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完整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湘教版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2. 第二章:线条与形状线条的种类和运用形状的种类和组合3. 第三章:色彩与构图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4. 第四章:绘画技法素描的基本技法彩铅、水粉、油画等绘画技法的运用5. 第五章:艺术欣赏与创作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展示和交流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创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组织阶段性测试和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活动,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五、教学时间安排1. 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共计20课时。
2. 每课时40分钟,包括课堂讲解、示范、练习和交流时间。
六、教学章节:绘画创作与实践1.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学习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和光影处理。
2. 教学方法:采用现场示范、学生跟随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七、教学章节:雕塑基础1. 教学内容: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学习使用各种雕塑材料,如泥、石膏等。
实践基础的雕塑技巧,如塑造、刻画、打磨等。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7篇)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作者分享了7篇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中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的美。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上作品,体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风景美。
教学难点:画面上能注意适当取舍,画出动人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教师:风景写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取景框、画板、颜料、纸、笔等。
学生:画板、取景框、颜料、纸、毛笔等写生具。
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的大师和学生作品,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在常见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
二、欣赏作品探究技法欣赏教材和收集到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副。
为什么?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油画,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三、指导写生绘画实践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平时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炼概括。
风景表现:风景写生,空间层次表现要丰富,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则。
教师可提供几张风景照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比较领会老师是怎样构图和取舍景色的。
学生写生。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0篇)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0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对“明度”一词有比较准确的了解。
2.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评述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并分析。
提问:看看图片中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看看日落、深浅变化的海水等图片,说说图片颜色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小组协作探究学习设定情境让学生解决本课中的知识点:1.什么是色彩的明度?2.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明度的变化?3.明度变化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教师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
黄色明度,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
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三、操作实践1.学生利用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尝试体验明度的变化。
2.思考: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3.欣赏: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要求: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四、展示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五、延伸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用与同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同学更关注生活和自身周围的事物,也让同学由此和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10篇)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篇五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偏重于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图片少而广,包括具有雕塑美感的欧洲园艺,又有带有石灯、石板步丁的日本庭院,还有淘制花盆编结成的各种景观等、按照教材上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只是欣赏了解、教师难备课,课也容易空洞,学生又没有设计基础和生活经历,很难参与讨论,教学很难展开、学生分析:现代初中生非常功利,在教学中碰到许多学生都认为美术对他没有什么用,欣赏课都是很表面的、学生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对于美术课学习在态度上很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感兴趣或经历过的事情出发、美术课在学生看来,应该有动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设计练习,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2、通过本课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身边的环境、通过设计、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4、了解形式美感与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教学重点:理解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教学难点: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整合学科:历史,音乐设计思路: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设计,符合《标准》以及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学生有话可说,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开展讨论和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校园环境设计重在学生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是实践——设计,设计也需学生间的协作、采用分组教学非常适合本课的教学需要、按8人一组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一张学校平面图、教学过程:1、调查了解,导入新课、展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缺憾的图片(课前拍摄校园实景)提问:A、学校喷泉好看吗,符合学校的环境吗?B、你喜欢校园主雕塑吗,适合校园的气氛吗?C、你喜欢校园建筑吗,下雨天你在走廊摔过跤吗,你喜欢教学楼的楼梯吗?D、你喜欢学校的绿化吗?E、校园整体环境符合你的需求吗?(环境艺术的重要性: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 2、知识解析: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现代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学科的、全方位的、多元素的空间表现的艺术、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环境艺术设计,小到公共建筑的一个大厅、公园的一个角落、居室设计和路牌标志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一般分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指建筑、雕塑、路牌标志、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后者是指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3、优秀环境艺术设计欣赏:(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旅馆中庭共享空间的设计——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新加坡泛太平洋大酒店的大厅设计等图片展示学生思考:波特曼设计有什么特色?(环境艺术以人为主的指导思想)北京香山饭店——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谈谈这些作品在环境艺术创造上有什么特点?(讲究气氛、意境、特色和时代感,发挥环境艺术以“境“感人,贵在整体的语言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优秀作品欣赏4、师生讨论:校园环境的气氛和特点、(宽敞明亮、活跃、清净、优美等)5、分组设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A、校园环境特点,确定设计思路、B、以人为主,创造校园环境,注重功能与形式、环境与建筑的结合、C、雕塑、喷泉、绿化等标注,文字说明、6、成果评价:(师生共评)平面图展示,同学文字说明、7、课堂小结、课后修改设计意见,形成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方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篇六教学内容:线描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绘画创作1. 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绘画作品。
第二单元:手工制作1. 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纸、折纸、泥塑等。
2. 创作一件具有特色的手工制品。
第三单元:欣赏与评述1. 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第四单元:速写与素描1. 学习速写和素描的基本技巧。
2. 进行人物、景物、物品的速写和素描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3. 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绘画创作基本技巧讲解与实践第二周:手工制作基本技巧讲解与实践第三周:欣赏与评述方法讲解与实践第四周:速写与素描基本技巧讲解与实践第五周:综合练习与展示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2.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术技巧和方法。
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4. 作品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3. 课件:美术作品欣赏、创作技巧讲解等课件。
4. 网络资源:优秀美术作品、艺术家介绍等。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宽敞,有利于学生创作和展示作品。
部编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多彩的世界-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的多彩文化,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 教学重点:通过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图片资料、彩色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文化。
2. 呈现:展示不同国家的图片资料,介绍其特点和文化背景。
3. 实践:让学生使用彩色纸、画笔和水彩颜料等工具,绘制自己喜欢的国家或文化形象。
4. 创作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介绍所选择的国家或文化。
- 教学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展览,互相交流和研究不同国家与文化的知识。
第二课:自然的艺术-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和生物形态,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 教学重点: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
- 教学准备:自然景色图片、植物标本、彩色铅笔、海绵、颜料等。
-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对自然的美丽景色的喜爱。
2. 感知:给学生展示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绘植物的形态特征。
3. 实践:通过使用彩色铅笔、海绵和颜料等工具,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或植物。
4. 制作:利用画出的自然景色或植物,让学生制作相关手工制品或拼贴画等。
- 教学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然写生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并绘制自己感兴趣的景色和形象。
...(继续编写后面的教案内容)Note: This is a sample outline for the document. Please continue writing the rest of the lesson plans following this format.。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3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3篇)五年级上册篇1课题:色彩的对比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难点: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2、新授:(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5)师生总结梳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学生作品展评:五、收拾与整理《色彩的对比》教案及乐亭镇井坨小学王学文教材版本:冀版《美术》教材第11册第1课思路: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什么是色彩对比,它在生活应用在哪些方面。
这些是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欣赏生活与大自然的图片、多方面引导学生在了解、感受色彩对比美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而运用色彩对比的视觉规律来表现美。
也为下节课色彩调和奠定基础。
学生人数为30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上课材料的分发使用和相互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讲解。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完整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完整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色彩的奥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分类。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描绘物体。
1.2 教学内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明度、纯度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协调、互补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色彩。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色彩的搭配原则。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第二章:线条的魅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知识,包括线条的种类和线条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线条来表现形状、空间和质感。
2.2 教学内容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折线、点线线条的运用:描绘形状、表现空间、表达质感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线条。
讲解:讲解线条的种类和运用方法,以及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运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进行创作。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线条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第三章:形状的世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状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的种类和形状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形状来构建画面和表现空间。
3.2 教学内容形状的种类:几何形状、自然形状形状的运用:构建画面、表现空间、表达情感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形状。
讲解:讲解形状的种类和运用方法,以及形状在绘画中的作用。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运用所学的形状知识进行创作。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形状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第四章:光影的魔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影的基本知识,包括光影的种类和光影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光影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光影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哆来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学准备玻璃杯7个,颜料等教学程序:第1课时一、欣赏导入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分组制作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
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2课时(活动二)一、欣赏导入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三、掌握规律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四、尝试作业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五、作业反馈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第2课课题:《家乡古建筑》教学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和资料)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
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共同分享知识揭示课题并板书:第9课家乡古建筑二、欣赏展示家乡古建筑图片师生共同小结: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三、分析1.教师引导: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
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
2.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
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师生共同讨论。
四、教师示范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
五、布置作业:按古建筑照片线描一幅古建筑速写。
六、展示评价1.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2.你觉得它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3.这一部分你还可以怎样表现第2课(活动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教学难点:采用刻画、搓条、镂空、压板、手捏等制作方法捏造小亭。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展示建筑陶艺小工艺品)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
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
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
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
二、引导分析1. 师: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黑板的连线题。
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搓条亭柱刻画塔窗手捏桥面压板屋顶镂空2.指导答题: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对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进行连线。
教师揭示答案: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3.小结。
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
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三、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
新-课-标-第-一-网板书课题:家乡古建筑2.教师提问。
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4.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四、展示评价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
2.分组观摩。
第3 课小记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美术小记者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美术小记者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美术小记者教学过程:一、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二、组织采访活动:1.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1.用文字形式表达。
2.照片(待冲洗)。
美术小记者3.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第4课搭架子教学目标:◆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棍、筷子、绳、502胶等教学重点难点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活动一)教学程序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欣赏架子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课件l:“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二、分析方法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三、教师小结: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
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
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
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
(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
)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四、教师示范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作方法。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来就可以了。
(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 用于示范的材料及教具五、自主制作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
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
布置展示台 (博览会展厅)六、评价交流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
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学生作业(活动二)第2 课时教学程序一、欣赏分析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 (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
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果篮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果篮图片。
二、分组制作比赛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
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
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
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
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2.比赛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
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三、反馈评价1.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和粗糙的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美观。
2.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
用于比较的所有的果篮样本四、深入欣赏1.了解做法欣赏其他形状、其他材料的果篮,分析制作的方法。
如教材上放杂物的方形篮子,就是用四根吸管互相穿插组成正方形。
十个这样的正方形交叉摆放,再做上底就可以了。
如放苹果的大果篮每层由8根较长的筷子组成,两层形成16个角。
筷子的摆放都采取了渐渐朝下收缩的做法,所以大果篮上大下小。
放红枣的果篮以及红色的杂物篮将筷子进行了切割,造型别致,颜色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