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 风沙与黄土地貌

自然地理 风沙与黄土地貌
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中有古 土壤,下伏的古地形对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主要特征:疏松,遇水易散,垂直节理发育, 有孔隙,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 侵蚀.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 贫瘠有沙漠化趋势.
(二) 黄土地貌 1.主要外营力-流水作用.还有重力作用、潜蚀和 风蚀(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类型如黄土柱等). 2.地貌类型 沟谷地貌 细沟 浅沟 切沟 冲沟 河沟 沟间地貌 塬 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常因河谷的 溯源侵蚀而变得支离破碎,形成破碎塬. 梁 长条形的黄土丘陵,有塬梁和平顶梁之分 峁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所有黄土沟间地貌都易形成陷穴(漏斗)、崩塌 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
二.风沙地貌 (一) 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呈圆形或马蹄形 的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要大些. 4.风蚀残丘 风吹蚀河谷形成的风蚀谷间残留高地或孤立丘 岗即是风蚀残丘.而在干旱地区河湖相地层由于干 缩而产生龟裂,风沿裂隙吹蚀形成沟槽和垄脊相间 分布的特殊地貌形态,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地区图
黄土冲沟
黄土梁峁
黄土塬面
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
黄土漏斗
黄土峁
黄土桥
黄 土 梁
黄 土 柱
黄 土 下 伏 砾 石 层
黄 土 覆 盖 于 上 新 世 红 土
风蚀坑
风 蚀 穴
风 蚀 柱
风蚀柱
塔 克貌
新 月 型 沙 丘 链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风沙地貌
1.风沙作用是干旱区最主要的地貌外动力 2.风沙作用的表现形式:侵蚀、搬运、堆积 3.形成的基本要素:充足的沙源、多大风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类型有哪些

地形地貌类型有哪些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1、黄土地貌黄土地貌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我国黄土集中分布范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从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地理上称为黄土高原。

2、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近代喀斯特研究得名于此。

3、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广东福建丹霞山为典型。

4、雅丹地貌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

是由强大的定向风吹蚀和古河流侵蚀形成。

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典型。

5、沙漠、沙丘地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主要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垄、沙地。

6、冰川地形地貌在我国中西部高山区地带生长发育的当代冰川,按其主题活动状况可分成二种:大陆性冰川(或称冷冰川)、海洋性冰川(或称暖冰川)。

大陆性冰川受干躁大陆性气候危害,冰温很低,冰舌表层下列的主题活动层温度为-1℃到-10℃,冰内与冰下消溶较差,融水量小,冰流速率低,冰川溶蚀和运送工作能力较弱。

海洋性冰川生长发育地域降雨丰富多彩,冰舌处冰温贴近O℃,冰内和冰下消溶明显,冰川流动性速率大,冰川溶蚀和运送工作能力强。

7、沙尘地形地貌青海省严寒旱灾,坐落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度风靡高处西风,风速强劲。

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方式普遍遍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地区,以冷湖一带更为典型性。

黄土地貌_精品文档

黄土地貌_精品文档

黄土地貌黄土地貌是指由黄土构成的地貌景观。

它是中国特有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土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丰富的矿物质含量而闻名,被誉为地质宝库。

本文将介绍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黄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经历了地壳的隆升和沉降,同时受到季风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面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黄土层由各种矿物质、有机物质以及粘土等组成,其色泽呈现出黄褐色,因此得名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平坦、丘陵和峡谷等。

黄土地貌平坦的地形和起伏的丘陵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平坦的区域,黄土层覆盖着广阔的土壤,形成了宽广的农田和牧场。

而在丘陵地区,黄土地貌形成了起伏的地形,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感。

此外,黄土地貌还包括一些陡峭的峡谷和深沟,这些地形是由于长期水流的侵蚀所形成的。

黄土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还富含着丰富的矿物质。

由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中,大量的矿物质被沉积在土壤中,这使得黄土地貌成为中国的宝库。

在黄土地貌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动植物化石和化石矿床,这些发现为研究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黄土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黄土地貌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使得它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黄土地貌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并能够有效保持水分,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黄土地貌还具有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

黄土层的密实结构和较高的含水量能够减少地下水的流失,稳定水源供应。

此外,黄土地貌还为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护了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合理的利用,黄土地貌正面临着一些问题。

大规模的采矿和土地开发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水源的减少。

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和过度的牧草放牧也加剧了黄土地貌的水土流失问题。

原创1:4.1.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原创1:4.1.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风蚀蘑菇
雅丹
石窝 风蚀风蘑蚀菇柱
风蚀雅丹
风沙地貌——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是被风力 搬运的物质在一定 条件下堆积形成的 各种沙丘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类型 有新月形沙丘、长 垄状沙丘和蜂窝状 沙丘。
长垄状沙丘
蜂窝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缓而呈凸形
新月形沙丘 因其平面形态如新月而得名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1 第 常见地貌类型
节Leabharlann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1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风蚀地貌
在干旱地区,以 风力作用为主形 成的各种地貌统 称为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是由风 及其携带的沙粒 冲击和摩擦岩石 而形成的地貌。
风沙地貌——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类 型有风蚀柱、风 蚀蘑菇和雅丹等。
2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海蚀地貌 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海蚀崖 海蚀柱
海滩 离岸堤
海蚀平台 沙嘴 沙坝
海蚀崖
海蚀柱 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的海蚀崖、海蚀柱
海 蚀 拱 桥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示意
沙嘴的形成
THANKS!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

河段地形特征 主要外力作用 形成地貌 开发利用 上游 山高谷深, 流水的侵蚀 开发水能、旅 1落差大, (主要是向下 “V”型谷 游资源
水流湍急 侵蚀)
凸岸
凹岸
河段地形特征 主要外力作用 形成地貌 开发利用
中游 地势趋 于平坦 凹岸侵蚀, 曲流 1 凸岸堆积 发展航运、水 产养殖;防洪
曲流的凹岸、凸岸:
三、海岸地貌:
分 类 海 蚀 地 貌 海 积 地 貌 地貌景 岸线特征 我国 开发利用 观 分布 海蚀崖、 以海浪的侵蚀为 海蚀洞、 主,岸线曲折, 杭州 深水码头、 海蚀柱 坡陡水深,多为 湾以 深水养殖、 南 旅游 山地丘陵海岸 沙滩、 以入海河流的泥 港口,晒 沙洲、 沙堆积为主,岸 杭州 盐、滩涂 沙堤 线平缓,多为沙 湾以 水产养殖、 质、泥质的平原 北 种植棉花、 海岸; 围海造陆
4、分类: A.地表喀斯特地貌 B.地下喀斯特地貌
5、形成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 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
云南省的路南石林
广西桂林山水
6、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
①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②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③岩层渗水性强、且地下多溶洞,常造成漏水、坍 塌,大型工程应避开此地貌。
风蚀城堡—魔鬼城
雅丹地貌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鸣沙山—月牙泉
新月形沙丘
五、黄土地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貌
1、分布: 世界:中纬度半干旱地区 ; 中国:黄土高原。
2、成因: A.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堆积;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流水侵蚀;
3、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4、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①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 物养分,土壤肥沃;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有利于农作物 生长。 ②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5、治理措施: ①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②平整土地,修建淤地坝; ③修建梯田,草田轮作;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林等

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近地面的气流密度较小,粘滞性低,气流经常呈涡动, 此外,地形起伏和热对流,能使地表气流产生大的旋涡,加 强气流的紊动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 在紊动气流的作用下被吹扬。地表最易遭受风力吹蚀的是 0.1mm的松散沙粒。粒径大于0.5mm的沙粒则极少被吹蚀,而 粒径小于0.1mm的细小泥沙,由于受到近地面层流层的隐蔽 作用,同时易从大气中吸收水分使颗粒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 因此也不易被吹蚀。
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风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 的各种地貌,称为风成地貌。 风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但以干旱、 半干旱地区最为强盛,因为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地方性 的特点。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 不计以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 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 全国面积的11.4%。
近地表的风,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影响而减速, 一般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沙漠地区的沙,多属于粒径0.1~0.25mm的细纱,对 于一般干燥裸露的沙质地表来说,沙粒起动形成风沙流的风 速约为4~5m/s;但在颗粒较粗的山前洪积沙砾戈壁地区, 一般风速要达到8~9m/s才有风沙流活动。
不同含水率下沙粒的起动风速(m/s)
2. 输沙率 气流搬运的沙量(输沙率),它是指气流在单位 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或单位面积)所搬运的沙量。
输沙率与风速的关系(野外测定,莎车)
前面提到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我们在 野外常会看到,在疏松的沙土平原上一般要比沙砾质戈壁上 积沙多,易于形成沙堆。这里除了沙源丰富以外,你能从输 沙率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吗?
沙丘的移动
1、沙丘移动方向:与年合成风向一致; 2、移动方式: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3、移动速度:取决于风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风向频率、 沙丘形态密度、水分情况、植被等因素。

第五章6风沙黄土地貌

第五章6风沙黄土地貌

(三)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 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
风力作用造成沙粒脱离地面
龙卷风
二、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广大砾漠中的砾石,经过风沙长时间的磨蚀作 用后,变成棱角明显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 视棱的多少,又有单棱石、三棱石和多棱石 之分,但以三棱石最常见。
(2)纵向沙丘: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 o 平行或夹角小于30 的沙丘,通常称为沙垄。 巨大沙垄体上叠臵较小的沙垄,则形成复合纵 向沙垄。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包括金字塔形沙丘、 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 等。
多风向作用的沙丘
2.沙丘的移动沙丘的移动是通过沙子由迎风 坡向背风坡搬运及堆积来实现的。移动方向 和起沙风的合成风向大体一致。 方式有三种:①前进式,在单一风向作用下 进行,只有前进,并无后退。②往复前进式, 它是在两个风向相反,但风力不等的情况下 进行。风力大的方向为沙丘的移动方向。③ 往复式,在风力大小相等、风向相反的情况 下进行,结果沙丘实际上没有净位移。
风蚀柱1
风蚀柱2
风蚀柱和蘑菇石
风蚀蘑菇1
风蚀蘑菇2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 深1米,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 蚀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 风蚀洼地与盆地深度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 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称为风蚀湖。
风蚀洼地
黄土沟谷地貌
黄土柱
黄土漏斗
2.黄土沟间地地貌 典型沟间地地貌有塬、梁、 峁。 所有黄土沟间地地貌都易形成陷穴、崩塌 和 滑坡。
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
黄土塬
黄土塬景色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再见!
黄土高原地区图
黄土冲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梁峁
黄土塬面
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
黄土漏斗
黄土峁
黄土桥
黄 土 梁
黄 土 柱
黄 土 下 伏 砾 石 层
黄 土 覆 盖 于 上 新 世 红 土
风蚀坑
风 蚀 穴
风 蚀 柱
风蚀柱
塔 克 拉 玛 干 大 沙 漠
雅 丹 地 貌
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中有古 土壤,下伏的古地形对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主要特征:疏松,遇水易散,垂直节理发育, 有孔隙,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 侵蚀.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 贫瘠有沙漠化趋势.
(二) 黄土地貌 1.主要外营力-流水作用.还有重力作用、潜蚀和 风蚀(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类型如黄土柱等). 2.地貌类型 沟谷地貌 细沟 浅沟 切沟 冲沟 河沟 沟间地貌 塬 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常因河谷的 溯源侵蚀而变得支离破碎,形成破碎塬. 梁 长条形的黄土丘陵,有塬梁和平顶梁之分 峁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所有黄土沟间地貌都易形成陷穴(漏斗)、崩塌 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风沙地貌
1.风沙作用是干旱区最主要的地貌外动力 2.风沙作用的表现形式:侵蚀、搬运、堆积 3.形成的基本要素:充足的沙源、多大风
(一)风蚀作用 1.类型:吹蚀和磨蚀 2.起沙风:只有当风力达到足以使沙粒移 动的临界速度是才能产生吹蚀 3.起沙风挟带沙粒进行磨蚀,使砾石表面 形成风棱,或深入岩石孔隙形成风蚀龛、风蚀穴、 风蚀柱、风蚀蘑菇等特殊的地貌现象。 (二)搬运作用 1.形式有:悬移、跃移、表层蠕动三种 2.风沙流的强度与起沙风速的三次方 成 正比 (三)风积作用 1.风力减弱或风沙流受阻,挟带的沙粒 沉降 2.主要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
风蚀地貌
(二)风积地貌-沙丘 1.形态类型: 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 纵向沙垄 2.沙丘的移动 公式:D=Q/rH D表示沙丘的移动距离;Q为单位时间通过单 位宽度的沙量;H为沙丘高度;r为沙的容重 3.我国沙丘的平均移动速度多为5-10米,移 动方向通常是自西北向东南,塔克拉玛干沙 漠例外.
(一)黄土及其主要特征 1.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的土状堆积
二.风沙地貌 (一) 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呈圆形或马蹄形 的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要大些. 4.风蚀残丘 风吹蚀河谷形成的风蚀谷间残留高地或孤立丘 岗即是风蚀残丘.而在干旱地区河湖相地层由于干 缩而产生龟裂,风沿裂隙吹蚀形成沟槽和垄脊相间 分布的特殊地貌形态,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新 月 型 沙 丘 链
“L” 型 沙 垄
风蚀残丘群- 风蚀城
古 土 壤
晚更新世黄土中 红褐色的古土壤
风 棱 石
风蚀城残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