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野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格培养

合集下载

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时也凸现了在新的形势下 , 加强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
人格 已刻 不容缓 。
从教育 的角度看 , 这些现象的 出现, 与我们长期 忽视人文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 人 文教 育一直 处 于中心 的地位 。然 而随着 社会 的 发展 , 科 技 的进步 , 自然科 学 越 来 越受 到 人 们 的青 睐 , 而 从
人 格是在 一定 的生理 基础上 , 在社 会实 践活 动 中形成


语文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培 养的现状与
反 思
当代社会 , 语文教育 的现状不容乐观 , 大学生人
当代大 学生 由于学 习压 力 、 济 压力 、 经 就业 压 力 等多 方面 因素 , 造成 了心 态 消极 和 心 理 不适 应 , 以至 于有相 当 比 例 的 大 学 生 对 生 活 及 未 来 感 到迷 茫 、 困
教材 , 特别是《 大学语文》 浓缩 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 , 精 华 , 着哲 理与智 慧 的光芒 。学 习传统 文化 对 提 闪烁 高 学生 的人 文 素质 , 帮助 学 生 体悟 人 生 , 造 人 格有 塑 着不 可忽视 的作用 。我 们常 说 : 家养德 , 家 养身 , 儒 道 佛家养心。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修身养性 , 如儒家 的仁 道 尚德 , 德载物 , 厚 刚正 不阿 , 诚信 仁爱 , 己宽人 等 ; 严 道家 的顺 应 自然 , 泊 名 利 , 率 旷达 , 怀 若 谷 等 ; 淡 真 虚 佛家 的宠辱 不惊 , 退从 容 , 进 自然清静 等 , 都是 值得 批
( 州职 业技术 学院 , 南 郴 州 郴 湖

4 30 ) 2 00
要: 人格培 养是我 国素质教育的基本 目标之 一 , 也是 当前教育现状提 出的迫切要 求 , 更是 大学语文教 学的重

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摘要: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

提升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进而培养出人格完满的、全面发展的人,是这门课程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激活经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性;人文素养;经典文本引言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还未能将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往往更多停留在知识性讲解、工具性操作层面,对人文素性缺少应有的重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诸如普遍的“专业崇拜”心理导致高校重“专”轻“通”、重“器”轻“道”现象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实用主义,教师对大学语文重要性认识的偏差,网络传播环境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他们漠视经典文本阅读的重要性,等等。

一、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著名学者钱理群说:“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

因此必然也走向虚无主义,就是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可靠,一切都可以放弃抛弃。

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老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二是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

”浮躁的世风扰乱了大学校园的平静,也搅乱了教师授业和学生求学的定心。

联系到大学语文,它原本就是一门公共类的文化素质课程,专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很难做出科研成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也非常不易。

加之国家这方面的科研立项很少,教师没有项目可作,评职称也就特别困难,从而使得这门课程以及讲授课程的教师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导致不少大学语文教师自己也对教授这门课程失去信心。

表现在教学实践上,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当中,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教学,不能发挥课程应有的对学生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作用,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大学语文教学
将 人 文 教 育 简 单 地 理 解 为 人 文 知 识 教 育 , 者 更 简 或
章制 度 : 育制 度 、 举制 度 、 吏制 度 、 律制 度 、 教 选 官 法 宗 法 家 族 制 度 ; 有 中 国 古 代 书 法 篆 刻 等 各 类 艺 术 还 以 及 天 文 历 法 等 中 国 古 代 科 学 技 术 , 直 到 衣 冠 服 一 饰 、 书 的版本 与善 本 等等 。 图
传 统 文 化 中 包 含 着 丰 富 的 人 文 情 怀 , 是 毋 庸 这 置 疑的 ; 大 学语 文 教 育 中加 强 传 统 文化 教 育 , 在 与 以前 的 将 大 学 语 文 看 作 是 中 学 语 文 的 简 单 延 续 相
比较 , 该 是 一 个 极 大 的 进 步 。 但 是 如 果 将 传 统 文 应
李 荣新 , 孙 莉 , 春 晓 , 杨 田 伟
( 哈尔 滨金 融高 等专 科学 校 a .基础 部语 文教 研室 ;.办公 室 , b 黑龙 江 哈尔 滨 10 3 ) 500
摘 要 : 学 语 文 作 为 高 校 一 门 重 要 的 公 共 课 , 课 程 意 义 不 仅 仅 在 于 显 性 的 文 学 知 识 , 在 于 对 学 大 其 更 生 人 生 的 启 迪 以 7. 谐 人 格 的 培 养 , 这 一 切 都 有 赖 于 大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潜 移 默 化 和 隐 性 教 育 。 2和 而
亡 。
有些 学校 开设 传统 文化 课 程 , 主 要 内容 如 下 : 其 中 国传 统 文 化 概 说 : 家 学 说 , 家 学 说 , 家 学 说 , 儒 道 墨 法 家 学 说 , 阳 家 、 家 、 家 学 说 , 代 经 学 , 晋 阴 兵 名 汉 魏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会 主 义 , 爱学 习 , 惜 今 天 幸 福生 活 的思 想 。 热 珍
l 大学语 文教师 行为对 学生成 长的影 响
教 师 行 为对 学 生 的影 响是 巨 大 的 , 生 的 成 长 , 很 大 学 在
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 响 , 特别是 在大学阶段 , 大学 生有着更 敏锐 的观察力 。 他们不只是注 意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的表现 , 也关注着教师在课下 的一言一行 。 教学过 程是一个互动 的过程。教师 在教学过 程 中的态
6 0
辽宁科 技学 院学报
第l 2卷
文章编 号 :0 8— 73 2 1 )4— 0 0— 3 10 32 (00 0 06 0
浅 谈《 学 语文》 学对大 学生健 康情 感 的培养 大 教
檀 雅斌
( 辽宁科技 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 辽宁 本溪 l7 0 ) 04 1 摘要 : 大学语文> 《 作为培养大学生人 文精神 、 营造 大学文化氛 围的一门基础课程 , 在培养青年学生 良好品德、 健康情感方 面有着得 天独厚 的条件。若能有效利 用《 大学语文》 堂 ,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文化 陶冶学生的情操 , 课 用 激励他 们的 爱国主义热
2 大 学语文课 堂教学 对学生健 康情感 的培养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 仅仅注 意对学生 进行 听、 读 、 说、 写 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 , 把培养学生 良好 的品德 、 康的情 应 健 感容纳到语文教学 中去 , 在传授课本知识 , 训练学生理解 课 文内容, 驾驭语言文字的同时, 使他们树立热爱祖国, 热爱社
课上传授给学生 的知 识必 须要准确元误 , 一旦 出现失误 , 一
定要采取明确的态度 , 知错必改 。教 师在不断 学习 , 提高 自 身业务素质的同时, 注意完善 自己, 用认 真、 勤勉 正直 的品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标准。

一、课程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包括语音语调、词汇理解与运用、句法结构和篇章组织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更深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散文、小说等文体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提供基础。

2. 文学名篇鉴赏。

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味。

3. 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

选取各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 写作训练。

通过各种写作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方法包括:1. 教师讲授。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学生阅读和讨论。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本,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利用《大学语文》教学,培育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利用《大学语文》教学,培育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大学语文 ; 育 ; 培 人文 素质
Ke y wor :Co l g h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e lia i g h ma i t u l y ds l e C n s ; u tv tn ; u n s i q a i e c t
中 图分 类 号 : 7 G 1
文献标识码 : A
蒋 晓光 Ja gXio u n in a g a g
( 永城职 业学 院 , 永城 4 6 0 7 6 0)
Yo gh n o ai a C l g , nc e g4 6 0 C ia n c e gV ct n l ol e Yo gh n 7 6 0, hn ) o e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 2 一 8 一 l 10 — 3 1 2 1 )6 叭 7 O
来 ,高职 大 学 生 尤 其 是 理 科 大 学 生 的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一 直 是 一 个 薄 在 当前 的 大学 校 园 里 , 学 逐 渐 失去 了 大学 生 的青 睐 。 图 书馆 弱环 节 , 文 。过 弱 的 文 化 熏 陶 , 窄 的 专 业 设 计 , 重 的 功利 导 向 , 过 过 一 里 , 史 哲 类 的 书 少 有 人 问 津 , 学们 整 日津 津 乐道 的 多 数 是 偏 向 定程 度 上 影 响 了高 职 大 学 生 思 想 素 质 的提 高 、 识 结 构 的 完 善 、 文 同 知 社 于 追 求 时 尚与 物 欲 的享 乐 话 题 , 餐 式 的作 品取 代 了古 今 中 外 高 品 会 适 应 能 力 的培 养 、 快 良好 心理 素 质 的 形 成 , 制 约 了全 面 素 质 教 育 也 味的 文 学作 品 。 有 为数 不 少 的 学 生 行 为 不 文 明 , 还 生活 品 味较 低 。 不 的开 展 , 响 了教 育 质 量 和 学 生 学 习能 力 的提 高 。大 学 语 文 作 为 一 影 光如此 , 大学 生 甚 至研 究 生汉 语 水 平 普 遍 下 降 。 此 , 高 大 学 生 的 门 含 有 丰 富 文 化 思 想 的 课 程 ,在 继 续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言 文 字 能 力 方 因 提 人 文 素养 尤其 是传 统 文 化 修 养 已成 为迫 在眉 睫 的 问题 。 面 , 任 何 学 科 无 法 比 拟 的 , 是 所 有 学 科 的学 生 都 必须 掌 握 的 。 是 也 1 塑 造 学 生优 良的 品质 . 培育 高职 学 生 的人 文 素 质 注入 活 力 只 有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 能 促 进 学 生 专 业 知 识 、 业 技 能 的 掌 握 ; 为 才 专 才 11思 想 政 治教 育 是 高 职 教 育 不 可 或缺 的 人生 品质 塑 造 。 高 等 能 培 育 高 职 大 学 生 的 文 化 素 质 、 强 他 们 的综 合 素质 。 否 则 , 生 . 加 学 职 业 院 校 加 强和 改进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关键 是 要 深 入 进 行 以理 既 不 易 获 得 新 知 识 ,也 会 直 接 影 响 其 将 来 的 工 作 和 生 活质 量 。 因 想信 念 教 育 为核 心 的世 界 观 、 生观 、 值 观 教 育 ,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此 , 者 认 为 , 职 大 学 语 文课 程 体 现 的 “ 具 性 ” “ 文 性 ” 不 人 价 以 笔 高 工 与 人 并 为重 点 的 民族精 神 教 育 , 以基 本 道 德 规 范 为基 础 的公 民道 德 教 育 , 矛 盾 , 且 是 相 融 的 ; 职 大 学 语 文 教 育 的 过 程 既是 “人 ” 而 高 的过 程 , 以 大学 生 全 面 发展 为 目标 的素 质 教 育 。 大 学 语 文 》 为 非 中文 专 业 也 是 “ ” 《 作 言 的过 程 。 学 生 的 通 识 教 材 ,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各 类课 程 中 , 于 提 高 大 学 生 思 在 对 3 铸就学生健康的身体 , 为培育高职学 生的人文素质补足动力 想政治素质具有独特 的优势。尽管《 大学语 文》 教材 的版本很 多, 但 健康 的 身体 不 只 是 拥 有 健 壮 的身 躯 ,还 应 包 括 有 健 康 的 心理 。 几乎 所 有 大 学 语 文 教材 所 进 行 的大 学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 要 是 为 了教 主 当代 学 生 大 多 生于 2 0世 纪 89 、0年 代 , 独 生 子 女 居 多 。作 为一 个 以 育学生如何做 人 , 高 尚的人 、 派 的人 、 民族和 国家有贡 献 的 做 正 对 特 殊 的群 体 , 们 开 始 走 向独 立 但 又 缺 乏社 会 生 活 经 验 , 感 而 又 他 敏 人 。 实际 上 是 人 生 观 的 问题 。 大 学 语 文 》 目 中那 些 珍 爱 生 命 、 这 篇 积 相 当脆 弱 , 自信 而 又 承 受 不 了 失 败 。 有 些甚 至 没 有 远 大 的理 想和 抱 极进 取 、 发 有 为 的人 生 放 歌 , 直 是 这 一 主 题 的 最 强 音 。 天祥 的 负 , 奋 一 文 处理 不好 自 己和 他 人 、 至 集 体 之 间 的 关 系。尤其 是 有 些 高职 大 乃 “ 生 自古谁 无 死 , 人 留取 丹 心 照汗 青 ” 大 无 畏 精 神 , 仲 淹 的 “ 天 学 生 , 的 范 先 由于 在 中学 阶 段 的 学 习 、 律 问题 受 到 一 些 不 公 正 的待 遇 , 纪 以 下 之 忧 而 忧 , 天 下 之 乐而 乐 ” 后 的高 度 社 会 责 任 感 ; 原 的 “ 漫 漫 屈 路 致 造 成 心理 障 碍 , 去 追 求 的 目标 和 方 向 , 对 挫 折 和 日益 剧 烈 的 失 而 其 修 远 兮 ,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积 极 进 取 的 精 神 等 , 是 中 国 的 国 吾 的 都 学 习 、 活 、 业 等 压 力 , 能 以正 确 的 心 态 对 待 , 易 产 生 一 些 心 生 就 不 容 魂, 民族 的 脊 梁 的具 体 体 现 ; 们 在 引 导学 生 品 味 这 些 文 章 时 , 当 我 应 理 问题 , 致逃 课 、 导 打架 、 罪 、 杀等 现 象 的发 生 , 是 一 种 不健 康 犯 自 这 把 人 文知 识 提 升 到 人 生 观 的 高度 来 理 解 , 以此 塑 造 当代 大学 生 的优 的 心理 的体 现 。 校 不仅 仅 是 传 业 授 道 、 养 专 业 人 才 的 机构 , 是 高 培 也 良品质 。因此 , 我们 有理 由认 为 ,大 学 语 文 》 学 不 应 该 仅仅 理 解 为 《 教 提 供 精 神 资 源 、 养 健 康 人 格 的 重 要 场 所 。 大 学 语 文 课 作 为 公 共 基 培 普 通 的基 础 性 课 程 , 实际 发 挥 的功 能 要 远 比一 门传 授 性 课 程 要 深 它 础 课 , 丰 富 的人 文 精 神 和 传 统 文 化 对 促 进 大 学 生 的 健 康 心 理 也 大 其 远得多。 有作 为。 如 : 间大 夫 高 官显 职 的 屈 原 被 谗 见 疏 而 长 期 放 逐 却 不 念 三 12大 学语 文教 学 要 责 无 旁 贷地 承 担 起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的 责任 语 . 念 不 忘 国 家 的存 亡 , 曾任 太史 令 的 司 马 迁 被 处 宫 刑 , 对 身 体 与 人 面 文 是 最 重要 的交 际 工 具 , 人 类 文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语 文 教 学 从 是 格 上 的 巨 大侮 辱 , 隐忍 苟 活 并 留下 传 世 佳 作 等 在 逆 境 和 挫 折 中 走 向 内容 到 形式 都 充 溢 着 人 文 精 神 , 大学 语 文教 学 本身 体 现 出博 大精 深 成 功 的经 历 。 于 这 些 作 品 的 赏析 , 过 富 有感 染力 的艺 术 形 象 , 对 通 在 的人 文 内容 。 等 职 业 院 校 的 《 学 语 文 》 学 历 来 本 着 培 育 大 学 生 高 大 教 学生思想和心灵深 处渗透、 移 默化 , 化学生灵魂、 节心境 , 潜 净 调 有 人 文 精 神 、 造 良好 的 大学 文化 氛 围 这个 要 旨展 开 其 教 学 实 践 。语 营 利于 促 进 高职 大 学 生 的 身 心 健康 。 文教 学 要 以人 的 发 展 为 培 养 目标 , 目中 有 人 , 立 以 促 进 学 生 发 要 树 总之 , 大学 语 文 的 工 具 性 、 文 性 、 想 性 、 识 性 在 引 导 青 年 人 思 知 展 为 本 的 思 想 。作 为语 文 教 学 内 容 的 文 学 作 品 , 社 会 生 活 的 反 映 是 学 生 思考 人生 的 目的、 义 、 意 价值 , 追 求人 的完 美 , 展 人 性 , 善 去 发 完 和 作 家思 想情 感 的 表 现 , 现 人 性 、 道 、 权 和 人 生 , 现 人 对 自 表 人 人 表 陶 台 然 的��

浅析大学语文对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浅析大学语文对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浅析大学语文对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化、艺术、人文科学以及健康、伦理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大学语文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修养和人格魅力。

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灌输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阅读、写作和演讲等各种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大学语文对于学生的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自己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和深刻。

大学语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学生可以借鉴其中的正面形象和行为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大学语文还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语文能力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语文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文化传媒行业还是从事管理工作、市场营销工作,语文能力都是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

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

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通过思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审美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提升自己的修养和人格魅力;通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教学 , 不断革新观念 , 必定为 中国高校 的素质教育 开辟新
的 天 地
设 大学语 文课程 , 至 包括 香港 的一 些 大 学也 是 如 此。 甚
但是 , 时代的 发展 , 会的进 步 , 来越 需要 具 有 高尚的 社 越 理 想、 完善 的人 格、 美的睛趣 、 性 的思维 、 审 理 活跃的 十性
教 学 效果 。
应 当代人 文科 学与 自然科 学 日益 交叉渗 透 的发展 趋 势 , 为我 国的社会主艾现代化建设培 养具有 全面 素质的 高质
量人才。 这个教学大纲已为大学语文的 教学树 立 了素质 教 育的远期 目标。现在 全 日制 高校 中大多数 院校普遍 将
总之 , 教 兴国, 科 需要人文精神 的支撑。提 升民族 文
对这些能力均有 昔或 多或 少、 或深或浅的开发作 用。
最明 显的影响是促进 以听为主 的感知 觉的深 化。在
和身体 心理 素质等。大学语 文 的学 习无疑 对提 升 大学生 的各种 素质 提供 了丰富 多样 的人 文滋养。 文学 即人 学。
大学生可以从 中外伟 大的 文学 家们( 的还是 思想家、 有 政


大学语 文 教 学应 当为 高 校 素质 教 育 的创
新 增添 活力
中国教 育部 高教 司在 《 大学语 文教 学大坷》( 求 意 征 见稿) 中指 出: 在全 日制高校设置 大学语文课程 , “ 其根 本
目的在于 : 充分发挥语 文学科 的人 文性和基 础性特 点, 适
法。因为 大学生们 曼 需要形 象生动、 多快好 省的 学 习对 象, 师们也 需要 以曼为是动 的 、 教 直观 的教 学方式来提 高

中国高 校 的素质 教育 引 向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经过 五年 的教学实践 , 取得 了 良好 的教学效果 。很 多学 生在 学完这 门课程后 , 恋恋不舍地说 :大学英语》 《 在大学里要 开设 四
首先 ,大学语文》 学可 以培养他 们的 民族 自豪感 和 民族 《 教
自 信心 , 坚定他们探索未来 的信 心。如安徽大学 20 级 电子 信 08
第2 9卷
第 1期


与 世

21 0 2年 1月
【 教育研究】
大 学 生 视 野 下 的大 学 语 文教 学 与大 学 生人 格 培 养
魏 世 民
( 安徽 大学 据学生平 时作业 中的记载谈 《 根 大学语文》 学和大学生人格 培养- N的关 系, 教 e . . 透过 学生的视 野看《 大学语 文》 学对 教
《 大学语文》 课群 , 分门别类地介绍各方面 的专业知识 , 学生们 让
更细致 、 更深入地 了解 中 国文 学和 传统 文化 。从 这些 表述 中可
以看 出, 学生对 自己的母语 、 自己 的传 统文化 十分 留恋 、 热爱 , 对
从这 段文字 可 以看 出 , 同学在 学 了一 段时 间 的《 该 大学 语 文》 后认识到 , 门课不 仅 可以 帮助他 获得 中国文 化 的系统 知 这 识, 而且还能提高他 的人文素养 , 增强他 的民族 自豪感和 民族 自
好地适应社会 , 务社 会。对此 前人 多有论 述 , 里无须 赘 言。 服 这
的起 源和 创作 , 到汉 字的 古今 变化 , 领略 的是 中国的历 史, 感慨 的是 中国人 民的智慧 , 惊愕 的是老 师渊博 的知 识…… 下课 的铃
声预 告今天的课程 就此 告一段 落。这暮 秋 的风 明显 有些 凉意 , 但 并不能 削弱我 内心的暖意 , 着明媚 的阳光我迈 向明天。 踏
素质 的培 养 , 我认为《 大学语 文》 学习就能很好 地体现这 一点。 的
通过这一 个时期 的 学习 , 不仅 了解到 了汉语 言文化 中的很 多 我
方面的理 论知识 , 还深 刻体会到 了汉语 言文化 的博大精深 , 因此
我 为是 一个炎黄子孙而 自豪, 这是一 个多么智 慧的民族啊 !
信心 , 这在 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 啊 , 而这些 重要的东西他 以前没
它们 的作用也 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实践 证 明, 只要引 导正确 , 选
用教材 合适 , 学方法 得 当, 教 就能取 得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安徽大
学 的《 学语 文》 大 教学实践证 明 了这点 。那 么 ,大学语 文》 《 教学
他们思想 的 自然 流露 , 是真实可信 的。
所谓 “ 人格 ” 据 《 , 现代 汉语 词 典》 的解 释 , 是指 “ 的性 一 人 格 、 质 、 等特征的总和 ”二 是指 “ 气 能力 , 个人 的道德 品质 ” 三是 ,
指“ 的能作为权利 、 人 义务 的主体 的资格 ” 。从 心理学 和教 育学
有得 到过 , 现在终于在《 大学语文 》 里找到了 。 了这段话 , 读 我们
真替这位 同学感 到高兴 , 为他 以作 为一 个炎黄 子孙 而 自豪感 到
欣慰 。
而 20 0 8级法 学院的汪金辉 同学也有 同感 , 他说 : 高中时曾以为语 文就似 这秋 末挂在 西边 的太 阳, 即便 万分 柔美 , 也 不得 不和 它分手 了, 当我捧起 这本语 文课 本 时, 却 但 如 心头升起轮 皎 洁的明 月, 引我去寻找 明 天的太 阳…… 从文字 指
培养 大学生人格 的作 用。
关键词 : 大学生 ; 大学语文 ; 人格
中图分类号 : 6 2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1 1 2 1 ) l一 0 3— 2 10 7 1 (o 2 O 0 5 0 课不失为 一种 好 的途 径 , 要 看看 学 生 自己 的评 价就 会 有 所 只
领悟 。
《 大学语 文》 是教育部建议 的各 高校开设的一 门大学 生素质
教 育课程 , 程 自 17 年南京大学 校长匡亚 明和 复旦大 学校 本课 98
长苏步青倡导开设 以来 已走过 了三十 多年 的历 程 。安徽大学 自 20 07年起 将这 门课程作为全校非 中文 类各 专业的公共必 修课开
和大学生人格培 养之间有什么样 的关系?学生 是如何看 待它们 之 间关 系的?他们对 《 大学语文》 的评 价到底如何 呢?我 们根据 学生平 时作业 中的记 载来谈谈《 大学语文 》 教学和大学生 人格培
养之 问的关 系 , 这些 出 自学 生笔 下 、 自他们心 灵的 呼声 应该是 来
息专业 的刘贵亚 同学说 :
我 感觉大学的学 习 目的和 高中已经大不一样 了, 高中, 在 学 习只是一味地 去应 付考 试 , 本 没有对 自我 需求有 一个 明确 的 根
认识 , 大学却发 生了质的 改变, 而 大学 的教 学更注重 个人 能力与
个学期 , 绍 、 而介 宣扬我们 自己传统文化的《 大学语 文》 只开设 却
的角度来说 , 这里讲 的“ 格培养 ” 该指 的是前 两者 。对 大部 人 应
分学生来说 , 大学教 育是他 们进 入社 会前 所能 接受 的最后 一次
教育 , 这种教育作为他们人生 中的关键一 站 , 仅应该包 括一些 不 技能 的学 习 , 而且更应该包括一 些人文 素质教育 和人格培养 , 前 者好 比是 “ 硬件” 后者则是“ , 软件” 只有 在硬 、 , 软两 个方 面都合 格 的人才是健全 的人 、 完整 的人 , 这样 他们在进 入社会后 才能更

个学期 , 甚至不学 , 这种 情况难道合 理吗?为什 么不能 多学一
点《 大学语 文》 多学一点 自己的传统文 化 呢?这 对 丰富我 们 的 , 情感 、 陶冶我们的情操十分有益 。建 议学校 至少开设一 年 , 最好 两年 的《 学语 文》 。或 者 以《 大 课 大学 语 文》 中心 , 立一 个 为 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