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笔记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笔记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笔记岳麓版必修2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第一阶段(1912~1927)(二)第二阶段(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三)第三阶段(1937-1945年):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四)第四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一.民族发展情况:”黄金时期”工业:进口下降,出口增加”黄金发展表现: 注册厂家增加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发展发展原因: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民国政府倡导国货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南京国民政府退出的政策二.日本指导政策:”适地适产主义”对沦陷区掠夺方式:对工矿业:“军事管理” “委托经营”经济对金融贸易:控制垄断掠夺对物质资源:管制制度对劳动力:大量掠夺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按照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原则,使关内沦陷区的工业完全附属于日本本国的经济体系。

在各个占领区分别设置机构,采取军管理、委托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方式,把沦陷区所有的工矿企业都夺取了,疯狂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凡是国民经济中主要的工矿企业,全部进行统制,有些轻工业企业,名义上容许私人自由经营,但实际上也完全被其控制。

三、第四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萎缩原因:1.美国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官僚资本压迫。

四、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阻碍因素:(1)先天不足(2)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概念: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压迫方式:跌价竞争官僚资本概念压迫方式:经济统制;侵蚀、排挤和打击3、其它因素(后天不足、政局长期动荡)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帝国主义传统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五、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经济: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中国现代化(进步性)政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2.“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B.世界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3.民国九年,《民国日报》一篇社论说:“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

”该社论()A.主张实业救国B.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C.反对对外贸易D.为官僚资本压榨工人辩护4.1937年8—11月,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物资12 400吨。

内迁的工厂第一步先迁到武汉,第二步再迁往四川。

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共9万余吨。

迁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成都和川西各县。

自抗战爆发,沿海沿江的民营厂矿40余家率先迁往重庆。

以下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C.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D.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5.下图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快速发展B.官僚资本发展受阻趋向破产C.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威胁挤压D.三种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6.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

这表明中国()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C.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空前D.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7.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用“抵羊牌”作为公司毛线的商标(见下图),实业部长孔祥熙给予“抵羊牌”毛线以免税的特惠政策,仅仅三年,其销量就占据了国内销售市场的87%,并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日寇意图 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提出所谓 “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之中。
2.侵略方式 (1)工矿业: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掠夺与控 制。
(2)金融与贸易:日本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3)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的管制,便利了日本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 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发展。



自主思考阅读教材第50页文本框材料,思考:“火柴大王”刘鸿生的 话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得益于什么原因?
提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主要表现 (1)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 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3)1927年后的十年间,民族工业得到更快发展。



图说历史下图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漫画《财神图》,横批“一手
遮天”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实行经济垄断,压迫、剥削民族 资本。



(2)掠财手段 ①推行“经济统制”政策,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使官僚资本家攫取 大量财富。 ②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 自主思考20世纪中期无锡流传的一首歌谣:“金圆券,满天飞,花花 绿绿好东西。早上可以买头牛,晚上只能买只鸡。”歌谣反映了什 么社会问题?这对民族工业造成了什么影响? 提示:问题: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物价暴涨。影响:民族工业陷 于绝境。
探究点
典例剖析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 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 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95年《马关条约》 签订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大大促进了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A项 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企业并不一定是官督商办性质的,故B项错误。 19世纪末,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 答案:D

【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

【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 )【导学号:05812089】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经济奇迹”指的是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春天”。

]2.“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05812090】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B.西方列强放松经济侵略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1929年”是解题突破口,1928年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因此中国的民族工业在1929年得以坚持下去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故A项正确。

] 3.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A[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

]4.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D[A项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A项错误;B项是外部原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B项错误;C项属于阶级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 项正确。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时间: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

2.原因(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3)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5)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6)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统一全国,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3.表现(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3)1928~1937年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快发展。

一战期间的列强侵华一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是欧洲列强。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日本侵华的经济策略方针: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2.目的: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3.手段(1)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2)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3)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别提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是其灭亡中国侵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变沦陷区的经济为殖民地经济。

日本的经济掠夺使沦陷区的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摧残。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了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1.外国资本的重压:一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它们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019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2019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由材料可知,通告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体现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

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2.(2017·河南洛阳期末)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

表中数据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解析:A 材料反映1935~1937年钢、生铁、煤、锰矿石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这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故A项正确;1935~1937年,国共内战,社会并不稳定,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1935~1937年钢、生铁、锰矿石等的产量变化,不能说明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3.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

1936年,大后方有大小工厂427家,新设68家,1938年新设218家,1940年新设575家,1941年新设862家。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解析:C 科技人员的内迁与工厂数量的增加并未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新设的企业是否为军工企业,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新设的企业增加迅速,结合题干的时间可推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民族工业内迁的主要地域,大批民族工业诞生和发展,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内迁是为了躲避战争的破坏,并不是战时需求促进了企业的增加,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35分钟)1.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部分政治障碍,因此政治前提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

]2.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 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选B 项;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此时清朝已被推翻,排除C项;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项。

]3.与1913年相比,1920年中国的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长了152%和51.3%。

促使这种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C[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是“国内因素”。

民国初期,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再加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故选C项。

]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出现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的史实,故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其他列强在华势力受到完全排斥,故B项错误。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检测: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检测: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单元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A.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保持着顽强生命力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官僚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排除A 项;材料涉及各类资本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投资情况,没有涉及重工业资本和轻工业资本的对比,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外国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没有体现占据主导地位,排除;从1894年到1920年民族资本的投资保持较大比例,故体现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D项正确。

答案:D2.(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期中)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

这反映了()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工业经济逐步占据主导解析:材料“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说明此时中国轻工业品生产不断增加,这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关,故C正确;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存在轻重工业发展失调的问题,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轻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情况,无法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C3.(2018·湖南衡阳市高三联考)1920年,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大楼建成,来自全国的物产商品展览会多次在此举行。

同时,总商会亦开始办起自己的图书馆和杂志,创建公益性商业学校,对青年职员或学徒进行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 )【导学号:05812089】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经济奇迹”指的是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春天”。

]2.“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05812090】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B.西方列强放松经济侵略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1929年”是解题突破口,1928年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因此中国的民族工业在1929年得以坚持下去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故A项正确。

] 3.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A[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

]4.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D[A项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A项错误;B项是外部原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B项错误;C项属于阶级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 项正确。

]5.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

”该社论旨在( )【导学号:05812091】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A[材料中“如确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的功效……抵制许多日货”的信息说明该报纸社论还在坚持实业救国思想,故A项正确。

]6.下表为1933—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C.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D.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C[近代列强对华实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刺激中国消费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故A项错误;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故B项错误;1927—1936年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商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故C 项正确;当时是国共两党对峙局面,东三省被日本占领,故国家统一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7.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

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 )【导学号:05812092】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D[煤、铁、钢、水泥都属于重要资源,从表格内容看,东北生产远高于内地,结合1943年这个时间信息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可知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 8.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出现挤兑。

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C.美国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D[图片所示现象反映出当时国民党政权为了维持战争所需要的巨额军费,滥发金圆券以搜刮民间财富,民族资本受其影响,发展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

][冲A挑战练]9.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C[轻重工业发展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机械”进口增加,“棉制品进口”和原料“出口”下降表明国内工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1918年“一战”结束,与材料中“1931年”不符,数据变动表明绝不是迅速萧条,故D项错误。

]10.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

这一现象导致( )【导学号:05812093】A.民众掀起收回利权运动B.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挤压C.政府消极应对列强冲击D.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B[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不断增加,体现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加剧,这一现象不能直接导致民众收回利权运动,故A项错误;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加剧,使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与挤压,故B项正确;材料现象无关政府的应对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现象无法得出列强已垄断国内主要行业的结论,故D项错误。

]11.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094】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解析]第(1)问要结合表中时间“1869—1900”,即19世纪后半期的历史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第(2)问要结合表中时间“1928”到“1946”年期间历史的发展归纳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第(3)问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

[答案](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三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12.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1865年由英商佛南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

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材料三(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

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

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

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

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

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解析]第(1)问,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应从国内经济结构变化和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等方面分析。

第(2)问,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但发展不协调,工业结构不合理。

第(3)问,根据“1934年”信息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其产生的条件;根据材料三中“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总结其历史贡献。

第(4)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曲折,其影响因素应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

[答案](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条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状况: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3)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币制改革、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

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

(4)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众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政府的决策。

(任答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