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B版 课标III)2019年高考化学 专题十三 铁、铜及其化合物(PDF,含解析).pdf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B版 专题13近代物理初步 新高考版 训练册(含答案)

专题十三近代物理初步五年高考基础题组1.(2023全国甲,15,6分)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X+714N→Y+817OY+37Li→2XX和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Z和A分别表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A.Z=1,A=1B.Z=1,A=2C.Z=2,A=3D.Z=2,A=4答案D2.(2022湖南,1,4分)关于原子结构和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了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B.玻尔的原子理论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揭示了电子的粒子性答案C3.(2023北京,14,3分)在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后,人们往往试图用不同的理论方法来解释。
比如,当发现光在地球附近的重力场中传播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后,科学家分别用两种方法作出了解释。
现象:从地面P点向上发出一束频率为ν0的光,射向离地面高为H(远小于地球半径)的Q点处的接收器上,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为ν。
方法一:根据光子能量E=hν=mc2(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m为光子的等效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和重力场中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ν。
方法二:根据广义相对论,光在有万有引力的空间中运动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
将该理论应用于地球附近,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ν=ν式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方法一得到ν=ν01+为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B.由方法二可知,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波长大于发出时光的波长C.若从Q点发出一束光照射到P点,从以上两种方法均可知,其频率会变小D.通过类比,可知太阳表面发出的光的频率在传播过程中变大答案B4.(2023湖南,1,4分)2023年4月12日,中国“人造太阳”反应堆中科院环流器装置(EAST)创下新纪录,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为可控核聚变的最终实现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B.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12H+13H→24He+-10eC.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铀235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答案A5.(2022湖北,1,4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如果静止原子核47Be俘获核外K层电子e,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47Be+-10e→X+00νe。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天津市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三铁及其化合物课件

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FeCl3、CuSO4溶液等)
Fe+2Fe3+ 3Fe2+、Fe+Cu2+ Cu+Fe2+
(3)铁的氧化物 铁和O2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所生成的氧化物不同,通常有FeO、Fe2O3、 Fe3O4三种。其中,氧化亚铁是 黑 色粉末;氧化铁是 红棕
色粉末;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 黑色晶体 ,它是一种结构较复 杂的氧化物,可以看作 FeO·Fe2O3 ,其中有1/3的铁元素显+2价,有2/ 3的铁元素显+3价。 三种氧化物都可以和强酸反应,如Fe3O4+8H+ Fe2++2Fe3++4H2O 。 三种氧化物都可在高温条件下与CO、H2、Al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
为
。
(2)铁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铁单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⑥ 还原 性,遇一般的氧化剂如
S、HCl、FeCl3、CuSO4、I2等被氧化为+2价;遇强氧化剂如Cl2、Br2、 HNO3等被氧化为+3价。但在常温下会被⑦ 浓硫酸、浓硝酸 钝 化。 1)与O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⑧ 3Fe+2O2
方法2 守恒法在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中的应用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也是解题中应用最多的方 法之一。其特点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忽略中间过程,利用其 中某种不变量建立关系式,从而简化思路,快速解题。 守恒法主要包括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电荷守恒法、得失电子守 恒法等。 1.质量守恒法 质量守恒主要包括两项内容: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2.原子守恒法 原子守恒主要指系列反应中某原子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 可求出与该原子相关联的某些物质的数量(或质量)。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2017版高考化学专题汇编 专题十三 铁、铜及其化合物

专题十三铁、铜及其化合物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课标全国卷Ⅱ,13,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2015·浙江理综,13,6分)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3.(2015·福建理综,9,6分)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可能是金属铜B.Y不可能是氢气C.Z可能是氯化钠D.Z可能是三氧化硫4.(2014·课标全国卷Ⅱ,9,6分)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5.(2014·北京理综,7,6分)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B.NaC.FeD.Al6.(2014·安徽理综,8,6分)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2-4+Ba2++3OH-===Fe(OH)3↓+BaSO4↓D.1 L 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7.(2016·课标全国卷Ⅱ,28,15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课标III)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含解析)

类的方法,此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提供的信息
较少。
( 2) 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
分类的方法,如:
( 3) 树状分类法 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将被分类对象按照从属关系 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 如下图所示) 。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1
氧化剂、还原剂
按混合物中分散质 微粒的直径大小
溶液、胶体、浊液
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①同位素:1 H、2 H2 、3 H ② 同 素 异 形 体: C60 、 金 刚 石、 石 墨 ③酸性氧化物:CO2 、NO、SO3 ④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水煤 气 ⑤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 ⑥干冰、液氯、乙醇都是
(4)物质的分类关系图
按是
否由
物 同种 质
物质
组成
按组 成物 纯 质的 净 物 元素 种类
混合物
单 按照元 质 素性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按化合物的组 酸、碱、盐、氧化物等
成和性质
化 按化合物的组
合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物Leabharlann 成和结构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 状态下是否导电 电解质、非电解质
按在化学反应 中得失电子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1.物质的组成
(1) 宏观上,物质由 元素 组成。
(2) 微观上,物质由分子、 原子或离子 构成。
2.物质的性质
物
物
质 决定 质 ���������������
结 推断 性
构
质
表现 → 物理性质 ��������������� 物理变化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课标III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十四碳硅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PDF含解析

考点二 硅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
1.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物质
一般规律
硅还原性大 于碳
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高温
2C+SiO2 ������������Si+2CO↑
非金 属 与 强 碱 溶液 反 应 一 般 不产生 H2
硅 可 与 强 碱 溶 液 反 应 产 生 H2 : Si + 2NaOH+H2 O ������������Na2 SiO3 +2H2 ↑
程式 分 别 为 CO2 + H2 O ��������������� H2 CO3 , Na2 O + CO2 ������������ Na2 CO3 ,
点燃 CO2 +Ca( OH) 2 ������������CaCO3 ↓+H2 O,2Mg+CO2 ������������ 2MgO+C。
一份 加 入 含 a mol NaOH 的 溶 液 恰 好 反 应, 发 生 反 应
NH4 HCO3 +2NaOH ������������Na2 CO3 +NH3 ·H2 O+H2 O,根据方程式
可知,每一份中 n( NH4 HCO3 ) =
1 2
n( NaOH) =
0. 5a
mol; 另 一
份加入 含 b mol HCl 的 盐 酸 恰 好 反 应, 反 应 NH4 HCO3 + HCl
2×
1 2
×( b- 0.5a) 0.1 L
mol = ( 10b -
5a) mol / L,c ( CO23- ) =
1 2
c ( K+ ) =
10b - 5a 2
mol / L; 混 合 溶 液
中
c(
NH
+ 4
)
=
0.5a 0.1
2019年《5年高考3年模拟》B版化学课标III精编教师用书:专题十七 氮及其化合物PDF版含解析

3NO 2 +H2 O ������������2HNO 3 +NO Cu + 4HNO 3 ( 浓 ) ������������ Cu( NO 3 ) 2 +2NO 2 ʏ+2H2 O
2. ( 2018 广西陆川中学月考,10)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
实验室制法
������������3Cu( NO 3 ) 2 +
A. 反应中 CO 为氧化剂,N 2 为氧化产物
㊀ ㊀ 2. 氮的氧化物
颜色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毒性 溶解性 与 H2 O 反应 与 O 2 反应
NO 无色 有毒 不溶于水
NO 2 红棕色 有毒 与 H2 O 反应
1. 答案㊀ B㊀ CO 与 NO 2 反应生成氮气和 CO 2 ,反应中 CO 为还 原剂,N 2 为还原产物,A 错误; 从图示中看, 反应物为 NO㊁O 2 ㊁ CO,生 成 物 为 CO 2 ㊁ N 2 , 催 化 转 化 总 反 应 为 2NO + O 2 + 4CO ������������������ ������4CO 2 + N 2 , B 正 确; NO 和 O 2 直 接 反 应 生 成 二 氧 化 氮,不需要催化剂,C 错误; 从图示可知,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 成分包 括 CO㊁ NO, N 2 是空 气的 主要 成分, 不 会造 成 污 染, D 错误㊂ 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㊀ ㊀ )
㊀ ㊀ 3. 硝酸 (1) 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㊁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㊂ (2) 硝酸的化学性质 HNO 3 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不稳定性:4HNO 3 ������������������������������ ������ 2H2 O + 4NO 2 ʏ + O 2 ʏ( NO 2 溶于 HNO 3 溶液而使浓硝酸显黄色)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课标III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十七氮及其化合物PDF含解析

2× 3
1 L÷ 2 Vm 3
L = 1 ;③体积比为 Vm
4
∶
1
的
NO2
和
O2
的混合气体,根
据方程式:4NO2 +O2 +2H2 O ������������4HNO3 可知恰好反应,无气体
剩余,烧瓶内硝酸的体积为 V,且生成硝酸物质的量为 4V ,所 5Vm
4 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所得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5Vm
11 之比为 ∶ ∶
4 = 5 ∶ 5 ∶ 4,答案选 C。
Vm Vm 5Vm
考点二 氨及铵盐
1.氨气 ( 1) 氨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电子式
H· ·· ·N· ·· ·H
H
密度
气味
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水溶性
极易溶于水 (1 ∶ 700)
(2)氨气的化学性质
与水的反应:NH3 + H2 O ��������������� NH3 ·H2 O
CuO 与 NH3 反应,研究 NH3 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 如下实 验 装 置 ( 夹 持 装 置 未 画 出) 进 行 实 验。 请 回 答 下 列
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为 ;仪器 b 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
( 2) 实验室中利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喷泉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分反应后烧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 ∶ 1 ∶ 1
B.4 ∶ 4 ∶ 5
C.5 ∶ 5 ∶ 4
D.无法确定
3. 答案 C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①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空气难溶于水,烧瓶内液体的体积等于
HCl
的体积,设
3年高考2年模拟(2019)第3讲 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
3OH Fe(OH)3↓
-
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3,现 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 为4Fe(OH)2+O2+2H2O 4Fe(OH)3
考点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目索引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 (2)Fe分别与氯气和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 ) (3)Fe2O3是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 ) (4)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6H+ 2Fe3++3H2↑
(✕ )
(5)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 置换反应 ( ✕ )
(6)Fe(OH)2在空气中加热,可得到FeO (✕ )
考点一
栏目索引
(7)Fe2O3不可与水反应得到Fe(OH)3,所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Fe(OH)3 (✕ ) (8)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要密闭,贮运浓硫酸可以不密闭 (✕ ) (9)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 化亚铁 ( ✕ ) (10)铁的氧化物均可以和铝粉发生铝热反应 (√ ) (11)铁和稀硝酸反应一定生成氢气和Fe(NO3)2 (✕ ) (12)氢氧化铁与H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 Fe3++3H2O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B 依据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HNO3(0.48 mol)分成两部分,一部 分生成NO(0.06 mol),另一部分生成Fe(NO3)2,依据N原子守恒可知Fe(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