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合集下载

“导学案”实施方案细则

“导学案”实施方案细则

“导学案”实施方案细则
引言
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本细则将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更新与完善等方面,对“导学案”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导学案编制
确定教学目标
(1)明确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确保教学目标与课程大纲和考试要求相符合。

设计学习内容
(1)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注重知识的先后联系和系统性。

(2)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科前沿,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制定学习任务
(1)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包括阅读、思量、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

提供学习资源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制定评价标准
(1)制定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2)评价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导学案使用
教师引导
(1)教师需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赋予学生指导和匡助。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导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利器)教具。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一)导学案的制作流程导学案编写流程:主备人先行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备——主备人再备——备课组长检查、印发——个人课前再备。

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商讨主备人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

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备课组长签字后送油印室印刷(没有备课组长的签名,油印室不予印刷)。

具体流程为:1.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各位教师。

2.主备人根据备课组要求独立备课。

3.主备人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制作导学案。

并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发给该备课组内每一位老师。

4.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完成导学案。

5.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

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

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确定导学案的每一各环节。

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

6.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

7.把关人审核导学案并签字。

8.交油印室印刷。

9.分发给任课教师。

10.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

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二)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1.容量要求,8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页眉页脚为小五号,正文为5号宋体。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课件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课件

(一)编制要求
•1.课程研究
• (4)用活动提升每个老师的课程研究水平
• • 课程研究报告 •
撰写评比 论坛交流 答辩提升
(一)编制要求
2.教材整合:
(1)整体把握:研究课程、课标、教材及高考题,整体把握重 难点、核心知识及边缘知识,舍弃边缘。 (2)主线整合:研究教材的主线,把每一章节具体内容放在整 个课程框架下研究编制,注重内在联系。 (3)“点”的研究:研究整章重难点,章节间调整顺序整合。 研究每一个知识点可以联系的生活主题和时政热点;研究 每一个概念原理合理的链接点、生发点;研究知识内在联 系点。 (4)二度加工: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制作,跳出教材看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原创)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山东省昌乐二中 黄发光
新课改现状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 热闹甚至繁华的大争吵过后,留下的 还是纸上谈兵原地转圈的现状。 • 对导学案的争议
新课改的目的
•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 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 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 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 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一)编制要求
•1.课程研究
(3)打造“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特色课 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操作程序,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学习、研究、贯彻国家课程设置目标和要求; 第二步,调研学生的学力基础和需求,评估社区、学校、 教师可使用的课程资源;第三步,确定学校实施国家课 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标准和教育教 学计划;第四步,组织教师团体和个体研究课程资源和 实施学校课程标准,教师制订个人课程实施规划;第六 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删减、补充、拓展、重构 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 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形成学校课程。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PPT课件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PPT课件

精选ppt
43
(三)编制体例
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 2.学习目标 3.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4.课前预习案 5.课内探究案 6.课后训练案
精选ppt
44
精选ppt
45
1.271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
精选ppt
46
2.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的 “方向盘”
1.提前制定目标
2.课前板书目标
• 死记硬背题海战术
自主、探究、合作
• 被动接受
主动学习
(2)深刻挖掘各种课程资源:
一类: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高考考纲、
二类:生活素材、学校文化环境、
三类:学生资源、教师知识构成甚至性格品质,等
精选ppt
7
271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一)编制要求
程研究:
(3)打造“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特色课程
不断调整。(8开,16开;诗歌训练,诗歌欣赏) (2)导学案资源共享,但不同的老师又有自己的创新,
根据生产生活实际不断翻新。 (3)导学案的评价以及落实方式不同班级、不同时段
及相对稳定又不断调整。(评价方式:加分,星 星月亮,游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精选ppt
31
导学案“变脸”
1.形式: (1)由大到小 (2)探究路线图 (3)教材整合。 (用《悦读》适当拓展: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
2.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给学生留出自主发展的空间。 4.下大气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精神。 5.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必
要条件。 6.以育人为核心。文化育人、管理育人 、课堂育人 7.以评价激励为方式,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揭示

“导学案”编制方案

“导学案”编制方案

“导学案”编制方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通过编制导学案可以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导学案编制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1.1 导学案是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

1.2 导学案可以匡助教师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导学案还可以匡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导学案的编制原则2.1 导学案的编制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内容要全面、准确。

2.2 导学案的编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置合适的难易度。

2.3 导学案的编制要注意结构合理,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三、导学案的编制步骤3.1 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导学案的主题和重点。

3.2 设计导学案的结构和格式,包括导入部份、教学内容部份、练习部份等。

3.3 检查和修改导学案,确保内容准确、清晰,符合教学要求。

四、导学案的使用方法4.1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导学案准备教学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匡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3 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导学案的评估和反馈5.1 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估导学案的有效性。

5.2 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反馈对导学案的意见和建议。

5.3 教师可以根据评估和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导学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编制导学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使用导学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希翼教师们能够重视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定义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内容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

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1.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

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2.问题化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

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

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3.方法化原则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

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4.层次化、递进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昌乐二中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昌乐二中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一、导学案编写意图
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素质教育下 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 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 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 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是沟通教与学 的桥梁。 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
2.确定主备人
编制人根据集体研究的结果,提前两周 开始编制导学案。
3.初稿研讨
(1)编制人将初稿打印出来,第二周周一集备前发 给包科领导和备课组的各位老师,每位老师在集体备 课前都要用红笔演练一遍。 (2)周一集备时,导学案的编制人要先说明自己编 制的思路,对导学案内容,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 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进行说明。然后每位教 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最终 意见,导学案编制人负责记录。 (3)学案编制人根据包科领导和老师的建议,进一 步修改完善初稿。
教 师 要 深 入 挖 掘 教 材
课程 (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
教材 (知识树、能力树)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五、导学案的编制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为: 1.集体备课 2.确定主备人 2.初稿研讨 3.二次研讨 4.定稿审批 5.课后优化
1.集体备课
每位教师都要形成对本节课内容认识的 书面稿,包括核心内容、核心能力、重 难点及其突破等等。

(初一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当堂检测(举例)
1.函数 y ax 1
a
的图象可能是


(高中数学必修1 专题复习一函数的图象)
我的疑问及收获
学生反思本节目标达成及收获,总结学习的 得与失。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昌乐二中“271”模式学习报告------导学案编制与使用赵文婧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坐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制与使用”部分。

导学案编制首要任务是对教材进行整合,教材多样,任何一本教材不是完美无缺,所以要深入研究课标,整合教材。

适应学生需求,把握核心重点知识和能力,高效学习做法: 围绕核心,舍弃边缘。

(核心、重点、非重点、边缘)立足实际,内容调整。

(内容增删,顺序调整)开放拓展,跨域整合。

(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外延)一、导学案编制(一)基本程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后优化1、提前备课(提前计划,整体安排,新老结合,分组合作)备课组长至少提前两周召开导学案编制小组会议,确定导学案编制人,并编制导学案。

分工时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两个人,一老一少。

2、集体研讨包科领导集合备课组长及学案编制小组提前一周对导学案进行第一轮集体研讨,确定导学案初稿。

3、二次研讨编制人把修改完善的导学案打印,再发给每位教师,再次集备时对导学案进一步研讨完善,形成终稿,交包科领导审阅批准后,方可印发给学生。

4、课后优化上完课后,根据课堂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优缺点,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把电子稿在指定位置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二)板块设计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大部分,每单元都有学案和单元检测,多数情况下预习案与探究案合并为一个导学案,训练案单独一个导学案,但也有三案合在一起的。

预习案是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明确本课的重难点,为高效学习做准备;预习案基本版块:(1)教材助读(2)预习自测(3)我的疑惑(4)信息链接探究案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进行高效学习,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探究案基本版块:(1)质疑探究(2)拓展提升(3)当堂检测(4)我的收获训练案设置不同层次的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是预习案和探究案的延伸。

三案都必须包含的部分1.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2.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3.学习目标①使用说明: 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模板式导学案编制依据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及评价
(一)、检查反馈
(二)、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要板书到黑板,形式不限,可以用小黑板,多媒体等。

(三)、“五步三查”
1、独学
用双色笔对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第一次学情调查。

2、对学、群学
(1)、“对子”之间的帮扶作用:考察小对子的学习效果。

(2)、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是否强?
(3)、考察教师对小组长的培训效果。

3、小展示
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暴露尚未解决的问题。

老师:第二次学情调查,确定大展示的内容。

4、大展示
学生:完成深化提升,拓展生成(发言要脱稿)
老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做即时性、鼓励性评价。

5、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1)、梳理一节课知识系统,整理学案,注重双色笔的使用。

(2)、必须当堂检测。

达标率达到85%以上为合格,95%以上为优秀。

(第三次学情调查)
说明:
1、教师要对导学案和预习笔记进行检查
2、课堂学生参与度达到100%,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质量。

例如:发言声音是否洪亮?表达是否到位?语言是否简练?站姿是否大方?做题步骤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
3、穿插巩固要贯穿课堂始终。

4、各个环节安排和时间分配不做固定要求,教师可因学情需要做适当调整。

二、导学案模板
三、基本要求
源于教材,脱离教材,自成体系。

一节一案,分栏版式。

学法到位,话语激励。

四、导学案的基本构成
学习目标
展示预设
学习内容
总结提升
达标测试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拓展提升
五、本模板是师生共用,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自学笔记、整理笔记于一体,便于教师循环使用和学生综合复习使用。

本模板导学案供初学者使用,起到点拨提示作用,当教师已完全掌握了课堂操作技术,并能运用自如时,可以不用此模板。

六、使用说明书
1、自学笔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凡是不会的问题用红笔写在左边的自学笔记栏内。

2、整理笔记:不会的内容经过对学、群学展示等环节后,学会的写在右边的整理笔记栏内。

不要求整齐化一,会多少写多少。

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作拓展的题目,
3、学法指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别给出独学、对学、群学、大展示、总结提升、达标
测试的时间。

二是针对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对应的学法指导及处理技巧的点拨与说明,语言力求准确到位,并有激励语言。

4、知识链接与拓展提升:知识链接旨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包括三个方面:旧知复习,学生难于查找的相关知识,教师示范性提示)。

拓展提升:增加1—2道开扩思维训练的拨高题目。

5、教学反思:分收获、不足、整改措施三项来写,以反思促提高,以反思促发展。

6、学习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导图,二是学习目标
知识导图:按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呈现形式可结合知识结构本身特点,绘成知识树、概念图、纲目、图表、框架等。

也可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想象和联想绘制,按自己的方式构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数量以1-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公式、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培养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挖掘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点。

7、展示预设:根据本节课重、难点设计1~2个题目为宜,题目预设遵循四性:方向性,共同性,互动性,生成性。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
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

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

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方向性”是指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展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价值不大!
“共同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
“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生成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学生在展示时,老师的点拨要实现学生讨论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质的飞跃。

点拨、追问要恰到好处,要言简意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点要起到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作用,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功效。

使得教师的教育智慧在这一环节将得以充分的体现。

8、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1)、文科可采用忆一忆、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读一读、议一议。

理科可采用忆一忆、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等形式
(2)、对本节课的知识要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

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

支解难点,搭建桥梁,新旧弦接。

(3)、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都是对学生自学的重要指导。

9、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不是课堂小结!而是对知识的梳理和升华,重在对照学习目标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回放,重在总结规律,提炼方法,预设生成,拓展提升(作好知识导图的再生)。

10、达标测试
(1)、题量要适中,难度适中,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面向全体,紧扣目标,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能促进优生成长。

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1、黑板的使用
黑板的功能是规范作题、学习知识综合运用的手段,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舞台、互相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学情调查的有效途径。

要充分利用学生都愿意到黑板上写的积极性,珍视课堂展示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忆一忆”“做一做”等环节,保证每一个组每节课都至少有一个学生“爬黑板”展示,这应该作为一条课堂常规来执行。

课堂不能容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懈怠。

别拿黑板不当干粮,黑板资源利用指数=(展示人数/黑板块数)×100%。

(班级人数均等)黑板在课堂的利用率决定着学
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能否掌握课堂黑板展示的节奏是高效生命课堂是否真正高效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