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

合集下载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

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实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部分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实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管形成 ②组织细胞代
②由消化道 谢产生
吸收而来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化学成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分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者之 间的转 化关系
[题点全练]
1.(2017·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 200 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3)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 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 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的组成
[过程体验]
1.通过填图掌握体液的组成
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血浆 ,② 组织液 ,③淋巴 ,④细胞外液,⑤ 细胞内液 , ⑥ 体液 。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 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 成分来源 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
①组织液渗 ①血浆透出毛的判断
3.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②③⑤⑦⑧⑪⑫ 。(填序号)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胰岛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系统认知]
1.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细胞外液的成分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体解剖学内环境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内环境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内环境名词解释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部细胞脏器所处的稳定和恒定的环境条件,它为细胞脏器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内环境有时也被称为体液环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细胞液:细胞外液在细胞膜之内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质和细胞器中的液体。

细胞液提供了细胞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和水分,以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2. 血液: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运输着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3. 细胞外液:细胞膜之外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和淋巴液。

细胞外液通常含有较高的氯离子、钠离子和钙离子等,以维持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正常浓度差。

4. pH 值:内环境的酸碱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

细胞和体液中的pH 值一般维持在7.35-7.45之间,维持酸碱
平衡对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5. 电解质平衡:细胞内外的电解质浓度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细胞膜电位和传递神经冲动等生理功能。

保持内环境稳定是体内调节系统的重要任务,通过脑部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协调作用,可以调节各种生理过程,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内环境初中生物课件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内环境初中生物课件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 内环境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的液体环境
细胞质等
细 胞 血浆 膜
组织液
人 体 内 的 液 体
内环境
什么是人体的内环境
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
环境。他主要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血
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组织细胞生活在组 织液里。
内环境: 人体内细胞外部的液
——水分
煤气中毒
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能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 白结合,使之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缺氧 造成的最大的影响是使脑部神经细胞功能 降低,抑制呼吸。煤气中毒时,患者会出 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症状。 如不即时抢救,就会昏迷死亡。
——氧气
钾代谢紊乱
血浆中钾离子浓度高于或低于一定范围, 就会引起心肌功能和肾功能失常。如果 误将钾离子溶液注入血液,会使心脏骤 然停止跳动。
——温度(体温)
酸中毒和碱中毒
人体内的pH值稳定在7.35~7.45,如果pH值低于 7.35就会发生酸中毒,高于7.45就会发生碱中毒。 酸中毒时,患者的中枢神经活动受到抑制,几小 时内就会在昏迷状态下死亡;碱中毒时,中枢神 经过渡兴奋,使呼吸机痉挛而死亡。
——稳定的pH值
脱水现象
由于水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引起得体内 缺水现象。严重时,脱水者会出现体内 血量减少,肾功能衰竭等。
——物质浓度的稳定
体温 (37.5℃左右)

渗透压 (37℃时,770kPa)

PH值 (7.35~7.45)

氧气含量
因Hale Waihona Puke 素二氧化碳含量其他物质浓度
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区分
外环境
人体 内环境 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糖过高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三多,饥饿感强,身体 消瘦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
(2)Ⅱ内的营养物质通
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 过程表示的是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1. 从 组 织 液 中
来源
回渗而来
1. 组 织 液 渗 入
1. 血 浆 透 出 毛
2. 淋 巴 在 左 右
毛细淋巴管形
细血管壁
锁骨下静脉汇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组织细胞代 谢产生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例: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 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
物质分别为[ B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关于水肿成因的问题
• 成因: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 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使血浆、细胞内液中 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
易错点1 体内液体≠内环境 [点拨]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等)及与外界 相通的液体(如尿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易错点2 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点拨]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 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生理学人体的内环境

生理学人体的内环境

为他们没有丛林人那样的抗病能力。
• 血液有时还可以记录一个人的收入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伦敦东区居民的血 液中所含的铁质和叶酸比西区的人少, 因为东区居民大多数为穷人。他们没钱 买蔬菜水果,战时这些食品十分昂贵, 而蔬菜里含铁很丰富。西区上层社会的 人较多,他们的生活当然好得多,因此 血液中的铁质较多一些。
• 蓝色血:鲎、螃蟹、牡蛎和蛤等的血是 蓝色的,血中含血蓝蛋白。
• 玫瑰血色:蚯蚓。 • 青色血:乌贼。 • 无色血:河蚌、虾等。
脐带血——婴儿带给人类的厚礼

婴儿出生时,一定要剪断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连接的脐
带。过去,脐带血和脐带都被作为废物遗弃掉。
自从医学家发现其中含有造血干细胞时,脐带
血就成了婴儿带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1、细胞膜内外两侧同一物质的浓度会一样
吗? 不一样
2、细胞外的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
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3、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
钾离子、镁离子、磷酸氢根离子、 蛋白质、硫酸根离子
4、胃液和尿液是组织液吗?
不是
我们的消化道依然属于外环境, 有一层上皮细胞将消化道的环境与体 内细胞隔开。消化道、呼吸道、泌尿 生殖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它们属于 外环境。
似的血象。所以,血液专家从一滴血中便可以
知道一个人的祖先和他本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可
比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人高一倍。由于高山地区
空气清洁,他们的免疫机制要比生活在低地的
人弱得多。1930年,玻利维亚高山地区剽悍的
印第安人来到南美亚热带低地与丛林人作战,
尽管他们身体强壮得多,他们还是战败了。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问题探讨
草履虫的生活环境? 外界的水环境
单细胞 废物 水环境
养料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
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外界环境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即直接从水中获得养料和氧气,将CO2等代谢废 物直接排到水中
应无 DNA、RNA 、多糖 血浆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海水
生命起源于海洋
观察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
血 浆
白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
血 细
红细胞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
蛋白质、脂质、糖类、各种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
血 谢产物等。

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 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1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 主要包括组织液、 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 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2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生殖道、尿道等属于人体 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唾液、 胃液、胰液、肠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体液,不属于 内环境的组成。
2)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 血浆中的蛋白质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3.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调节成分: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分泌蛋 白(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
静脉端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中大部分从毛细 血管的静脉端回流入血
组织液 O2和营养物质
毛 CO2和代谢废物
单细
向淋
渗 透
巴 管 壁
小部分组织液流入 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织 细 胞
淋巴
直接回流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血浆:血液除去血细胞后其余的部分
成分:水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9% 无机盐约占1%; 被运输的物质: 有机营养物、代谢 废物、气体、激素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心肌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血细胞
血浆
绝大多数细胞 组织液
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一)渗透压
1 渗透压的概念 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 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微粒数目。
溶质 微粒越多
溶液 浓度高
对水的 吸引力大
渗透压 越高
可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单细胞和简单多细胞动物: 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一、人体的内环境
1.体液: 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约占2/3 ) 体液
细胞外液(约占1/3 )
组织液 血浆
内环境
淋巴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概念: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 环境叫内环境
剧烈运动时血浆pH的调节: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由肺将CO2排出 H2O+CO2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温度
正常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6.5-37.5OC左右。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特点: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器官: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的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 (1)血浆pH: 7.35-7.45 (2)渗透压: 770 kPa (3)血糖: 0.8~1.2g/L(80~120mg/dL) (4)体温: (36.5~37.5℃左右)
①消化系统: 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排出 少量水、盐。
②循环系统: 完成物质的运输(营养、O2、代谢终产物、 激素、抗体等)。
③呼吸系统: 吸入O2进入内环境,排出CO2的唯一 途径,也排出少量水。
④泌尿系统: 排出水、盐、尿素的主要途径。 ⑤皮肤(器官): 排出少量水、盐、尿素 。
五、内环境稳态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
3、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 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内环境。
体液之间的数量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概念: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2)关系
血浆成分从毛细血管
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

血浆
动脉端毛细血管壁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
A 毛细淋巴管壁
A
DC
B
B 毛细血管壁 C 红细胞
D 组织细胞
① 组织液 ②血 浆 ③淋 巴
细胞 外液
结论: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简单多细胞生物-水螅
复杂多细胞动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 细内胞生物
3 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
二) 酸碱度
1 正常人的血浆pH近中性,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维 持在7.35-7.45之间;
2 血浆中含有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 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 种强碱盐组成的。 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③代谢废物: 二氧化成、尿素、水等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解 旋酶等。
③消化酶: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 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4、分析下列细胞的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血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 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异同点
1)相同点: 基本化学组成相同,实质都是盐溶液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