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2每逢佳节倍思亲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要求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3.能借助注释阅读另一首思乡的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三课时。

1每逢佳节倍思亲2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❶长安❷,不觉已经两年了。

[句导读:写王维离家已有两年,独自一人作客他乡,忍受着孤寂。

][①这句话表明了什么?]3段导读:交代了人物、地点。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②你了解重阳节吗?]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句导读:“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两个词表现出九九重阳节这天大街上的“热闹”情景。

朗读时也要读出王维的思乡情。

]4[③这种情况使王维有什么感受?]段导读:重阳节到了,王维在异乡思念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zhū)萸(yú),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5[④为什么要头插茱萸?“总要”“手挽着手”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感情?]大知识点详解☜❶京城,即国都,首都。

❷长安,在今陕西西安。

①“不觉已经两年了”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处境,突出了独居的时间长。

②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

③王维心中更加凄凉,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④旧时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儿的植物,据说重阳节登高时将它插在头上,可以避邪。

“总要”“手挽着手”表达了王维与兄弟们浓厚的感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课件
è i倍思亲 jiā 23、每 逢 佳b 节 佳节:美好的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源自出示词语
Xiōng yì chóng tiān gè yìfāng 兄弟 异乡 重阳 天各 一 方 jiā 情景 佳节 登高 一年一度 fú yòu xì ng gāo cǎi liè 扶老携幼 兴 高 采 烈 聚会 思绪 思念
选做:
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写一两句话 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 ( )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 ( ),不觉已经( )。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王维 ), ( 15岁 )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 ( 京城长安 ),不觉已经( 两年了 )。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一个人离开家乡 在外地。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 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 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林深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作业: 1、结合课文说说“每逢 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2、搜集几首思乡诗,小 组交流背背。
作业: 必做:
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选择一首思乡的古诗吟诵。
3、摘抄几首王维的古诗,读一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唐·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日思归 隋·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 学习感恩节的由来和重要性。

2. 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3. 让学生可以理解“家”的定义以及家庭成员的重要性。

4. 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将整理好的教材、投影、音响等设备放在桌子上,准备好整堂课需要用到的配件以方便学生学习。

二、引入1. 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首与感恩节有关的歌曲或者背景音乐,并根据音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感恩节的起源及重要性。

2. 问答: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a. 感恩节是什么节日?b. 感恩节的由来是什么?c. 感恩节主要在哪个国家庆祝?d. 感恩节有哪些传统习俗?e. 你曾经为谁感恩过?3. 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份小型问卷并让学生填写,问题可以是有关感恩的问题或者对家庭成员的感谢。

三、阅读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朗读一篇有关感恩节的故事,或者要求学生用课本中的故事进行朗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情感交流1.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a. 家庭在你心中是什么?b.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c. 家庭成员的重要性是什么?2. 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并提醒学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五、总结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谈一谈学到的东西对自己有何帮助。

六、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 学习课本中的生字生词。

2. 画出感恩节的主要习俗。

3.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感恩节的短文,并谈一谈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感恩节为主线,通过阅读故事、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感恩节的背景和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内部的重要性,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亲近。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口语和阅读表达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材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

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

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

读起来饶有趣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内心的想法非常多。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一段写什么?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 城长安有两年。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 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 点名题目。 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 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 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1、王维诗的题目是什么?
2、说说每个自然段对应的哪句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 独:独自一人。 ② 异乡:他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 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 遥知:从很远的地方知道。 ④ 登高:登上高处。 ⑤ 茱萸:又名越椒,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 说可以消灾避邪。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的习 俗。
xiōng dì 兄弟
qíng jǐng 情景
yì xiāng 异乡
jiā jié 佳节
chóng yáng tiān gè yī fāng 重阳 天各一方
dēng gāo 登高 yī nián yī dù 一年一度
解释词语: 搀扶老人,领着孩子。
形容兴致极高,精神饱满。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彼此相隔遥远,难于相见。
fé ng ji ā
bè i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 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 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为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等活动。

三年级语文上册 每逢佳节倍思亲 2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每逢佳节倍思亲 2教案 苏教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学好本课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会用“思念”“兴高采烈”造句。

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录音机(磁带)。

2.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1.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能说说吗?2. 每到节日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可是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会怎样(用“思念”说一句话)3.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生读课题——师正音4.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想知道的?二、学习课文,呈现诗歌。

师:预习课文了吧?(一)检查词语。

(小黑板出示)生读:师纠音——齐读师范写“挽、登、插、萸”等字。

(二)指名四生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三)学生自读。

(用笔在书上批注)(四)师生交流,感情读文。

1.谁“每逢佳节倍思亲”?2.王维是谁?3.“倍”是什么意思?从文章的哪一句话知道?4.“佳节”在文中指什么节日?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节的?A.“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给它换个词试试。

B.你遇到过什么事情让你特别高兴的?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吗?5.重阳节到了,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可是王维却孤单一人,冷冷清清,你能想象王维当时的情状吗?(请生上台模仿)6.王维心里在想些什么呢?生答——师:是啊,王维对兄弟的思念无法用语言说尽,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他当时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他的思念之情吧!——生齐读7.这么多的思念,使王维提起了笔,于是一首流传至今的诗作便诞生了。

——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生自由读诗。

2.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回小诗人,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诗,配乐)3.生试说诗意。

4.生背诵诗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收集大诗人王维的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设计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板书课题1.师: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2.现在,有不少地方把这一天定为敬老节。

你们知道重阳节有些什么习俗吗?3.其实,登高的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板书课题)介绍王维。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指导1.揭示自学要求:2.轻声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自学生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思绪万千手挽手4.检查自学情况。

5.根据意思把课文分为三段:(一)王维离开家乡来到长安已经两年了。

(二)重阳节这一天,诗人王维的所见所想。

(三)王维思绪万千,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写字指导1.用钢笔描红。

2.出示生字,领读,记字形。

四、作业1.写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2.读词语。

3.说说汉字“忆”、“重”的写法。

二、精读训练1.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

(2)简评。

齐读。

(3)说说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2.指名读第一段,想想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从中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3.指名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4.指名读第二段。

提问:这一段写了诗人王维所见到的景象,是什么时候的景象?(重阳节)理解“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重阳节”就是课题诗句中提到的“佳节”。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大诗人王维看见了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和“登高”。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猜诗人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他会想到些什么呢?5.默读第三自然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6、生交流。

(茱萸介绍)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思念,在李白笔下,就 是那:举头望明月,地头思 故乡。 看,思念,在王安石笔下, 就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作业:
1、背诵《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搜集其他诗人 思乡的古诗。
2、 你有过思念亲人 的感受吗?用一两句话写 一写你对亲人的思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唐·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日思归 隋·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 去登高游玩。
兴致勃勃 欢天喜地 欣喜若狂 喜笑颜开
大街上,人们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有 的______________,真是 热闹极了!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 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天各一方
家家户户
思绪万千
chóng
jué
zhū

重阳节
xié
王维
不觉
茱萸
wǎn
扶老携幼
登高远眺

挽着
xiāng
欢聚
思绪万千
相会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 ( )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 ( ),不觉已经(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 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 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 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在外地。 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 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个个头插茱萸,登上 高处游玩,其中少(我)一个人, 真觉得遗憾。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乡怀亲的古诗或诗句吗?
王维想,以前在 遍插茱萸 家乡时,每逢重阳节, 都 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 总要 手挽着手 萸,手挽着手去城外 登高远眺。大家欢聚 在一起,是多么让人 高兴啊!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据说可祛邪避灾。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 就有记载了。到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 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 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 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 也佩带。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 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 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 着我呢。
天各一方
长安
蒲州
1300里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 高聚会,西望长安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绪万千…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1、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的情景,思念家乡的亲人。 2、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 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 念家乡的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倍
仔细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小 组合作学习: 王维想起以前主要思念了哪些亲 人? 又想起了哪些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fé nɡ jiā bè i
每逢佳节倍思亲
fé nɡ jiā bè i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遇到
美 好 的
每逢 大街 手挽手
登高
佳节
王维 茱萸
遍插 倍思亲
独在异乡
扶老携幼 登高远眺
兴高采烈 一年一度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 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
已经两年了。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岁 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 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
两年 已经两年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 异乡 异客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 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 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 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 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