企业性质的工资制度;在管理制度上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符合当前高校后勤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如:干部聘任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奖惩规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员的积极性[1]。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从后勤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上看,多数高校后勤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等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1.从管理主体来看,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功能弱化。
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多头、多层管理,人事管理随意性较大。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职能,如:招聘、员工晋升和降级、绩效考核等职能都由直线部门直接管理,整合于一般管理之中[2]。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停留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整日忙于具体事务,对于许多事情通常都是按领导意图办事,被动做出反应。
其工作可概括为“抄抄写写、调调配配、进进出出、上上下下”[3]十六个字。
对于工作分析、教育培训等在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离“以人为本,注重潜能开发,讲求投入产出,进入决策过程”的主动开发型工作相距甚远。
2.从管理对象上来看,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高校后勤企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人员队伍庞大。
从其人员构成来看,存在着“两多现象”,即土地征用工多、临时工多,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观念更新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
另一方面,优秀管理人才和员工骨干缺乏,根据“二八”法则,一个企业中的八成业绩是企业中二成员工创造出来的,这二成员工被称为企业的'关键员工[4]。
谈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谈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原来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进行完善。
本文探讨了我国高校后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工作职责不够清晰,缺少危机意识。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后勤实体下属部门之间工作内容存在交叉现象,容易导致部门间扯皮;二是员工岗位职责不够详尽,往往只规定了要干什么,没有规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对企业内部各工作团体及人员工作职责的界定大多数是模糊不清的。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基础。
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使择优聘任成为可以明确*作的工作,才能使人员和岗位的结合具备科学的合理*;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地对企业内部的各工作团体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范围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
2.考核制度存在问题。
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尚未建立。
业绩考核、能力评估与后勤职工密切相关的行为还停留在传统的定*考核阶段,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考核办法本身存在不科学的部分。
高校后勤以往的考核办法往往与高校机关的考核办法一样。
尽管一般也采用定*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但所谓的定量没有确定的指标,只是工作标准的一种数字化描述,并非真正的绩效考核。
对考核的定位存在偏差,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
考核的定位问题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
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
从根本上来说,考核不外乎两类目的:一类是评价*的,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分配和激励;另一类是发展*的,考核不只是手段,要通过绩效考核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目前高校后勤的考核目标过于狭窄,它只是进行评价*的,主要变成了*管理和奖金分配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对职工过去一年工作的表现的定*结论,从而使“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变成了事实上“斤斤计较”的工具。
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精选13篇)

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精选13篇)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精选13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篇1学校后勤管理是教育教学的“先行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为使学校的后勤管理更有效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依据《兰州大方经典学校管理细则》,从本校实际出发,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财务制度1.会计、出纳制度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建帐、记帐,经费具领、支付报销要复核,报销应凭正式凭据。
记帐要规范,做到清晰、明确正确无误。
会计管帐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
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会计法》,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杜绝弄虚作假的违纪、不道德行为。
2.学校经费开支制度首先要做到精打细算,合理开支,不得超支。
其次学校的一切经费支付均由校长“一支笔”审批,限额大的必须经校委会审核通过。
学校经费支会原则:该买则买、该用则用、该备则备、该做则做;能省则省、能减则减、能修则修、能补则补、能代则代。
二、财务公开制度1.开学初向家长公开收费标准。
2.学校添置大型设备及维修、基建等需经校委会决定,并在教师会上公开。
3.定期向教师公开学校收支情况。
三、财务管理制度1.物品登记验收制度学校财产建立财产册和分类帐,固定资产逐一登记造册,凡购进的一切物品都要及时入账,并进行分类登记,领进、领出建立验收经手制度。
物品采购,验收、入库、入账三个环节要相互制约,严防出现漏洞。
2.学校财产保管使用制度学校财产原则上实行专人保管,专人使用的原则,并建立相应的保管使用清册。
采用分线负责制,各线都有确定主要负责人,总务处将有关的物品分发到各主要负责人,教师需要时,向各线负责人领取在分发和领用过程中,都应有登记制度。
学校的学生课桌凳,教师办公用品,由总务处安排分配,落实到人,有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
浅谈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
( 一 )忽视 后 勤 人 力 资 源 管理
做任何T作都 要对其有足够 的认识 和重视 ,才 能确定 明确 目标 ,确 保丁作能够顺 利进 行 ,因此足 够 的认 识和重 视是 T作取 得成功 的关键 。 高校作为 以教学 和科研为中心的社会组织 ,对 推动 教学进 程 、提高教 学 质量进行高度 重视 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 国的大部 分高校忽 视了后勤 T 作 ,对高校后 勤人 力资源的管理T作也很少关 注。高校对后 勤人力资 源 管 理 T 作 的 忽 视 导 致 对 这 方 面 的 T 作 做 的不 够 完 善 ,因 为 高 校 对 后 勤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不 够 重 视 ,因 此 在 后 勤 人 员 的选 择 ,职 位 的 安 排 上 有 很 大 的 随 意 性 ,不 够 慎重 。 学 校 对 后 勤 工 作 人 员 的 知 识水 平 、个 人 能 力 、道 德 心态等方 面的要求 不高 ,导致后勤人员 的素质 不高 ,他们在 面对庞杂 繁 琐的后勤 工作 时就 会无所适从 。后勤工作 出现问题也会对学 校的教学 管 理 产 生 阻碍 作 用 。 ( 二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队伍 素质 不 高 ,用 人 机 制 不 完善 高校在很 长时间内把人力资源管理 等同于人事管理 ,并 没有建立 起 套完善 的人 力资源管理体系 ,缺乏专业 的人 力资源管理 人员 。高校 对 后勤人力 资源的管理仍停 留在传统 的以行政 型人事管理为 主要方法 的阶 段 ,这 种 管 理 模式 效 率 低 ,无 法 激 发 出 员 工 的 T 作 热 情 和 潜 能 。对 员 丁 的 岗位 安 排 有 很 大 的 随 意 性 ,往 往 按 照 经验 感 觉 来 安 排 职 位 ,并 没 有 认 真考虑 员一 的个体能力 、经验等来进行科学 系统的岗位分 析 ,对具体 岗 位 的职 责也 没 有 准 确 的 概 念 与 规 定 。这 就导 致 了 员 T T 作 的 热 情 、积 极 性降低 ,不 能很好 的完成后勤T作 。高 校虽 然在} { { 人机制 上作 m了一 定 的改革 ,但 这 改革 因为没 有 足够 高的 执行 力度 ,并 没有 取得 显著 效 果 。因此要 想做好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 管理_ T 作 ,就要建立 健全竞 争 、评 价 和 导 向激 励 机 制 ,深 化 人 事 制 度 改 革 。 二、 高 校 后 勤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的 对 策 分 析 ( 一 )转 变观 念 ,重 视 后 勤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工 作 高 校应该 充分认识到后勤人力资 源管理丁作的熏要性 和必要 性 ,并 对 它 有 足够 的 重 视 ,把 后 勤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放 在 学 校 T 作 中 的 重 要 位 置 上 。可 以聘 用具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 的高素质人 才 ,对后 勤丁作 人员 的选拔 、后勤人员职位的安排 、各种后 勤职位 的具体 职能与T 作 内 容规定 、赏罚激励机制的健全等这些 环节进 行设计并监督 ,做好后 勤人 力资 源管理 各方面的T作 。
谈当前院校后勤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管理问题

智库时代·24·智库社团 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十分重要,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方面的投入也不够。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影响。
然而高等院校对于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却不够重视,在这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定义为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院校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是在院校的运作过程中,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调动院校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有利于院校的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在于,使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招聘、培训、组织和调配等一些列过程,是的人力物力的配置达到最佳化,另一方面对于被管理者的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合适的诱导,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处理好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是当前院校后勤管理在提供后勤保障中应当始终贯彻落实的,从而才保障院校的办学质量。
一、当前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000年1月14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 国家计委 财政部 建设部 人民银行 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201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征求意见。
从这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史中可以看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然而当前在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结构以及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扩大。
第一,院校的人力资源流动较大,员工层次不一,结构复杂。
很多院校的后勤员工的结构十分复杂,既有非编合同员工,又有在编事业人员;既有学历较低的农民工,还有高学历的人才,并且员工素质高低不一,素质较高的员工往往服从管理指挥,而素质较低的员工给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人本管理

赫 茨伯 格 的双 因素 理 论 又指 出 , 为 维持 生 活所 必 须满 足 的低 层需
人 本管 理是 “ 以人为 本 ” 理 念 的简称 。 以人 为本 的“ 人” , 不 是抽 求 如生 理需 求 、 安 全需 求 、 社 交 需求 相 当 于保健 因素 , 而 被尊 重 和 象的人, 而是 具 体 的 、 现实 的 、 社会 的人 , 不是 被 动 的客 体 , 而是 能 实 现 自我 的高 层次 需 求 则属 于 激励 因素 。 人 本管 理强 调 满 足员 工 动 的推 进后 勤工 作水 平 的创 造性 主体 。“ 人本” 管理把 人 当作 管理 的 高层次 需求 , 重 视人 的情感 因素 , 企 业 的 向心力 和凝 聚力 大大 提 的 出发点 、 着 力 点 和力 量之 源 。 它 既包 括 人 的理 性世 界 , 又 包 括人 高 , 具 有更 好 的激励 作用 。 的非理 性世 界 , 是坚 持人 的理 性与 非理 性 的统一 。 高 校后 勤人 力资
、
人本管理的 内涵与特征
认 同企业 , 自觉 接 受企 业价 值 观 、 企 业愿 景 和管 理要 求 , 形 成 有效
的 内驱 动 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影响 长久 性 。 人本 管理 重 视员 工情 感 、 欲望 等精 神 因 素 的作 的不 同价 值取 向 : “ 古 典管 理将 人 视 为物 ; 行 为科 学 管理 开 始关 注 用 , 强 调 员工 发展 需要 和企业 发展 需 求 的有机 结合 ; 要求 员 工在对 人性 ; 现代 管理 重视 经营 战略 、 组 织设计 等硬 性 因素 , 再度 忽视 人 ; 企业 管理 目标 、 规 章制度 理解 认 同基 础上 , 以主人 翁姿 态加 强 自我 当代管 理 以人 为 中心 、 以文化 导 向为根 本管 理手 段 , 开启 了西 方人 管理 , 能动 地 贯彻 执行 工 作任 务 ; 强 调对 员 工 团 队文化 、 企业 文 化 本 管 理新 境 界 。 ” 从 管 理思 想 的发 展 沿革 可 以看 出 , 人本 管 理是 当 与创 新 精 神 的培育 , 一 旦 形成 能 在 较长 时期 内引 导和 规 范他 们 的 今 企 业管 理 的基 本 趋 向 。 实行 人本 管 理 既是 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 实践 行为 , 从 而实现 持久 性管 理 。
学校人本后勤的行与思

基础教育参考·2020/06学校后勤的初心和使命是“两服务三育人”,即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因此,“以人为本”应是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根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本质要求。
所谓“以人为本”,是指把人置于一切的中心地位,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因此“以人为本”是学校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第一考量。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变化,人民的期待不再是集中于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扩展为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
学校后勤管理离不开管物、理事,要管好家当、理好资产,但日常工作中容易见物不见人,所以容易陷入“以物为本”的思想。
为此,学校后勤管理要注重用“人本”取代“物本”,要让“物”的价值体现于最大限度地为人所用,并注重引导师生爱惜公物。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不可否认,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有深厚的尊官文化传统,而这种思想意识在现今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党风政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坚决纠正“四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引导每一名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原则。
教育乃民生之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
而学校后勤管理者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
学校后勤工作论文: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体系

学校后勤工作论文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体系摘要: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后勤工作不但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和“窗口”,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后勤服务与后勤保障工作,是后勤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以人为本后勤服务体系建设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后勤工作不但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和“窗口”,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后勤服务与后勤保障工作,是后勤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
从职能分工来看,后勤服务工作是每个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每个单位的各项工作,其实质是为单位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各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各单位机关后勤工作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机关后勤工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把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质的后勤服务不断满足单位干部职工的多方要求,促进干部职工的全面和谐发展,切实解决单位职能运转中和干部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创造有利于单位高效运转和干部职工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
后勤工作只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后勤工作才有亲和力,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才感到有乐趣,才能实现“三优一满足”的要求。
因此,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开展“三优一满足”活动,不断挖掘后勤本身潜力,壮大自己实力,以无可争辩的优势获得社会、单位、职工的认同,从而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在国家不断深化后勤体制改革中,后勤服务建设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体系呢?笔者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1 培养以人为本的后勤文化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理念首先要培养以人为本的后勤文化精神,后勤文化精神的内涵及体现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机关服务的思想理念,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 o in e n g me t i- re t d ma a e n .Th s a l h n fp o l— re t d ma a e n o c p n mpe n a i n o e p eo in e ee t bi me t e p eo n e n g me tc n e ta d i lme t t fp o l- r td s o i o e
t e r s e t ed ma d fp o l .T emo a c a a t ro e ma a e h rc n i o n e f mpe n a in o e — h e p i e n so e p e c v h rl h r c e f h n g ri t ep e o d t n a d k y o l me t t f o t s i i o p
te . is
【 e o s r re i ; oloet aae et ra s verom. K y r 】 e rc p p -rn dm ngm n; e rc e r wd asve e e i e r e i f
[ 中图分类号]G 4 6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1 0720 )4 09 — 2 17 —11(06 0 — 0 5 0
ma a e n st ec n r t mb d me to o l— r n e n g me t n ra e vc n g me to o e e n nv ri n g me ti h o c e ee o i n f e p pe o e td ma a e n e rs r ie ma a e n f U g s d u ie s— i i c a
维普资讯
第6 卷第 4 期 20 0 6年 1 2月
JU N L F EEPLTC N LEE O R A BI0 YEH IC LG OH CO
河北职 业技 术 学 院学报
经麟 童臻i
- - -】 自
同 后 勤 人 本 管 理 略 论 校
人 本 管 理 , 是 强 调 人 是 第 一 要 素 的理 念 , 是 一 二
研 究 如 何 开 发 人 的潜 能 。 管 理 的任 务 就 在 于 如 何 最
大 限 度 地 调 动 人 的 积 极 性 , 之 以极 大 的 热 情 和 创 使
造 力 , 身 于 事 业 之 中 。 高 校 后 勤 管 理 最 根 本 的 是 投 要研 究 人 的 管 理 , 发 后 勤 干 部 职 工 的 积 极 性 和 刨 激 造 性 。 三 是 塑 造 高 素质 的 员 工 队 伍 。 建 设 一 支 训 练 有 素 的 员 工 队 伍 , 高 校 后 勤 的 长 效 任 务 。 尤 其 在 是
要 求
高 校 后 勤 管 理 者 是 在 其 职 权 范 围 内 实 现 人 本 管 理 的 基 本 组 织 者 和 首 先 实 践 者 。 高 校 后 勤 面 对 的主
体 服 务 对 象 具 有 高 知 识 群 体 的特 性 。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1 人 本 管 理 的 内 涵 ,
人 本管理 是 指在 知 识 经 济 背 景 下 , 项 管 理 活 各 动 以人 为 中心 , 理开 发 利用 人 力资 源 , 而 实现效 合 从
高校 后 勤 改革 伴 随着 社 会 的 发展 在 不 断深 化 。 高校 后 勤管理 由计 划经 济 模 式逐 步 向市 场 化 转 轨 。 其 管 理 手 段 乃 至 管 理 内 涵 都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目前 要 解 决 高 校 后 勤 社 会 化 面 临 的 诸 多 问 题 , 究 高 校 研 后勤人 本管理 甚 为重 要 。
知 识 经 济 B- , 术 生 命 周 期 不 断 缩 短 , 识 更 新 速 - , J 技  ̄ 知
度 加 快 , 断 提 高 整 体 队 伍 素 质 , 高 校 后 勤 具 有 生 不 是
命 力至 关重要 的环节 。
2 人 本 管 理 理 论 对 高 校 后 勤 管 理 者 的 素 质 .
益最 大 化 , 进 人 的全 面 发 展 。 促
质 量 的 提 高 和 办 高 水 平 大 学 的 需 要 , 务 需 求 层 次 服
不 断升 华 , 就 要求 高校 后 勤管 理者 要 适应 形 势 , 这 研 究新 问题 , 行 新 的管理 理念 和 管理 模 式 , 管 理者 推 对
体现 。
【 关键词】 高校后勤; 人本管理; 后勤改革
P o l— r e td M a a e n v r Re r S r ieo l g sa d Un v r iis e p e o in e n g me to e a e v c fCo l e n i e ste e
崔 中勤
( 廊坊师范学院 , 北 廊坊 河 0 50 ) 6 0 0
【 要】 人本管理强调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摘 研究如何满足人的不同需求。管理者的品德素质是实行人本管理的
前提和实行人 本管理 的关键 。树立 以人 为本 的管理理念 , 实行人 性化 的管理 制度 , 是人本 管理 在高校 后勤管理 中的
CUIZh n — i o g —q n
【 ̄t e Pol oet aae et m hs a pol ite a fcep -rn dm ngm n e pa s ht ep i oeoo iatie ads d s wt m e a】 e i e e t esh m n its t e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