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液组成及功能 ppt课件

血液组成及功能  ppt课件
28 因子ⅹIII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素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合成部位 肝 肝 内皮细胞 内皮、血小板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ppt课件
主要功能 形成纤维蛋白 转变为凝血酶 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参与凝血大部过程,辅因子 增强因子Xa激活因子II的作用 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 增强因子IXa 激活因子X的作用 IXa可激活因子X 参与激活因子II及VII,VIII,V XIa在Ca2+存在下激活因子IX 激活因子XI为XIa 使纤维蛋白单体之间形成肽键
18
ppt课件
各种血细胞 1.2.3.单核细胞 4.5.6.淋巴细胞 7.8.9.10.11.中性粒 细胞 12.13.14.嗜酸性粒 细胞 15.嗜碱性粒细胞 16.红细胞 17.血小板.
19
ppt课件
第二节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造血过程:指的是种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一) 造血过程及调节 1、造血过程 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
第三节 二、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 3、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肝素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33
ppt课件
第三节 二、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形态特点 细胞核为杆状或分叶状,细胞质颗粒微 细,染成紫红色 细胞核分为两叶,多呈八字形,颗粒粗 大,染成红色

血液制品PPT精选课件

血液制品PPT精选课件
17
36%其他企业------------13%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华兰生物18% --------------上海莱士10% --------------四川远大蜀阳10%
------------------成都蓉生13%
18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
现有种类:
白蛋白类制品: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类制品: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 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抗人淋巴细胞免 疫球蛋白 经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品: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类制品: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第Ⅷ因子制品:人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制品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3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 细 胞
4
白蛋白
血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浆 蛋 白
5
血液制品:传统的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
血液中提取(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 血浆蛋白或因子浓缩物,制成生物活性制剂; 现在生物制品(包含血液制品)突破原范畴, 涉及到疫苗、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工程 抗体类药物领域。
成立于1992年,是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
高新技术企业,并首家通过血液制品行业的GMP认证。作
为国家定点大型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公司以雄厚的技术开
发实力、领先的技术水平、一流的生产检测设备、科学规
范的经营管理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全国同行业企业
中处于领先地位。华兰生物在业界的血液制品龙头地位稳
生物制药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ppt课件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ppt课件

中性粒细胞
有粒白细胞 白细胞 无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
分类 中性粒细胞 百分比(%) 50~70 主要生理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 0~1
嗜酸性粒细胞 1~4 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2 ~8
吞噬细菌,尤其是入侵的化 脓性细菌 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共同参 与过敏反应 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 参与特异性免疫 吞噬病原微生物及衰老细胞; 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胞的发育成熟。
•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 天。 • 衰老RBC变形能力弱,脆性增加。 • ①血流湍急处收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 内破坏。 • ②滞留在肝、脾、骨髓的血管或血窦的狭 窄处,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
•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血细胞生成部位 成人的各种血细胞均发源于骨髓,在胚胎早 期从是卵黄囊造血,从第二个月起由肝脾 造血,第五个月起变为红骨髓造血,出生 时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随着骨髓腔的 增长脂肪细胞进入骨髓,逐步填充多余的 骨髓腔,18岁以后主要是在脊椎骨、肋骨、 髂骨和长骨骨骺处才有造血骨髓。所有的 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 血液 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 浆和血细胞组成。
• 血液的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参与体温的维持 4、免疫防御功能 5、参与机体的生理止血
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
•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 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的重要保证。

血液成分制备及保存

血液成分制备及保存

各种晶体盐红细胞保存液:
枸橼酸 保存液 钠 2H2O
枸橼酸 H2O
葡萄糖 磷酸二 无水 (g/L) — — — — 0.275 0.550
比率
氢钠 H2O 腺嘌呤 保养液 ml:血 ml
(g/L) (g/L) (g/L) (g/L) ACD-A ACD-B CPD CP2D CPDA-1 CPDA-2 22.0 13.2 26.3 26.3 26.3 26.3 8.0 4.8 3.27 3.27 3.27 3.27 24.5 14.7 25.5 51.1 31.8 44.6 — — 2.22 2.22 2.22 2.22
(五)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1.概述:红细胞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把保存温度降至 红细胞代谢率几乎停止,以达到延长红细胞保存期的目的。 在冰冻过程中,为防止血液结冰,破坏细胞内结构,可加 入防冻剂。 细胞内防冻剂:甘油、二甲基亚砜 细胞外防冻剂:羟乙基淀粉
红细胞低温甘油保护剂 甘油(g/v)79.2%、葡萄糖(g/v) 8.0%、果糖(g/v)1.0%、EDTA·2Na(g/v)0.3%,用注 射用生理盐水配成40%甘油应用液。
(二)浓缩红细胞
1.制备:用离心方法将采集到二联袋内的全血分离出部分血浆制备而成的红 细胞成分血。 2、质量标准 (1).含有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和部分血浆。 (2).红细胞比容为0.65~0.80。 (3).1U红细胞容量为120ml±10%。 (4).血红蛋白不低于45g/单位。 (5).200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U的浓缩红细 胞。 3.保存和运输 浓缩红细胞保存在2-6℃。含ACD-B、CPD保养液的浓缩红细胞保 存期为21天,含CPDA-1保养液的保存期为35天。运输温度2-10℃。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与.pptx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与.pptx
• 关键设备:离心机、储血设备、血液分离机 • 建立关键设备应急预案
– 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措施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并保证有效的沟通,应急措施不
– 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操作规程,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设备使用前由 设备供应商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
– 各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计划,明确校准周期和执 行人。
– 发现仪器设备故障,要及时报告,填写维修报批手续,进行维修或联系厂家技术 人员进行修理,维修期间需放置“停用”标识,防止误用。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 价值的设备,应提出申请,填写报废鉴定表,经批准后报废。
• 监控指标(100ml血浆)
– 容量 – Ⅷ因子≥40IU – 纤维蛋白含量≥75mg
• 适应症
– 甲型血友病 – 纤维蛋白缺乏导致出血的病人
手工、混合血小板
• 定义:
– 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的全血于采集后6小时内, – 或采集后置于20-24℃保存和运输的全血于24小时内, – 在室温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成分血。
20.7g/200mL
– 保质期末溶血率(过程冷链的保持)
• ≤0.8%
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 定义:采用特定方法将采集到的多联袋血内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分离 出后,向剩余物内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备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
• 适应症 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 ②各种慢性贫血; 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
3.16 浓缩血小板:
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和运 输的全血于采集后6小时内,或 采集后置于20℃~24℃保存和 运输的全血于24小时内,在室 温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 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成分血。
修订理由
参考欧盟指南

第四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

第四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
生命的严重出血倾向者。

心肺旁路手术行体外循环和骨髓移植患者于移
植前血小板降至50 ×109/L以下者。

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在分娩、手术、创伤
或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时。

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在有自发
性出血倾向或在分娩、创伤、手术时。

大量输注贮存血液或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性出 血。
(三)输注的剂量和效果判断


肾病综合征、骨髓移植。
七、冷沉淀
适应证

出血性疾病、血友病A、VWD、凝血因子XIII
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纤维连接蛋白缺乏症。
八、纤维蛋白原浓缩剂 适应证
• • • •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肝脏疾病导致Fg合成减少; DIC消耗纤维蛋白原增加;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因子VIII抑制物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习惯性流产
四、凝血因子VIII浓缩剂
适应证

血友病A(hemophilia A)
凝血因子VIII浓缩剂是防治血友病A出血 和手术的首选治疗措施。
• •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表1 血液有形成份 红细胞
人血液成份及其制品 血浆制品 备 注
--------------------------------------------------------------------------------------------------------------------------------------------------------------------------------------------1、“少浆血” 常用

血液PPT课件

血液PPT课件
血浆比重 1.025 1.030 3.血液的粘滞性
全血为水的 4 5倍 4.血浆渗透压
5.血浆pH值: 7.35 7.45 血液缓冲系统: NaHCO3/H2CO3
血浆渗透压
半透膜 是一种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 如:细胞膜以及毛细血管壁
渗透:水分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溶液转 移的现象
思考题
1.血清与血浆有何区别? 2.简述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3.内、外源性凝血有何不同? 4.简述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5.ABO和Rh血型分型依据 6.名词: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 等渗溶液,血液凝固,凝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理化特性
等渗与等张 张力:
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溶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能保持正常 形态和大小的溶液
0.9% NaCl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 ( NaCl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1.9% 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 (尿素能自由通过C膜进入C内,引起RBC溶血)
NaCl 0.9% 0.8% 0.7% 0.6% 0.45% 0.35%
红细胞生成调节
1、 生成场所:红骨髓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2、 生成所需物质: 铁、蛋白质、叶酸、Vit B12、AA等 缺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叶酸、Vit B12、内因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生成调节 ⑴ 爆式促进因子(BPA) 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性贫血 ⑶ 雄性激素
百分比(%)
50~70 3~5 0.5~1
7 25~30
主要功能
吞噬病原菌 抗过敏、寄生虫免疫 参与过敏反应、抗凝

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课件

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课件
输血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如贫血、失血性休克、凝血障碍等,对 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输送
01
药物输送是指利用血液成分作为 载体,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特 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药物输送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 小等优点,可有效提高药物的疗 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是指利用细胞和生物材料构 建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技术。
随着血液成分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血液成分的获取和捐献问题将越来越突出,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 法规和伦理标准。
血液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液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未来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以确保血液成分的质量和安全。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分层,再分别提取各层。
过滤法
通过过滤介质,将血液中的特 定成分滤出,如过滤血小板。
浓缩和去脂
浓缩
去脂
减少血液成分的体积, 提高浓度,如浓缩血小板。
去除血液中的脂肪,如 去除血浆中的脂肪。
离心法
通过高速旋转离心,使 脂肪上浮并去除。
膜过滤法
利用半透膜,使水和小 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 子物质被截留,达到浓
缩效果。
灭活和除菌
灭活
消除或降低血液中病毒、细菌 等微生物的活性。
除菌
去除血液中的细菌。
加热法
通过加热血液至一定温度,杀 灭微生物。
紫外线照射法
利用紫外线照射血液,破坏微 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活
性。
储存和运
储存
将制备好的血液成分保存在适当的温 度和环境下,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运输
将血液成分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 地方。
化学和毒素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精制高度浓缩、纯化的,如白蛋白等
4
成分输血的优点
治疗效果好:浓度高、治疗好。 成分血液保存质量好,保存时间长 节约血液,一血多用 更安全
5
第一节 全血的制备和保存
全血:将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到含有一定保养液的采血 袋所制成的血液制剂。
我国200ml为一单位,国际450ml为一单位。 站内采血及时储存再2~6℃专用冰箱。 站外采血后2h内快速将血液冷却到20~24℃,此条件
白细胞
首袋,通过离心分成不同的层面。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在一定温度、 细

转速、时间等因素下综合分离各种成
分。
12
基本设备和器材
13
14
血液细胞成分手工制 备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制备浓缩血小板要求在采血后6h之内进行, 制备新鲜冰冻血浆保养液为ACD的血液应6h
内分离并速冻;保养液是CPD、CP2D、CPDA-1 的血液应在8h。 血小板离心温度为22±2℃,冷沉淀离心温度为 2℃±2℃,其它血液成分在4-10℃条件下离心制备。
第四节 血浆制品及冷沉淀的制备
制备原理 物理方法:新鲜血浆通过离心,分离出血液细胞,
通过快速冷冻的方法将其冷冻并储存在-20℃以下。
物理化学方法:利用物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化
学方法制备更多的血浆衍生物。如白蛋白、免疫球蛋 白、凝血因子等。
26
新鲜冰冻血浆
在全血采集后6h或8h分离并冻结所制成的成分 为新鲜冰冻血浆
17
悬浮红细胞
又称添加剂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 (90%)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分离后并 向剩余物中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 细胞成分血。
应用最广泛
多联袋制备
18
少白细胞 的红细胞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的 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 除后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下运输。 血站全血发往临床,温度在2~10℃,不超24h。 6
全血保存
保存温度:2~6℃ 各种保存液的有效期:红细胞在保存期末输
入到人体24h后,红细胞存活率70%以上。
7
全血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无凝块、无溶血、无乳糜,采血标示量±10%; 采血速度:200ml全血采集时间应小于3min;
凝血因子Ⅷ和V不稳定,保存l~3天活性丧失 50%。
9
血液保存期
10
血液成分的分离制备
制备原理:是利用血细胞的比重、各 种血细胞的体积等因素的不同,通过离心 分层而得到浓度较高的单一成分。
分离方法
血细胞分离 机单采法
手工法
11
手工法
多联塑料采血袋:多袋相连成了
血 浆
密闭无菌系统,全血采集到多联袋的 血小板
含有各种血液成分、抗凝剂和保护剂等 血液保养液针对储存红细胞而设计
3
血液成分:将采集的全血用物理方法分离成纯度高 、临床疗效好的单一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 。
血液成分制备:狭义、广义 狭义的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成分制备,仅使用物理
方法提取并在临床使用的血液成分;血站 广义的血液成分制备:精细物理和(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1
教学目标
掌握 (1)成分输血的概念及意义; (2)血液制品的性质、贮存、运输及注意事项。
熟悉 血液细胞成分的手工制备过程和注意事项。 了解 血细胞分离机的原理及其使用;
2
血液:全血,将血液采集于很有保养液的血 袋,不做任何处理。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大 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去除后 向剩余物中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过滤法:白细胞过滤器,减除白细胞99%。
19
洗涤红细胞
定义:将血液用生理盐水洗涤,去除绝大部分非红
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所制成的 红细胞成分
普通血袋浓缩血小板保存期为24h,专 用血袋的浓缩血小板保存期为5d。
我国规定一个治疗单位(剂量)
≥2.5×1011
24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
保存和运输的条件:温度20-24℃ 血小板的含量≥2.5×1011/袋,白细胞 含量≤ 5.0×108 /袋,红细胞的含量≤ 8.0×109 /袋。
25
15
第二节 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浓缩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少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
辐照红细胞
16
浓缩红细胞
又称压积红细胞或少浆红:将采集的全血中大 部分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分离后剩余部分制成
含有全血中全部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血小 板和部分血浆
保存温度:2℃~6℃
血浆清除率≥98% 白细胞的清除率≥80%, 红细胞的回收率≥70% 国内规定在2~6℃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24h
20
冷冻解冻去甘 油红细胞
定义:血细胞成分加入红细胞保护剂甘油,深低温冷冻 保存,经解冻去甘油后,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或 血浆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高浓度甘油冷冻的红细胞保存3年,-80℃保存;低浓 度甘油超速冷冻红细胞可以保存10年。
400ml全血小于6min; 制备成分的全血在采集中如出现血流不畅,不用于
制备浓缩血小板。
8
全血并不全?
(1)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 存作用;
(2)白细胞最佳保存条件:室温;
(3)血小板需要在22士2℃振荡条件下保存, 4
士2℃保存有害; (4)凝血因子最佳保存条件:-20℃以下冷冻
定义:用射线照射灭活残存在红细胞中的淋巴 细胞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用于辐射红细胞的射线有射线 对有核细胞的杀死率100% 保存温度2~6℃,欧洲会议推荐红细胞的
辐照应在采血后14天内进行,辐照后保存 时间14天。
23
血小板制品
手工制备方法
PRP法 白膜法
浓缩血小板贮存条件为:温度2024℃,振动频率60次/min,振幅5cm。
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存储温度2~6 ℃,保存期24小时
21
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具有较多网织红细胞、酶活性 相对增高、平均细胞年龄较小的红细胞成分 。
保存温度与全血相同 含ACD-B、CPD保养液的年轻红细胞保存期
为21天;含CPDA-1保养液的年轻红细胞保存 期35天。
22
辐照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