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探讨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思考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思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海洋强国建设部署要求中,“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其中一项;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中,“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是其中一个;在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中,“陆海兼备的海洋带”是重要一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海洋命运共同体”是重要一部分;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中,“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是其中一项。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总体上还不稳固,局部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统筹推进湾区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亲海环境整治的新时期,所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对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更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创新、发展和突破,为相关领域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引。
(一)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转变,亟待进一步深化陆海统筹等制度机制的改革创新全国近海海域水质改善幅度前所未有,但同时也要看到,局部海域水质污染反弹风险依然居高不下。
2021年,全国开展了24个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监测,其中18个呈亚健康状态,表明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改善仍然任重道远。
从近年来入海河流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到,流域上游多个断面均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输入;特别是汛期污染强度通常较高,陆源排海污染物在短期内集中排放入海,因水交换能力弱等原因,往往会在近岸海域留存较长时间,对近岸海域水质产生长时间影响。
关于“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问题的思考 (2)

3、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可持续开发海 洋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在全球政治、军事多极化和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海洋作为综合发展的空间和地球生命支 撑系统,其战略地位愈显重要。我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 强国,国家海洋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祖国统一尚未实现,海 域管辖权与多个国家存在争议,外贸货运与石油进口等海上航 运的安全需要维护;海洋经济需要海洋高新技术支撑,海洋开 发和海洋保护工作需要海洋环境保障。此外,人口向海岸带地 区集中的趋势,使得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防治、防灾减灾等 形势更为严峻。正是在这种态势下海洋强国战略应运而生。
•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
– 我们要实现和平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要承担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
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综上所述高节奏一体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范畴 (体系)应包括
1、政治安全 2、军事安全 3、公共安全 4、经济安全 5、社会安全 6、生态安全 7、技术安全 8、应对突发事件
2、国家安全与综合国力
当代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今 天支配国际政治和经济交往的基本准则(游戏规则 )本质上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行殖民主义时期 制定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其数学模型是“ 零和博弈”。超级大国至今仍顽固坚持这种原则处 理国际事务,力图在少数国家甚至一国主导下给各 国分配发展的机会和权益,否则它们就制裁以致不 惜发动战争以维护之,这就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威 胁,更不利于发展XX国家的发展,人类社会欲继续 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变现行的游戏规则,建 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形成新格局)。
• 《XX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的定义:
国家在地理学中指在一个具有保持内部 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入侵(干涉)能力的 政府领导下占据一定领土,有组织的实际政 治地区,一般具有清晰的边界并得到国际公 认。这个定义虽然仍然强调军事和政治,但 突出了领土和政府以及国际公认。它和国际 法中定义接近。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社会,海洋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责任,更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海洋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着宝贵的资源,还维持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海洋保护并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一、海洋保护意义重大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珊瑚礁、海草床和海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洋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物种栖息地之一,许多独特的珍稀物种仅仅存在于海洋中。
海洋还承载着世界上重要的海洋贸易和运输活动,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过度捕捞、污染排放、海洋垃圾等问题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珊瑚礁遭受到漂白和破坏,海洋生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此外,海洋污染还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海洋保护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海洋保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们应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各国应通过立法和政策,加强对海洋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则,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海洋生态保护的法治框架。
2.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控制,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
3. 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保护海洋特有物种和栖息地,实施珊瑚礁和海草床保护计划,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采取合理的捕捞方式,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限制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海洋与经济、社会和人类协调发展。
它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问题。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现状研究

一、引言海洋在国家战略中越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海洋强国战略的全局,同时对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福祉。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大建设之一以来,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民间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都十分关注。
国家先后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沿海各省份积极响应。
早在2011年1月,国务院就以国函〔2011〕1号文件的形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省以此为契机,确立了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上海把“海・城市”做为自己的城市形象,广东以“魅力海洋,蓝色广东”为理念,相近做法还有河北的“弄潮渤海,希望河北”、辽宁的“辽海之韵”、福建的“潮涌海西,蓝色福建”、江苏的“蓝色家园,美好江苏”等,所有这些战略与目标都以蓝色为理念,体现出人海互动的和谐关系。
[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它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3]近年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热点,相关成果大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现状研究朱雄,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摘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
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二是海洋生态文明行为;三是海洋生态制度文明。
这其中,意识决定行动,行动须有规范,规范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主要体现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高度;国民的海洋生态安全意识觉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价值日益显现;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度捕捞是海洋生态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海鲜需求的不断增加,渔业捕捞的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
大量使用的现代化捕捞工具和技术,如大型拖网渔船、围网捕鱼等,导致了海洋鱼类资源的急剧减少。
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如鳕鱼、金枪鱼等,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甚至濒临灭绝。
过度捕捞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依赖渔业为生的社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其次,海洋污染问题触目惊心。
陆地上的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污水排放等途径源源不断地进入海洋。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等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
这些污染物在海洋中积累,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和生存。
此外,塑料垃圾也是海洋污染的一大顽疾。
每年,数以百万吨计的塑料垃圾被丢弃到海洋中,形成了巨大的“塑料漩涡”。
塑料垃圾不仅会缠绕海洋生物,导致其受伤甚至死亡,还会在海洋中分解为微小的塑料颗粒,被海洋生物误食,进入食物链,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石油泄漏事故也是海洋生态的噩梦。
海上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泄漏,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
油膜不仅会阻碍海水中氧气的交换,导致海洋生物缺氧死亡,还会附着在海洋生物的体表,影响它们的呼吸、摄食和繁殖。
例如,著名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故,给美国阿拉斯加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多年后该海域的生态系统仍未完全恢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湿地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
同时,海水温度的升高还会影响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珊瑚礁对于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海水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珊瑚礁发生“白化”现象,即珊瑚虫失去共生的藻类,从而死亡。
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自古以来就扮演着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海洋生态系统正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海洋生态保护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海洋是地球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不仅占地球表面的71%,还是重要的气候调节者和氧气供应者。
海洋养育了各种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此外,海洋还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功能。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物排放、海洋废弃物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过度捕捞导致生物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污染物排放污染了海洋,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海洋废弃物积累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大隐患;气候变化引发了海洋温度上升、酸化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压力。
三、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1. 维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并提供安全的栖息地给无数的海洋生物。
通过保护生态,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促进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采取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措施,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3. 防止环境灾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海洋废弃物的增加,降低海洋灾害风险。
良好的海洋生态系统可以提供自然屏障,减轻海洋暴风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4. 提供可持续的食物来源:海洋生态保护有助于保护渔业资源,确保可持续的食物来源。
这对于解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
5.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生态保护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通过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传递环保意识,培养人们对大海的热爱以及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海洋这片蓝色国土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局面,各种海事行业随之而来,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理念。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要更好的实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光靠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海洋环境保护提升到法律的层面。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关于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以及进一步解决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措施。
标签:海洋环境法律措施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产生背景及现状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海洋资源的开采,海洋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海洋污染加重,为了使海洋环境免受污染,这些已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仅仅靠个别国家的整治远远不够,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数十年来,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以国际与区域协定为主,辅以国际惯例与一般法律原则,最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合下,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同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都进行相关的环保实践:三个国家都有相对统一的海上环保执法机构,能够统一行使海上行动,都有各自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注重加强在海洋环境的各方面之间的合作。
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海洋环境方面污染十分严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中,渤海和东海污染程度较重,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入海口污染程度相对严重,近几年的海洋沉淀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淀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污染较重,我国海洋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已经达到极限,因此需要我国进行大力整治,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2.发展过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制定了一些法规,只是为了加强海事行政管理,却没有颁布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总的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为以后制订海洋环保法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海洋生态保护面临哪些问题

海洋生态保护面临哪些问题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
首先,过度捕捞是海洋生态保护中的一大难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海鲜需求的增加,渔业捕捞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
大规模的商业捕捞使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大型拖网渔船、围网渔船等,使得大量的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被捕捞,不仅导致了目标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
许多传统的渔业资源,如鳕鱼、金枪鱼等,已经面临过度捕捞的威胁,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此外,过度捕捞还会导致幼鱼和繁殖期的鱼类被捕捞,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种群的更新。
其次,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不可小觑。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的流入等,使得大量的化学物质和污染物进入海洋。
这些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石油、塑料垃圾、有机化合物等。
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石油泄漏是海洋污染的常见事件,不仅会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塑料垃圾更是成为了海洋污染的“新宠”,大量的塑料垃圾在海洋中漂浮,被海洋生物误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形成了巨大的“垃圾带”。
再者,海洋酸化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了一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使得海水的 pH 值降低,从而引发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碳酸钙外壳或骨骼的生物,如珊瑚、贝类、甲壳类动物等。
酸化的海水会使这些生物的外壳或骨骼溶解,削弱它们的生存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海洋酸化还会影响海洋中的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如营养物质的循环、光合作用等。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 第8期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探讨许妍,梁斌,兰冬东,鲍晨光,于春艳,马明辉,关道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收稿日期:2016-03-08;修订日期:2016-07-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01079);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许妍,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海洋生态环境评价及生态区划,电子信箱:yxu@nmemc.org.cn通信作者:关道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海域管理技术,电子信箱:dmguan@nmemc.org.cn摘要:海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保障国家安全、缓解陆域资源紧张、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支撑系统。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
文章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出发,深刻分析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工程,期冀为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陆海统筹;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中图分类号:P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6)08-0026-05Major Issues on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XU Yan,LIANG Bin,LAN Dongdong,BAO Chenguang,YU Chunyan,MA Minghui,GUAN Daoming(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Dalian 116023,China)Abstract:Marine development occupies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social economy,and is animportant support system for maintain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relieving land resource stress andexpanding space.Be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marin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 long-term task and system engineering.The paper madeprofound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urrent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d put forward the main task and major projects,in order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sea,Marine integratedmanagement,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Beautiful China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尤其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
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第8期许妍,等: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探讨27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开始付诸实践。
海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保障国家安全、缓解陆域资源紧张、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支撑系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系列重大部署,同时也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海洋空间优化、海洋资源节约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系统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海域海岛有偿使用制度。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尤为突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深入持久地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出发,深刻分析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工程,期冀为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1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1.1 内涵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建设美丽海洋,维护、提升海洋对海洋经济及沿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为目标,遵循人、海洋、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面支持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其核心是追求人与海洋、社会经济的和谐,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以海洋经济的繁荣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以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两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共荣的海洋生态文明格局[1]。
1.2 重要意义1.2.1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全国超过20%的动物蛋白质食物、23%的石油资源和29%的天然气资源来源于海洋;仅占13%国土面积的沿海地区承载着我国40%的人口,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和海洋生产总值已达到全国GDP的60%和9.8%,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2]。
未来我国发展还将长期依赖海洋,以海兴国、以海富国、以海强国。
因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是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1.2.2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重要路径我国海陆兼备,海洋空间广阔,分布着28 000多种海洋生物,拥有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我国18 000km的海岸线分布有金色的沙滩、美丽的海湾、蜿蜒的河口和陡峭的悬崖以及白鹭、海鸥等近万种生物,是中华大地上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海洋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海洋领域的伟大实践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极大地丰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海洋污染严重、生态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等重大发展问题的关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美丽中国和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2.1 面临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海洋2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 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支撑海洋经济和沿海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受发展阶段、认知水平、开发理念等的局限,粗放型海洋资源开发方式尚未根本扭转,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区的生态安全与健康形势仍十分严峻,具体表现在: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实施监测的典型生态系统有86%处于亚健康、不健康状态,80%的河口和57%的海湾生态系统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3];海洋生态空间不断萎缩,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面积逐渐减少;全国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已不足40%,重点海湾的水域面积出现0.3%~20.7%不同程度的缩减,海洋生态功能持续退化,主要河口区产卵场严重退化,原始生境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4];优质渔业资源数量锐减,结构组成小型化,海洋经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遭受严重影响;赤潮、绿潮、海岸侵蚀等灾害频繁发生;此外,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将成为我国近海生态环境面临的新威胁。
2.2 存在的问题2.2.1 陆域污染排放压力大,治理形式趋于末端化海洋承载着我国最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是众多流域和陆源污染物的总汇。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陆源排污量日趋增加。
排污口超标率多年高于50%,超过8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3]。
现有污染治理方式仍以末端化治理为主,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关键制度尚未建立,缺乏对陆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2.2.2 海洋空间开发失衡,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空间的需求愈加迫切,尤其是沿海港口、临海工业等建设用海与渔业、保护区等行业用海的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地区重眼前、轻长远,缺乏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岸线规划、重要生态系统保护规划等,已有区划和规划存在权威性不够、约束性不强等问题。
粗放型海洋资源开发方式尚未根本扭转,高密度、低产值的用海活动大量占用海域生态空间,围填海土地存在闲置,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和海洋开发水平整体较低。
2.2.3 综合管控能力不足,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当前海域管理手段较为单一,偏重行政管理,缺乏经济和法律手段,针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涉海管理部门众多,陆海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与沿海区域发展的综合决策缺乏实质性融合,海洋管理与流域管理、海域管理与土地管理以及与地方行政管理不能很好衔接,海洋与流域环境分而治之,资源与环境管理不能有效统一[2]。
2.2.4 海洋科技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海洋监测观测、生态修复、资源开发等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