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资料一览

合集下载

中世纪时期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世纪时期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世纪时期知识点梳理总结中世纪是指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时期,也称为“黑暗时代”,它是古代和近代的过渡时期。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发生了十字军东征、黑死病、中国的唐朝、宋朝、元朝的兴衰、日本的鎌倉时代,以及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阿拉伯尼西亚、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西班牙的伊比利亚半岛、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孟加拉的印度伊斯兰教、波斯-萨珊帝国,以及北非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等国家的兴衰。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总结:一、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封建制度是指国王把国家的土地、治下的人民分配给贵族等王室亲信,以换取他们对国家的支持和效忠,贵族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其地位及财产来源主要来自封地的收益,封建关系为中世纪政治、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

2. 封建领主:封建领主是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统治阶级,他们拥有被分封的领地,可以通过勤劳而得到一定的权势,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3. 皇帝和教廷:中世纪的政治中心由于权威的逐渐削弱,教皇成为欧洲教会的最高权威代表。

在政治上教皇大多数时间是与世俗君主保持了矛盾冲突的关系。

二、宗教和文化1. 信仰和教会: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盛行的时代,教会对欧洲人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诸如婚姻、埋葬等,均需得到教会的认可。

教皇权和神权政治统治的相互影响,教会确立了信仰的统一性和礼仪的统一性。

2. 文化和教育:在中世纪的文化教育中,拉丁文被看作知识分子的象征和联系工具。

在中世纪的神学院里,师生们都是通过拉丁文进行教育的。

文艺复兴时期后,人们加强了对古代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的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继承和改编。

三、农业和手工业1. 封建领主的产业:中世纪的农业主要经济活动是封建领主的土地经营,他们通过对农民进行剥削获取利益。

而中世纪手工业则是以手工劳动的形式进行的。

高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整理一、中世纪欧洲的时间范围中世纪欧洲通常指从公元 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5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间的这一历史时期。

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对后来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方面1、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政治的主要特征。

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贵族、骑士等,以换取他们的军事服务和忠诚。

这种层层分封的体系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等级结构,从国王到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再到骑士。

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权力,包括司法、征税等。

2、教会的影响力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教会不仅在精神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还参与政治事务。

教皇的权威有时甚至超过了国王,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并通过宗教裁判所等机构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城市自治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些城市逐渐兴起。

城市居民通过斗争,从封建领主手中争取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这些自治城市成为了欧洲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中心。

三、经济方面1、庄园经济在农村,庄园是主要的经济单位。

庄园内的农民通常分为自由农和农奴,他们耕种领主的土地,并向领主缴纳地租和提供劳役。

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自身需求。

2、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兴起,商业和手工业逐渐繁荣。

商人组成行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贸易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3、货币经济的出现货币的使用逐渐增多,取代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方面1、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教堂建筑宏伟壮丽,宗教艺术如绘画、雕塑等得到了广泛发展。

宗教音乐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的兴起12 世纪左右,欧洲开始出现大学。

这些大学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培养了许多学者和思想家。

3、文学作品中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骑士文学、英雄史诗等。

其中,骑士文学描绘了骑士的冒险和爱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中世纪

中世纪

Page 30
哥特式家具风格的形成
建筑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变罗马式的半 圆形拱为矢状券,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连 接为整体,尖顶变得比较轻巧从而使墙变薄,内 部空间增大,墙上设计了许多高大的窗户。中厅 顶部加高以后,外墙采用了飞券,以承担高屋顶 的侧推力。
哥特式艺术是基督教思想进一步升华的结果。
Page 28
3 哥特式家具 (12—15世纪)
12世纪起源于法国的哥特 式风格可以说是中世纪最 重要的艺术风格,哥特式 教堂是最好的代表:中厅 窄、长、瘦、高,堂内神 秘幽暗,典型的尖十字拱、 众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尖 券、束柱等。哥特式家具 也沿袭了哥特式教堂的典 型特点,具有强烈的宗教 色彩,瘦高,具有升腾感。
Page 24

Page 25
Page 26
代表作品
仿罗马式扶手椅 椅子多为小扶手掎,喜欢往腿、扶手、靠背等部位采用 长串的旋制杆件,腿的上部做成动物的头或鸟爪的形状。 而在斯堪的纳维亚等地,多用没有图案装饰的方腿,装板 表面多以浮雕装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ge 27
山顶形衣柜
柜子是当时家具中较重 要的一个种类。型体较小, 顶端多尖顶形式,边角处 多用金属件或铁皮加固, 同时又起到装饰作用。 当时的青铜锻制和表面 镀金技术的成就也是相当 大的,为后来的家具装饰 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柜造型既具有罗马式 的特点,又具有向哥特式 过渡的倾向。
Page 23

仿罗马式家具风格的特征

仿罗马式家具可以说是仿罗马式建筑的缩写, 主要标志是采用仿罗马式建筑的连环拱廊作为家 具中构件和表面装饰的于法。 另外,还较多地采用了旋制的回转体构件,可 以说这是后来温莎式家具的基础。 镶板上用浮雕及浅雕,装饰题材有几何纹样、 编织纹样、卷草、十字架、基督、圣徒、天使和 狮等,

中世纪是指什么时期

中世纪是指什么时期

中世纪是指什么时期?
中世纪是指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致上从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到文艺复兴(约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的时期。

中世纪在历史上被划分为早中世纪(约5世纪至10世纪)、高中世纪(11世纪至13世纪)和晚中世纪(14世纪至15世纪)三个阶段。

中世纪的特点包括:
封建制度的确立: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主要由封建制度组成,封建主与封建臣服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宗教统治的盛行: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具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宗教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骑士精神和十字军东征:骑士精神在中世纪欧洲十分盛行,十字军东征是宣扬和维护基督教信仰的一种重要方式。

领主制度和庄园经济: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主要以领主庄园经济为主,封建领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则为其耕种。

学术复兴和城市兴起:中世纪晚期开始,欧洲出现了城市兴起和
商业繁荣的趋势,学术复兴和城市化加速了中世纪的结束。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特点和影响对欧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世纪的具体简介

中世纪的具体简介

中世纪的具体简介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世纪的具体简介,希望对你有用!中世纪的时间范畴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讫年代的认识也不同。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注:这里的"封建社会",不是我们通常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相提并论的"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下的社会。

主要是夏、商、周三朝,以西周最为典型。

但华夏背景下的这种"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黑暗时期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

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发生的事件,认为不值得研究。

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900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

人文主义者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

中世纪史知识点总结

中世纪史知识点总结

中世纪史知识点总结
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之间的历史时期,在欧洲历
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一些中世纪史知识点的总结:
1.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被奥斯特哥特
人所灭,标志着古代罗马帝国的终结。

2. 封建制度的兴起: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封建制度逐渐兴起。

封建制度以封地拥有者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

3. 宗教的统治:中世纪是宗教的统治时期,教在欧洲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权威。

4. :为了收复圣地,欧洲教徒进行了一系列的。

这些东征对欧
洲和中东地区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城市的兴起:中世纪时期,城市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

城市
的兴起带来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城市阶层的崛起。

6. 黑死病的爆发:14世纪的欧洲爆发了黑死病,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这次瘟疫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些是中世纪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深入研究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和文化。

中世纪

中世纪

•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 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按地域组成的村 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归村社自由农民使 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 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 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 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 始。 • 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597年,罗马教皇格 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奥古斯丁到 英格兰传教。到7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全境基本上 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
• 七国时代(Heptarchy)或七大王国是指从5世 纪到9世纪,居住在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 逊部落的非正式联盟,由肯特王国、萨塞 克斯王国(南撒克逊)、韦塞克斯王国 (西撒克逊)、埃塞克斯王国(东撒克 逊)、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王国和默 西亚王国七个小王国组成。(Kent, Sussex, Wessex, Essex, Northumbria, EastAnglia, Mercia
•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 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 •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 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人以 位于泰晤士河口的伦敦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 大道,连接各地的城市,使伦敦成为罗马不列颠 统治和对外联系的中心。 • 为阻止北方凯尔特人南下,公元2世纪20年代罗 马皇帝P.A.哈德良
• 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 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 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 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入侵过程延续约 一个半世纪。入侵者洗劫城镇和乡村,不 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 西部、西北部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 成后来的英格兰人,或称英吉利人。

九年级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挑战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历史纵横交错,充满了各种复杂因素和事件。

通过对九年级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变革。

一、罗马帝国的灭亡中世纪欧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5世纪时,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分崩离析。

罗马城遭到攻击,西罗马皇帝被推翻,这一事件标志着整个帝国的覆灭。

这也为中世纪欧洲的重塑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封建制度的形成在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土地和权力的等级制度,君主和贵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君主将土地分配给贵族,贵族则对君主效忠,并向君主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

这种等级制度在整个中世纪欧洲存在,并塑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格局。

三、教会的权威在中世纪欧洲,教会的权威也是不可忽视的。

基督教在这个时期迅速传播,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力。

教士们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角色,并通过宗教仪式和活动凝聚了人们的信仰和凝聚力。

四、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圣地的军事行动,旨在夺回耶路撒冷。

虽然十字军东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利西亚地区的社会和文化,但最终并未达到他们的目标。

这场战争也导致了许多政治和宗教冲突,给中世纪欧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五、黑死病的爆发中世纪欧洲还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灾难——黑死病。

14世纪中期,黑死病开始在欧洲大陆蔓延,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这场瘟疫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人口减少、经济衰退和社会秩序的动荡。

虽然中世纪欧洲充满了挑战和动荡,但它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变革的时代。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和发明家出现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作品和创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多元、复杂和变化万千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资料一览不久以前;“中世纪”一词还是指自古代文化衰落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一千年的整个漫长时间。

但近来人们怀着新的兴趣对十三、十四世纪的历史、艺术和宗教进行研究的结果,使我们清楚认识到那时已有一种新文明出现,因而现在人们往往把“中世纪”一词只用于指“黑暗时期”以后文艺复兴以前的四百年间。

可是,在科学历史家看来,原来的历史分期法也有它的优点。

西欧的“黑暗时期”正好与有些不久便被阿拉伯人征服的亚洲国家学术异常兴盛的开始期同时。

波斯与阿拉伯学派的学说原来都是以希腊古籍的译本为依据,但后来它对于自然科学也有可观的贡献。

欧洲从阿拉伯人学到不少的东两,阿拉伯的学术在公元800至1100年间达到了它的兴盛期。

但那时以后科学的活动主要是在欧洲。

十三世纪由于希腊古籍的完整版本,特别是亚里斯多德的著作重新发现,知识领域里有了很大的进展。

不过一直要等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才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去检查希腊哲学,或用新的实验方法去寻找自己的道路。

因此,1100年以后的时期,象以前的黑暗时期一样,在科学史家看来,只是一个预备时期。

这两个时期是同一整体的两个部分,不妨合拢来看,虽然在政治、文学或艺术的历史学家看来,它们是不同而可以分开的。

因此,对我们而言,“中世纪”仍有其原来的意义——由古代学术衰落到文艺复兴时期学术兴起的一千年;这是人类由希腊思想和罗马统治的高峰降落下来,再沿着现代知识的斜坡挣扎上去所经过的一个阴谷。

在宗教以及政治与社会结构方面,我们和刚才脱离的中世纪还很接近,但在科学方面,反而更接近于古代。

我们透过雾气迷漫的山谷去看过去,感觉远处峰峦比近处地面更加清晰。

教会神父要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在自然知识方面不能有所进步的原因,我们必须探讨中世纪思想的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早期神父们按照犹太经典、希腊哲学以及祭仪宗教和它们背后的原始仪式建立起来的基督教神学与伦理学的一般轮廓。

其次,我们必须探索以后每一个时代里这些教义为了与异教或异端斗争而发生的种种变化。

这样,我们才会了解为什么教父的基督教和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在精神上对于世俗学问采取仇视态度,为什么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为什么自然科学不复存在于世上。

早期的希腊哲学坦率地建立在对可见世界的观察基础上面。

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手中,哲学的探讨更进一层,从现象问题追究到背后的实在,从自然哲学走到一种带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的形而上学。

“希腊人的心灵被自己的创造迷住了”。

在柏拉图看来,外界的事实,无论是自然界的、人生的和历史的,只有为心灵所领会时才成为实在。

这些事实的意义必然在于这些事实的与心灵的首尾一致的概念体系相吻合的那一方面,因为只有这样,事实才能为心灵所思考,也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存在。

凡不能想象的,老实说也都是不可能的。

这样一种哲学,显然不能促进对于自然或历史的正确而无偏颇的观察。

宇宙的结构必须与柏拉图的哲学的理念相适合;历史本质上只是增加论证的生动性和提供实例的一种工具。

亚里斯多德对于观察自然界比柏拉图感兴趣,但是即令就亚里斯多德来说,他的力量也是用在形而上学与逻辑学方面多,用在科学方面少;而在科学方面又是用在生物学方面多,用在物理学方面少。

他首创逻辑学这门学科,而在生物学上无论如何表现了客观的观察方法。

他的物理学不象德谟克利特的那样客观,是在原子及真空中寻找事物的终极本性。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用来解释自然界的概念必然是物质、本质、物体、形式、数量、质量——这些范畴都是为了按照人的心灵固有的观念去表达人们对于世界的直接的感官知觉而制订出来的。

在黑暗时期开始的时候,亚里斯多德的著作的不完善的撮要,是当时可以得到的希腊资料中最科学的,他的影响虽然不小,但慢慢地也就不再具有支配力量了。

到六世纪他的著作已不时行,此后七百年间,所遗留下来的,差不多只有别人给他的逻辑学所作的注释。

斯多噶派的哲学,通过马可·奥里略的著作为我们一部分人所熟知。

它对于罗马人的心理特别合适,在估计教父派神学家所利用的不同的思想潮流时,对斯多噶派的哲学不能加以忽视。

在斯多噶派看来,中心的实在是人的意志。

形而上学和自然知识,只有在为斯多噶派的哲学服务,即作为生活与行为的指针时,才有其重要性。

斯多噶主义基本上是一种伦理哲学,它使物理科学离开正确的观察,以便与道德的成见相适合。

由柏拉图创始的思想学派,到新柏拉图派,升到更加超理性的高峰。

他们的哲学是后来的异教的最后产物。

从亚历山大里亚的普罗提诺(Plotinus,卒于270年)的时代到波菲利(Porphyry,卒于300年)及杨布利柯(Iamblichus,卒于330年左右),哲学越来越远离物理与实验,越来越接近神秘的观念。

普罗提诺纯粹生活在“为偶尔的狂喜所温暖的形而上学”的领域之中,在他看来,只有对于“绝对”的超理性的默想才是最高的善。

在波菲利的著作中,尤其是在杨布利柯的著作中,这些神秘的见解进入实际的生活,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使巫术与邪术更加为人们所轻信。

灵魂需要神、天使与魔鬼的帮助;神灵本质上是不可思议的,而巫术是达到神灵的途径。

因此新柏拉图主义奖励而且吸收流行在一个衰颓时期的一切民间的迷信,巫术和占星术的一切发展,以及一切追求苦行的病态渴望。

一位新柏拉图派传记家笔下的杨布利柯的生活里充满了奇迹,正如阿散纳修斯(Athanasius)的圣安东尼(Saint Anthony)传记一样。

这种神秘的哲学气氛包含有东方信仰的潮流,如袄教(Mithra-ism)与摩尼教(Manichaeism)。

后者主张一种二元论,认为有善恶两种力量,注定要一再重新出现。

袄教与基督教争霸于罗马帝国。

它是从波斯传来的一种祭仪宗教;以前我们讲过,在希腊化时代,当人典时期快结束,而奥林匹斯神话衰退之时,这一类祭仪宗教就取代了这个美丽的信仰。

关于这些祭仪宗教,我们还知道得远远不够完备。

它们的教仪有奥义传授和通神等秘密仪式;它们的信仰通过每一宗派特有的神的传说来表达,这些传说一般人信以为真,有教育的人则以为不过是生死秘奥的象征。

在这些教仪与传说的背后,有原始的自然崇拜——崇拜日神、崇拜月神和表演一年季节循环的戏剧,以资庆祝:在夏季,大自然生意盎然,在冬季,自然界陷于死亡状态,每年新春,自然界又欢乐地复活过来。

现代人类学进一步揭示了构成祭仪宗教基础的原始观念与其仪式的起源。

这些仪式渊源于更原始的仪式,而更原始的仪式则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们可以用交感巫术或妖术去强迫自然就范。

这样的教仪及由此发展而来的仪式,比任何宗教教义的确定体系都早,而且更加持久。

我们可以看出:在公元后最初几个世纪内,除在文学中出现的正式宗教和哲学之外,还有这些更原始的巫术仪式与信仰的又深又广的暗流存在。

从这些仪式里可以找到奥义传授,牺牲献祭,与通神等观念,这些观念在祭仪宗教中,以及后来的某些基督教教义中、特别是天主教的弥撒仪式理论中,又以更复杂的形式出现。

这些原始的仪式和较为发达的祭仪宗教对于基督教起源的影响,一向是历史家与神学家讨论的问题。

这种讨论随着每一代掌握的知识而有所不同。

圣保罗(Saint Paul)拯救了基督教,使它没有变成一个注定要很快消灭的犹太教教派,并且把它当做一个世界性宗教来加以宣传。

在这个宗教生长起来和传布开来的时候,它和希腊哲学发生接触,早期教会的神父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这个哲学与基督教义结合起来。

最先从事这一工作的是沃里根(Origen,约185-约254年),他公开宣布古代学术,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与基督信仰是一致的,在争取有教育和有知识的人信教方面,他比任何人尽力都多。

当时教义尚未固定,后代人不惜抛弃生命为之奋斗的不同的见解,在他的著作中,还和平地共处着。

沃里根最根本的主张是上帝的永恒不变。

这个主张牵涉到逻各斯(Logos)与世界的永恒不灭,以及灵魂的“预先存在”。

这。

样就把基督教的历史方面的重要性减少了,从而也就可以用比较批判的态度去检查旧约和新约,而且可以采取一个比后来正统观点较为自由的观点。

但是沃里根的神学越来越得不着人们的承认,终于在553年君在拉丁神父中,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354-430年)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最深远而且最长久;他的《仟悔录》(Confes-sions)和《上帝之城》(City of God)是基督教的两大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他先属摩尼教派,后来是新柏拉图派,最后才成为基督教徒。

他把柏拉图哲学与保罗《使徒行传》的学说结合起来,形成基督教对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的基础;这一综合,在中世纪后期亚里斯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支配一切的时代,还作为另一派思想暗地里依然存在着。

他的论争,正如圣阿散纳修斯的论争一样,说明天主教的教义是怎样由辩论而形成的,并且说明我们的信条不但是信仰的陈述,而且是“战胜异端和异教的凯歌”。

正如吉朋(Gibbon)所说:“异端的名号总是安在少数派头上”。

新柏拉图主义与早期基督教神学同时成长,相互作用——事实上两方都责斥对方抄袭。

基督教象新柏拉图主义一样,有一个根本假定:灵魂是宇宙的终极的实在;在教父时代,基督教更接受了新柏拉图派的超理性态度。

在早期神父的著作中,最高级的超理性主义对于上帝的爱与对于复活的基督的理解,一步一步下降,最后就变成了同异教群众及新柏拉图派哲学家的信仰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的最低级的迷信。

早期的新柏拉图源异教徒普罗提诺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对于占卜与巫术并不重视,拉丁神父希波利塔斯(Hippolytus)对于异教的巫术与占星术的愚蠢也加以揭发。

但六十年以后,波菲利与杨布利柯,再后数百年,基督教会活动家杰罗姆(Jerome)与格雷哥里(Gregory)都热中于妖魔灵怪的事迹。

象征主义在新柏拉图主义中已经出现,神父们为了把《旧约》和《新约》加以调和,并把两者同当时流行的思想流派加以调和,又把象征主义加以推广与发展。

《圣经》中的或自然界中的一切如果与每一神父所诠释的基督教义相合,就作为事实接受,凡是不合的就只承认它仅仅有象征的意义。

最后,要了解教父的心理,并由此以了解中世纪人的心理,我们必须明了基督教关于罪恶的观念所带来的压倒一切的动机,那就是对于天堂怀抱希望,对于地狱怀抱着恐惧,盼望通过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在天堂里得救,避免地狱火焰的惩罚。

异教世界自己也已丧失信心。

人类已经远远离开希腊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严肃的罗马人在家庭与国家里的快乐生活。

祭仪宗教把东方的思想带到欧洲。

人们开始更加依赖权威;他们感觉到不安,对于他们在现世和来世的平安发生恍惚的恐惧。

这种情形常出现于历史的各时期之中。

甚至在基督降世以前,在巴勒斯坦与犹太教影响存在的其他地方,人人就都期待着天国和末日裁判的灾难来临。

这个观念使使徒时代基督教的信仰大半成了一个来世论问题,使基督教的生活规则变成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伦理,只不过是光荣的第二次降临前的短期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