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来去匆匆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活动4
忆秋景 写秋声
创意表达
秋的声音还藏在哪里?仿照第1小节写一写吧。
听听, 秋的声音, 石榴_绽__开__了__笑__脸__,____ _“__啪__啪__”__,__________ _召__唤__我__们__快__快__来__品__尝__!
三 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 联系生活经验,我知道“唰唰”是形容事物 _迅__速__擦__过__去______的声音。联系上下文,我知道 “㘗㘗”是指__蟋__蟀_____的叫声。我还积累了一 些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示:例_:__啪__啪______、嗒嗒 _________。
2. 想象“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的画面,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我知道“歌吟”的 意思是___歌__唱____ 。
去南方,它可能在和白云嘱咐些什么,也可能在和白云道 别,可以据此展开想象。
5. 联系诗歌,展开想象,请将想象到的画面填到相应 诗句后面的括号里。
A. 想象各种小花美丽而清香 B. 想象丰收的景象 C. 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 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1) 在每一片叶子里。 ( C )
点拨: 本题考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第1题,联系生活
中风刮树叶或下雨的声音可知,“唰唰”形容事物迅速擦 过去的声音;联系课文“蟋蟀振动翅膀,/‘㘗㘗’,/ 是和 阳台告别的歌韵”可知,“㘗㘗”指蟋蟀的叫声;再根据 平时的积累写出两个拟声词即可,如:嘀嘀、啪啪、嗒嗒。 第2 题,“歌吟”的近义词是歌咏,它的意思是歌唱。
点拨: 本题考查写近义词和发挥想象补充句子的能力。我们可以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教学课件


拼音:yán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颜色、颜料
生字学习

拼音:liào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材料、不出所料

拼音:piào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车票、售票员
生字学习

拼音:piāo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飘扬、四海飘零

拼音:zhēng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争取、争分夺秒

颜色
五彩缤纷
气味
好闻
声音
吹起小喇叭 预示冬天来了
课文解读
原 ①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 文 的大门打开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钥匙,写秋雨的降临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课文解读
②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应;

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
还给人一种果香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
既写出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

课文解读
原 ③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 文 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把人的身心捆住。 收成好。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 色繁多,非常好看。
Hale Waihona Puke 学反义词 炎热 —— 清凉 失去 —— 得到 放松 —— 加紧
粗鲁 —— 温柔 放弃 —— 争取 薄 —— 厚
关闭 —— 打开 苦 —— 甜 减产 —— 丰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课件

【格式规范】 记录了写日 记的具体时 间,格式正 确。
看法很不一样。只要我健康、快乐,他们 对成绩的好坏毫不在意,还有就是要我知 廉耻;其余的一切则顺其自然。我自己可 不这么想。我不想做差学生;本来我是完 全可以在蒙特索里中学读七年级的,可是 却进了犹太中等学校。当我们得知所有犹 太孩子都得上犹太学校念书的时候,经过 一番劝说,校长才有条件地接受了我和丽 茨。他希望我们努力学习,我也不想让他
2.做法具体。文中简要介绍了做地震仪的材料、注意事 项,重点讲了“我”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小意外,具体清晰。
3.感受真实。小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出了自己 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开篇写要去上社会实践课,“我” 心情很好。中间在写自己出了小状况时,提醒自己不要慌张 要沉着冷静。当自己得到“优”时,心花怒放。结尾处还写 出了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可谓是感受颇深呢!
例文三
含羞草的秘密
4月7日 星期三 晴
我很喜欢含羞草,喜欢看它“害羞” 开门见山
时的样子,却一直不明白它为什么会“害 直接抛出问题,
羞”。今天,我终于发现含羞草“害羞” 引起读者的阅
的奥秘了!
读兴趣。
含羞草给人的感觉很秀气,叶子很细,
上面的一片片小叶子更细。含羞草的叶
柄上分出了四条“细轴”,“细轴”两侧 长满了小叶子,形状就像鸟的羽毛。它的 叶子小小的,绿绿的,就像春天刚长出来 的嫩嫩的草芽儿,可爱极了!花是粉红色 的,像一个圆圆的小球,花边有一点点金 色的粉末,非常美丽。它的叶柄是朱红色 的,上面带有小刺,像玫瑰花的柄,一不 留神就会被刺到。如果轻轻碰一下它的叶 子,它就会马上“害羞”得合拢起来。
喜爱之情。
名师 点评
小作者能够抓住含羞草给自己带来的独 特感受进行写作,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疑惑, 明白了含羞草“害羞”的原因,有了自己的 新发现。文章语言流畅,逻辑性强,是一篇 日记佳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含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含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4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秋 季的景色,
作者抓住 荷尽 菊残 橙黄 橘绿 四种 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 方法?
4 古诗三首
可以借助注 释和插图、联系 生活实际,想象 画面等方法理解
诗句的意思。
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明诗意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 中写到了秋天哪些的景物?把相关词 语圈出来。
4 古诗三首
我圈的景物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4 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件
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
语4 文古诗三三年首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4 古诗三首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 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 古诗三首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 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 傲寒斗霜。
4 古诗三首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 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 斗寒的形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教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教学课件

主动跟老师问好,还跟老师聊天,同时也介绍了自己的新老师。
以后,我会每天坚持读《爱的教育》,同时也会给大家介绍
这本书,让大家也喜欢这本书。
再读例文,掌握写法
日记中都写到了关于拔牙的哪些内容呢? 为什么写这些事呢?
先写“我”的牙更松了;再写“我”左摇右摇,牙齿 就是不掉;最后写牙终于掉了。松动的牙齿让小作者太难 受了,他自己把牙齿晃了下来,印象十分深刻啊。
两个“地”都改为“的” “。”改为“?”
点拨: 本题考查汉字、标点、日记内容。“笑容”是名词,故
“灿烂”后面用“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不拼搏、 不努力呢”是个反问句,故后面用问号。
二 自己的日记写一写。根据思维导图写日记。
__9___月___2_1__日 星期 __六____ __晴____ _____今__天__爸__爸__带__我__去__钱__塘__江__边__看__江___潮__。__我__们__吃__过__午__饭__步__ _行__到__江__边__,__发__现__堤__岸__上__早__已__人__山__人___海__。__在__人__群__中__有__一__位__ _坐__轮__椅__的__老__爷__爷__格__外__引__人__注__意__。___走__近__一__看__,__我__发__现__老__爷__ _爷__的__轮__椅__上__居__然__印__着__“__抗__美__援__朝___志__愿__军__”__几__个__字__。__爸__爸__ _上__前__询__问__才__知__道__,__老__爷__爷__已__经__9_0__多__岁__了__,__他__是__一__个__英__雄__, _他__最__大__的__愿__望__就__是__来__看__一__看__钱__塘__江__大__潮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
[唐]杜牧
hán jìnɡ xi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shuān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倾斜,这里有曲 折不直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深秋时节 石头小路。 生:产生,生出。指
的山林。
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 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 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个“生”字形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高。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用“霜叶” 和“二月花”作对比, 突出了霜叶的红,体现 了深秋枫林的生机盎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寒山 石径
山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 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zènɡliú
赠刘景文
sònɡsū shì
[宋]苏轼
qínɡ
jú cán yóu ào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chénɡ j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惨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PPT课件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 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2、学会认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 受,同时表达真情实感。
3、初步体会写日记的乐趣。
2
什么是日记?
3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日记的 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可以记 事,可以写人,可以写物,也可以写 景,还可以写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 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 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日记里究竟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8
从生活学习中寻找日记素材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但是当你学到了新 知识,答对了一道题,学会了一种新玩法,发现了一 个小秘密……一定会很激动、很兴奋,在脑海里一定 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些就是非常精彩的日记材 料,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日记。
9
写兴趣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喜欢弹琴、跳
舞,有的喜欢打球、看书,有的喜欢旅游、饲养小动 物……写喜欢的东西和喜欢做的事就不愁日记没有内 容了。
10
写心得 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自己在
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等等一些进步成长的过程记录 下来。另外,在读书之后,还可以写写读书心得。
11
写观察 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想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写日记
第一时
18
掉牙的事情
按照事情发展 的顺序来写。
牙齿松了 想把它摇掉 终于掉了
描写了作者的 什么心情?
难受
19
说一说
今天在你的生活中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其 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又是哪一件?
20
习作:写日记
优秀习作范文
习作2:0写1日7记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放学一回家,一股菜香就钻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秋风 歌吟
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听听,
拟声词“唰唰”可以读得轻
快一些,一方面要读出他们
秋的声音,
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
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把“唰唰”的落叶声说成
是道别的话音,表现了黄 叶依依不舍的心情。
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白云,再见了,我 们要去南方过冬。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大雁反复地 嘱咐什么呢
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
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秋风歌唱吟 咏了什么呢
当成__人__来写,写出了风摇大树、黄叶飘落的景象。
2. “道别”的近义词是_告__别___。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 到黄叶在说:“__示__例__:__大__树__妈__妈__,__我__真__舍__不__得__您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3. 典典观察到“叮咛”两个字都是口字旁,认为这个词
怅”“轻快的音调”“丰收的乐章”中可以看出来, “划破惆怅”后的秋天是喜悦的、轻快的、丰收的,所 以“惆怅”应是“伤感”的意思。
2. 读画“______”的部分, 下列哪一项与所描述的画面 不符? ( C ) A. 树叶变成了金黄色。 B. 粮食金黄金黄的, 堆成了小山。 C. 落日倒映, 河水变得金黄。 D. 庄稼成熟了, 稻子金灿灿的。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㘗㘗”,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径斜 赠 刘 残犹 傲 君 橙 橘 挑 寒冷 霜冻 盖子 菊花 送来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注释”,谁还记得什么叫 “注释”,它有什么用?
“注释”是解释词语的板块,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
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这三首古诗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理解诗意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带着对诗歌的理解, 再来读读这首诗。
诗人旅居在外深感孤 独,表达了对家乡的 无限思念。
整体感知
读到这里,你知道这三首古诗写的是 哪个季节的景色了吗?你是从哪些地方发 现的?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深秋的景色
《山行》:寒山,枫林,霜叶。 《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傲霜枝,橙黄 橘绿。 《夜书所见》:梧叶,寒声,秋风。
连起来,用完整的话说说这两 行诗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示例: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艳丽。
第一课时
对比这一课和 以前所学的古 诗,多了什么?
多了“注释”的板块, 可帮助我们理解诗句 的意思。
这三首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字上的 拼音,把这三首古诗读通顺。 2.读完课文,将不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 助拼音,读准生字词,读准课文。 3.借助注释或字典,想一想,三首古诗的题目 分别是什么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语调上扬,表达对枫 林晚景的喜爱。
让我们带着这种轻松愉悦的心 情,和杜牧一起陶醉于美景。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借助插图,结合注释,用自己 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然后把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Leabharlann 远上寒山石径斜,径斜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艳丽。
走进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 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 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 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 宋中期文学家、诗人。著有《四朝 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 《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 《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 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学习古诗
轻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 还有哪些词语是不懂的、不理解的, 在词语下面打上问号,查字典或请同 学、老师帮忙。
《山行》:石径-石头小路;晚-晚景。
《赠刘景文》:荷尽-荷花已凋谢;雨盖-雨伞, 即舒展的荷叶;菊残-菊花凋残;傲霜-不怕风 霜;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还绿的时候, 即秋末初冬。
《夜书所见》:梧叶-梧桐叶子;客情-旅居外 地思念家乡之情。
诵读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三首 古诗,读好节奏。
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一幅 怎样的画面?
字词学习
jìng

cán

chén
橙g
哪些生字 容易读错?
xié
zèng
liú
斜赠 刘
yóu
ào
jūn




tiǎo
橘挑
知有儿童挑促织。

tiǎo
(挑战) (挑拨)
tiāo
(挑水) (挑选)

寒冷 霜冻 盖子 菊花
赠送 斜坡 橙子 石 径
三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行:“行”,行走;“山行”,在山里行走。 赠刘景文:“赠”,赠送;“赠刘景文”,赠给 好朋友刘景文。 夜书所见:“书”,书写;“所见”,看见的景 象;“夜书所见”,书写在夜晚看见的景象。
这是怎样的菊花?哪 些词突出了它的特点?
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凌寒,不轻易 妥协的菊花。
赠刘景文
哪个词最能体现苏轼 对眼前景色的喜爱?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跟随苏轼,一起去赞叹 这“一年好景”吧。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1
新课导入
古人陶醉于山水风景,一草一木一花一鸟 都是写诗素材,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春夏秋冬 四季的古诗?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
秋夕
杨万里(宋)
杜牧(唐)
泉眼无声惜细流, 银烛秋光冷画屏,
树阴照水爱晴柔。 轻罗小扇扑流萤。
小荷才露尖尖角, 天阶夜色凉如水,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深秋的 一天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进,被深秋 的美景所吸引,在山中停留驻足, 流连忘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传颂的名 句。
从这两句,你感受到作者的 什么心情?能用你的朗读表 达吗?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从哪些词感受出来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早有蜻蜓立上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径、斜”等10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 字,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山行》。 3.学习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能提取词句说出是从哪些地方发现三首诗写的是秋 季景色的,感受秋天的生活和美好,感悟诗人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