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篇一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治“禽流感”等传染病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尤其是“禽流感”)预防工作,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范工作的重要性。
春季是传染疾病高发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特别是学校有了食堂和宿舍以后,对于住宿生和半膳生的预防管理力度应加强,学校将把防治传染病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二、健全组织,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病工作的积极性。
健全防治“禽流感”等春季传染病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z同志为组长、zz同志为副组长的预防指挥机构,全权负责本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
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三、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卫生防病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
1、一小的家长流动性大,为了提高防病工作实效,学校注重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希望家长从关爱生命的角度高度重视防治传染病工作。
2、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和教育。
利用学校电视台、晨会、班会、宣传橱窗等媒介,营造防治传染病的氛围,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习惯的教育。
四、建立机制,全面落实开展春季卫生防病工作。
1、建立信息网络。
从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等区域了解师生、家长、临工情况,以班级和年级部为单位,掌握好各位学生、家长和各班任课老师等人员的通讯地址,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学生工作由教导处、学生处负责,老师工作由工会负责,临工及民工由行政处和筹建办负责。
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板报、晨会、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通过卫生小报、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发挥卫生室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监护。
设立专门的房间为隔离室,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得到有效的预防隔离。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病情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2013年首次发现以来,H7N9禽流感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是H7N9病毒最活跃、感染人数最多的地区。
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通过禽类到人类的直接传播引起人类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或照顾的患者,由性状相对清楚或难以区分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在医疗机构内引起临床感染。
医院感染因病原菌、宿主、病原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发生在任何形态的医疗机构和治疗环节中。
对于H7N9禽流感患者的医院感染,主要是由于医院内部没有严格的个人防护和环境控制措施,使得患者所接触的物品、人体液等成为传染的载体进行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是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应该落实以下几步:1.采取隔离措施。
病患应该隔离在单人房间,室内应该保持通风流通,符合标准的隔离装备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应该得到妥善的使用和管理。
治疗人员应该按要求使用相应的防控设备。
2.加强个人卫生。
治疗人员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应遵守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洗手、穿戴防护装备等措施必须正确执行和管理。
3.加强环境管理。
对于患者周围的环境应该加强清洁消毒,特别是在H7N9禽流感病患的感染区域应该加强消毒和清洗。
同时,治疗操作室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关键。
4.加强健康教育。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疗机构中应该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除了在医院中加强预防和控制以外,大众同样可以采取方法预防禽流感,逐渐降低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
1.避免去禽类市场或养殖场。
在疫情高发期间最好远离这些地方,以保障个人健康和安全。
2.加强个人卫生。
科学正确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及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勿用生水等等。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现在是h7n9禽流感高发期,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根据《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变异监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等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现阶段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并将根据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疫情形势变化适时更新。
二、病例的发现、报告(一)病例定义。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国卫办医发〔2014〕 6号)。
2.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疑似病例,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
在上述条件下,发现2例确诊病例的,判定为聚集性病例。
(二)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要询问其禽类或活禽市场的暴露史,重点关注从事活禽养殖、屠宰、贩卖、运输等行业的人群。
在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应当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
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检测(一)流行病学调查。
县级疾控中心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后,应当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调查。
对于单例病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田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近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为了控制病情,防止疫情的扩散,卫生部门发布了第三版的防控方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防控方案。
一、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疫情的防控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
卫生部门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向公众普及防控知识,引导公众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二、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在疫情监测方面,卫生部门将提高医务人员的疑似病例识别率,及时排查和报告疫情。
同时,加强动物疫情监测,提高发现患病动物的速度和准确率,并及时发现和报告家禽和野生动物中的禽流感病毒细胞。
三、加强鸽子和鸽群环境卫生管理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方案的第三版中,卫生部门强调了对鸽子和鸽舍的卫生管理,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鸟,尽可能减少禽类流感的传播。
四、加强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此次疫情的防控方案中,卫生部门明确指出要严格管理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测。
五、加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为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卫生部门将加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对于出现禽流感症状的患者,及时采取病毒阻断剂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者病毒扩散。
六、加强职业卫生和防护措施在此次禽流感的防控方案中,卫生部门要求严格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对疫情高危人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隔离防护。
总之,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方案第三版细化了各项防控措施,同时也明确了各个防控部门职责和任务,提高了疫情应对效率。
卫生部门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配合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共同汇聚起防范和抵御禽流感病毒的力量。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治

型 的禽 流感病 毒 关 注度 相对 较 低。 自 2 0 1 3年 3 月 发 布
H7 N9 病 毒的报道 以来 , 目前 还未 明确 H7 N9的传 染源 ,
根 据 以往经 验及本次 病例流 行病学调 查 ,推测 可能为携
带H 7 N 9禽流感病毒 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 1 】 。 H 7 N9 禽 流感病 毒 经 呼吸道传 播 ,也 可通 过密 切接
触感 染 的禽类 分泌物 或排泄 物等被感染 ,直接接 触病毒 பைடு நூலகம்
也 可被感 染 。 自 1 9 5 9年首次 报道 人感染 H P A I H 7 N7 病
1 病 原学
流感病毒可分 为 甲 ( A) 、乙 ( B) 、丙 ( C) 3型 ,
毒至 2 0 0 7 年 英 国报道 人感染 L P A I H 7 N 2病 毒 ,共 计有
3 . 1 症 状体 征 本 次我 国的 H7 N9 病 毒感染 病例发病 初始症 状 为流
感样表 现 ,如发 热 、咳嗽 、少痰 ,可伴有头 痛 、肌 肉酸 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 , 表现为重症肺炎 。
体 温大多持续在 3 9℃以上 ,出现 呼吸 困难 ,可快速进展
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 H 5 N1 、H 9 N 2 、H7 N7 、H 7 N2 、
H7 N3 【 】 】
。
根据禽 流感病毒致病性 的不 同,可分 为高致病
性 禽流感病毒( H P A I V) 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L P A I V) 。 此次 报道 的人 感染 H 7 N9 禽 流感 病毒 为新 型重 配 病毒 , 其内部基因来 自于 H 9 N 2禽流感病毒 。 禽 流 感 病 毒 普 遍 对 热 敏 感 ,对 低 温 抵 抗 力 较 强 , 6 5℃加热 3 0 mi n或 1 0 0℃煮沸 2 mi n以上可灭 活 ,但 在较低 温粪 便 中可存 活 1 周 ,在 4℃水 中可存 活 1 月。 病 毒对 酸性 环境有 一定抵 抗力 ,在 p H 4的条 件下 也具 有 一 定 的存 活 能力 ,在 有甘 油存 在 的情况 下 可保 持 活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三)指导各地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现阶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目前对该疾病的感染、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潜伏期、传染期、临床特点以及该病毒人际传播能力尚不清楚。
本方案将根据对该疾病科学认识的深入和疫情形势变化适时更新。
三、病例的发现、报告(一)病例定义。
1.监测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XX年第1版)》(卫发明电〔20XX〕5号)。
(二)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 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
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
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2024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2024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2024年H7N9禽流感感染人数剧增,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的扩散,制定了以下禽流感防控方案:
一、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
1. 建立全面覆盖的禽流感监测网络,定期采样检测发现疫情。
2. 加强疫情预警能力,对禽流感相关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及时通报并采取措施。
二、提高疫苗研发和生产水平
1.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疫苗研发,争取早日获得有效疫苗。
2. 提高疫苗生产能力,确保足够的疫苗供应。
三、加强禽类养殖环境管理
1. 增强养殖场的卫生防疫措施,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2. 优化饲养密度,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四、健全禽类产品质量检测制度
1. 加强对禽类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禽类产品的安全。
2. 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对违规生产销售禽类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五、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1. 开展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
2. 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六、强化跨部门合作
1. 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2.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禽流感疫情。
七、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治措施
1. 制定健全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2. 增加救治能力,提高对禽流感患者的救治效果,尽早控制感染。
以上是2024年H7N9禽流感的防控方案,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疫苗研发生产、养殖环境管理、禽类产品质量检测、社会宣传教育、跨部门合作和完善应急预案救治措施等措施,全力遏制禽流感疫情的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行为。 4、要把生肉与熟肉或者即食食品分开以避免 污染。
5、生熟食品不应使用同一砧板及刀具。
6、在处理生肉和熟肉之间要洗手。 7、不要把煮过的肉放回原先装它的盘子或表
面。 8、不要食用生蛋或者半熟蛋。
预防措施
(四)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不宰杀、 不买卖病(死)禽;妥善处理病(死)禽, 死禽要深埋,不能随意丢弃; 新买的家禽要分开饲养2周,不得让家禽进 入宅室。
根据鼻梁固定鼻夹 在头部系紧系带 注意四边密闭度 调整舒适度
如何脱卸口罩
手卫生在先
先解开头部系带,然后是颈部系带 从脸部移开,避免正面接触 丢弃入专用污物桶 手卫生
咳嗽/打喷嚏礼仪
预防措施
(三)食品安全措施
1、不应吃病死的动物。 2、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 3、食用生肉及未烹调的以血为原料的菜品是
潜伏期一般7天以内
三、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四、预防措施
(一)手部卫生
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之前; 使用卫生间之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 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 当手部明显肮脏时,用肥皂和流水清洗。 如非明显肮脏,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酒 精洁手液洗手。
预防要点
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一、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
流感病毒。 H7N9流感病毒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 群。 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中 国最近报告出现了这种病例。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 流行病学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 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板蓝根冲剂可预防H7N9禽流感?
钟南山院士等医卫专家认为,这次疫情是新
的,现有药物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全世 界都还没什么研究,无法确认板蓝根对人感 染H7N9的预防有效,不宜盲目服用。
特别提醒
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时,要戴上口罩,或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 ,预防感染他人,要及时到区属医院发热呼 吸道门诊就医。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
物等被感染; 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
(四)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 、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 者。
谢 谢!
预防措施
(二)呼吸卫生: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医用口罩、纸巾、 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 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 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高速摄影下的喷嚏飞沫
标准的医学口罩结构
标准医学口罩:鼻夹+3层构建
外层体液阻隔,中层微粒吸附,内层吸潮
怎样戴医学口罩
遮盖住鼻,口和下巴
预防措施
(五)勤清洁
禽类饲养和售卖人员要经常清洗衣物、清洁 禽舍和运输工具。
五、常见误区
1、跟非典一样大流行?
“非典”大流行主要是人传人。而H7N9目前
和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没有出现相应病 症,因此像非典一样传播的可能性极小。但 是随着监测力度的加大以及监测程序和策略 的调整,相信未来会发现更多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