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病理生理学整理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知识归纳

病理生理学知识归纳

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20分钟,重点掌握)一、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病理生理学(pathoph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病理生理学是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需要用正常人的体中形态、功能、代谢的有关知识去分析、认识疾病。

病理生理学又同临床关系密切,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四、病理生理学的内容1.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

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病理过程又称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如发热、缺氧、酸碱平衡紊乱等。

3.病理生理学各论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主要论述体内几个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教案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0分钟,了解)1.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

是病理生理学的最主要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探讨疾病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并可实验性治疗。

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机械地用于临床,只有与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后才能被临床借鉴和参考。

2.临床观察应在不损伤病人的前提下,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和一些必要的临床实验研究,有时需要对病人长期随访来探讨疾病动态发展的规律。

3.疾病的流和病学调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群体流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第1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牛、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1)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病理过程。

是指在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例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等。

一个基本病理过程可存在于许多疾病过程中,一个疾病过程中又可以先后或同时出现多个基本病理过程。

(3)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衰竭和脑功能不全等。

3、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⑴动物实验(最主要野修耳.左老個Z⑵临床观察(3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4)循证医学1、健康与疾病第2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有学者称为诱发病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引起疾病发生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体内外因素。

(1)病因分类: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2)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3)原因与条件的关系:①可以相互转化;②原因是必有且特有的,条件是非必有但是有影响;③有病因存在不一定发病,并不是任何疾病需要原因和条件同时存在(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条件即可引起机体的创伤、中毒等)。

3、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_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学科。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它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的本质。

以下是对病理生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疾病的概论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而疾病则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学病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例如,细菌、病毒等生物性因素是常见的致病原因;高温、辐射等理化因素也可能损伤机体;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会引发相应的疾病;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先天性疾病。

3、发病学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包括因果交替规律、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

在疾病过程中,因果不断交替,原始病因引起的结果可能成为新的原因,进而引发一系列变化。

损伤与抗损伤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

同时,局部的病变往往会影响到整体,而机体的整体反应也会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包括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

高渗性脱水则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 15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等渗性脱水时水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在 130 150mmol/L 之间,细胞外液减少。

2、钾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分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时,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高钾血症时,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严重时可引起心跳骤停。

三、酸碱平衡紊乱1、酸碱平衡的调节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调节、肾的排泄调节以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等方式来维持酸碱平衡。

2、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包括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病理生理学》总结整理

《病理生理学》总结整理

二、水肿(Edema)(一)概念1、水肿:过多液体(等渗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积水(hydrops):液体在体腔内过多积聚。

3、细胞水肿(cellular edema):细胞内液积聚增多(二)水肿的发病机制1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常见原因:静脉淤血、阻塞、受压迫;动脉充血(2)血浆胶体渗透压↓常见原因:血浆蛋白减少(合成障碍丧失过多分解代谢增强)(3)微血管壁通透性↑→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常见原因:各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4)淋巴回流受阻常见原因:淋巴管阻塞或摘除主要淋巴结2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GFR)↓原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如充血性心衰)→肾血流量↓(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原因:①心钠素分泌↓②肾小球滤过分数(FF)↑FF=GFR/RBF(肾血浆流量)(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原因:①醛固酮增多②ADH增多(四)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三、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水摄入过多或排出减少,使水在细胞内外大量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并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特点体液明显增多,水潴留血浆渗透压<280mmol/L,血Na+浓度<130mmoI/L原因: 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

1 水摄入过多 2 水排出减少第三节钾代谢障碍一、正常钾代谢血浆钾:3.5~5.5mmol/L钾生理作用:维持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及心脏正常功能;维持细胞渗透压及酸碱平衡钾平衡1.来源:食物 2. 去路:肾脏排泄(90%)-主要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3. 钾的跨细胞转移影响因素:激素细胞外液钾浓度酸碱平衡渗透压二、钾代谢紊乱低钾血症(hypokalemia)(一)概念:血清[K+] < 3.5mmol/L,并伴有低血钾的症状和体征,称为低钾血症。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名解: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名解: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脑死亡:指全脑功能(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判断指标: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⑤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问答: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疾病发生发展的转归:主要有康复和死亡两种。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名解: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等渗性脱水:水钠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水肿:过多的等渗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问答:正常机体体液平衡的调节:(1)渴觉中枢:细胞外液(ECF)渗透压下降、血容量下降→口渴中枢→引起渴觉。

(2)抗利尿激素(ADH):ECF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ADH升高→肾重吸水增多→ECF量增多、渗透压下降。

病理生理学整理

病理生理学整理

病理生理学1.什么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其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基本病理过程(2-12章)指多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变化。

包括: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缺血-再灌注损伤等1.健康(Health)---健康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WHO, 1946)2.疾病(disease)---目前比较公认的概念: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3.亚健康(sub-health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80年代由布赫曼提出,为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发生率高。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人际交往: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4. 病因(cause):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s)---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疾病的转归-康复或死亡7.脑死亡(brain death )概念(concept)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标志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8.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可能有微弱心跳)(1)不可逆性昏迷(coma),对外界刺激无反应;(2) 脑干神经反射(brain-stem reflexes)消失;(3)自主呼吸停止(apnea),需不停的人工呼吸,判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4) 脑电波(brain wave)消失;(5)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体液的电解质成分:细胞内液(ICF): K+, Mg2+,HPO42- Pr-细胞外液(ECF): Na+、Cl-、HCO3-2.日需要水量:1500-2000ml 正常血清钠离子浓度范围:135-145mmol/L3.醛固酮:重吸收钠离子,排泄钾离子4.判断水钠障碍,对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和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分类依据:渗透压(280-310mmol/L)血钠浓度及体液容量(130-150mmol/L)5.等渗性脱水:机体水和钠的丢失呈等比例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与正常值相一致。

病理生理学知识归纳

病理生理学知识归纳

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20分钟,重点掌握)一、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病理生理学(pathoph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病理生理学是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需要用正常人的体中形态、功能、代谢的有关知识去分析、认识疾病。

病理生理学又同临床关系密切,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四、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

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病理过程又称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如发热、缺氧、酸碱平衡紊乱等。

3.病理生理学各论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主要论述体内几个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教案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0分钟,了解)1.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

是病理生理学的最主要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探讨疾病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并可实验性治疗。

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机械地用于临床,只有与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后才能被临床借鉴和参考。

2.临床观察应在不损伤病人的前提下,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和一些必要的临床实验研究,有时需要对病人长期随访来探讨疾病动态发展的规律。

3.疾病的流和病学调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群体流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绪论疾病概论疾病(Disease):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过程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脑死亡:全脑(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功能永久性不可逆丧失脱水和水肿钾代谢紊乱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脱水(dehydration)体液量明显减少,超过体重的2%并出现相应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水肿(Edema)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简答题】1.机体是如何调节水钠平衡的?水平衡:来源:食物丶饮水丶内生水去路:皮肤汗液蒸发丶肺丶肾丶消化道2.钠平衡:来源:食盐去路:皮肤丶粪丶肾(多摄多排丶少摄少排丶不摄也排)1、何谓脱水?脱水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答: 脱水:体液量明显减少,超过体重的2%,并出现相应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类型及特点:3.引起机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有哪些?它在水肿发生中有何作用?答:原因:a.蛋白质合成不足(营养不良,肝功能不良等)b.蛋白质丢失过多(肾病)C.蛋白质分解过多(恶性肿瘤、结核、感染等)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蛋白浓度下降,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生成增加,引起水肿。

4.心、肾、肝性水肿及肺水肿、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各是什么?答:心性水肿:低垂部位皮下水肿, 重者波及全身。

肾性水肿:晨间颜面部(眼睑)水肿,严重者波及全身肺水肿:急性肺水肿:严重呼吸困难慢性肺水肿:易引起肺部感染脑水肿:颅内高压症,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视乳头水肿、躁动。

甚至脑疝,死亡。

5.临床上引起高、低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对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6.高钾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危害是什么?答:心律失常酸碱平衡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