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比较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比较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点: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
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
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中世纪的绘画,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并富有科学的理性。
是真正的自然与人的融和。
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
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产生最为广泛和强烈的反应。
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
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
外国美术史 原始、古埃及、两河流域美术、中世纪、文艺复兴

古埃及建筑 金字塔
金 字 塔 的 雏 形 阶 梯 金 字 塔
金 字 塔 全 貌
金字塔局部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
卡纳克神庙
古埃及雕塑、壁画的程式化特征
雕塑的程式化特征:
• • • •
•
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干,正面直对观众; 根据人物尊卑决定比例大小; 人物着重刻划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 面部轮廓写实,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表情; 雕塑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强 化皇权的等级观念与服务与灵魂的宗教精神互相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创造的动 因
古埃及美术
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尼罗河是在红海和利 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 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 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 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埃及古代 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1、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2、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 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3、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 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4、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 十王朝。
一、爱琴文化时期美术
爱琴文化主要包括以希腊南部的克里特岛为中心的克里特文化、基克拉 迪群岛的基克拉迪文化(公元前27~前16世纪)和以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 泰林斯为中心的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6~前13世纪)。基克拉迪文化和克里 特文化是爱琴文化的源头,迈锡尼文化则是基克拉迪文化和克里特文化的 延续。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部,基克拉迪群岛散布在爱琴海中。这些岛屿地 处亚、非、欧之间。公元前27~前16世纪,这里的航海贸易发达,商业 繁荣,居民生活富庶。其美术创作(以建筑和壁画为主)着眼于生活的便利 和情调的欢悦,题材倾向于世俗性和享乐性。在壁画的表现形式上,善用 华丽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塑造形象。 在迈锡尼美术中,建筑占主要地位。迈锡尼位于伯罗奔尼萨半岛,与大 陆相连,频繁的战争需要有坚固的城防,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巨石垒 筑,显得庄严而沉重,是战争的写照。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拉斐尔是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 既不像达·芬奇那样是一个智慧的天才,也不像米开朗基罗是 一位超时代的巨人,他是一位头脑聪颖,性格温和,最善于 吸取别人长处的杰出大师。他创造出盛期文艺复兴典雅、优 美、具有高度技巧的艺术典型,这是现实美与理想美的统一, 被后世奉为古典艺术的楷模。
拉斐尔是一位非常善于描绘女性形象的大师,在他一生 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圣母子为题材的。在不同的时期 描绘出来的圣母形象有不同的个性,但她们都表现出了女性 慈爱、善良、温顺的高尚品质,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最有名的一幅要算是《西斯廷圣母》。
神维纳斯,在她头顶处飞翔着手执爱情之箭的小爱神 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
丘比特;维纳斯的右手边是三美神手拉手翩翩起舞, 伤了。
她们分别象征“华美”、“贞淑”和“欢悦”,给人间带来
生命的欢乐;画面的右下方是主神宙斯特使墨丘利,
15—16世纪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期这时的意大利艺术获得 了极大的发展,前所未有的繁荣。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导 入 知识要点 作品搜索 文史材料 师生答辩 理解思考
知识要点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取得成绩的原因
1、由于人们的思想从长期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勇于探索、富 有进取的精神。;例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是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亲自解剖人的尸体,达·芬奇一个人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画了不少人体 解剖图;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的知识,超过了当时的外科医生。
“哥特式现实主义”表明了中世纪艺术越来越向世俗化和 现实化方向发展了。同时也已趋于中世纪的尾声。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一 直到13世纪才全部建成。 从巴黎圣母院的正面看,纯粹 的尖拱形建筑已形成。整个 平面还是十字架形的,但东 西长于南北向。底部是凹进 去的三座券门,门内层层线 脚中布满了神的雕像,给整 个建筑增添了华贵感。代替 罗马式建筑的典型巨塔是十 字形交叉点上的小尖塔,它 的高耸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 巍峨。 圣母院西边正面有两座高耸的巨 塔,塔有三层,下面一层设 有国王画廊;第二层中央是一 个象征天堂的玫瑰花形的大圆 窗;第三层是可穿行的回廊。 雕刻是圣母院中不可缺少的装饰, 有植物图案和幻想的怪物;还 有彩色玻璃大窗,使建筑形成 一种恍惚的神的幻境,加强了 教堂神圣的宗教色彩。
文艺复兴之前的美术

3、中世纪的美术
在欧洲的中世纪,教会势力一统天下,绘画与 雕刻艺术大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并服务于宗 教主题,成为教化民众的工具。延续古罗马的奢 华,同时遵守教会对于神的描绘有着严格的规定 ,人物形象作为崇拜偶像呆板而公式化,教材中 《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就是这一时期作品 。
《弯曲宝座上的圣母 和圣婴》 (约1280年 拜占庭)
(一)、中世纪以前的美术
1、古希腊美术
荷马时期:几何风格 古风时期:微笑的雕塑 古典时期:和谐美的典范(如《扔铁饼者》) 希腊化时期:表现人的完美(如《断臂的维纳斯》)
2、古罗马美术:
王朝统治的强悍与繁荣,美术作品表现 现实的奢华与征途。(如《伊苏斯之战》)
扔 铁 饼 者
断 臂 人物比例 结构严重失调,圣母只 是一个僵死的神的符号。 冷面、呆板、拘束、正 襟危坐、高高在上。
理的 心 需一 中 求个 创 ,理 造 但想 了
2、基督教的发展壮大
虽然遭到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无数次血腥的镇压,到 公园2世纪末,统治者开始对这股强大的社会力量采取 因势利导的政策,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并禁止其他 一切宗教活动,至此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
宗教势力顺势膨胀,发展到公元5世纪实行政教合 一,皇帝也是宗教领袖,社会的精神领袖是神权的最 高捍卫者
(二)、中世纪美术
1、基督教的产生
纪元初罗马帝国分裂,在东方行省、犹太人居 住的巴勒斯坦地区的平民希伯来人创立的一种宗 教,被罗马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遭到残酷压制。 公元29年基督耶稣别钉死在耶路撒冷街头的十字 架上。
上 的电 耶影 稣场 ”景
“ 十 字 架
与世 一 统界个 它 治,人 在 阶迎人 遭 级合平 到 的了等 残 利平的 酷 益民救 压 相阶世 榨 冲层主 的 突的存 平 。心在 民
美术史时期特点整理

美术史时期特点整理一、古代艺术时期特点古代艺术时期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其艺术作品以岩画、洞穴壁画、陶器等形式存在。
1. 原始艺术:原始艺术着重表现动物、人物和自然景观。
作品形式简单,以线条勾勒为主,色彩单一、原始。
2. 古埃及艺术:古埃及艺术强调宗教和神秘元素,作品以壁画、雕塑和石棺为主要表现形式。
画面细节丰富,形象表现具有象征性。
3. 古希腊艺术:古希腊艺术追求人的完美,注重比例和形体表现。
尤其在雕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作品具有力量感和动态感。
4. 古罗马艺术:古罗马艺术继承了古希腊艺术的传统,强调宏伟和壮丽。
雕塑作品以英雄和皇帝为题材,建筑以圆形和拱形为特点。
二、中世纪艺术时期特点中世纪艺术时期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欧洲历史阶段,以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为主。
1. 拜占庭艺术:拜占庭艺术以宗教神圣为中心,强调金色和华丽装饰。
壁画和马赛克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形象呈现平面化。
2. 罗曼式艺术:罗曼式艺术作品具有宗教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建筑风格注重壮丽和威严,壁画和彩绘玻璃的运用也很广泛。
3. 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追求垂直线条和上升感,建筑风格高耸而细长。
雕塑作品形象栩栩如生,突出细节和表情的表现。
三、文艺复兴时期特点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历史阶段,以对古典艺术的追求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为特点。
1.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对称和协调,注重比例和几何形状。
以圆顶和半圆形拱门为主要特征,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代表作。
2. 文艺复兴绘画:文艺复兴绘画追求逼真和透视法的运用。
画家注重人物形象表现,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代表作。
3. 文艺复兴雕塑:文艺复兴雕塑追求人体的完美和比例。
雕塑作品以公共广场和宫殿为表现场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代表作。
四、现代艺术时期特点现代艺术时期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艺术发展阶段,以反传统和探索新形式为特点。
1. 印象派:印象派追求捕捉光线和氛围的瞬间感觉,色彩明亮、斑驳。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摘要】在这篇文章中,将对中西方艺术发展进行异同辨析。
将比较古代艺术发展在中西方的差异和共同点,探讨中世纪艺术在两个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然后,重点分析文艺复兴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展示其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将比较现代及当代艺术在中西方的发展情况,探讨其中的异同之处。
分析当代全球化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比辨,将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异同进行总结,并尝试从中得出结论。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角度探讨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异同之处,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比较、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全球化、结论。
1. 引言1.1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概述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一直是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中西方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
在古代,中西方艺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古希腊罗马艺术注重表现肉体之美和神话题材,而中国古代艺术更加注重象征性与精神性的表达。
中世纪时期,西方的宗教艺术占主导地位,而中国的艺术表现则更多体现出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西方艺术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而中国艺术则更多沿袭传统风格。
现代及当代艺术领域,中西方的艺术交流更加频繁,艺术形式和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当代全球化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愈加显著,艺术家们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创作灵感。
通过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的异同,推动文化交流与艺术创新。
2. 正文2.1 古代艺术发展比较在古代,中西方的艺术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古代中国,艺术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等领域。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强调意境的表达,追求精神上的超凡境界。
而古代西方艺术则更多地表现为史诗、雕塑和建筑,讲究神话、历史和人物的塑造。
美术史从古至今的美术发展历程

美术史从古至今的美术发展历程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表达。
从远古时代至今,美术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美术史的重要里程碑,探索美术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带来了世界上各种不同风格和技法的艺术作品。
1. 史前美术:在上万年前的史前时代,人类已经开始进行岩画和壁画的创作。
这些史前美术作品以动物图案和人物形象为主,通过线条和颜料等简单工具表现出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这种原始的美术创作形式直接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知与表达。
2. 古代美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古代文明的兴起也催生了世界各地的古代美术。
在古埃及,壁画和石碑上的浮雕成为了记录神话、宗教和法律的载体。
在古希腊和罗马,雕塑和绘画成为了展示理想化人体和神话故事的方式。
而在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意境和写意的表达。
3. 中世纪美术:进入中世纪时期,以天主教为主导的宗教信仰成为美术创作的中心。
各地的教堂和大教堂上绘满了宗教题材的壁画和镶嵌画。
这些作品以表现虔诚信仰和宗教教义为目的,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
同时,中世纪的书法和装饰手稿也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精美的插图和装饰元素。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美术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艺术家们开始以人体为中心,追求经典美和逼真再现。
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的杰作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
此外,文艺复兴还推动了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发展,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5. 现代美术: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印象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视觉表达方式,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相继兴起,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个人表达和观念创新。
此外,摄影、电影、装置艺术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也为美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两时期圣母形象之比较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两时期圣母形象之比较作者:沙海朋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2期圣母,圣子耶稣的母亲,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被众生所信仰与尊敬的女神,集爱和正义于一身。
传说中的圣母是可以普度众生、救人于危难的一座真神,也是一位温柔娴静、慈爱和善、伟大的母亲形象。
在基督教文化盛行的中世纪以及后来呼唤人性觉醒的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形象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艺术家所表现的主题。
在由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由于精神信仰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绘画中所呈现的圣母形象也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对两个时期圣母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两时期圣母形象的比较我们从库柏的《圣母与圣婴》和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对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先作一个感性的认识。
图1中的圣母庄重威严地坐在宝座中,头戴王冠并略微向下倾斜,面无表情,脸部被纱巾包裹,双目朝向画面之外,右臂怀抱圣婴,左臂横搭在腿前,两腿僵硬地放在椅子前方,背景被金黄色调所笼罩。
这是中世纪常见的圣母的造型和色调。
画面装饰意味浓重,王冠、光环、天使等标志性事物构成了天国的情境,洋溢着宗教气息,使人感到敬畏、仰慕。
图2是美丽的人间田园景象,丝毫没有宗教的肃穆气氛。
在稳定的金字塔构图中,圣母位于画面中央,身穿红衣蓝袍,双手自然垂下,护佑着正在嬉戏玩耍的圣子和圣约翰,两腿的摆放轻松自如。
再看圣母的脸,面色红润,五官恰到好处地融于脸部,表情的描绘逼真细腻而又不失生动。
在这里,画家赋予了圣母以民间女子的形象:有血有肉、表情丰富、姿态自然、举止典雅的高贵女子。
我们只有从她头顶若隐若现的光环才能辨别出她神圣的圣母身份。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两种圣母形象的不同格调:从人物造型上看,图1展示的是一位神圣、肃穆、庄严的女神,图2展示的是一位是美丽、优雅、慈爱的民间女子;从画面色彩上看,一个色调单纯、色彩明亮鲜丽,一个则是色调整体统一,色彩自然柔和。
这是我们感受到的第一视觉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点:
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
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
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中世纪的绘画,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
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并富有科学的理性。
是真正的自然与人的融和。
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
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
产生最为广泛和强烈的反应。
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
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
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
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
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
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