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第一课:翻译史

合集下载

翻译第一课:翻译史

翻译第一课:翻译史
了佛法的熏陶
“一厢情愿”
《百喻经》。说的是
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鹦鹉学舌”典出《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
“有行者
” 意
“痴心妄想”
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
“灌顶” 《大日经疏》

科技翻译(明清交替)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6卷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 独译了不少天文地理等方 面的著作。
作的丰姿。”
译作有:
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 征》,
果戈里《死魂灵》。 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
傅雷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临画,所求的不在形似而 在神似。
钱钟书和杨绛
《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 古代史诗之一, 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 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 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 上的空前盛事。
e.g Every dog has its day. 风水轮流转
4. Foreignization 异化
It designates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a target text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It is source-language-culture-oriented. e.g. 馄饨 wonton
翻译实践(1)
大学英语一系 王薇
Definition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翻译理论(1) (上课用)中国翻译史、严复、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1) (上课用)中国翻译史、严复、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信”、“达”、“雅”提出的历史背景
•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 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 翻译的标准 — “信、达、雅”,对中国现 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社会背景
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严复深感国势危
急,他思考西方列强富强、中国贫弱之原因,清醒地认识
翻译理论家;浙江上虞人 • 在理论建树方面,率先提出 “建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 理论”(1984), 即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等基本 观念构建的理论整体。 • 主要译作如斯汤达《红与黑》(公认为世 界名著之重译佳作
严复和他的翻译思想
严复主要译著
1. 2. 3. 4. 5. 6. 7. 8. T.H.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 A.斯密的《原富》(1902) 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1903) J.S.密尔(又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1903) 甄克思的《社会通诠》(1904) C.de孟德斯鸠的《法意》(1904~1909) 《穆勒名学》(1905) W.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1909)等
翻译目的
翻译外国学术名著,引进近代西方先进 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 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为救国富国服务。 译文要更容易被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所接受, 实现思想启蒙的目的,从根本上彻底改造 中国。
译品类型
• 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严复的翻译著作主要有《天演论》、《原富》、 《群学肆言》、《社会通诠》、《穆勒名学》、 《名学浅说》、《法意》和《群己权界论》。这 些作品都是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为什么他选择翻 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呢?这与他的学习经历和当 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1877 年到 1879 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 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 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 论。因此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他就有强烈的兴 趣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完整word版)中国翻译史1

(完整word版)中国翻译史1

History of TranslationTeaching PlanTeaching Contents:1.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2.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countri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中国翻译史的大致分期1。

由汉代到唐宋的上千年的佛经翻译【支谦、道安、鸠摩罗什、昙无谶、法显、谢灵运、真谛、彦琮、慧远、玄奘、不空】2.明清交替之际的科技翻译【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熊三拔、李之藻等】3。

清末民初的文学和科技翻译【李善兰、华蘅芳、傅兰雅、林纾、严复、梁启超等】4。

民国时期的翻译【赵元任、朱生豪、林语堂】5.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傅雷、钱钟书、杨绛】Lecture 1 佛经翻译I.关于翻译的早期记载《册府元龟·外臣部·鞮(di)译》记载,周时有越裳国“以三相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礼记·王制》翻译的不同称呼:“象寄”、“象胥”、“鞮译”“舌人”寄send; entrust; rely on象be like; resemble;image译translate;interpret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

秦汉时期对“翻译官”的种种称谓:“行人”、“典客”、“大行令”、“大鸿胪”、“典乐”、“译官令"、“译官丞”等。

到汉朝,我国主要的外事活动是对北方的匈奴用兵,故翻译活动逐渐用“译”来统称了。

翻译史1优秀课件

翻译史1优秀课件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 实践,更重要的是他根据我国古 代翻译佛经的经验,结合自己的 翻译实践,在《天演论》卷首的 《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 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的翻译标准。
18
第三阶段: “五四”运动————1949新中
国成立

36
翻译的深度和广度达 到了空前的程度。翻译题材涉及 到政治,哲学,文学和宗教等各 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 译家和优秀作品。当时的翻译对 民族语言,文学以及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7
第五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8
首先,翻译范围更加扩大, 由原来的文学,宗教扩展到其他 领域,特别是科技,商业领域。 其次,翻译规模由少数文豪巨匠 的爱好变为一种职业。此外,翻 译事业发展形成了新的进步.
39
主要表现在: 1.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培养职业
翻译 2.成立翻译组织,集中翻译力量 3.另辟溪径,发展机器翻译
40
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41
最早的翻译家是罗马帝国 时期的西塞罗(公元前106—43 )他首先把翻译区分为创造性和 非创造性翻译,由此确定了翻译 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开辟了对翻 译理论尤其是翻译类别的研究。
类型等标准来划分。)
4
古代---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 零星论述,至清朝乾隆初年《翻
清说》为止。这一时期包 括两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
宋代的佛经翻译和明清的 宗教、科技翻译。
5
近代---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 四”运动。主要内容包括洋务
派和维新派人士的理论。
6
现代---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 中国成立,主要研究鲁迅、 瞿秋白、林语堂等人的 译论及其译作。

第一讲 中国翻译简史

第一讲 中国翻译简史
文质之争在佛经词汇翻译的体现重质舍利弗重文秋露子般若明涅槃无为浮屠佛轮回生死文质之争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体现?片名黄飞鸿重文onceuponatimeinchina重质huangfeihong纵横四海onceathiefcrossfouroceansbloodandsand碧血黄沙血与沙oneflewoverthecuckoosnest飞越疯人院飞越杜窝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早期翻译经文的特点
❖ (质朴 文丽 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始终存在‘质 朴’和‘文丽’两派。即直译与意译 )
❖ 从支谦开始,佛教翻译开始兼顾形式与意义,更加 注重译本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 支谦的译文力图适应汉人的口味,译文的忠实性 不能不受一定的影响。
❖ 支谦过分追求美巧,而且删削较多,在很多程度 上损害了译本的忠实性。但从三国到西晋,支谦 所开创的译风,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使佛教普及 化,无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的佛经翻译
❖ 钱钟书认为,我国开宗明义论述翻译的首推道安, 支谦的《法句经序》仅发头角而已(陈福康,2005: 10)
❖ 道安虽有此主张,他的弟子仍利用儒书和老庄牵强 附会来宣传佛教。
❖ 时至鸠摩罗什,佛教传入内地已有400多年,已基 本上为中土文化所接受,佛教不必再依附中土文化 以求肯定认可。在这种境况下,佛学界开始批判此 前的各种宗派,首当其冲便是译本的勘误和审订。 上至统治阶层,下至民间信众,都对旧译本产生了 怀疑。
❖ 彦琮在《辩正论》 《辩正论》中批评了历代 译经之得失,提出“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 而背源”,也是坚持忠实第一和倾向直译的。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的佛经翻译
❖ 彦琮在古代译论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在《辩正论》中提 出了“八备”(eight qualifications),即一个合格的 佛经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八项条件:

中国翻译史

中国翻译史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破天荒第一次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第1讲 翻译入门%26中国翻译史简介

第1讲 翻译入门%26中国翻译史简介
❖ 译文二: Night Thoughts -- by Herbert A. Giles
❖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 译文一: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 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 也是君子吗?”(徐志刚 译)
❖ 译文二: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Waley 译)
❖ 2、课堂积极参与发言、讨论; ❖ 3、课后认真做作业,包括初次作业和二次修改,
三周交一次纸质作业,多读翻译类书籍。
Any questions?
❖ Do you have a big picture in mind concerning what and how we are going to do in this term?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鸠摩罗什
与真谛、玄奘、不空齐名 称四大佛经翻译家 三寸不烂之舌
《金刚经》
唐宋时期
主译为本国僧人为多且
都精通梵汉深晓佛理 译经计划性强节译少 全译多译场制度完备 所译佛经忠实原著。四 大佛经翻译家有两人 玄奘和不空出自唐代


他是公认的佛经翻译大 师。他亲自去印度取经, 带回经书600余卷,其 中一半以上由他译出。 他主张以‛信‚为本兼 顾其它的翻译思想。
If you are unfair to me, I will certainly hang out all your dirty linen. 你要是待我不公平,我就把你那些丑事都抖露出去。
3. Domestication 归化 It refers to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So it is target-language-culture-oriented. e.g Every dog has its day. 风水轮流转 4. Foreignization 异化 It designates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a target text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It is source-language-culture-oriented. e.g. 馄饨 wonton 势如破竹 be like splitting bamboo black horse , ivory tower都是英译汉中的异化例子
翻译实践(1)
大学英语一系 王薇
Definition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切、最自然 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要达到词义 对等,其次是达到文体对等。
1. 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 几年,就被彻底击败了。
‚一厢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说的是 一个愚人爱上了公主害了单相思的故事。后被广泛运用 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鹦鹉学舌‛典出《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 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 话语自话不得由无智能故。‛现比喻人云亦云别无新 意 ‚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 指贪、嗔、痴。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佛 教认为正因为有痴心、妄心、贪心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 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 比喻佛法的最高境界‚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形式 《大日经疏》言以甘露法水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 现比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愉悦 ‚天花乱坠‛源于佛教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 上天天花纷纷撒下。现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或过分的夸张。
科技翻译(明清交替)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6卷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 独译了不少天文地理等方 面的著作。
徐光启
被尊为‚科学译祖‛
利玛窦
南怀仁
汤若望
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的翻译(清末民初)



《天演论》
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

关于翻译标准
信,是指忠实原文; 达,是指译文流畅;雅,是指文字典 雅。 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这是比信 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 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似。‛ 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 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现在翻译界普遍把‚忠实,通顺‛作为翻译中应该遵守的原 则。 所谓‚忠实‛,是指译者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意思, 保持原作的语气和文本风格。‚通顺‛,是指译文文字流畅 地道,遣词造句应当符合译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在翻 译实践中,译者应该恰当处理二者关系,避免译文生硬晦涩。
翻译史 翻译的理论基础
1
2
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翻译实践
3
4
中国的翻译史(四次翻译高潮)
佛经翻译 科技翻译
1
2
汉代至唐宋
明清交替之际
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的翻译
3
清末民初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之后
4
民国之后
佛经翻译
西汉末 佛教传入中原,东汉时开始了佛经翻 译
东汉末至西晋 • 主力是外籍僧人和胡 裔 • 无书面原文,合作翻 译 • 直译
1. Literal Translation Approach 直译 It treats sentences as basic uni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s the whole passage into consideration; a translator wh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iteral translation does his or her best to reproduce the ideas and writing styles of the original work, retaining in the version as many rhetorical devic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as possible.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Nida’s defini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翻译的过程
翻译过程应包括理解、表达、校改三个阶段。理解原
文是核心,正确理解是充分表达的前提,译者必须 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语言结构、背景知识等。 充分表达是正确理解的结果,二者是达到“忠实、 通顺”标准的必备条件。校改是对理解和表达的进
一步深化。译者要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对译文
语言进行推敲、修改,以提高译文质量。
安世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佛经翻译
东晋至南北朝
1. 2. 3. 4. 集体翻译 有了梵文原本 翻译理论和技巧有了进步 佛教作为统治的工具


总结了比较完善的直 译原则

法显
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到达 中印度、斯里兰卡、印度 尼西亚的第一人也是世 界上横穿中亚、南亚次大 陆并由南洋海.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Majo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Newmark’s definition: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汉魏至隋唐期间随著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 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 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 加的丰富、五彩斑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如: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 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 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 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 众生、想入非非、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 入魔、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等等。虽 然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确实已经潜移默化受到 了佛法的熏陶
入到宗教,思想,政治,哲学和文学等众多领域,翻译的活跃,译作 的类别,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颠峰。
第五次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翻译不再只限 于宗教和文学领域,而是迅速地深入到科技,教育,艺术,商业, 旅游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翻译不再只由少数学者独领风骚, 而成为一门吸引人的职业,众多受过专门训练的翻译工作者为人类 语言文化的交流辛勤地工作。人们不仅对翻译科学,翻译艺术, 翻译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而且发展了机器翻译,利用人工智能 协助交际,翻译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他和他的合作者以口 述笔记的方式译了 一百六十多部文学 作品。如小仲马的 《巴黎茶花女遗 事 》,笛福的 《鲁滨逊漂流记》, 狄更斯的《大 卫· 科波菲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