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射箭手部动作考略

合集下载

左右开弓似射雕

左右开弓似射雕

左右开弓似射雕少林(站势)武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练功口诀】马步下蹲要稳健,吸气双手交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拇食二指双撑开,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收回式还原。

【原传图谱】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分解】动作一: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呈马步桩式。

两手自然收于身体两侧,思想放松,松静站立。

动作二:吸气,双手上提,交叉于胸前。

动作三:以左式为例,呼气,左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手呈如拉弓状。

眼看左手食指与拇指之间。

动作四:保持拉弓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

动作五:吸气,两手回收,交叉于胸前。

动作六:呼气,右式同左式。

动作七:吸气,两手回收,交叉于胸前。

动作八:呼气,两手下按,回落体侧。

【动作要领】1、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

2、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

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

【易犯错误】1、开弓时端肩,塌腰,重心偏移。

2、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

【纠正方法】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

在习练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

【功理作用】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

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

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具体功理作用:1、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主要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

2、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协调能力和腕关节指关节的灵活性。

3、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等。

武功招式图解

武功招式图解

茅子曰:古之剑可施于战斗。

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

今其法不传。

断简残编中,有诀歌,不详其说。

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鲜,其势法俱备,固知中国失而求之四裔,不独西方之等韵,日本之尚书也。

备载于左。

剑诀歌电挚昆吾晃太阳,一升一降把身藏。

摇头进步风雷响,滚手连环上下防。

左进青龙双探爪,右行单凤独朝阳。

撒花盖顶遮前后,六步之中用此方。

蝴蝶双飞射太阳,梨花舞袖把身藏。

凤凰攘翅乾坤小,掠膝连肩劈两旁。

进步满空飞白雪,回身骑马去思乡。

初习:眼法,击法,洗法,刺法。

击法有五:豹头击,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翼右击。

刺法有五: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左夹刺,右夹刺。

格法有三:举鼎格,旋风格,御车格。

洗法有三:凤头洗,虎穴洗,腾蛟洗。

二十四势图:举鼎势者,即‘举顶格’也。

法能:顶格上杀,左脚右手‘平抬势’向前,掣击中杀,退步裙拦。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点剑势者,即‘点剑刺’也。

法能:偏闪凑进抢杀,右脚右手‘拨草寻蛇势’向前,掣步御车格。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左翼势者,即‘左翼击’也。

法能:上挑,下压直杀虎口,右脚右手‘直符送书势’向前,掣步逆鳞刺。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豹头势者,即‘抱头击’也。

法能:劈击上杀,左脚左手‘泰山压顶势’向前,掣步挑刺。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坦腹势者,即‘坦腹刺’也。

法能:冲刺中杀,进如崩山,右脚右手‘苍龙出水势’向前,进步腰击。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跨右势者,即‘跨右击’也。

法能:撩剪下杀,左脚右手‘绰衣势’向前,进步横击。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撩掠势者,即‘撩掠格’也。

法能:遮驾下杀,蔽左、护右,左脚左手‘长蛟分水势’向前,掣步钻击。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御车势者,即‘御侧格’也。

法能:架御中杀,左脚右手‘冲锋势’向前,退步凤头洗。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展旗势者,即‘展旗击’也。

法能:剪磨上杀,左脚左手‘托塔势’向前,掣步点剑。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看守势者,即‘看守击’也。

射箭的三种姿势

射箭的三种姿势

射箭的三种姿势
射箭的三种姿势
射箭的手式一般分为三种,捏箭式,蒙古式、地中海式。

其中,传统弓一般采用蒙古式,反曲弓一般采用地中海式。

1、捏箭式
多数人在第一次射箭时会不自觉地用食指与拇指捏住箭尾,这便是“捏箭式”。

这是非专业的人很自然的一种方式。

2、蒙古式
蒙古式是古代东方国家常用的一种射箭方式,其特点是,拉弓弦的手用大拇指扣弦,食指压在拇指上,箭尾卡在拇指和食指的指窝处,箭搭于弓的右侧。

3、地中海式
地中海式射箭是古代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射箭方法。

其技术特点是用一手开弓,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来拉弓弦,并且把箭尾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用力开弓到脸颊,然后自然撒放,箭杆搭于弓的左侧,反曲弓都在左侧有箭台。

地中海式是现在较为欢迎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简单易学,并且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瞄准。

在奥运会反曲弓比赛中,也是采用地中海式。

弓箭射击技巧

弓箭射击技巧

弓箭射击技巧一、引言弓箭射击作为一项古老而又精密的运动,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古代战争中,弓箭手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力量,而现代射箭运动也成为一项备受瞩目的体育项目。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弓箭手,掌握一些基本的射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弓箭射击的技巧和要点。

二、准备工作1. 姿势调整:站立时保持身体平衡,双脚与肩同宽,重心放在前脚上,身体稍微前倾。

2. 握弓方式:拇指和食指分别握住弓的上下两端,中指放在箭轴上,其余几指自然弯曲。

3. 拉弓动作:将箭放在箭轴上,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箭尾,然后用力拉弓,保持稳定的力度。

三、瞄准与射击1. 瞄准目标:将眼睛对准目标,通过弓轴与目标之间的直线,找到合适的瞄准点。

2. 控制呼吸:在瞄准的过程中,要保持平稳的呼吸,避免呼吸不稳影响射击精准度。

3. 手眼协调:通过练习,让手部和眼部的协调变得更加灵活,提高瞄准的准确性。

4. 稳定姿势:射击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因为身体晃动而影响射击的精准度。

5. 控制力度:拉弓时要保持力度的一致性,不过分用力或者放松,控制好力度是射击的关键。

6. 释放箭矢:在瞄准稳定后,用食指和中指放松,释放箭矢。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弓箭射击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确保射击场地安全,不要对人或物造成伤害。

2. 尊重规则:参与弓箭射击比赛或训练时,要遵守相关规则,尊重裁判和其他选手。

3. 动作练习: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弓箭射击的技巧,提高准确度和稳定性。

4. 理论学习:除了实践练习,还要学习一些弓箭射击的理论知识,了解弓箭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射击技巧。

5. 调整心态:弓箭射击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保持冷静、集中和自信,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五、总结弓箭射击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运动,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其中的精髓。

无论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还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弓箭射击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拈弓搭箭 射箭的手法

拈弓搭箭 射箭的手法

拈弓搭箭射箭的手法
拈弓搭箭是一种古老的射箭手法,以下是关于它的一些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在拈弓搭箭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确保你的身体放松,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平稳。

将弓弦拉到适当的位置,通常是在下巴下方或嘴唇附近。

2. 拈弓:用右手握住弓把,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弓弦上。

拈弓的手势应该舒适且稳定,以便能够轻松地控制弓弦。

3. 搭箭:将箭矢搭在弓弦上。

通常,箭矢的尾部应该插入弓弦的中心位置。

确保箭矢与弓弦紧密贴合,但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4. 瞄准:将目光集中在目标上,同时保持身体和手臂的稳定。

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手臂的位置,来对准目标。

5. 拉弦: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向后拉弦,直到弓弦达到适当的张力。

拉弦的力量应该适中,既要保证箭矢有足够的动力,又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弓弦失去控制。

6. 释放:当你准备好射击时,松开右手的手指,让弓弦迅速回弹并将箭矢射出。

在释放的瞬间,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移动或抖动。

需要注意的是,拈弓搭箭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练习的技能。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你可以提高自己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射箭活动,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指导。

传统弓箭射箭

传统弓箭射箭

传统弓箭射箭一、推弓的基本要求◆弓把与手的接触面应尽量小。

◆开弓后弓与手的压力方向应通过腕关节桡侧(尽量靠近关节中心)。

◆手指屈肌不要参与工作,并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低推法:弓把低在掌部,推弓的施力点在鱼际上,弓的压力落在桡侧关节上。

手部肌肉和桡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程度可以相应减小。

◆高推法(用虎口推住弓把):此种方法的支撑点与桡腕关节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手和前臂形成一条直线,手掌不完全接触弓把,手指自然下垂保持手掌的水平姿势。

采用此种方法,触弓的施力点比较集中,而且也比较接近于弓的中心部位。

采用这种推法,在固定桡腕关节时需要较大的肌肉用力,推弓手容易出现不稳定情况,用重磅级弓的运动员不宜采用这种推弓方法。

弓把位于前臂纵轴的右侧(左手持弓者),全部负荷由大拇指承受。

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推弓方法,有的运动员持弓臂弯曲,采取其它方法又无法将自己的肘关节从弓弦平面中引开(弓弦就不打臂了),只好采用这种方法。

深推:持弓臂前臂前端较深地进入弓的平面,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固定桡腕关节的肌肉负荷。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推弓方法,但深推要适当,以防弓弦打臂。

推弓手的动作直接影响箭射出的方向,因而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要做到合理,而且要做到认真,以保证推弓动作的高度一致性。

三、推弓动作出现错误的处理方法1、采用低推弓方法的运动员容易出现的错误(1 )推弓的着力点不是在桡腕关节中部而是到了下部,形成了手掌的根部推弓,使推弓的着力点远离了弓的中心部位。

这样在发射时弓不能平行地弹出,而是弓的下部分先弹出,影响了箭的正常飞行,易造成箭偏高。

( 2 )推弓的着力点变化虽然不大,但用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不完全是水平用力,而产生了一个向下压的力。

这样在发射时弓不是平行的弹出,而是弓的上半部先弹出,形成了弓“点头”的错误的动作,影响箭的正常飞行,易造成箭偏低。

处理方法:一是要注意最初的推弓,做到对位推弓。

而是开弓后要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用力,防止出现推弓手上推和下压的力。

双角式的动作讲解

双角式的动作讲解

双角式的动作讲解双角式动作讲解——弓箭手的姿势与动作弓箭是一项古老而精妙的射击运动,对于弓箭手来说,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双角式的动作讲解为标题,介绍弓箭手的姿势与动作。

一、准备姿势1. 站立姿势:弓箭手应保持直立,双脚与肩同宽,身体略微向前倾,保持平衡。

2. 腿部姿势:将身体重心稍微向后移,将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微微向外侧转动,形成正面朝向目标的侧身姿势。

3. 手臂姿势:将左手高举过头,手臂伸直,手心向外,与肩同高。

二、拉弦动作1. 握弓方式:右手握住弓把,四指抓住弓把,拇指放在弓把背面。

2. 弓臂动作:将左手臂向后伸直,与肩同高,保持稳定。

3. 拉弦动作:右手握紧弓弦,用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将弦拉向自己,直到感觉到适当的拉力,保持稳定。

三、瞄准动作1. 上举瞄准:将弓举起,眼睛注视准星,调整角度和方向,确保准星对准目标。

2. 侧身瞄准:将身体略微向侧面倾斜,保持平衡,通过准星对准目标。

四、放箭动作1. 控制呼吸:吸气,保持稳定的呼吸,放松身体。

2. 放箭动作:保持视线集中,用食指放松松开弓弦,同时保持弓臂的稳定,放箭时要保持平稳的动作。

五、复位动作1. 放松姿势:放松手臂,将弓放置于一侧,保持直立姿势,放松全身。

2. 休息调整:每发一箭后,弓箭手应休息片刻,调整呼吸和姿势,以保持状态的稳定。

六、注意事项1. 姿势稳定:弓箭手在进行射击动作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晃动或移动过大,以免影响射击精度。

2. 呼吸控制:射击过程中要控制呼吸,保持平稳的呼吸,避免因呼吸不稳造成射击误差。

3. 眼睛注视:射击时要保持眼睛注视目标,通过准星对准目标,以确保射击的准确性。

4. 放松身体:射击动作要保持身体的放松,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影响弓箭的稳定性和精度。

总结:弓箭手的姿势与动作对于射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准备姿势、拉弦动作、瞄准动作、放箭动作以及复位动作,弓箭手可以提高射击的精度和稳定性。

传统弓 指法

传统弓 指法

传统弓指法
传统弓的指法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地中海式和蒙古式。

地中海式是指由食指勾弦位于箭尾之上,中指和无名指勾弦位于箭尾之下。

这种方式源于盛行单体弓的西方世界。

单体弓的弓身一般较长而弹性差,拉满时弓弦的角度比较大,适合用多个手指勾弦。

蒙古式是指用戴着扳指的拇指勾弦,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以加强力道。

这种方式流行于盛行复合弓的东方世界。

复合弓的弓身一般较短而弹性好,拉满时弓弦成锐角,只适合用拇指单个勾弦。

保护拇指并帮助勾弦的扳指,或者能起到类似功能的道具(如日本弓道中使用的特殊手套——弓悬),对蒙古式手法来说必不可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具体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射箭手部动作考略——与猴哥共赏2009-12-16 09:32:05【按】这是一篇有趣无用的文章,既不能安邦定国,也不能修身齐家,纯粹为了满足恶性膨胀的考据癖而写。

我偶然看到这篇文章,转帖在这里供与阅读趣味有交集的猴哥共赏。

供学习使用,无商业目的,版权属于作者周初明。

周初明(浙江省博物馆310007)【摘要】本文为《“弓左箭”还是“弓右箭”———论古代两种不同的射箭方式》之姐妹篇。

本文搜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持弓射箭各种资料,以古文献与大量文物图象为本,综合分析了唐人《射经》中“汉法”与“胡法”之差异,发现“汉法”与扳指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汉法胡法扳指弓左箭弓右箭弓箭,是古代狩猎与战争中的重要武器,笔者已在《“弓左箭”还是“弓右箭”———论古代两种不同的射箭方式》一文中论述了古代两种不同的射箭方式(1),本文再就射箭之手部动作作一考略。

人类在劳动、争斗中习惯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一般都是右手力大,张弓搭箭往往是左手持弓,右手执箭。

然而,在冷兵器时代,除了“连弩”可以连续发射外,一般的射箭必须有执弓、取箭、拉弦、瞄准、放箭一系列连续动作,而射发对象瞬息万变,在马上更易错失战机。

因此,有许多高手皆能左右开弓。

能“左右射”者(2),在我国古代相当普遍。

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频繁更替,骑射极受重视,成为整个北方社会的时尚。

许多骑手都能“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鞬,即马上盛弓器。

在战马两侧各挂一鞬,便于取用,节省了弓从一侧取出换手到另一侧的时间,不失战机。

万一有一弓断弦,也不必下马换弦。

南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中有“左射右射必叠双”之句,歌颂了一位神箭女将“左右驰射”的英姿。

可见这一绝技的普及程度,在女子中也高手辈出,大有人才。

所以,当1942年,成都弓铺老板武树森(也是一名射箭高手,曾多次在射箭比赛中获奖)向考古学家谭旦冏先生叙述从袁举人(按:当为武举)处学得的射箭要诀时(3),不以左、右手的动作来区分,而以“前手”(执弓)、“后手”(控弦)来分别描述。

此称谓源出于唐代的《射经》,这是前人极有见地的经验总结,这样,不至于左右混淆,使人明明白白。

笔者也沿用此法,以前手、后手之称呼将其动作加以考辨。

综览多种形象资料,再对照历史文献,可发现手部动作也有多种姿式。

【[后手]拇指拉弓法•汉法】唐人王琚《射经》与宋代兵书《武经总要•教弓法》(即《射经》之辑录)写道:“控弦之法有二术:无名指叠小指(中指)。

压大指,头指当弦直立〖竖〗,中国之法也;屈大指,以头指压勾之〖指〗,此北胡之法也(此外皆不入术),胡法力小〖少〗利于马上;汉法力多,利于步用。

”[按:录自《武经总要前集》明正德间刊本(4 ),()内字据《说郛三种•八•射经》(5 )补上,〖〗内字即前一字在《说郛》中用的字。

[清]《古今图书集成•王琚射经》(6)同《说郛》。

]宋人《钟馗射妖图》中钟馗之右手(图一)(7)其食指(当为前文中“头指”)屈起前二节,正所谓“当弦直立”,食指紧靠着扣在弦上的箭筈。

我们可以将手照此图做一做这个动作,会发现手背是朝上的。

食指与后三指均未勾弦,由此可知,是大拇指勾了弦。

图一[宋]《钟馗射妖图》图二a、b(8)系敦煌346 窟五代射手(图三)(9)之手部特写,(《敦煌手姿》原书误为第345 窟,应为346 窟),其手姿与钟馗略异,四指均未勾弦,此射手髡发,是为胡人,然其手背向上,大指勾弦,当为“汉法”。

图二c,系敦煌98 窟五代射手之姿,同例。

图二敦煌346窟(a、b)与98窟(c)壁画五代射手手姿图三敦煌346窟壁画五代射手图四清《乾隆(弘历)射猎图》(10)中之乾隆帝,后手姿式与上例基本相同。

王子林先生认为:这是“用拇指拉弓法张弓”,此法“劲力最大,可拉开八力以上的弓(一力等于10 斤)”(11)。

既然此法“劲力最大”,就与《射经》、《教弓法》中所指之“汉法力大”相附。

以上几例都用了“拇指拉弓法”。

由此可见,《射经》与《教弓法》中所谓“压大指”应解释为“大指(即拇指)勾弦,用力向后…压‟住弦”,因为弓的弹力相当大,只有用手指勾压住弦,方能图一[宋]《钟馗射妖图》稳定瞄准。

图四[清]《乾隆射猎图》1935年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国术射箭表演,从一位女射手的照片(图五(12))上可以看出,用的也是拇指拉弓法,但其食指(头指)是前伸的,这一种“当弦直立(竖)”的姿式似乎与《射经》所言更为相符,其“直立”也可以解释为“与弦交叉而立”。

图五1935年上海女射手照片《射经》又言:“汉法……然其持指妙在头指间,世人皆以其指末龊弦,则致箭曲又伤羽,但今指面随弦直竖,即脆而易中,其致远乃过常数十步,古人以为神而秘之。

”这位女射手的头指指尖翘起,不触弓弦,可谓标准动作。

其射法干脆利落,正附合当今俗语中所谓的一个“爽”字。

这样,竟能多射远数十步,古人甚至将此动作细节(不触弦),作为“秘法”,轻易不以示人。

国术表演在20 世纪30 年代的运动会上常作为最后一个项目。

女射手身穿旗袍,极富时代特色,这张照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20 世纪30 年代,一位西藏贵族在节日射箭比赛中以优雅的“兰花手”式翘起小指,拉弓射鸣镝(响箭)。

此人射姿独特,简直要使人怀疑他是否像明代名士祝枝山那样,是一个六指畸形者。

但细察其照,这只指还是第五指,手背向上证明用的是拇指拉弓法。

这姿式可谓独一无二,特立此存照(图六)(13)。

图六西藏节日射箭比赛照片【三指、二指拉弓法•胡法】王子林先生又言:“使用箭,其开弓法很重要,一般有二指、三指拉弓法。

”可惜王先生未言明这些话的出处,也没讲明是哪几只手指。

但是,我们从一些资料上还是可以辨明这两种开弓法的。

谭旦冏先生《成都弓箭制作调查报告》中记述的是一种“后手如日”的手法,其文曰:“后手(即右手)大指与食指均屈曲共同组成园形,箭后端扣帽子部分(按:四川土话,即箭筈,箭尾部有缺口可扣弦处)即被放在园形中(按:即“日”字中的一横),其余三指拉弦,射时三指放弦,箭扣便藉弦的弹力而离弦,脱去日字……”,这种手法便是“三指拉弓法”了,这里用以勾弦的是后三指。

古亚述国王阿苏班尼达日拉弓似也是同样的手法(图七)(14)。

图七古亚述国王阿苏班尼达日浮雕用“弓左箭”射击的西藏察偶僜人也是三指拉弓,用的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箭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图八)(15)。

图八西藏僜人射姿还有一种三指拉弓法,至今还在印度尼西亚的科罗威部落(西伊里安岛)中使用(图九)(16)。

科罗威人是居住在高高的树顶上的“有巢氏”,使用石器,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甚至还保留着食人的习俗。

其箭为“没羽箭”,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拉弓,箭架在食指上。

图九印尼科罗威部落射手现代国际射箭比赛,沿用了三指拉弓法,将箭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再加上无名指一同勾弦(箭改短了,弓弦不像古人那样拉到头的后侧,而是拉到鼻子与嘴唇的中线,这样更便于瞄准)(图十)(17),这种拉弓法在西方影视片中常可看到。

图十一即为美国电视剧《舍伍德的罗宾汉》中的罗宾汉以三指勾弦欲射之姿(18)。

我国著名的射箭运动员李淑兰在20 世纪60 年代曾17 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个人11 次,团体6 次),当年她勤学苦练,以至将右手手指的关节都拉长了,被传为美谈。

图十现代国际射箭比赛射手图十一美国电视剧《舍伍德的罗宾汉》剧照敦煌254 窟北魏壁画降魔变(图十二a)(19)中有一个少见的指法,拉弓的妖魔以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勾弦,箭在中指与无名指中间,此手法看起来有些别扭,似乎箭夹在食指与中指间比较方便些,不知是因其为魔,画一个特别动作,还是画错了?笔者认识的两位少女,都20 多岁了,至今拿筷子还如握物,指法与众不同,很不像样。

大人一再劝其改,也改不了。

天天如此,照样夹菜吃饭。

依此类推,现实中的拉弓动作也许还有此类特殊动作存在,故录此存疑。

二指拉弓法在上述同一幅壁画中也有(图十二b),清人潘锦所绘之《吕布》(图十三)(20)、意大利15世纪油画(图十四)(21)和德国15 世纪丢勒的版画(图十五)(22)中均有,都是用食指与中指,箭夹在二指中间。

图十二敦煌254 窟北魏壁画降魔变图十三[清]潘锦《吕布》之手姿图十四意大利油画《圣西巴斯坚》局部图十五[德]丢勒版画《四骑士》局部【食指?拇指?拇指十扳指】《射经》与《教弓法》中所指之《北胡之法》仅言“屈大指,以头指(当为食指)压勾之”(后一字《说郛》与《古今图书集成》均作“指”字,以前者先解之)。

至于其他手指,是否也勾住弦?没说。

以大拇指勾弦,手背必向上;其余手指勾弦,手背必与地面垂直,这是两者手姿明显的区别。

元人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中有一弯弓射雕者(图十六)(23),其后手似是以一只食指勾弦的,清人上官周所绘之周德兴像,其后手动作也是如此(图十七)(24)。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胡法”了。

图十六[元]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局部图十七[清]上官周《周德兴像》“胡人”在古代是个通称,“北胡之法”是指何种民族?《射经》为唐人王琚所写(《说郛》错题为“宋•王琚”,胡道静先生在《事林广记》中华书局影印本前言中有考证,阐明其误(25))。

在唐代,“北胡”应指回纥、东突厥等,突厥既为匈奴之别支,秦汉时匈奴骑射者应与其射式有所一致,元时蒙古人有此射法,或是从匈奴人继承下来的。

周德兴像,从图上看,只有一只食指勾弦,但其箭画在食指之下,此图也许是画错了,或刻工刻错了中指的一笔线条,原稿可能是中指也勾弦的二指拉弓法,此图可存疑;但刘贯道这张画属于元代宫廷绘画,若指法画错,长于此道的蒙古贵族,会命其改正重画。

笔者从《故宫文物》82 期封面射手的特写上反复细看,觉得此画可有两种理解:一是为食指单独勾弦,但画得不甚精确,这在中国画中是常有的事,画中箭正在食指上方,因朝天射雕,估计要用大指帮助夹住箭,即前文所论述的“胡法”= 食指勾弦;还有一种理解,这是画的“拇指拉弓法”,因图中中指略挡住一点弦,笔者以手按图作此拉弓状,发现若以食指单独勾弦,后三指要紧握,食指下之弓弦应可见到,而不是被挡住。

由于难以确定食指单独勾弦的图像,关于“胡法”是“头指压勾之”或“头指压勾指”这两种说法,孰是孰误?就产生了疑问。

看来,“胡法”应以“头指压勾指”这一句为准,其解释则是食指紧夹勾弦之指,“压”字作“夹”字理解,但“勾指”指哪几只?语焉不详。

后几个手指可多可少。

这样,“胡法”就可能是前面说过的“后手如日”之类的手法,包括二指与三指拉弓法。

所谓“胡法”,主要用以骑射,在快马奔驰之际,将箭飞快射出,若仅用一只食指勾弦,那就只能将箭架在食指之上,《射经》中还有“胡法不使大指过头,亦为妙尔”之言,即大指弯曲,不伸向前,不超过头指(食指),便于勾弦之指放松发射。

这样箭在弦上不够稳定(“汉法”拇指扣弓时,有食指在上方可稍有倚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