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禁忌

合集下载

冲压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则模版(三篇)

冲压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则模版(三篇)

冲压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则模版冲压作业是指通过加工金属板材、薄壁管材等材料,在模具的作用下,利用冲压设备进行加工和成型的一种工艺。

冲压作业具有高效、精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了确保冲压作业的安全和质量,有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和规则需要遵守。

下面是关于冲压作业中注意事项和规则的模版,供参考。

一、安全注意事项1.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安全眼镜、口罩、手套等,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2. 在冲压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警示其危险性,并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无障碍。

3. 在冲压设备操作之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严禁使用表面有损坏或故障的设备。

4. 熟悉冲压设备的操作原理、工作过程和安全操作方法,并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5. 不得随意更改或拆卸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如限位器、急停开关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6. 在进行冲压作业之前,要对模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避免使用损坏的模具。

7. 冲压作业时,严禁戴宽松的衣物、长发松散、戴手饰等,以防卷入设备而造成伤害。

8. 对于接近机器运动部件的作业,应特别注意操作手的位置,避免手部被夹住。

9. 在设备停机时,严禁进行维修、调试或清理工作,等待设备彻底停止运转后再进行。

10. 在异常情况下,如设备故障、漏油等,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相关领导或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二、质量控制规则1. 冲压作业之前,要对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安排,考虑到材料的性质、模具的设计和设备的运行能力等因素。

2. 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规格,合理选择冲压材料,并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3. 冲压作业中,要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避免产生误差和变形,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 对于冲压模具,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润滑,确保其精度和寿命,避免产生不良品。

5. 冲压作业中,要进行良品和不良品的分离和标识,确保不良品不会进入下一道工序。

最新冲压模具工艺设计禁忌、制造难点与窍门、修复技巧及典型案例剖析实用手册

最新冲压模具工艺设计禁忌、制造难点与窍门、修复技巧及典型案例剖析实用手册

最新冲压模具工艺设计禁忌、制造难点与窍门、修复技巧及典型案例剖析实用手册图书作者:编委会出版社: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册数规格:全四卷+1CD 16开精装定价:¥998元优惠价:460元详细目录第一篇冲压模具与工艺设计第一章冲压模具第一节冲压第二节模具第二章冲裁工艺及冲裁模设计第一节冲裁件的工艺性第二节料:样第三节搭边第四节条料的宽度和导尺间距离计算第五节凸、凹模间隙第六节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第七节冲裁力的计算公式第八节压力中心的确定第九节模具闭合高度与压力机的尺寸关系第十节凸模设计第十一节凹模设计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第一节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第二节弯曲件的其他工艺要求第三节弯曲件的回弹第四节弯曲件的毛坯尺寸计算第五节弯曲力的计算第六节弯曲模凸、凹模的间隙碱第四章拉深模工艺及拉深模设计第一节拉深件的工艺性第二节圆筒形零件的拉深工序计算第三节凸缘件的拉深第四节阶梯件的拉深第五节球形件的拉深第六节锥形件的拉深第五章成形模设计第一节局部成形第二节翻边第三节常见翻边模结构第四节缩回模具第五节扩口模具第六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工序排样设计第三节载体设计第七章冲压件质量检查及冲模安全技术第一节冲压件质量检查第二节冲压安全技术第二篇冲压成型技术禁忌第一章冲裁工序的禁忌第一节冲裁工艺的禁忌第二节冲裁模设计的禁忌第三节冲裁工艺操作及质量控制禁忌第二章弯曲工序的禁忌第一节弯曲工艺的禁忌第二节弯曲模设计的禁忌第三章拉深工序的禁忌第一节拉深工艺的禁忌第二节拉深模设计的禁忌第四章成形工序的禁忌第一节胀形成形的禁忌第二节翻边成形的禁忌第三节旋压成形的禁忌第四节厚板冲压成形的禁忌第五节管成形的禁忌第五章冲压工艺过程设计及冲模设计的禁忌第一节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的禁忌第二节冲模设计的禁忌第六章冲模制造的禁忌第一节冲模制造方法的禁忌第二节冲模零件加工的禁忌第三节冲模装配与检测的禁忌第四节冲模零件选材及热处理的禁忌第五节冲模安装与使用的禁忌第三篇冲压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第一章冲裁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第二章弯曲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第三章连续冲压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第四章拉深成形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第五章模具设计与冲压件质量第六章模具制造技术第四篇冲压模典型结构图100例第五篇冲压模具使用技巧与修复实例第一章如何正确使用冷冲压模具第一节冲压设备的选择第二节冷冲压模具的安装和调整第三节冷冲压模具的使用及安全第四节冲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第二章提高冷冲压模具使用寿命途径第一节优化产品零件设计第二节优化产品工艺及模具设计第三节模具的制造和使用第四节模具的系统管理第三章典型冷冲压模具的修复实例第一节建立正常、规范的模具维修管理机制第二节冷冲压模具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分析及纠正措施第三节冷冲压模具典型故障修复实例第六篇冷冲模设计案例剖析第一章冲裁模设计案例剖析第二章精冲模设计案例剖析第三章弯曲模设计案例剖析第四章拉深模设计案例剖析第五章成形模设计案例剖析第六章复合模设计案例剖析第七章级进模设计案例剖析第八章自动冲模案例剖析第九章汽车冲压件模具案例剖析第七篇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收集到2009年底)。

冲压注意事项

冲压注意事项
壓邊
1)壓邊是否密合,是否產生毛刺
攻牙
1)抽牙高度及抽牙內徑須符合標准,必要時可用針規檢測
2)確認攻牙所用的絲錐型號
3)須用牙規檢測牙型之規格是否正確,用電批(在標准扭力范圍內)測試不滑牙、不緊牙.
4)不允許漏攻牙、攻錯牙、攻牙歪斜、滑牙
成型
1)成型角度及各部位標准尺寸及SIP或工程圖面
2)折彎成型的外觀如模痕須管控
3)庫存時間太長
尺寸不良
產品之實際尺寸不能達到規格要求
1)模具定位不准或模高不正確
2)模具設計因素
折痕
五金件在折邊時造成的凸起或凹陷不良
不良現象
缺陷定義
產生之可能原因
不良圖片
模痕
鐵件在沖制過程中所產生的表面鋅層破壞現象(有見底材與不見底材)
1)模具擠壓造成
2)材質因素
毛邊
部件在沖制時,切邊產生高于料厚的鋒利邊口
3)焊點變形、焊點處凸出或凹陷深度不能超過1MM或烤漆品不能影響烤漆品質
4)點焊后不能使其它部位燒傷、燒焦或變成黑褐色


有跡鉚合
(有鉚合定位孔固定鉚合)
1)鉚合不允許錯位、漏鉚、鉚合處有裂隙或反面有刮手之毛邊以及孔內產生之毛屑、更不允許松脫
2)受力后不許松動、松脫(常規承受之推拉力為15Kg)
無跡鉚合
刮傷
無感刮傷
刮痕目視不明顯、無手感
變形
產品產生線與面的扭曲變形
1.)模具折邊時擠壓或避位不夠
2)作業不小心,產品碰、摔造成
3)產品包裝、擺放方式不正確擠壓所致
變形
生鏽
氧化
五金件由于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而產生化學反應后所呈現的表面點狀、長條狀紅鏽、黑斑、白色腐壞狀態

冲压部安全守则

冲压部安全守则

冲压安全守则
1: 严禁非冲压人员操作冲床,拆装模具.
2: 严禁两名人员同时操作同一台冲床.
3: 调模时严禁将手指伸进模具内作业.
4: 模具卡料后严禁徒手去拉扯料带,防止手被划伤.
5: 异常状况拆模时必须关掉主马达,待飞轮停止后使用安全棒拆模,严禁寸动拆模.
6: 冲床及周边设备有异常时:必须马上切断电源,不明原因的状况下严禁再强行开机,需第一时间报修
7: 严禁车间人员对车间电路进行作业,有异常时必须由专业的电工人员来处理.
8: 严禁带火种进入车间,不的使用天那水等易燃物品来洗车间.
9: 严禁一人独自搬那些比较大的模具,防止人员受伤,模具受损. 10: 使用油压车运模具时:模具必须放在车的载物平台中央且放低,慢行,防止模具滑落.
11: 搬运原材料时必须带手套,防止滑伤手,也可避免材料因手接触发生氧化现象.
12: 不准穿拖鞋进入车间,衣着要整齐.
13: 现场人员在下班时必须关好车间的窗户,防止物品和工具丢失. 14: 产出品的堆放要整齐,标识准确,端子盘重叠不的超过10层. 15: 当天生产的产品以及产生的废料要当天入库保管.
审核: 制定:。

冲压模具厂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冲压模具厂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将冲压模具厂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安全操作规程(1)进入车间前,应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2)操作前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严禁酒后、疲劳作业,确保精力充沛。

(4)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操作区域,避免意外伤害。

(5)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脚等部位伸入模具危险区域。

(6)设备运行时,严禁调整设备参数或进行维修。

(7)发现设备异常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车处理,并向班长报告。

2. 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设备参数。

(2)操作人员应保持车间内整洁,不得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3)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操作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时刻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非操作人员严禁触摸设备,避免发生意外。

(6)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紧急停机按钮的位置和操作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停机。

(7)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技能。

三、安全培训1.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由安全员或班长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2. 实操演练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实操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定期考核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素质。

四、安全检查1. 设备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2. 环境检查定期对车间环境进行检查,确保通道畅通,无杂物堆放。

3. 个人防护用品检查定期检查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其完好无损。

五、应急处理1. 紧急停机在发现设备异常或安全隐患时,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确保设备停止运行。

2. 人员疏散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3. 报告上级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冲压生产的安全事项

冲压生产的安全事项

冲压生产的安全事项冲压生产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以压力机为主要设备,通过对金属板材施加压力,使其在模具中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制作出所需零件。

尽管冲压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工人们严格遵守各项安全事项,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首先,冲压生产时需要合理配置及使用模具。

模具是冲压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但作者经常发生各种意外事故。

配置模具时,需要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具材质和尺寸,并根据机床的技术参数进行正确安装。

在使用模具时,要确保模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更换磨损、损坏的模具,避免模具过期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事故发生。

其次,冲压生产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对冲压机的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工人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

例如,在操作冲压机前工人要检查机器的各项安全装置和操作机件是否完好,并根据工作需求进行正确的机器调整。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要控制好压力、速度和顺序等参数,避免因操作不当而产生事故。

另外,冲压生产需要注重机床维护与保养。

冲压机设备需要定期检查、清洁和润滑,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工作安全。

例如,工人在操作前要仔细检查冲压机的润滑系统,确保油液充足、管路畅通,并保持机器表面的清洁,防止杂质进入机器内部影响其正常工作。

此外,在冲压生产现场还需要注意防火与防爆。

废弃物料和粉尘是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威胁来源,因此需要及时清理生产区域周围的废料和粉尘,并配备灭火器材,以防止火灾蔓延。

同时,运输和存放可燃、易爆物品要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因疏忽引发火灾和爆炸。

最后,冲压生产时需要注意人员的个人防护。

工人应佩戴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耳塞、防护手套等,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风险操作环节,如更换模具、调整机床等,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遵守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冲压生产的安全事项非常重要,工人们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冲压安全操作通则(二篇)

冲压安全操作通则(二篇)

冲压安全操作通则冲压作业中的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采用刚性离合器的设备,假如在一个全循环中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会发生伤手事故。

2、电气设施不符合要求产生漏电,导致人员触电。

3、动作失控:设备在运行中一些零部件变形,磨损以至碎裂,引起设备动作失控而发生危险的连冲或事故。

4、开关失灵:设备在开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的因素引起的误动作。

5、机械性伤害:设备的转动、传动部位可能造成机械性伤害事故。

6、模具的危险:有缺陷的模具则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

7、作业环境的危险:由于设备布局不合理、工位器具和材料摆放无序、操作位置受限制都具有引发冲压事故的危险。

二、安全操作规程1.加强冲压机械的定期检修,严禁带病运转。

开始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离合器制动装置是否灵活和安全可靠;应把工作台上的一切不必要的物件清理干净,以防工作时震落到脚踏开关上,造成冲床突然启动而发生事故。

2.冲小工件时,不得用手,应该用专用工具,最好安装自动送料装置。

3.操作者对脚踏开关的控制必须小心谨慎,装卸工件时,脚应离开脚踏开关。

严禁其他人员在脚踏开关的周围停留。

4.如果工件卡在模子里,应用专用工具取出,不准用手拿,并应先将脚从脚踏板上移开。

5.注意模具的安装、调整与拆卸中的安全。

①安装前应仔细检查模具是否完整,必要的防护装置及其他附件是否齐全。

②检查压力机和模具的闭合高度,保证所用模具的闭合高度介于压力机的最大与最小闭合高度之间。

③使用压力机的卸料装置时,应将其暂时调到最高位置,以免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时被折弯。

④安装、调整模具时,对小型压力机(公称压力150吨以下)要求用手扳动飞轮,带动滑块作上下运动进行操作;而对大型压力机用动力操纵,采用按微动按钮寸动,不许使用脚踏开关操纵。

⑤模具的安装一般先装上模,后装下模。

⑥模具安装完后,应进行空转或试冲,检验上、下模位置的正确性以及卸料、打料及顶料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并装上全部安全防护装置,直至全部符合要求方可投人生产。

冲压模具操作规程有哪些

冲压模具操作规程有哪些

冲压模具操作规程有哪些
《冲压模具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 检查模具操作设备、防护装置和配件是否齐全完好;
2. 对模具进行清洁,确保模具表面无杂物和污渍;
3. 检查模具的使用条件,确保模具可正常运行;
4. 准备好必要的操作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具。

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必须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安全鞋,并佩戴头盔和护目镜等安全防护用具;
2.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模具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流程,并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模具冲压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保持专注,严禁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4. 模具冲压过程中,严禁在运行中触碰模具或调整模具参数;
5. 凡需调整模具参数,必须在停机状态下,并由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调整。

三、操作后的清理和维护:
1. 模具停机后,及时清理模具表面和周围的杂物和残渣;
2. 对模具进行定期的润滑和维护,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3. 对操作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严格遵守《冲压模具操作规程》,可有效保障模具的安全运行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冲裁工序不宜采用脆、硬性材料冲孔、落料及切边等冲裁工序,不宜使用脆性及硬度过高的材料。

材料越脆,总裁中越易产生撕裂;材料过硬,例如高碳钢,总裁断面平面度很大,对厚材料冲裁尤为严重。

弹性好,流动极限高的材料,可以得到良好的断面。

尤其像低锌黄铜等软材料,能冲裁出光滑而倾斜度很小的断面。

1.1.2 弯曲工序不宜采用高弹性材料弯曲工序不宜使用高弹性的材料。

材料的弹性越大,弯曲后成形件向原来状态的回弹越大,致使工件达不到预定形状,需要多次试模、修模。

弯曲工序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塑性、较低的屈服点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前者保证不开裂,后者使工件容易达到准确的形状。

最适于弯曲的材料有低碳钢、纯铜和纯铝。

1.1.3 拉深工序不宜采用塑性差的材料拉深工序不宜采用塑性差的材料。

由于低塑性材料允许的变形程度小,需要增加拉深工序及中间退火次数。

拉深用材料要求塑性高、屈服点低和稳定性好。

拉深材料的屈服点与抗拉强度的比值越小,则拉深性能越好,一次变形的极限程度越大。

常用于拉深的材料有低碳钢、低锌黄铜、纯铝及铝合金、奥氏体不锈钢。

1.1.4 冷挤压工序不宜采用高强度、低塑性的材料冷挤压工序不宜采用机械强度高、塑性低的材料,以免增加变形抗力及产生裂纹。

冷挤要求材料有高塑性、低屈服点及低的加工硬化敏感性。

最适宜的材料有纯铝及铝合金、黄铜、锡磷青铜、镍、锌及锌镉合金、低碳钢等。

1.2 冲裁工序的禁忌1.2.1 冲裁工序不宜过于复杂为了有利于废料和无废料排样,冲裁件形状不宜过于复杂,应力求简单、对称;在许可的情况下,可把冲裁件设计成少、无废料排样的形状。

1.2.2 冲裁件凸出或凹下部分不宜大小冲裁件凸出的悬臂和凹入的狭槽不宜大小,否则会降低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

一般情况下,其宽度B不小于料厚t的1.5倍。

当工件材料为黄铜、铝、低碳钢时,悬臂及槽宽应超过料厚的1.3倍;当工件材料为高碳钢时,其宽度不应小于料厚的1.9倍。

1.2.3 冲裁件不宜采用尖角冲裁件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不宜采用尖角,宜有适当的圆角。

在用一道工序冲裁时,拐角处应尽量设计成较大的圆角。

如果冲裁件有尖角,不仅给冲裁模的制造带来困难,而且模具也容易损坏。

只有在采用少无废料排样或镶拼模具结构时,才允许工件有较尖锐的清角。

1.2.4 冲裁件孔的尺寸不宜过小冲孔时,由于受到凸模强度和稳定性的限制,孔的尺寸不宜过小。

其数值与孔的形状、材料的性能、材料厚度有关。

材料为黄铜、纯铝、纯锌时,孔径不应小于料厚的0.5~0.8倍;材料为低碳钢时,孔径不应小于料厚的0.7~1倍;材料为高碳钢时,孔径不应大于料厚的1.1~1.5倍。

1.2.5 冲裁件孔之间距不宜过小冲裁件的孔与孔之间,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受模具强度和冲裁件质量的限制,其值不通过小。

一般取为料厚的2倍以上,并不得小于3~4毫米。

必要时可取料厚的1~1.5倍。

1.2.6 弯曲件或拉深件的孔壁距不宜过小弯曲件或拉深件上冲孔时,其孔边与工件直壁之间距不能过小。

一般大于壁端圆角半径再加料厚的一半。

如果距离过小,孔边进入工件底部的圆角部分,冲孔时凸模将受到水平扒力而折断。

1.2.7 冲裁凸模与凹模之间隙不宜过大或过小凸、凹模的间隙,对冲裁件的断面质量有较大影响。

间隙过小时,板料在凸模刃口处的裂纹向外错开,上、下裂纹之间的材料将被第二次剪切,并在剪切面上形成第二光亮带和夹层。

间隙过大时,板料在凸模刃口处的裂纹向里错开,材料受到很大拉伸,光亮带小,毛刺、塌角、斜度均增大,有时还会出现凹陷。

间隙值可按下式选取:Z=m t。

式中Z ——双面间隙;t——料厚;m——系数,低碳钢及黄铜取0.08~0.1,中碳钢取0.12~0.14,铝、纯铜取0.04。

1.2.8 落料间隙不宜取在凹模上落料的大端尺寸等于凹模的尺寸,测量时,是按落料的大端作为基准量取尺寸的。

因此落料时,以凹模尺寸为基准,间隙取在以减小凸模尺寸的方向上,即D p = D d - Z式中D p——凸模公称尺寸;D d——凹模公称尺寸;Z ——双面冲裁间隙。

1.2.9 冲孔间隙不宜取在凸模上冲孔的小端尺寸等于凸模尺寸。

测量时,是按冲孔的小端作为基准量取的。

因此,冲孔以凸模尺寸为基准,间隙可取在增加凹模尺寸的方向上,即d d=d p+Z式中d d——冲孔凹模公称尺寸;d p——冲孔凸模公称尺寸;Z ——双面冲裁间隙。

1.2.10 落料模的尺寸及公差不宜先考虑凸模由于落料是以工件大端作为基准量取尺寸,它也等于凹模尺寸。

所以,应先按落料外形尺寸确定凹模尺寸,然后再按间隙数值确定凸模尺寸。

考虑到刃口磨损会使落料尺寸逐渐加大,为了增加落料模的使用寿命,凹模公称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小尺寸,间隙应取最小合理间隙。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可按下式确定:=(D w-xΔ)+δd 0D d+δd=(d d-Z min)0 -δpD p 0-δp式中D d——落料凹模刃口公称尺寸;D p——落料凸模刃口公称尺寸;D p——落料件外径公称尺寸;Z min——最小合理双面间隙;Δ——落料件制造公差;x ——修正系数,一般取为0.5~0.75;δd——凹模制造公差,取为(0.25~0.35)Δ;δp——凸模制造公差,取为(0.25~0.35)Δ。

1.2.11 冲孔模的尺寸及公差不宜先考虑凹模尺寸由于冲孔是以小端作为基准量取尺寸,所以应先按工件孔径尺寸确定凸模尺寸,再按间隙确定凹模尺寸。

刃口磨损会使冲孔尺寸减小。

为了增加冲孔模使用寿命,凸模尺寸应取工件孔径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

间隙同样采用最小合理间隙。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可按下式确定:=(d w+xΔ)0 -δpd p0-δp=(d p+Z min)+δd 0d d +δd式中d p——冲孔凸模刃口公称尺寸;d d——冲孔凹模刃口公称尺寸;d w——工件孔径公称尺寸;其他符号同1.2.10。

1.2.12 冲裁件的排样不宜留过多废料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冲裁件的排样要合理。

圆形零件的排样有单排、平行双排、交叉双排和多排。

排数越多,材料利用率越高,但排数受工艺和模具制造的限制,不宜太多,非圆形零件的排样,要可分为直排、斜排、直对排、斜对排、混合排、多和排等。

如果在不影响工件的主要技术要求而征得产品设计者同意后,可将工件结构形状改变成适合于少无废料折排样,以便节省材料。

1.2.13 冲裁压力机的选择不能只考虑模具面积冲裁压力机的选择主要依据冲裁力。

影响冲裁力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厚度和力学性能、冲裁件周边长度、模具间隙大小和刃口锐利程度。

一般平刃冲裁模的冲裁力P(N)按下式计算:P = L tττ= 0.8σb = 0.28HB式中τ——抗剪强度(MPa);L ——冲裁的周边长度(mm);t ——材料厚度(mm);σb——材料抗拉强度(MPa)。

1.2.14 冲裁压力机的选择不能只考虑冲裁力冲裁压力机的选择要结合冲裁力和模具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

当冲裁件面积不大而冲裁力较大时,可考虑从模具结构上减小冲裁力。

目前降低冲裁力的方法主要有:斜刃冲裁法、阶梯凸模冲裁法、零件分部冲裁法、加热冲裁法等。

斜刃冲芳法是将凸模(冲孔)或凹模(落料)刃口做成与其轴线倾斜一个角度。

冲裁时刃口逐步切入,以减小冲裁力。

阶梯凸模冲裁法是将多凸模布置成阶梯,冲裁时逐个切入,减小冲裁力。

1.2.15 冲裁模的模柄不能与模具压力中心偏离要使模具正确而平稳地工作,冲裁模的模柄不能与模具压力中心偏离,否则会加速导向机构的磨损。

无导向装置的敞开式模具特别突出。

1.2.16 毛毡、皮革等非金属材料不能采用平凸模毛毡、皮革、橡胶板、石棉橡胶板、纸、棉布织品等非金属材料,不能采用一般平凸模进行冲孔或落料,而常用尖刃凸模。

刃口锐角约为10°~30°。

为了防止刃口变钝和崩裂,在被冲裁的材料下垫以硬质木料、硬纸板或聚氨酯橡胶等。

因尖刃凸模易损坏,应考虑其装拆、制造和维修和方便。

1.2.17 管材的冲切不能用一般的冲裁模管材的冲切,生产率高、切口毛刺小。

但是为了防止管壁被压扁,不能采用一般的冲裁模或剪切机,而要采用板状尖头的凸模。

大批量生产,可用双重冲切法。

首先用刨刀在水平方向将管材刨出一切口,然后再用活动薄刀刃切入切口。

切口的两侧用组合模牢固地夹紧。

为了使冲切时管材一直处于压紧状态,在模具上要设置活动压紧座板。

1.2.18 高速冲裁不宜采用一般冲裁模当压力机行程次数达到500次/min以上时,压力机在运行中的不平衡现象就显著增加,模具的振动和惯性力都很大。

所以应采用有效的防松措施,设法减轻上模重量,采用刚性好和精度高的设备,提高模具精度和寿命,适当增大模具间隙。

上[下模采用双重导向,除了四根滚珠导向装置外,凸模固定板、卸料板和凹模之间比普通冲裁大10%左右。

1.2.19 高精度冲裁件不宜采用一般冲裁模用一般冲裁模所得到的工件,剪切面上有塌角、断裂带和毛刺,还有明显的锥度,表面粗糙度Ra为6.3~12.5μm。

对冲裁件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有更高要求时,可采用整修、负间隙冲裁、上下冲裁和同步剪挤式冲裁。

整修是利用整修模沿冲裁件外缘或孔壁刮去一层薄切屑,从而获得光滑而垂直的断面和准确尺寸。

负间隙冲裁法的实质是冲裁—整修的复合工艺过程。

上下冲裁法是用两个凸模从上、下两次冲裁工件,可以获得上、下两个光亮带,并可清除毛刺。

1.2.20 精密冲裁不能使用工件材料在冲裁过程中产生撕裂精冲时为了抑制中裁过程中材料产生撕裂,保证塑性变形过程地进行,采取了下述措施:用V形压边圈压住材料,再结合小间隙使材料始终保持和冲裁方向垂直,避免弯曲翘起而在变形区产生拉应力,构成塑性剪切的条件。

利用压边力和反压力提高变形区材料的静水压,以提高材料塑性。

必要时将凹模或凸模刃口倒以圆角,减少刃口处的应力集中,避免或延缓裂纹的产生。

1.2.21 精密冲裁的压边力不能太小精冲时为了防止断面产生撕裂,需要利用压边力提高变形区材料的静水压。

压边力(N)按下式计算:P=f L2hσb式中L——工件外周边长度(mm);h——V形齿高(mm);σb—材料抗拉强度(MPa);反压力是影响精冲件质量的重要因素,反压力太小会影响工件尺寸精度、平面度、塌角和孔的剪切面质量。

但反压力过大会增加凸模的负载,降低凸模的使用寿命。

反压力(N)按下式计算:P=pF或P=20%P式中F——工件的开面面积(mm2);p——单位反压力,一般取20~70 MPa;P——冲裁力(N)。

1.2.23 精密冲裁的凸、凹模间隙不能大大小间隙是精冲模的主要特征。

间隙的大小及其沿刃口周边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精冲零件剪切面质量。

精冲间隙主要取决于材料厚度,也和冲裁轮廓及工件的材质有关。

凸模和凹模1.2.24 要求较高的冲裁模不宜无导向装置无导向或导板式简单冲裁模只适用于要求不高、形状简单、批量小的冲裁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