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3 一个接一个

合集下载

小学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一下 第3课《一个接一个》(课件)_-优课件

小学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一下 第3课《一个接一个》(课件)_-优课件

这里 这边
新教课学讲目解
“我”有哪些经历?
月夜,正玩着__踩__影__子___,就听 大人叫着:“_快__回___家__睡__觉__了__! 正做着__好__梦___,又听见大人在 叫:“__该__起___床__上__学__啦_____!”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_跳__房__子__, 操场上却__响__起__了__上___课__铃__声__。
一个接一个
语文人教版 一年级下
导教入学新目课
踩影子
新教课学讲目解
我来认生字
guò zhǒng huǒ zhè

种伙这
gè yàng bàn

样伴
新教课学讲目解
我来认偏旁
卩 “却”的偏旁是
辶 “过”的偏旁是
亻 “伙”的偏旁是
新教课学讲目解
我来组词
大伙 入伙
种子 火种
一样 样子
伙伴 老伴
各种 各样
新教课学讲目解
此时,发生了什么事?
操场上想起了上课的铃声。
听老师讲故事也是 很快乐很有趣的。
上课可以干什么?
新教课学讲目解
前三节中,哪些诗句是描写“我” 遇到一件新事情时一开始的想法?
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新教课学讲目解
前三节,中哪些诗句是描写“我” 遇到一件新事情时后来的的想法? 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 变成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新教课学讲目解
读了这个故事,你 们懂得了什么?
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 乐观、向上的心态。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知识点归纳
一、课文简介
本课以“一个接一个”为主题,通过描述小朋友在游戏中串联起事物的情节,展
示了一个接一个的逻辑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这种逻辑的趣味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生字词
•串:连在一起
•接:连接
•闭:关上
•筷子:用于夹东西的工具
•笑:开心的表情
•闹:热闹的声音
•眼睛:观察的器官
三、知识点梳理
1. 一个接一个的关系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的,比如:一只鸟飞过,接着是一
只小猫来了。

这种逻辑关系可以通过连词“接着”、“然后”等来体现。

2.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文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关系的趣味性,培养他们的逻
辑思维能力。

3. 生活中的串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串联各种情节和事物,通过串联能够使生活更加有趣,也有助于思维的灵活性。

四、思考题
1.你能用“一个接一个”串联几件事物在自己的生活中的例子?
2.为什么一个接一个的逻辑关系是逻辑思维的重要体现?
3.如果你是故事的编写者,你会创作一个怎样的“一个接一个”的有趣故
事呢?
五、课后作业
1.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描述一个你经历过的“一个接一个”的趣
事。

2.找一本绘本或图书,看看里面有没有用“一个接一个”的逻辑关系串联
起来的故事,体会其中的乐趣。

以上就是对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有助于同学们对本课文的理解与运用。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3.《一个接一个》教案板书反思课时训练设计1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3.《一个接一个》教案板书反思课时训练设计1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板书反思课时训练设计课文3.《一个接一个》设计依据与构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

这篇课文采用诗歌的体裁,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以小见大,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多种方式认读生字,教师根据结构分类指导会写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重点放在朗读上,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将“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在诗歌中,以时间为序,采用儿童自然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小朋友在不同时间应该做的事以及他心里的想法。

诗歌共有四个小节,前三小节格式相同,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第一行描写的都是自己快乐的事情;第二行写出了自己无奈的事;第三行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第四、五行,笔锋一转写出自己转变心态之后快乐的良好心态。

这三节诗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表达的方式一致,情感起伏一致,语言童趣质朴,是学生体味儿童诗的很好的范例,对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很有帮助。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对应第一小节,淡淡的月色下,一只小花猫蹲在远处的墙头上,四周静悄悄的,两个女孩正在玩“踩影子”的游子,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第二幅图对应文中第三小节的诗,描写的是在教室里,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学生听得很入迷。

教学目标1.认识“接、觉、再、做”等13个生字和“卩”旁,一个新笔画“横折折撇”,正确美观书写“过、各、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结合,体会“我”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结合生活体验,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在诗歌中感受快乐,乐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PPT精品课件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jiē

jiào

连接 迎接
睡觉 午觉
识字巧方法 站(立)着的 “女”孩,手 (扌)放左边。
识字巧方法
一半学习 一半看见
zài

zuò

再见 再度
做梦 做饭
识字巧方法
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本课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当堂检测
xiǎnɡ yi xiǎnɡ lián yi lián 一、想 一 想, 连 一 连。




房子
影子
好梦
故事
bǎ cuò luàn de zì cí zhěnɡ lǐ chénɡ yí jù wán zhěnɡ de 二、把 错 乱 的字词 整 理 成 一 句 完 整 的
主题延伸
这是课后第1题哦!
小朋友,你有没有和“我”相仿的经历,按课文
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周末在网上玩游戏的时候,妈妈就来叫 “快去写作业”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啊!不过,写完作业, 就可以和小伙伴痛痛快快的玩了。
学写感叹句
感叹句是指抒发强烈感情,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 如:本文,“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 样的梦呢!”这句话是感叹句,感叹句后面用感叹号。 句子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哪”“呀”“哇”“啊”等。
这样
dú yi dú xiě yi xiě 读 一 读,写 一 写。
ɡè zhǒnɡ ɡè yàn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一个接一个》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一个接一个》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一个接一个》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读、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能用朗读的方式表演课文。

4.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5.能够把插图和文字之间的联系联系起来。

6.培养学生用文字和插图描述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
•引导学生唱歌、做操,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2. 导入
•利用图片和问题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学习课文
•分段读课文,每段读后进行简单的问题确认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模仿老师的朗读,学生跟读。

•学习语文课本图文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发现图文之间联系的方式。

4. 讨论
•小组内让学生表达课文内容给对话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朗读表演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6. 课后练习
•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例如背课文、做读书笔记等。

四、板书设计
•《一个接一个》
•接龙奇妙,生活增添色彩
•衔接文字与插图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文字和插图来描述事物,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3 一个接一个》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3 一个接一个》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3 一个接一个》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常用的生字词“一个、二、三、四、五”。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3.能够按图片顺序画出故事内容。

4.能够与同学进行简单的问答,合作完成活动。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一个、二、三、四、五”的认读和运用。

2.听说读写课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3.按照图画顺序描述故事内容。

4.合作与同学进行简单问答活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与幻灯片设计。

2.绘本或图片故事: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绘本或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3.黑板或白板:用于课堂板书,记录重要内容及问题。

4.教具:如数字卡片、图片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教学辅助。

5.课堂活动设计:准备学生互动的活动设计,例如小组合作绘图、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数字卡片展示“一个、二、三、四、五”等数字,让学生熟悉并模仿。

2.学习课文:播放录音或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3.课文理解:带领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4.绘本欣赏:展示绘本或图片,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图画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生字词:通过游戏或活动复习“一个、二、三、四、五”等生字词。

2.故事复述:让学生根据图片顺序复述课文故事内容,可以根据情节进行提问。

3.小组合作: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片顺序绘制故事,鼓励合作交流。

4.课文表演: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课时1.课文朗读:学生个别或小组展示朗读课文,加强口语表达。

2.练习问答: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练习用句子回答问题。

3.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在绘图、表演、问答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优秀的学生。

4.课堂总结:回顾课堂内容,强调生字词及故事情节,做好课堂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一个接一个”这个故事中,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字词汇,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一个接一个》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一个接一个》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一个接一个》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朗读课文《一个接一个》。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较级句式以及相关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接一个是什么意思?举例:一只小鸟飞来了,后面跟着两只小鸟飞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 学习新课1.听读课文:教师诵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习生字生词:呈现生字生词,解释意思、读音,让学生读准。

3.整体理解: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小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3. 操作巩固1.朗读练习: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整个课文,提醒注意语速、语音和语调。

2.词语操练:让学生互相组合词语,进行串讲。

4. 拓展延伸•给学生出示不同的拼图图片,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拼图内容编写类似《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审题,看看有哪些朋友对一些比较级的句子有了更明确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一个接一个》。

2.完成课后习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自行撰写一个类似《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相关语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节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上是《一个接一个》教案内容,希朋友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识字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识字表

《一个接一个》·识字表课文3: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去这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

接,篆文(手,招纳)(妾),表示纳妾。

造字本义:娶妻之后纳妾。

隶书将篆文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的“辛”写成“立”,将篆文的“女”写成,人形消失。

接,手握手牵拉对方。

古代妾(妾)要用手()作揖迎接丈夫。

学(省去“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获得经验、知识。

觉,金文(学,获得经验、知识)(见,发现),造字本义:因获得内在经验而发现某种真相。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由闭目沉睡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觉是由于学习()而觉醒发现(见)真理。

再,早期甲骨文是象形字,像捕鱼的竹笼。

古人将毛竹的一端撕裂成许多竹条,用细竹篾将竹条编连成逐渐敞开的喇叭口,在喇叭口上再套接一个竹条编制的漏斗形竹圈,使鱼易进不易出而困在竹笼里。

捕鱼者将困在鱼笼里的鱼,从间隔不大但有弹性的竹条之间取出,把鱼笼放回河湖或溪涧,可反复地捕鱼。

晚期甲骨文是会义字,在鱼笼的上下两端各加一横,即加上“二”字,强调这种捕鱼方法的“可重复性”。

金文在鱼笼内加“二”,进一步明确“再”的“重复性”。

造字本义:利用鱼笼反复多次地捕鱼。

篆文将“二”混合在鱼笼字形中,难以辩认。

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人”形喇叭竹圈写成“十”,使“再”的本义线索彻底消失。

”再是可以多次用鱼篓抓鱼。

做,,本义是人从事某种工作。

做的记法是,人重复前人(故)所行之事。

各,甲骨文(彳,行军)(朝向城邑的“止”)(囗,城邑),表示向城邑进军。

有的甲骨文省去“彳”。

造字本义:异族军队进犯城邑。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田”另造“略”代替。

各的记法是,是倒着的脚趾,口是人。

象征人从不同的方向走过来。

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男奴;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背负一梱东西。

穜,金文(禾,庄稼)(童,男奴),表示利用男奴从事耕作劳动。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导书写生字“伙”“伴”“这”。
(1)“伙”“伴”同为“亻”,和“人”有关。
(2)“这”字可以和“过”进行比较指导。
四、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试着将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3.抽读课后第2题词语卡片。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ò niángè guózhǒng z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梦吗?如果做梦,你们做过什么样的梦呢?指名答。
2.师总结:看来,很多同学喜欢做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文中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做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课文,看看这首儿歌有几小节。
2.组内互读,圈出生字,并互相正音。
2.回顾第一小节内容,引入新小节:同学们,你们的梦醒了吗?被谁叫醒的?
二、学习课文2、3、4小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是呀,当我们做的美梦被大人打断时,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2.指名答。
3.引导读好句子:(课件)(1)该起床上学啦!
(2)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3)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科目语文 Nhomakorabea年级

班级
时间
月日
课题
3一个接一个
节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12个新词,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中,继续让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会认13个生字,12个新词,会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第一课时
yàng zihuǒ bànzhè l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词
过()各()种()
伙()伴()这()
三、照样子,说一说
例:我想多玩一会。
1._________想___________
2._________想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比赛读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三、朗读第一小节,指导生字书写
1.指名一个小组读第一小节。
2.指导书写生字“过”“各”“种”“样”。
(1)这几个生字有哪几种结构呢?
(2)和“过”同偏旁的字是谁呢?注意观察课件中“过”的笔顺,“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写“过”,组词、说话。
(4)在课本P23描红“过”,师边巡视边指导,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评价。
3.同法指导书写“各”“种”“样”。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小组内比赛朗读第1小节。
2.抽读课后第2小题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13个生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4.讨论:(课件)
(1)为什么会有不想上学的心理?
(2)上了学,见到小伙伴又很开心和不上学是相互矛盾的吗?
(3)“开心”的意思是什么
5.师总结2、3小结,引导朗读1、2、3小节课文。
6.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第4小节,全班谈感受。
(2)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指导生字书写
1.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童年多么快乐,多么无忧无虑呀,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在这种快乐中长大,在这种快乐中进步,愿你们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