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治水必躬亲》的教案

《治水必躬亲》的教案

《治水必躬亲》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治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治水需要亲身参与1.2 教学内容治水的定义和意义治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治水的亲身参与和实践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治水的定义和意义,治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治水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治水的艰辛和成果第二章:我国治水历史与现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治水的历史和成就让学生认识我国治水的现状和挑战2.2 教学内容我国治水的历史回顾和成就展示我国治水的现状分析和挑战阐述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治水的历史和成就,治水的现状和挑战图片展示法:展示我国治水的历史和现状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三章:治水策略与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治水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认识治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3.2 教学内容治水的策略和方法介绍治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治水的策略和方法,治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治水案例,让学生了解治水策略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章:治水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参与治水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治水的艰辛和成果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治水实践活动4.3 教学方法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治水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治水的艰辛和成果第五章:治水责任的履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治水的责任让学生学会履行治水责任的方法和技巧治水责任的定义和意义履行治水责任的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治水责任的定义和意义,履行治水责任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履行治水责任,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第六章:治水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治水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学习治水策略和技术的应用6.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地区治水成功的案例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治水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学习治水策略和技术的应用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对治水案例的理解和启示,共同探讨治水策略和技术第七章:治水与生态保护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治水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治水需要保护生态环境7.2 教学内容治水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解释治水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技巧讲授法:讲解治水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治水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治水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第八章:治水与社区参与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在治水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参与社区治水活动8.2 教学内容社区在治水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参与社区治水活动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区在治水中的作用,参与社区治水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参与社区治水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第九章:治水与科技进步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进步对治水的影响让学生认识治水技术的发展趋势9.2 教学内容科技进步对治水的影响和作用治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技进步对治水的影响,治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治水技术的发展趋势,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展望未来治水的发展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展望未来治水的发展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收获,共同展望未来治水的发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治水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治水的成果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治水的定义和意义补充和说明:治水是管理水资源、防止水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活动的总称。

课文《治水必躬亲》教案

课文《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治水必躬亲》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治水工作的重视,认识到治水必躬亲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治水必躬亲》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的词汇和句型。

2. 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治水工作的现状和重要性,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提问:“你们认为治水工作重要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治水必躬亲》。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治水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环保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治水必躬亲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能力运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治水必躬亲》。

2. 与治水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案例分析材料,涉及治水工作的实际问题。

4. 学生作业本,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作业1.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治水工作的短文。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勤奋好学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2)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1)理解“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分析文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勾画出生词、难句,尝试理解。

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特色。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教师解析生词、难句。

(2)教师分析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特色。

5.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讲解。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深入分析(1)学生分析“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3.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2)教师批改、讲解。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

2.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写作方法。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如何。

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25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5)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25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5)

25 治水必躬亲【学习目标】1.道德目标: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初步认识海瑞躬亲治水的形象。

②认识目标: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和用法,翻译课文。

【学习时间】(第 1 学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一)互阅作业(二)感情调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

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三)自学1. 自学内容一(1)初步感知(2)①朗读课文。

②借助文下注释①了解课文出处、作者并解题。

③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所说的道理,试试看能否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2、自学内容(1)翻译课文(2)①借助文下注释①~②掌握字音、词义。

②再读课文,找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并口头解释。

(如:执一:盖:是以必如是;)(还可参考文下注释、书后二、三题作答)③逐字逐句口头翻译课文。

④熟读课文,再看着原文翻译课文,请学伴纠错,力求准确流畅。

(四)互帮(五)释疑(六)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躬.亲()《履.园丛话》()潴.()相度..()咨询..()..()胼胝2、解释加点词:盖.地有高低()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3、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解释)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七)帮困(八)反思小结(九)因人作业1、最小作业量⑵熟读课文力求背诵2、知者加速。

课文《治水必躬亲》教案

课文《治水必躬亲》教案

课文《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治水必躬亲》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子结构;(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治水方法和生活哲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治水方法及其背后的生活哲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治水必躬亲》的主要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治水方法及其背后的生活哲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治水术语的理解;(2)如何将课文中的治水方法和生活哲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新课《治水必躬亲》产生期待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治水必躬亲》,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及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详细讲解治水方法及其背后的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实践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将课文中的治水方法和生活哲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治水方法和生活哲理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治水必躬亲》,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治水方法和生活哲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治水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治水方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治水方法和生活哲理的理解。

八年级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

八年级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

八年级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亲力亲为、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论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引导学生将文中的道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洪水泛滥的图片或视频)同学们,大家看这些画面,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那么,如何治理洪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治水这个问题的。

2、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3、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共同翻译课文,遇到问题相互讨论。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以下字词:躬亲:亲自。

潴:水停聚的地方。

相度:观察和测量。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是以:因此。

指名学生翻译课文,其他学生补充和纠正。

4、深入探究作者认为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中是如何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亲力亲为?5、拓展延伸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关于亲力亲为、注重实践的故事或名言警句。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治水必躬亲”这一观点的理解和体会。

《治水必躬亲》的教案

《治水必躬亲》的教案

《治水必躬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节水、护水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 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节水、护水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案例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第一章:水资源的重要性1. 引入话题: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水资源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3. 分析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章:我国水资源分布及利用1.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3.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节水方法与技巧1. 讲解节水的重要性。

2. 传授一些实用的节水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节水行动。

第四章:水资源保护1. 讲解水资源保护的意义。

2. 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形势。

3. 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水资源保护活动。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1. 提供几个关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六、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 介绍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2. 讲解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目标。

3. 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七、水环境污染与防治1. 讲解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介绍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3. 分析我国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现状和进展。

八、跨区域水资源协调与合作1. 讲解跨区域水资源协调与合作的意义。

2. 介绍我国跨区域水资源协调与合作的主要实践。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度
对照课程教学目标,评估实际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情绪、互动等, 是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考。
教学策略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合理,能否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评价
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态度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已 经掌握的水利知识和治水概念 ,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课
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
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分析 和归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馈与调整
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
创新思维。
04
作业与练习
基础练习
练习一:字词掌握
01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 理解字词的基本含义。
03
0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文言文特 有词汇,如“盖”、“则”等。
04
练习二:文意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 文章的主题思想。
05
06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
拓展练习
练习一:对比阅读
01
选取与《治水必躬亲》主题相
关的另一篇文言文,让学生进
行对比阅读。
02
让学生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手
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点
Hale Waihona Puke 。03练习二:写作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水必躬亲》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文言文,当以诵读为主,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应重视文章的诵读和习惯的养成,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

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脉络清晰,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鲜明,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

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3、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
4、集体朗读。

(三)译读课文(培养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
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
(2)、合作交流,指译课文。

(3)、强调重点词句,引导归纳。

弄清主要词语意思。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四)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
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

(完成板书)
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五)探究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海瑞(1514-1587),明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自号刚峰。

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

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谥号忠介。

作有《海瑞集》。

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

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六)加强巩固:
1.反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2.完成“探究〃练习”中的习题二。

(七)课后作业:
1.课后查阅有关海瑞的文章,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八)小结
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

道理简明,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板书设计:
海瑞治水躬亲,清廉(正面)
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躬亲,不亲廉,则治水不成(反面)
(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4)布袍缓带(缓带:)(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4分)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以情动人()
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错落有致()
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
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世闻名()
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

(3分)
5.填空。

(3分)
《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读选文,回答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8.给下边的字词注音。

(2分)
潴( ) 躬( ) 胼( ) 胝( )
9.解释下边的词语。

(4分)
(1)执一:2)掌故:(3)相度:(4)咨询:
10.翻译下边的句子。

(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1.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
1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案(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穷:追究到底(4)缓带:宽束衣带(5)如是:像这样 2.(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3)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3、①真实情况;情感②事理;情趣③亲自;身体④成功;全 4.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5.履园丛话;钱泳;清;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 6.C7.①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

②廉洁奉公、造福百姓。

(意近即可)8.略9.(1)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2)古代的典章、制度。

(3)观察和测量。

(4)访问,征求意见。

10.(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12.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