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因公长期出国审批流程
浙江省因公出国境审批流程

浙江省因公出国境审批流程1.申请人准备好出国所需的相关资料。
The applicant prepares the relevant documents requiredfor going abroad.2.申请人在单位填写因公出国审批申请表。
The applicant fills out the application form for approval of going abroad for official business at the unit.3.单位负责人审批申请表。
The unit leader approves the application form.4.单位人事部门或相关部门审核申请表。
The unit's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or relevant department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form.5.单位提交审批材料至上一级主管部门。
The unit submits the approval materials to the higher-level supervisory department.6.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申请表。
The higher-level supervisory department approves the application form.7.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单位提交的审批材料。
The higher-level supervisory department reviews the approval materials submitted by the unit.8.上级主管部门出具出国审批文件。
The higher-level supervisory department issues the approval document for going abroad.9.申请人携带出国审批文件办理签证手续。
因公出国审批工作流程

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审批工作的通知各学院(系、室、所)、部门、群团组织、直属单位:随着近年来学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往来日益频繁,我校教职工因公出国(境)的类别不断增加,出国(境)人数迅速增长。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因公出国(境)的计划管理,规范因公出国(境)审批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通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管理的实施办法》、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规范因公出访请示有关事项的通知》、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证照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南通大学因公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南通大学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出国(境)审批和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现将因公出国(境)审批流程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南通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及赴港澳办理流程1. 因公出国或赴港澳90天以内(不含90天)的,按照此流程办理。
2. 出访任务为:校际交流、国际会议、合作科研、学术交流、访学、培训、讲学等。
3. 赴美国者需至少提前3个月提交申请,赴申根国家者需提前至少2个半月提交申请,其他国家需提前2个月提交申请。
4. 凡递交材料日期与出访日期间隔不足一月者,不予受理。
第一步:因公出访申请人员需填写《南通大学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表》,注明出访时间、地点、目的和费用安排(需注明经费来源和项目代码)。
出访人员应事先确定旅行路线,如必须过境签证,必须在报批时予以说明。
由所在部门(学院)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出国来华管理科初审。
随表需附以下材料:(1)《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备案表》或《因公临时赴港澳人员备案表》,此表一式五份,其中一份须由所在学院党委书记在人员派出单位意见一栏中签字、盖党委章,或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盖部门章;其余四份所在单位派出意见处空白。
(2)《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每个团组填报一份,电子版发到gjjl@)(3)《因公出国(境)信息公示表》(每个团组填报一份,电子版发到gjjl@)(4)邀请信复印件及翻译件(5)身份证复印件(6)研修计划或出访计划(出访时间在一个月及以上者提供)(7)文章或摘要录取证明(申请参加国际会议人员需提供)注:以上各类表格均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网页出国出境--下载专区下载。
师范学院因公出国(境)审批与管理办法

师范学院因公出国(境)审批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因公出国(境)审批与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根据有关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因公出国(境)是指受政机关、团体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派遣,以执行公务为目的,出访时间、出访(地区)、出访路线等均有严格规定的非个人支付费用的出国(境)活动,包括临时出访团组、短期境外培训、国际学术会议等项目。
第三条出国(境)执行公务必须持因公护照(通行证),不得持因私证件执行公务。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有审批权限的因公出国(境)任务。
校内因公出国(境)事务归口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管理。
第二章审批程序第五条因公出国(境)管理实行计划审批和任务审批相结合。
学校因公出国(境)申报计划须报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厅级人员因公出国(境)同时须报省委组织部履行审批手续。
下达因公出国(境)任务批件后,方能办理因公护照(通行证)。
第六条审批程序如下:(一)因公出国(境)人员与项目须在每年年底向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提交派出申请方案,并按类别填写《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附件1)、《因公短期出国(境)培训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附件2),国际学术会议申请人填写《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申请表》(附件3)。
派出申请方案由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校领导签字。
(二)各项目材料交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汇总,拟定下一年度派出计划,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每年12月底前,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将下一年度派出计划报送省外事办公室或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备案。
(三)因公出国(境)人员与项目经校长办公会任务审核和校领导签字同意后,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在校园网首页公示5个工作日。
(四)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按流程在因公出国(境)前2个月到主管机关办理因公出国(境)人员任务审批。
项目人员需按出国(境)地区相应填写《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备案表》(附件4)、《因公临时赴港澳人员备案表》(附件5)或《因公临时赴台人员备案表》(附件6),并提供邀请函、邀请方背景资料、详细活动安排等材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个人因公出国(境)政治审查办理流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个人因公出国(境)政治审查办理流程根据有关规定,校党委授权组织部负责学校个人因公出国(境)的政治审查工作。
校党委组织部接到个人出国(境)任务批件(任务确认件)(赴台人员只需本校立项批示文件)后开始办理政治审查。
具体办理流程如下:一、赴台湾地区1、填写《赴台人员审查表》(一式三份,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网站可下载)2、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并出具意见(机关干部由校机关党委审核)3、提交组织部审查(同时提交校领导签批)4、组织部办理审查批件5、转国际合作处办理后续手续二、赴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在政审有效期内的个人1、国际合作处提供呈校领导签批的任务批件2、组织部根据任务批件办理政治审查备案申报3、组织部负责人、学校领导审批后,办理政审备案手续(出具政审备案)4、转国际合作处办理后续手续(二)初次办理出国政审或政审已过有效期的个人1、填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一式三份,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网站可下载)2、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并给予意见(机关干部由机关党委审核)3、提交组织部审查(同时提交国际合作处呈校领导签批的任务批件)4、组织部负责人、学校领导出具审查意见,办理审查批件(出具政审表)5. 转国际合作处办理后续手续注意事项:1.政治审查手续办理时间从二级单位审核通过后,申请人将《审查表》提交到组织部之日算起(无需填写《审查表》的个人从收到个人出国(境)任务审批单之日算起),一般为5个工作日,寒暑假为10个工作日。
2.二级单位党组织对个人出国(境)进行审核后,需在《审查表》“所在单位审查意见”中明确被审查人的现实政治表现如何,历史是否清白,是否参加反动、违法组织;有无违法乱纪行为,家庭成员及国(境)外亲友情况,是否同意其通过政审等。
校党委组织部2011年10月。
因公出国流程

因公出国流程因公出国是指在公务、工作或学习等需要的情况下,由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等单位组织,代表国家、组织或公司等机构出境进行相关活动。
以下是因公出国的流程:第一步,规划计划。
在决定因公出国前,相关单位需要规划和制定详细的计划。
这包括确定出国目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出国的预算和资金来源等。
第二步,申请批准。
相关人员需要向所在单位提交因公出国申请,并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如邀请函、机票预订证明等。
单位会根据申请情况审批是否批准出国。
第三步,办理签证。
一旦批准出国,相关人员需要办理所前往国家的签证。
这通常需要填写签证申请表格,提供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文件,如护照、邀请函、健康证明等。
然后将申请交给所前往国家的使领馆进行审核。
第四步,预定机票和酒店。
在签证获批后,相关人员需要预定机票和酒店。
这可以通过旅行社或在线平台进行预订。
为了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最好提前进行预订,并确认行程日期和具体信息。
第五步,购买商业保险。
因公出国是较为重要的事项,因此相关单位通常会购买商业保险为参与人员提供保障。
商业保险通常包括医疗、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等保险项目,以确保在海外遇到风险和困难时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第六步,办理出入境手续。
出发前,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出境手续办理。
这包括办理护照、订购外币等。
同时,也需要了解目的国家的海关和出入境规定,以确保顺利通过海关。
第七步,行程安排。
在出发前,相关人员需要安排行程。
这包括参观和考察的安排、会议和商务活动的安排等。
相关单位可能会提供行程安排表和指导手册,以便参与人员了解行程安排。
第八步,临行前的准备。
在出发前,相关人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护照、签证和机票等文件是否齐全,并核实行李是否符合航空公司的规定。
第九步,出国行。
在出发当天,相关人员需要按时到达机场,并进行安全检查和登机手续办理。
随后,乘坐飞机前往目的地。
第十步,回国。
在因公出国任务结束后,相关人员需要按照预定的日期和时间返回国内。
因公出国审批工作流程

因公出国审批工作流程1.申请准备阶段:员工首先需要准备出国申请材料,包括出差目的、出差日期、行程安排、费用预算等详细信息。
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例如机构介绍信、邀请函、参会的证明等。
申请人还需要填写出差申请表格,并在表格中详细说明申请的原因和预期的工作成果。
2.提交申请:员工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提交给所在部门的负责人。
负责人将仔细审查申请材料,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对申请进行初步评估。
3.部门审批:负责人将申请材料和评估意见提交给相关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根据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中,部门可能会对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评估,以确保出国出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4.上级审批:部门审批通过后,申请材料将提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审批。
上级领导将根据公司的规定和政策,综合考虑申请的理由、出差的重要性以及公司资源的使用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申请。
5.其他部门审批:根据具体情况,申请可能还需要经过其他部门的审批,如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等。
这些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责和角色,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确保合规性和财务可行性。
6.决策:根据各个部门的审批意见和建议,最终决策权在高层管理层手中。
高层管理层将综合各方意见,考虑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权衡,做出最终决策。
7.通知申请人:一旦决策结果出来,审批结果将及时通知申请人。
如果审批结果为通过,申请人将被授权出差,并在行前决策会议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指导。
8.后续手续办理:一旦申请获得批准,申请人需要根据公司规定的程序办理后续手续,如签证办理、机票预订、住宿安排、保险购买等。
此外,还需要办理其他出差所必需的手续,如健康和安全培训等。
以上是一般的因公出国审批工作流程。
不同的企业和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流程和细节要求,但整体的审批流程大致相似。
根据具体情况,流程可能会有所调整和修改。
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管理办法

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管理办法
一、总则
本办法旨在规范因公出国(境)人员的审批管理,确保出国(境)任务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因公需要出国(境)的机关、单位以及被委托承担任务的人员。
三、审批程序
1. 出国(境)任务的申请应提前至少30天向上级机关或单位报送。
报送材料应包括:
- 任务目的和内容
- 预计时间和地点
- 需要的人员及其资格要求
- 预算和经费来源
2. 上级机关或单位在收到申请后,应按照合理性和紧急程度进
行审批,及时进行回复。
3. 审批结果应向申请人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通知。
如审批通过,应告知具体的出国(境)任务安排和注意事项。
四、审批条件和要求
1. 因公出国(境)任务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
政策和法律。
2. 出国(境)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胜任所承担
的任务。
3. 出国(境)人员应遵守出访国家(境内)的法律法规和礼仪惯,维护机关或单位的形象和利益。
五、监督和管理
1. 出国(境)任务的实施过程应有专人负责,并做好相关的跟踪和记录工作。
2. 出国(境)人员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报告和工作总结,以供机关或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
六、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本办法和相关规定行为的人员,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由机关或单位负责解释和执行。
以上为《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管理办法》的内容,旨在为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提供指导和规范,以确保出国(境)任务的顺利进行。
长期(3个月以上)公派出国留学审批、派出流程及表格

长期(3个月以上)公派出国留学审批、派出流程及表格
1、对象:本校教职工(不含校管干部)三个月以上(含3个月)因公长期出访人
员。
2、提交的材料:《西安交通大学教工长期出访审批表》、正式邀请信的复印件、
翻译件,如是国家公派,需《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复印件。
全部材料一式一份。
办理流程
西安交通大学教工长期出访审批表
(201 )号
备注:我校在职硕、博士生需到研究生院会签;
出国半年以上需科研院会签(有在研项目者需办理项目委托书);
经费来源为学校有关专项经费者,需经费负责人会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