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知识点复习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1. 金华的双龙洞简介2. 双龙洞的历史渊源3. 双龙洞的地理特征4. 双龙洞的主要景点介绍5. 双龙洞的传说故事6. 双龙洞的文化价值7. 双龙洞的科学价值8. 双龙洞的生态环境保护9. 游览双龙洞的注意事项10. 双龙洞的发展前景与规划展望1. 金华的双龙洞简介: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北的永康市境内,是一处以溶洞为主的风景区。
其面积为18000平方米,洞内长度近2000米,是浙江省三大溶洞之一。
2. 双龙洞的历史渊源:双龙洞建于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自古以来就是一处重要的人文和自然遗产。
曾经是当地居民躲避自然灾害、弹丸之地和土匪藏身之地。
3. 双龙洞的地理特征:双龙洞主要由两个大洞,分别是上龙洞和下龙洞,中间通过隧道相连。
洞内布满了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石形,形状各异,造型美丽。
洞内还有地下河和大型瀑布。
4. 双龙洞的主要景点介绍:双龙洞的主要景点有童话世界、反重力室、瑶池仙境、水簾洞、禹王桥等。
童话世界是一个由玻璃、泡沫等制作的神秘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幻想的童话里。
5. 双龙洞的传说故事:传说神龙入洞,护佑当地百姓不受灾害。
洞内有一个神秘的葫芦形钟乳石,据说是神龙留下的葫芦。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当地居民会来到洞里祈求神龙保佑平安幸福。
6. 双龙洞的文化价值:双龙洞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洞内保存着许多石器、石棍和石斧等史前文化遗迹,对于研究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7. 双龙洞的科学价值:双龙洞既是一处独特的自然奇观,也是一处重要的地质科学试验场地。
洞内的石笋、石柱等等地质构造,有助于揭示地球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是研究地质学、地理学和气象学等科学学科的优秀实验室。
8. 双龙洞的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双龙洞景区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注重保护洞内石形、古迹和自然生态,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
在游客游览洞内的过程中,也会被引导保持环境清洁,不随意破坏景区生态环境。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常用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常用知识点前言金华市是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紧邻杭州,是我国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城市,金华在文化方面也格外繁荣,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和名胜,其中就包括了由于《红楼梦》、《水浒传》等著名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文化名片的双龙洞。
作为一名四年级的语文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的知识一直是我们要刻苦学习和了解的,而双龙洞作为金华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则是我们非常想去了解和了解的地方。
所以,在这里,将要介绍一些关于双龙洞的常用知识点,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
双龙洞的历史双龙洞地处浙江东山南麓,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因建在双龙山脉之中的山谷之间,洞内长注册明(注:“注册明”是明代朱权称呼“显赫”或“名门望族”的词语)云集。
洞内山清水秀,青石溪流,奇花异草,峰峦叠嶂,景色宜人,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奇观。
清朝康熙年间,为了避免洞内注册明们相互斗争,引起社会动荡不安,清政府有意为之加以控制,割地修道,设立道观,以道家思想为主基调,使其成为道教圣地,其中山门、天王殿、钟楼等几大建筑也逐渐完善。
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寺庙改为民宅。
双龙洞的传说###牛白刚拐杖的故事洞内有一段“牛白刚拐杖”的传说,这段故事如下:牛白刚是峨村人,他亲眼目睹了义和团在金华的残忍屠杀,心灰意冷之下,不再起兵反清。
后来,他用拐杖雕成“九龙拜佛图”,每当江湖中有邪恶之徒出现,他就用拐杖指向对方,对方无条件俯首称臣。
在牛白刚去世之后,他的拐杖便被放在了双龙洞内。
###龙神珠的传说双龙洞洞内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龙神珠的传说。
据传说,龙神珠是一只白虎在双龙洞内生病时所化。
一天,注册明们发现了一只病态的白虎,并想要将其杀死。
就在此时,一位登仙的仙女出现了,并把白虎带走了。
当仙女回到天界之后,白虎却变成了一枚珠子,仙女便将其放进了双龙洞的龙门内。
据说,这枚神珠可以招财、辟邪、消病等等。
双龙洞中的建筑双龙洞洞内石柱大堂、唐式石雕佛像、古石碑刻和砖雕浮雕等文物的存在,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市乃是浙江省一个有名的文化名城,是华东地区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
这里有着许多有名的景点,例如婺源、赣江、双龙洞等等。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金华市的双龙洞。
双龙洞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中白乡,顾名思义,这里有两只龙。
这其中有一只大龙,另外一只小龙,则在其中蝇头小巷中。
虽说这个景点不如婺源那么知名,可是对于我们当地的居民来说,这却是一个名声在外的美景。
双龙洞历史悠久,由于其密林垂杨、清溪潺流、山岩嶙峋、古树参天,如只如水阁染烟,具有极高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生态景观价值。
相传,这个世界上真正万物平衡的代表就是龙,因此龙成为了保护和平、代表祝福、战胜邪恶的重要象征。
在双龙洞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只龙翘起的巨龙尾,龙头在岩壁上安然栖息,给人一种好似龙在此生活的感觉,非常惊奇而又神秘。
除了龙,我们还能见到形态各异的动物,例如接引亭前的狮子、玲珑园内的珊瑚树、参天古木、水葱沼泽等。
双龙洞也有一个特殊的景观,那就是“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已经成为了许多游客拍照留影的绝佳角落。
关于双龙洞的传说更是多姿多彩。
一般来说,这里广为流传着“十里桃花、古洞婆婆”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汉代时期,当时恺之、屠死之两位诗人在此往来,他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风俗变迁的小说和诗篇,这成为了启迪这片土地上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
我们学习古代传统文化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其分布和传承情况,也要了解它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还要尊重并且以情感和使命感来体现、传播、繁荣和发展这些文化。
双龙洞就是一个可以观赏自然景观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圣地,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体现。
知识点:1. 传说和神话是指原始的、幼稚的、古老的,以表明某种观点或某种现象为特征的、缺乏可靠性的故事。
2. 民间传说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的故事,故事的神秘、传说性、神话性、戏谑性和幽默感等特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 自然文化遗产是指顺应、利用、发展和保护大自然资源而发展出来的文化,这些文化代表了环境、历时、发展、人物和文化等层面的建筑、城市、农村、乡村、办公场所和社会现象。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总结《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记金华双龙洞课堂笔记

记金华双龙洞课堂笔记记金华双龙洞课堂笔记如下:一、主题: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三、理解课文1.课文按两条线索写的。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答:“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而上,“时而……时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溪流蜿蜒曲折、宽窄不一,缓急不一的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答: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突出强调了外洞的大、宽敞。
4.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通过写小船的小,突出孔隙的狭小。
5.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答:“贴”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更加突出了孔隙的狭小、低矮。
6.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答:“稍微”“一点儿”生动形象都写出了由孔隙的狭小而产生的“挤压”的感觉。
7.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答: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间接点明了课题。
8.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答:运用了作比较地方法,将内洞与外洞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内洞的大。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归纳一、多音字。
曲:qū(曲折) qǔ(乐曲)转:zhuàn (转圈) zhuǎn(转弯)二、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三、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四、词语解释。
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样。
五、句子理解。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比较,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玩金华双龙洞的情形。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酷爱祖国娟秀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乐趣。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浏览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旋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不管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很多。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好像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艳丽。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音调。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好像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集合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本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渐渐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好像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黝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导洞内的景物。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知识点归纳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是“逆”的线索。
作者多次写到水。
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
以上两条线索十分清晰。
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我会写:浙:浙江浙水两浙浙本浙河罗:网罗搜罗罗列门可罗雀星罗棋布杜:杜鹃杜绝杜撰防微杜渐鹃:山鹃鹃啼杜鹃杜鹃花杜鹃啼血窄:窄小狭窄宽窄冤家路窄心胸狭窄郁:森郁葱郁忧郁郁郁葱葱郁郁不乐肩:肩膀耸肩披肩肩负身肩重任臀:臀部臀鳍臀杖臀围移:移动迁移愚公移山坚定不移额:额头前额定额名额超额额外陆:登陆陆地陆军陆续光怪陆离乳:豆乳母乳乳牙乳燕乳鸭石钟乳笋:石笋竹笋春笋冬笋芦笋笋鸡端:两端末端开端端坐端正端详源:泉源河源来源货源源源不断形近字:浙(浙江)渐(逐渐)(罗列)萝(萝卜)杜(杜绝)社(社会)鹃(杜鹃)捐(捐献)端(端正)瑞(瑞雪)源(源头)原(原来)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似sì似乎shì似的调diào调查tiáo调整系jì系鞋带xì关系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大约——大概明艳——明丽稍微——略微等候——等待变化多端——变化万千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理解词语:盘曲:盘旋曲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知识点复习
【原文】
月14日,我到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双龙洞景观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
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漆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字词学习】
字:渐、臀、撞
词:盘曲、杜鹃、明艳、溪流、突兀、孔隙、排队
【重点句子】
双龙洞景观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主要内容】
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表达了
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练习题】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系绳子稍微蜿蜒
漆黑
上源盘曲而上
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头绪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参考答案】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系绳子稍微蜿蜒
漆黑
上源盘曲而上
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头绪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