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

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

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二)方法习惯方面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方面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投影片[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等)(三)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3“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描写海上遇难事故的课文。

本文讲述了1856年“诺曼底号”轮船在哈德逊河上触礁沉没的事故,以及船长哈尔威在危急关头,坚守职责,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对话,展现了哈尔威船长坚定的信念和临危不乱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航海事业的发达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场景和人物形象。

但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航海知识,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对于船长哈尔威的品质和行为,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一定的航海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恪尽职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场景描写。

2.难点:深入理解船长哈尔威的品质和行为,以及课文中所体现的航海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船长哈尔威的行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品质和精神。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航海知识资料:准备一些关于航海知识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3.讨论问题:提前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诺曼底号”遇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二、整体感知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⑴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⑵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⑶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三、深入学习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⑴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⑵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⑶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⑴“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⑵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⑶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⑷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激趣导入,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 会认“弥、脉、剖”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剖”等15个生字。

2.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 了解在危难时刻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敢的优秀品质,以及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难点】1.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 了解在危难时刻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敢的优秀品质,以及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观看有关海难的电影或书籍;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1. 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

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2. 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在学生初步讨论以后,加强视听刺激,调动学生求解的欲望。

4. 小结及导入课题: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航行,“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作“‘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活动二:朗读课文,思考探索1. 自由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用工具书自学。

小组交流,互助检查。

2. 思考:“诺曼底号”遇难的时间、地点及结果。

活动三:交流反馈自学情况1. 给课文分段,并阐述分段理由。

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2. 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

第二部分:撞船事故的情况。

第三部分:撞船之后人们的表现。

第二课时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且给课文分了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敢的优秀品质。

2、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3、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船长的优秀品质,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课题英雄,往往是在特殊情景、特殊场合下,涌现出来的超过一般人物的特殊人物。

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个悲惨的时代;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悲惨的民族。

”因此,英雄人物的出现,一定会受到尽情的讴歌和赞美。

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就塑造了哈尔威船长这一英雄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具体感知这位英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是一次损失惨重、令人沉痛的海上事故,请齐读课题。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请再读课题。

3、介绍作者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首先简单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

维克多·雨果,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政论家。

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 。

其小说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1885 年 5 月 22 日,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兰西举国为他致哀。

100 多年来,法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直缅怀着这位伟大的文化先驱。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曾多次被拍成电影,成为经典之作。

二、新课(一)感受撞船及撞船后混乱惊慌1、故事导入(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诺曼底号,你能形容一下这是一艘怎样的船吗?(漂亮、年轻、巨大)师:确实,这是一艘漂亮的、设施先进的、安全的邮轮。

1870 年 3 月 17 日,堪称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邮船诺曼底号出发了。

夜色茫茫,海面上大雾弥漫,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已经进入梦乡,轮船缓缓地行驶着。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诺曼底号遇难记”展开教学:1.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的基本情况;2.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3.让学生了解遇难者的故事以及相关背景;4.让学生了解该事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我们期望学生能够:1.理解并记忆诺曼底号的基本情况;2.理解并记忆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3.理解并记忆遇难者的故事以及相关背景;4.理解并记忆该事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诺曼底号遇难记”;2.教师请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相关课文,并开展课前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课程的主题。

2. 讲解课文1.教师针对教材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请学生自行朗读。

3. 讨论1.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课程的主题;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诺曼底号事件的背景和原因;3.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相关的新单词和短语。

4. 快速阅读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得课文中的关键信息;2.教师找一段课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快地阅读它;3.教师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5. 写作训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反映和总结本次课程的主题;2.教师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6. 课后反思1.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2.教师为学生留下反思问题,以便他们在课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个人互动提问方法和课堂讨论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关键信息;2.通过学生写作和其他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关键信息;3.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中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评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夜雾中“诺曼底号”邮船被“马丽号”货轮撞破。

混乱中,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地指挥,救下了六十人,而他自己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尚在构建,可能对哈尔威船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旅客的伟大人格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受到“先人后己”伟大人格的熏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3.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责任的精神4.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着果断的优秀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能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欣赏。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1.播放“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的一个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从南安普敦开往根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

2.融情想象: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3.揭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相机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4.交流维克多·雨果资料。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设计意图]由“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和“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的融情想象,触动学生的心弦,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根据阅读要求,合作自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人们都说“教材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不论我们何时去欣赏它,它都散发清香,让人回味”。

因此让我们在研读中提升,在交流中进步。

今天我要说的课文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也是一篇小说。

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船员、乘客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位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小说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的是船长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整篇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学习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船长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哈尔威船长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三)、教法设计: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和人性美。

(四)、学法指导: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表现哈尔威船长品质的方法。

2.理解1-9节在文中的作用。

3.在语境中理解题记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表现哈尔威船长品质的方法。

理解1-9节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在语境中理解题记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单】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给文章分段。

二、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三、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填写下面的表格。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解读课题【师】什么叫“遇难”?【生】“遇难”就是(1)因为各种灾难而导致死亡。

(2)遭遇危难。

【师】这灾难和危难指的是什么?【生】诺曼底号遭遇海难。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了一个洞,最后沉没了。

)三、分析1-9节交代事情背景的作用。

【师】你说的这个事件文章在1-9节中就向我们交代了。

此外,我们还很想了解这次海难发生时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时间、当时的天气、相撞船只的情况等,很多记叙文都是从交代这些基本内容开始的。

这篇文章也是这样。

请大家拿出预习表格,我们一起来梳理这些内容。

【出示空表格】1.梳理1-9节所写的内容。

【师】谁来交流一下?【请一个同学交流】【师】你总结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有些地方还可以阅读得更细致些。

【请同学补充、纠正】例如:时间,从……到……;还有,玛丽号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2.研读1-9节。

【师】同学们刚才整理的信息很好,谁能把其中的主要信息连缀起来,简要的概括一下1-9节的主要内容呢?【生】1870年3月17日夜晚,雾愈来愈浓了,诺曼底号被快速行驶的玛丽号撞了一个【师】你概括得很好,如何概括一个故事是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经常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刚才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了1-9节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概括。

【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写得这么具体呢?现在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信息。

【PPT】【师】大家把时间和天气因素放在一起看一看,夜晚,凌晨,浓雾,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生】天黑,而且天气不好,雾愈来愈浓。

看不清楚,很容易发生事故。

【师】对,就是这样分析,你说得非常好。

时间和天气情况加在一起,正是事故发生的客观环境。

【师】我们来看看诺曼底号,从这些信息中你看出这是一条怎样的船?【生】诺曼底号船很大、装载多、船很新。

【师】这样的船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玛丽号呢?【生】玛丽号行驶速度太快,负载又特别大,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师】“装有螺旋推进器”,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生】它虽然比诺曼底好稍小一些,但它的动力强劲。

【师】我们再与天气情况联系起来看,在这样一个大雾的夜晚,一艘马力十足,速度飞快、满载的大船很容易出事。

【师】我们刚才把这些信息连缀起来,读懂了灾难发生时的基本情况。

一般来说,这些信息是我们写记叙文时常常要交代的,但1-9节的作用仅仅在于交代背景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吗?不是,一定还有其他作用。

我们现在放一放。

四、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1.概括形象【师】灾难不可避免,结果可能是全体遇难,但是最后船上的人基本上都获救了,是谁创造了奇迹?【生】是哈尔威船长。

(板书:哈尔威船长)【师】哈尔威船长是作者要刻画的人物,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的表现怎样?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可以用34节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大家找一找。

【生】镇定自若。

2.分析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一次朗读:【师】对!他的镇定自若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又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阅读文章的第16-30节,请大家先散读一遍。

【师】这组对话有什么特点?【生】句子都很短。

【师】为什么都用短句?【生】当时情况紧急,说话速度快。

【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要做出反应,可见哈尔威船长反应迅速。

(板书:反应迅速)第二次朗读:【师】这组对话中有三个人物——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

【师】请大家以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

体会一下当时的紧急状况。

【师】现在我们请一组同学来试一试。

哪组同学愿意尝试?一组学生朗读【评价预设】请班级同学点评——你觉得他们组的朗读能不能体现哈尔威船长反应迅速?(1)他们读得很好,语速快,体现出情况紧急。

(2)我觉得他们的朗读还需要改进,语速应该再快一点,这样才能体现出情况紧急。

【师】句式短促,语速飞快,体现出哈尔威船长在紧急情况中反应迅速,你能给他们示范一下吗?【师】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顺序可否颠倒过来?先写25-34节,再写17-24节?【生】不行。

当时情况危急,时间有限,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情况,首先必须了解船只受损情况,其次了解救援所剩时间,这样才能最好地利用时间,下达命令,有效救援。

【师】及时了解情况,下达明确命令,采取有效措施,在这危难时刻,哈尔威船长很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这能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生】有条理。

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板书:有条不紊或思路清晰)第三次朗读:【师】再请一组同学朗读,这次跳过旁白,直接读人物对话,读出我们刚才的理解。

哪组同学愿意试一试?请一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预设】(1)这位船长非常有气势,从他的朗读中我们确实能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反应迅速、有条不紊的特点。

(2)这位船长的气势还不足呀,怎样才能表现出哈尔威船长反应迅速、有条不紊的特点呢?【生】要有力、速度还要快一点……【师】对,他的提问与命令指向明确、判断准确,你能示范一下吗?请你读一读第30节。

【师】30节是一个命令,前文12节中也有一个命令,谁愿意为大家朗读第12节?【生】朗读12节。

【师】30节和12节两个命令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语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12节仅仅是命令;30节是命令加警告,语气更重。

因为时间越来越紧迫,必须这样做。

【师】那么两个命令的语气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五、分析混乱场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找出混乱场面的描写。

【师】大家再仔细读一读文章,这两个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事故发生时,船上的乘客的反应怎么样?【生】惊慌失措。

【师】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出乘客们的惊慌失措?【生】11节,14节【师】谁能读一读这两节?【生】朗读11、14节。

2.分析两段场面描写的不同。

【师】这两次混乱分别是由什么引发的?【生】第一次混乱是因为灾难突发,猝不及防,大家慌不择路,所以引发混乱。

第二次是因为船员放下了救生艇,大家都要抢着上救生艇逃命,这才引发又一次的混乱。

【师】原来如此。

两次混乱的原因不同,请大家结合11、14节两个不同的混乱场面,再想一想,12和30节两个命令的语气为什么不同?【生】第一次混乱发生后,哈尔威船长命令大家安静,并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但是这个命令并没有起到作用,当救生艇放下去的时候,大家为了抢先下船,你争我抢,又变得更加混乱了。

所以哈尔威船长警告大家必须守秩序,听命令。

【师】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我们看看15节“就在这时”,“这时”是何时?【生】指救生艇放下后混乱一片的时候。

【师】所以此时此刻,船长要用威严的声音压倒一切呼号和嘈杂。

大家再想想,30节的这个命令是仅仅说给奥克勒福大副听的吗?【生】不是,也是说给混乱的人群听的。

【师】因此,朗读这句时应该更加响亮、清晰、有力!我们应该强调哪些词?【生】“哪个”、“胆敢”、“打死”【师】大家一起试一试。

3.分析场面描写对表现哈尔威船长品质的作用。

【师】很好。

大家再把11、14节联系起来想一想,描写船上的混乱场面对表现哈尔威船长的品质有什么作用呢?【生】为了与哈尔威船长的冷静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哈尔威船长冷静果断的品质。

【师】有道理,这位同学已经学会了把混乱场面的描写和之前分析的语言描写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在特定情况下,哈尔威船长的冷静果断、指挥得当。

这样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板书:冷静果断)六、分析作者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

1.分析结尾【师】乘客们在哈尔威船长的指挥下得救了,连船员们也都得救了,而哈尔威船长却献出了生命,让我们一起读一读43节。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师】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作者也写下了他的感慨,请大家齐读45-46节。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PPT】【师】围绕这两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生】“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为什么用“又”?【师】这个问题质量非常高。

我们先来分解一下,看看这句话的结构。

谁干了什么?他,就是哈尔威船长,请大家在“他”字下面画双横线;他干什么呢?践行壮举。

请大家在“践行”一词下面画单横线;在“壮举”一词下面画波浪线。

什么样的壮举呢?成为一名英雄,好,先用小括号把“英雄”括起来。

【师】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所讲的“英雄”是怎样一种人呢?谁来说说看?【生】忠于职守、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板书:忠于职守)2.分析题记【师】你们说得都不错,我们不妨结合题记再来深入理解一下。

请大家朗读一遍题记。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师】什么是“自制力”?【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师】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遇难这件事上控制了自己的什么呢?【生】克制了自己的慌乱。

【师】灾难降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一个勇者并不是没有恐惧之心,而是克制自己的恐惧,冷静面对危险,哈尔威船长做到了这一点,确实了不起。

还有吗?【生】克制了求生欲。

【师】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这是一个人的本能。

但哈尔威船长连这种欲望都能克制住,他确实是一个“具有自制力”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强者!请大家把题记再朗读一遍。

3.小结:作者在进行描写的同时,又运用了这样一些议论性的语句,对哈尔威船长进行评价,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这个英雄的优秀品质。

七、再次分析1-9节。

1.分析1-9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师】讲到这里,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的开头部分,看一看这个部分除了交代背景,还有什么作用?【师】文章开头也有对哈尔威船长的描写,从中你能感受到他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说说看?【生】第1节:船长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从“小心翼翼”这个词看出,他很负责、很谨慎小心。

【师】他是第一次走这条航线吗?【生】不是的。

第1节: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顿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

“照例”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常规路线、已经走过多次,很熟悉,哈尔威船长很有经验。

【师】现在,你能读懂结尾“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这句话的意思吗?【生】他平时始终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在事故突发的情况下,他依旧沉着冷静、忠于职守。

【师】对,这是他一贯的表现。

【PPT】平时,他始终忠于职守,对工作毫不怠慢,因为他深知自己船长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