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松《GIS原理》 复习

合集下载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研真题(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研真题(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圣才出品】

第24章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一、名词解释。

1.空间决策支持。

[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研]答:空间决策支持是指应用空间分析的各种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变换,以提取出隐含于空间数据中的某些事实与关系,并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直接地加以表达,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由于空间分析直接融合了数据的空间定位能力,并具有能充分利用数据的现势性等特点,因此其提供的决策支持,即空间决策支持将更加符合客观现实,更具有合理性。

2.GPS差分纠正。

[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答:差分纠正是降低GPS定位误差的有效方法,它是通过两个或者更多的GPS接收机完成的。

GPS差分纠正的思想是:在某一已知位置,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基准站接收卫星信号,然后在其它位置用另一台接收机接收信号,由前者可以确定卫星信号中包含的人为干扰信号,而在后者接收到的信号中减去这些干扰,这样即可减少GPS的定位误差。

3.光谱分辨率。

[2011年中山大学研]答:光谱分辨率为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也即遥感影像成像的波段范围。

光谱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成像波段越多,光谱分辨率就越高。

4.空间数据挖掘。

[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答:空间数据挖掘是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抽取没有清楚表现出来的隐含的知识和空间关系,并发现其中有用的特征和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多个步骤:数据准备、数据选择、数据预处理、数据缩减或者数据变换、确定数据挖掘目标、确定知识发现算法、数据挖掘、模式解释、知识评价等,而数据挖掘只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是为了简便,人们常常用空间数据挖掘来代替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二、名词辨析。

大气窗口与大气屏障。

[2011年中山大学研]答:(1)大气窗口电磁波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电磁波能量受到衰减。

大气层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电磁波的波长而变化,大气窗口即是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率高的波段。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习题(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习题(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圣才出品】

第16章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1.GIS主要有哪些信息产品类型?答:GIS信息产品类型主要有:(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3)影像地图;(4)统计报表;(5)三维数字模型;(6)三维虚拟地图;(7)决策方案。

2.GIS专题制图的方法有哪些?专题地图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答:(1)GIS专题制图的方法有:①按分类码显示制图;②按计算量测值显示制图;③按整数属性值分色值显示制图;④按数值分类显示制图;⑤分类统计显示。

(2)专题地图包含以下基本要素:①主题要素主题要素是专题地图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是图面的主题部分。

主题要素表示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科学性。

②底图要素底图要素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即主题要素是编制在底图上的。

底图要素不仅是作为描绘主题要素的骨架,用来定向和确定相对位置,而且反映主题要素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制约的密切关系,起衬托主题作用。

3.为本章介绍的专题地图类型各举出一个应用实例。

答:(1)分类码显示制图:点状地物专题图;(2)计算量测值显示制图:人口密度专题图;(3)整数属性值分色值显示制图:森林覆盖类型专题图;(4)数值分类显示制图。

4.专题地图设计的规则和语言指的是什么?答:(1)专题地图设计的规则①专题地图设计表示方法应根据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以及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进行选择。

②图例设计应遵循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

③图面内容的安排包括:各种大小或类型的地图配置;地图的图名、图例、比例尺的位置与大小;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配合与取舍等应注意合理与适度。

④地图的色彩设计应注意用色的双重定义、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应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情况的平衡。

(2)专题地图设计语言地图语言是由各种符号、色彩与文字构成表示空间信息的一种图形视觉语言,专题地图设计语言研究地图符号系统的构成、各种表示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与组合,如色彩、地图注记等。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空间数据的编辑)【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空间数据的编辑)【圣才出品】

第10章空间数据的编辑一、名词解释。

1.仿射变换。

答:仿射变换是GIS数据处理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几何纠正方法。

它的主要特性为:同时考虑到因地突变形而引起的实际比例尺在x和y方向上的变形,因此纠正后的坐标数据在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将发生变化。

2.图幅拼接。

答:图幅拼接是在对底图进行数字化过程中,由于图幅比较大或者使用小型数字化仪时,难以将研究区域的底图以整幅的形式来完成,这时把整个图幅划分为几部分分别输入,输入后再把这几部分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的过程,其间会出现边界不一致的情况,需要进行边缘匹配处理。

3.空间数据融合。

答:空间数据融合是指多种数据合成后,不再保存原来的数据,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综合数据,如假彩色合成影像。

二、简答题。

1.请简述空间数据编辑的概念以及编辑的主要方法。

答:(1)空间数据编辑的含义空间数据编辑是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是丰富和完善空间数据以及纠正错误的主要手段。

空间数据编辑主要包括数据的几何图形编辑,包括图层合并、结点操作、拓扑编辑等;数据的属性编辑,如添加、修改和删除图形要素的属性等两个部分。

(2)空间数据编辑的方法空间数据编辑的方法包括误差修正、编辑匹配、数据格式转换、投影变换、坐标变换、图像纠正、图像解译。

2.请简述图幅拼接及其具体步骤。

答:(1)图幅拼接的概念图幅拼接是在对底图进行数字化过程中,由于图幅比较大或者使用小型数字化仪时,难以将研究区域的底图以整幅的形式来完成,这时把整个图幅划分为几部分分别输入,输入后再把这几部分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的过程,其间会出现边界不一致的情况,需要进行边缘匹配处理。

(2)图幅拼接的步骤①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括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去噪、边缘提取、直方图处理等)、建立图像的匹配模板以及对图像进行某种变换(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等操作。

②图像配准图像配准就是采用一定的匹配策略,找出待拼接图像中的模板或特征点在参考图像中对应的位置,进而确定两幅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圣才出品】

第20章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一、名词解释。

1.分布式GIS。

答:分布式是指数据和程序可以不位于一个服务器上,而是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以网络上分散分布的地理信息数据及受其影响的数据库操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计算模型。

分布式有利于任务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配与优化,克服了传统集中式系统会导致中心主机资源紧张与响应瓶颈的缺陷,解决了网络GIS中存在的数据异构、数据共享、运算复杂等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大进步。

2.组件式GIS。

答:组件式GIS是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GIS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

其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

各个GIS组件之间,以及GIS组件与其它非GIS组件之间,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二、论述题。

试论述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意义何在?答:(1)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的概念分布式是指数据和程序可以不位于一个服务器上,而是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以网络上分散分布的地理信息数据及受其影响的数据库操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计算模型。

(2)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意义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充分利用成为当前更高层次的需求。

由各部门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体系结构和数据格式开发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彼此之间难以跨平台进行信息访问、数据整合与共享交换。

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部门不同专题应用系统的信息进行共享交换并同步更新,才能实现电子政务的业务协同。

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有利于任务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配与优化,克服了传统集中式系统会导致中心主机资源紧张与响应瓶颈的缺陷,解决了网络GIS中存在的数据异构、数据共享、运算复杂等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大进步。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建于______年代末。

【答案】20世纪60【解析】20世纪60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

1960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提出了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的地图。

1963年,又提出GIS这一术语,并建立了第一个GIS——加拿大GIS(CGIS),随后GIS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

二、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科学答:地球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球表层信息流的科学,或研究地球表层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综合信息流的科学。

就地球信息科学的技术特征而言,它是记录、测量、处理、分析和表达地球参考数据或地球空间数据学科领域的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是指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2.空间信息系统答:空间信息系统是解决与地球空间信息有关的数据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的信息系统。

3.地理空间认知答:地理空间认知是研究人类如何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主要指地球的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包括位置、分布、关系、变化和规律等,人类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包括地理感知、表现再现、地理记忆、和地理思维四个过程。

4.地理信息技术答:地理信息技术是由GIS、RS(Remote Sensing)和GPS所组成的、对地理要素、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采集、数据存储组织、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是3S技术,但是并不局限于3S技术,还包括虚拟环境,网络GIS等其他技术。

5.VR技术答:VR技术,也称虚拟环境或人工现实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专用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1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科学。

答:地理信息科学是指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2.空间信息系统。

答:空间信息系统是解决与地球空间信息有关的数据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的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

1.请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答:(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处理和分析地图图形、图像数据为核心的计算机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①根据其研究范围,分为全球系统、区域系统和国家系统。

②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专题系统和综合系统。

③根据其使用的数据模型,分为矢量系统、栅格系统和矢栅混合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①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②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③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GIS的重要的特征,使GIS得到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

2.请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答:(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①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该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②GIS的对象是地理实体,操作对象是地理实体的数据。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①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包括图形数据采集与编辑和属性数据编辑与分析。

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高新技术,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库操作、通讯功能等。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空间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章节题库(空间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第15章空间分析方法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操作不属于地图叠加分析?()A.相交操作(INTERSECT)B.缓冲区分析(BUFFER)C.联合操作(UNION)D.层叠加操作(IDENTIFY)【答案】B【解析】地图叠加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

缓冲区分析是对一组或一类地图要素(点、线或面)按设定的距离条件,围绕这组要素而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不属于地图叠加分析。

2.以下哪种问题需要用到网络分析?()A.邻域运算B.资源配置C.成本距离量测运算D.分带运算【答案】B【解析】GIS中网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地理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意向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良好。

主要的网络分析功能包括路径分析和资源分配等。

A项的邻域运算属于缓冲区分析。

C项的成本距离量测运算属于空间量算。

D项的分带运算是地图投影中的概念,由于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为了控制投影变形不致过大,采用分带投影方法。

3.我国南方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若要对某县所辖山区的滑坡、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哪组数据是必不可少的?()A.坡度和地质图B.坡度和海拔高度C.坡向和坡度D.坡向和地质图【答案】A【解析】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且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对滑坡和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需要知道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需要坡度和地质图。

二、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

答:空间分析是一类对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或二者共同信息统计描述或说明的方法和模型的集合。

它以地球科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圣才出品】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圣才出品】

第2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数据答:数据是指对某一事件、事务、现象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转换成的形式。

数据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在计算机信息时代,数据的形式或格式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着载荷它的介质的形式改变而改变。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2.地理数据答: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数据、属性(特征)数据和时域特征数据三大部分。

3.信息答: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形、图像等介质或载体,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它不随介质或载体的物理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点。

4.地理信息答: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是与地球表面空间位置数据相关联的信息,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地理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以下独特特性:空间分布性、数据量大、多维结构和时序特征。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5.地理信息流答:地理信息流是由于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所产生的,依附于物质流和能量流而存在的,也是物质流、能量流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表征和知识。

地理信息流是地理系统的纽带,有了地理信息流,地理系统才能运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建松《GIS原理》复习题2008第一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和技术基础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名词: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述简答: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征、构成、发展简史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填空和判断:数据采集输出、GIS软件的发展1、GIS与MIS、CAD、电子地图、RS系统之间的区别2、GIS的定义(第三章)3、GIS由哪五个部分构成?4、基础GIS软件由那些子系统组成?5、GIS的基本功能、应用功能、独有的功能6、简述GIS的几个发展热点7、写出国内和国外的GIS软件平台名二个。

8、第一个GIS系统在年建成、名称,我国的GIS从年代起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9、GIS与MIS、CAD、电子地图、RS系统之间的区别第二部分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第五章地理空间信息基础简答:矢量数据、栅格数据、TIN的结构和特点名词:元数据第六章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简答:空间索引的类型和用途填空和判断: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描述内容第七章地理空间数据结构计算:无拓扑矢量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栅格数据Morton码、TIN数据结构(1)用多边形环路法写出下图的数据文件(2)用点位字典法写出下图的数据文件(2)写出面块——弧段、弧段——结点、结点——弧段、弧段——面块拓扑关系表第八章地理空间数据库填空简答: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1、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是、、2、根据点、线、面的几何图形,写出矢量数据结构;或根据矢量数据表,画出图形3、矢量数据最基本的拓扑关系是关联和邻接,解释关联和邻接的含义4、由图写出无拓扑的多边形环路法和点位字典法的文件表5、由图写出面——链、链——结点、结点——链、链——面的关系表6、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结构的区别是什么7、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结构(简单、复杂)8、栅格数据的最小单元是什么?9、在网络分析方面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方便、不方便)10、在叠置分析方面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方便、不方便)11、缓冲区分析用什么数据结构比较方便?12、在什么情况下,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的图形数据量大?13、投影变换时,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简单、复杂)14、简述栅格矢量一体化的点、线、面数据结构,在空间实体稀疏时,如何解决数据量和精度的矛盾?15、地理实体是如何存放在数据库中的?16、简述层次、网状、关系数据库模型的特点17、如何保存地理实体的时间特性18、GIS中有几何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扑数据,哪些适合用数据库表示?哪些适合用数据文件表示?19、如何将不等长的矢量结构的几何数据,放入等长的关系数据库中?20、名词解释:拓扑关系21、名词解释: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第三部分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九章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填空和判断:数据源的种类、数据采集的方法第十章空间数据的编辑填空简答:图形数据的编辑、图形数据的几何纠正第十一章空间数据的处理方法填空简答: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自动生成、空间数据的压缩编码方法、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转换矢量数据压缩的道格拉斯-普克法和垂距法各有哪些优缺点?计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Morton码和行列的转换、绘制该线性四叉树编码对应的栅格矩阵用游程长度编码压缩该矩阵确定栅格单元的属性值有哪些方法?第十二章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填空简答:GIS数据质量的内容、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1、GIS的数据源有那些?2、数字测绘和GIS的数据采集有什么区别?3、用SuperMap对栅格数据矢量化时,什么情况下选用非地球坐标系?4、举例说明属性数据定性、定量的概念5、举例说明属性数据分类、分级的意义6、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包含了哪些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不确定性7、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错误8、如何评价属性数据的质量9、如何检查几何数据的质量10、解释GIS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完备性和现势性11、解释空间元数据的作用和类型12、GIS的数据质量包含哪些方面?13、解释:矢量数据的结点匹配、链的组织14、如何建立道路的拓扑关系?15、如何在矢量数据中判断出岛的数据16、在矢量数据编辑中,如何捕捉点、线、面17、判断点和多边形的关系有和两种方法A 垂线法B 面积法C 内插法D弧长法E转角法18、如何纠正扫描图的误差,写出仿射变换的全过程19、仿射变换和相似变换公式的差别,各需要几个已知点?20、X=A0+A1x-B1y Y=B0+B1x+A1y 是变换X=A0+A1x+A2y Y=B0+B1x+B2y 是变换A 拓扑B投影 C 仿射 D 相似21、如何求解以上二式中的A0、A1、A2、B0、B1、B222、纸图的接边和GIS中幅图的接边有何不同?23、一个地块对应ID、类型、权属主、面积4个属性,切割成二部分后,如何确定新的属性?24、1个建筑物处于相邻的2幅图上,各有ID、楼层、建筑年代、权属主、类型和面积6个属性,2幅图接边后,如何确定新的属性?25、栅格数据的四叉树编码原理26、栅格数据的Morton码和行列值的互相转换27、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的算法,点、线、28、怎样压缩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数据量?29、曲线光滑是,曲线化简是A 将折线变为一个线段B 将折线按某种数学模型去除多余点C将折线变为抛物线D 将折线按某种数学模型内差加密点E将曲线拉直F将折线变为圆弧30、建立DEM时的距离加权内插法31、名词解释:数据压缩32、根据多个离散点P(X,Y,H),用动态圆法求各网点Q的H值,要求圆内有4个项限的点,以P到Q的距离为权倒数。

已知点:3,3,103 4,3,89 7,3,155 5,5,78 1,6,100。

求:点4,4 的H值第四部分空间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十五章空间分析方法填空简答:矢量和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计算:网络分析应用的最短路径和最小生成树请用Dijkstra算法计算A到H的最短路径。

制表将过程和结果填入表内,评分填空简答:基于地形的空间分析1、举例说明几何图形到属性、属性到图形的双向查询2、几何参数查询包含哪些内容?3、空间定位查询有哪几种方法?4、空间关系查询包含哪些内容?5、标准SQL查询语句是哪几个?6、GIS常用的扩展SQL查询语句有哪几个?7、空间实体关系的图符表示方法8、空间查询的结果有哪几种表示方法9、解释:属性数据的离散特征数和集中特征数10、DEM分析有哪几种主要用途?11、矢量数据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12、栅格数据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13、最短路径的计算14、最小生成树的计算15、 空间对象的关系有 、 、 、 、 五种16、 点、线、面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点和线之间的关系?17、 地形分析有那些主要内容?18、名词解释:缓冲区分析 19、名词解释:空间内插 20、点在区域的内插,已知点的坐标为:P1(1,3); P2(5,1);P3(7,4);P4(4,5);P5(4,3),各区的降雨量 A230 B 360 C 210 D 420 E 180,求P1~P5的降雨量。

21、何为地理编码?如何实现外部数据库和空间实体之间的连接?22、面的区域内插, 用叠置法求各目标区的人口值源区 目标区第五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及可视化第十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填空和判断: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系统的硬件、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类型第十七章 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方法简答:可视化的技术方法、GIS 制作专题地图的类型和方法在SuperMap 中,根据多边形属性数据可绘制哪几种专题地图?1、 举例分别说明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和科学计算可视化2、 举例说明如何将空间查询、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可视化表示3、 地图动画在GIS 中的意义是什么?4、 动态地图是如何实现的?5、 VR 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和功能?0 4 8 6 3 06、简述电子地图和GIS的关系和差别第六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标准化第十八章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简答:GIS工程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的内容简述元数据的作用简述GIS互操作的起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十九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名词:OpenGIS1、GIS开发的四个阶段为、、、2、快速原型法和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GIS的发展瓶颈是什么?改进途径有哪些?4、结合用SuperMap建立学生查询系统的过程,设计开发《GIS学生查询系统》的方案。

按GIS开发的4个阶段,写出从栅格图像纠正到属性输入、查询统计的全过程。

5、在众多的GIS的应用领域中,列举出六个领域。

6、简述GIS的发展应用阶段和各自特点7、举例说明GPS和GIS的结合使用方式8、GPS接收到的坐标如何传到GIS平台?9、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请举出4个例子10、VR的实际应用应在那些领域重点推广?11、试写出一个建筑物的面状空间几何数据表和属性表,并说明二者间如何联系.12、试写出一个道路的线状空间几何数据表和属性表,并说明二者间如何联系.13、试用SuperMap制作各省的纺织、冶金、化工、机械工业产值和总产值的专题图,写出制作过程。

14、GIS中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查询统计分析、三维空间分析。

欲统计某个乡的菜地面积,应选用哪些分析方式?15、一条河流洪水泛滥时,欲求两岸被淹的土地,应选用哪些分析方式?16、拓宽一条道路时欲求拆迁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应选用哪些分析方式?17、已有一个城市的纸质地形图、7种管网图、地质图、公交线路图,欲建立一个城市GIS,请叙述建立过程。

第七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级技术第二十章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和简答:分布式GIS及其定义第二十一章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工程名词和简答:“数字城市”的概念、组成、SDI第二十二章空间信息网格名词和简答:空间信息网格、SIG第二十三章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名词和简答:空间数据互操作的概念第二十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名词和简答:“3S”技术集成分析:根据吉林数字城市的建设,说明“3S”技术集成的具体方法1、建立Web GIS的5种基本技术及其特点2、访问Web GIS时,浏览器端看到的只能是栅格图像和文字,对不对?为什么?模拟题一、简答1、点、线、面三者的空间关系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2、数据处理在GIS中的作用及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

3、DEM的主要用途。

4、GIS的组成部分及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

5、判断点在多边形内的基本方法。

6、有一幅地形图,数字化后发生了仿射变形,应如何处理?写出处理过程。

7、什么是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包含哪些类型?8、空间数据的误差可分为那几类?举例说明。

9、四叉树是如何定义的?举例说明四叉树的分解过程10、写出16*16的格网的四叉树编码,再将其换算成10进制的Morton码11、叠置分析有哪几类?二、简述题1、GIS中图形数据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