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最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最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最全知识点1. 数学- 基本集合概念及运算- 实数的性质、运算及表示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平面向量及运算-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数列与数列的概念与运算- 平面向量与直线、平面方程2. 物理-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力学常量及物理量的计算- 运动的描述方法-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重力、摩擦力和弹簧力- 质点的平衡- 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 动能、功和功率- 能量守恒定律- 简单机械原理和机械能的确定3. 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及相关性质- 酸、碱、盐及中性化反应-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化学平衡及相关计算- 电解质和电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性质- 配位化学及配合物的性质-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及有机物的命名4. 生物-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生物进化及自然选择-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物质的循环与能量流动-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人体的免疫与调节- 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5. 英语- 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词法、语法及句法的基本规则- 阅读技巧的掌握- 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听力技巧和口语表达- 同义词、反义词及词汇辨析- 短语和固定搭配的运用- 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构成- 复合句的连接词和结构- 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6. 历史-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纪年和事件- 宋朝和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明朝和清朝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的演进- 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7. 地理- 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 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与发展-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 交通运输与资源开发- 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区域发展与经济建设-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技能以上是高一必修一的最全知识点,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的基本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

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封建)而进行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3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3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单质金属:Na、Mg、Al非金属:S、O、N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CO、NO等净含氧酸:HNO3、H2SO4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无机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注: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乙醇(酒精)之类的就是有机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意义: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

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3.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4)按混合物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先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语文。

1. 现代文。

- 字词积累。

- 重点生字词,如“彷徨(páng huáng)”“寂寥(jì liáo)”等,要准确掌握其读音、字形和字义。

- 词语辨析,像“遏制”与“遏止”,“遏制”着重于控制,“遏止”侧重于阻止。

- 文学体裁与手法。

2. 文言文。

- 实词虚词。

- 常见实词,如“爱”有“爱护”“喜爱”“吝惜”等义项,在“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是“吝惜”的意思。

- 虚词“之”的用法多样,可作代词(“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之”指代“我”)、助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相当于“的”)等。

- 句式。

-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被动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二、数学。

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可以用列举法(如A = {1,2,3})、描述法(如B={xx>0,x∈ R})来表示集合。

- 集合间的关系。

- 包含关系:若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则A⊆ B。

当A⊆ B且B⊆A时,A = B。

- 真包含关系:A⊂neqq B表示A是B的真子集,即A中的元素都在B 中,但B中存在元素不在A中。

- 集合的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例如A = {1,2,3},B={2,3,4},则A∩ B = {2,3}。

- 并集A∪ B={xx∈ A或x∈ B},对于上述A和B,A∪ B={1,2,3,4}。

- 补集,设全集为U,A是U的子集,则∁_UA={xx∈ U且x∉ A}。

2. 函数。

- 函数的概念。

- 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 f(x)与之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第一章第一 、二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1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

2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3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2)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 最后3秒 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3)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第三节 速度1.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2。

定义式:v =x /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

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4。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5。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6。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8。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9。

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ts,适用于所有的运动.10。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专题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专题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第1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基础知识梳理】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根据含量可划分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上,C、H、O、N、P、S、K、Ca、Mg等(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2、根据作用划分占鲜重比例前四的元素_______________ 占干重比例前四的元素_______________3、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来源:细胞有选择的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

5、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同。

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从化学元素的种类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以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2、差异性:从化学元素的含量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是由于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环境中吸收各种物质组成自身结构。

3、生物界统一性的表现:(1)从化学元素角度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①所有生物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4种脱氧核苷酸)相同②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③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相同(3)从结构角度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4)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三、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1、水(1)细胞中的含量: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一般为85%至90%。

(2)影响细胞含水量的因素:①生物种类:水生生物含水量>陆生生物含水量②生长发育阶段:幼儿>成年;幼嫩部分>成熟部分③组织器官种类与代谢程度:如牙齿<骨骼<血液(3)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自由水结合水存在形式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95.5%)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存在(4.5%)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3)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4)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4)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关系比值高⇒代谢旺盛,但抗逆性差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低⇒代谢强度降低,但抗寒、抗旱、抗热等抗逆性增强自由水结合水(6)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①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代谢减弱。

高一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第一册知识点1. 数学- 点、线、面的定义和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角的定义和性质- 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圆的定义和性质2. 物理-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力、质量和重力的关系-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的简谐振动- 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化学-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式的表示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原子、离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酸碱中的电离和中和反应-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常见实验装置4. 英语- 词汇量的扩充和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 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的提升- 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训练- 功能句型的运用和语境的理解- 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的学习- 英语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5. 历史- 近代史的时代背景和重大历史事件- 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演变- 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角色和地位- 文化交流和冲突的影响- 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的研究- 历史文献和史料的分析和运用6. 地理- 大地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形成- 自然地理系统和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 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区域划分-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和产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 地图的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7. 政治- 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和国家制度的建立- 认识政治权力和政治参与- 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分析- 快速变化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的变迁- 法治社会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政治制度和政府效能的评估- 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以上就是高一必修第一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学问点提纲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

且正价与最低负价肯定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依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

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

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把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①把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把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把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化学查缺补漏技巧和方法第一,要看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里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考哪些核心学问,看看自己在哪一个学问块还有问题,重点去抓它。

另外一个看点样题,就是题型示例。

其次,要看教材。

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各区县所用教材都是人教版,编写特别规范。

命题专家会在教材当中选取一些核心内容,甚至会将商量内容和试验内容放到高考题中。

第三,看经典题。

首先要训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是找到精品题型进行训练。

怎么提高化学成果仔细听课这是最简洁快捷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为什么怎么说呢?由于化学不需要像物理数学那样花特别多的时间去做题和讨论,化学学问点特殊多、而且咋,化学可以〔课前预习〕,但课堂上的效率却是最高的,往往老师讲一遍就能记住70%80%,所以上课肯定要仔细听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一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等级森严。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三、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四、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不断加强的表现: 1、相权不断削弱。

2、非法定机构或人物如内阁、外戚、宦官等权力加强。

3、明朝后君臣矛盾激化如死谏官员、杖责官员增加。

五、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

六、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表现:
1、削弱地方行政机构权力。

2、地方区划越来越小。

3、牢牢把持地方官员的任免调动权。

4、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和打击力度,如反腐倡廉等。

5、对易形成割据势力的阶级和集团进行限制,如官员的地域回避、血缘回避、限制和打击豪强地主和商人等。

七、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日趋公平、公开、客观。

2、选官方式日趋严密科学。

3、人才选拔日趋科学化、制度化、规模化。

朝代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制度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秦朝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

3、朝议制度。

郡县制 军功爵制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汉朝
1、频换相。

2、内外朝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 汉武帝:推恩令 察举制、征辟制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刺史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省制 九品中正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唐朝 三省六部制 节度使、藩镇割据 科举制 御史台 五代十国
宋朝
二府三司
1、文官任知州。

2、兵无常将,将无常兵。

科举制
元朝 一府二院 行省制 御史台 明朝 废相,设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 八股取士
厂卫制度 清朝
设军机处
八股取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