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3.6(历史)练习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02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02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六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的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的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论。

”第一个切开拉丁美洲血管的西方列强是就(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2.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C.实施《航海条例》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3.“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A.殖民扩张B.代议制确立C.工业革命D.圈地运动4.如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

高中历史必修3:6-16同步练习.pptx

高中历史必修3:6-16同步练习.pptx

思想发生变化,主张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 B
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
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 “吾党所宗”指的是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答案】 C 3.(2011·扬州高二检测)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平均 地权,核定天下地价”的主张。这一主张实质是( )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B.与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C. 体现了“扶助农工”政策的具体要求
学无止 境
A.①②③④ C.②③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解答关键是理解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含义。关键是审清要求“客观上反映”,选项分别从时代背景、民族
资产阶级革命性、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四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人物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理论成果的性 质是什么? (2) 图二和图一中的人物提出的理论成果有何关系?可以看出它 在当时是怎样的一份刊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一规定对反
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答案】 B 5.三民主义实践的表现有( ) ①武昌起义成功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推翻了北 洋军阀统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民主主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 .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期末检测-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期末检测-含解析

期末检测一、选择题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伤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

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做出赔偿即可。

”这说明()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袒护贵族利益的倾向D.保护奴隶权利不受侵害2.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

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A.东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西欧D.日本3.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英国、法国4.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

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5.“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6.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为2:3,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收外来移民C.大量人口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7.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工人阶级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马克思这一理论主要得益于()A.第一国际B.三大工人运动C.巴黎公社D.法国大革命8.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高中历史必修3:6-18同步练习.pptx

高中历史必修3:6-18同步练习.pptx
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B .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解析】 漫画寓意深刻,讽 刺了部分官员脱离群众的现象。官
小架子大,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的原则相冲突。
【答案】 C 10 . (2011·梅 州 学 业 水 平 检 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
【解析】 本题在于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 大成就。第(1)问要正确地答出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第(2)、(3)问从
学无 止 境
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 (1)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
义思想路线。 (2)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 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 放的转变。 (3)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④它们之间依次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ຫໍສະໝຸດ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这三个重要思想都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
或对中国革命有指导意义,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
【答案】 A 12.(2011·临沂高二检测)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 献》中说:“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 )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的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 教训的结晶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 理论成果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 的科学理论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朝贡贸易B. 丝绸之路C. 海上丝绸之路D. 私人贸易答案: A### 2. 清朝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护国内经济B. 防止外国侵略C. 维护封建统治D. 促进国内贸易答案: C### 3.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亥条约答案: A## 二、填空题1.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与俄国签订的边界条约是______。

答案:《尼布楚条约》2.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______。

答案:洪秀全3.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______。

答案:中华民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答: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科举制度强调文学和儒学经典知识的考核;其次,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层次,层层选拔;最后,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如考试内容的僵化和考试舞弊现象。

2. 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被迫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丧失了部分主权;其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最后,鸦片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后来的自强运动和革命活动埋下了伏笔。

## 四、论述题请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其次,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平等的新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最后,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但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新教材)【部编版】20版必修下册:【单元素养评价】(三)(历史)

(新教材)【部编版】20版必修下册:【单元素养评价】(三)(历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单元)【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8分,共60分)1.“基督教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

”据此推断,基督教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是( )A.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B.基督教阻碍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C.基督教与新航路的开辟没有关联D.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目的【解析】选A。

依据题干“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可知,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故A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伊斯兰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伊斯兰世界”,可知并未提到基督教,故A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技术的应用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B错误;根据题目中“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故C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家,故D错误。

2.“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

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

”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解析】选C。

迪亚士只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但并未“环绕非洲一圈”,故A错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不符,故B错误;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绕过好望角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相符,故C正确;麦哲伦死于菲律宾,未到达非洲,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不符,故D错误。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第6课【基础巩固】1.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

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 A.东西方商路阻断B.市场需求的扩大C.商业革命的开展D.货币制度的变革【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前,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缺乏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对于黄金和香料等商品的需求成为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

2.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

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

据此可知,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4—16世纪,西欧的贵族、商人、普通民众皆希望通过远洋航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反映了当时西欧国家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故选D 项。

3.15世纪80年代,一名航海家率领船队离开里斯本进行探险活动。

他们一直向南航行,离海岸线越来越远,结果遇到了风暴,险些全队覆没。

船队回国后,国王为非洲最南端命名。

这名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A 【解析】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船队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故选A项。

4.1498年5月的一天,他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西南海岸的中心港口——卡里库特港。

当地居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远离故乡到这里来呢?”他们答复:“我们来找香料。

”材料中的“他们的船队”是指( )A.迪亚士船队B.达·伽马船队C.哥伦布船队D.麦哲伦船队【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船队到达印度,故选B项。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16世纪,最早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A.麦哲伦B.哥伦布C.达·迦马D.迪亚士2.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

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4.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这些航路主要包括①欧洲经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②欧洲绕非洲南端到亚洲的航线③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④欧洲经地中海到达亚洲的航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5.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他为新大陆带去了启蒙思想和天主教,也带去了麻疹、破伤风、伤寒、白喉、天花等疾病,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土著人口死亡。

此段话的错误之处是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影响6.16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物价急剧上涨。

当时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的物价都上涨数倍,谷物价格上涨尤烈,打破了过去几个世纪物价基本稳定的状况。

这种现象表明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欧洲经济关系的变动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7.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

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最早到达“好望角”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 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8.1492年11月15日,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在那里(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

哥伦布一行赞赏它:“味道既好吃,又能烤食、又能炒食、又能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

这使欧洲人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

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
【解析】选A。

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来说,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故A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错误;统治者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条件,故C错误;教会鼓励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源,故D错误。

2.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选B。

迪亚士到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并没有到达亚洲,故A错误;根据材料“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7-1498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这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故B正确;哥伦布开辟的是从欧洲通往
美洲的新航路,故C错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但时间比达·伽马晚,故D错误。

【深化点拨】新航路的开辟
3.1505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 )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
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承万能的主,
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解析】选B。

迪亚士是葡萄牙航海家,1487年到达非洲好望角,故A错误;题干中“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推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故B正确;达·伽马任职于葡萄牙王室,1498年到达印度,故C错误;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无法写遗嘱,故D错误。

【补偿训练】
“新航路开辟”是众多航海家不断探索的结果,下列人物与其航行路线或终点对应正确的是 ( )
A.达·伽马——菲律宾
B.迪亚士——环球航行
C.哥伦布——美洲
D.麦哲伦船队——印度
【解析】选C。

达·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故A错误;迪亚士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故B错误;哥伦布经过两个多月的航海苦行,抵达美洲,故C正确;麦哲伦船队历时三年,完成环球航行,故D错误。

4.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地圆说。

15、16世纪时,地圆说被航海家的海上探
险活动所证实。

下列能够证明地圆说的是)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
【解析】选D。

麦哲伦船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选D。

5.“直到1500年以前,它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这里的“它”是指( )
A.地中海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解析】选B。

在新航路开辟之前(1500年以前),东西方交流只能通过地中海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1500年左右),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故B正确。

6.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是 ( )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俄罗斯人
D.法国人
【解析】选C。

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是俄罗斯人,答案选C。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中上方题诗“无数铃声遥过碛(沙漠),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历史景象的追思?这种历史景象的空前繁荣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条件及意义。

【解析】第(1)题第一问历史景象,从图片中穿越沙漠的骆驼和题诗中“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作者追思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第二问说明,这种历史景象就是丝绸之路的繁荣,从丝绸之路的繁荣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2)题第一问壮举,15世纪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的壮举是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问历史条件及意义。

历史条件包括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天文地理知识、西葡王室支持、文艺复兴对
人的解放。

历史意义主要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封闭孤立的状态,世界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答案:(1)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古代中国商业的兴盛、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2)新航路的开辟。

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星盘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具有人文精神。

意义: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新航线,建立起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