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均等化研究
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

1. 3 体 质 弱势 群体 学 生体 育健 康促 进行 为缺 失 和不 良生活 方 式并
体 质 弱 势 群 体 学 生 体 育意 识 薄 弱 , 没 有 认 识 到 自己本 身 体 质
体 育健 康 促 进 是 以 改 善 不 同 人 群 的 健 康 状 态 为 目的 , 以 体 育 够 重 视 , 评 价 机 制不 够 完 善 , 体 育 教 师 短缺 , 场地设施缺乏, 影 响和 干 预 为手 段 , 改 善 人们 的 体 育 生 活方 式 , 促使 人 们 形成 有 益 健 康 的 制 约 了学 生 体 质 健康 水 平 的 提升 ” 。 而 学校 对 体 质 弱 势群 体 学 生 的 体育意识 , 完 善 体 育 环境 , 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 因 此 构 建 以 学 校 体 质 健 康 关 注 不 够 , 没有 实 施 有效 的管 理 和干 预 是 学 生 体 质 水 平
为基 础 的 体 育健 康 促 进 模 式将 成 为 提 高体 质弱 势 群体 学 生 体 质 健 总 体 下 降 的 重 要 因 素 。 学 校 缺 少 对 该 群 体 学 生 的 人 文 关 怀 和 正 确
康水平 , 实现“ 终身体育” 的来自效策略。 引导 , 在 体 育教 学 、 课 外体 育活 动 等 方 面 , 都 忽 视 了体 质 弱 势 群 体 学 生 的 弱势 地 位 , 是 导 致体 质 弱势 群 体学 生 体 育 健 康 意 识薄 弱 , 没
教育部等5 部委于2 0 0 5 年 所 进 行 的 全 国学 生 体 质健 康 状 况 调 都 积 极 响 应 国 家 号 召 ,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 但 在 各种 竞 赛 中 , 查结 果 表 明 , 青少 年 的 健康 状 况 与体 能 素 质 呈 下 降趋 势 。 大学 生 的 弱 势 群 体并 没 有 为 称 为真 正 的 参 与 者 , 而 只 是 旁 观者 , 这 就使 得他 体 质健 康 状 况 同样 不 容乐 观 : 根据 2 0 0 8 年《 中 国大 学 生 健康 与生 活 们 参 与 体 育 的 积 极 性 受 到 影 响 , 同 时 这 也 是 影 响 他 们 体 育 健 康 促 行 为 调查 报 告研 究》 , 经 常从 事体 育 健 身 的学 生 仅 占1 9 . 1 2 %, 还 有 进 的 重 要 的 客 观 因 素 。
高校中开展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体 素 质 好 的学 生 完 成 每 一 个 技 术 动 作 , 因 而 对 体 育 锻 炼 产 生 了恐 远 之 , 休 闲体 育恰 好 弥 补 了体 育 运 动项 目的这 一 大 不 足 。休 闲 体 育
惧, 也 不 愿 意 加 入 到 班 级 或 团 队 中来 一 起 进 行 体 育 锻 炼 。
高 校 弱 势 群 体 的 心 理 健 康 问题 , 一 直 是 当今 社 会 各 界 较 为 广 泛
本 文 的“ 弱势群体 ” 是 单 纯 指 那 些 身 体 素 质 不是 很 好 、 体 质 发 育 关 注 的一 个 重 点 问题 。通 过 在 平 时 的体 育 教 学 中 , 适 时 的对 弱 势 群
“ 兴 趣 是 人 类 最 好 的老 师 。 ” 这 就 足 以说 明兴 趣 的重 要 性 。 体 育 专 业 知 识 还 是课 外 知 识 , 不 断 提 高 自身 的思 想 道 德 品 质 , 不 断 提 高
兴 趣 就 是 指 人 们 本 能 的 、 自愿 的 想 去 参 加 体 育 体 验 的一 种 心 理 倾 教 学 方 法 , 不 断优 化 教 学 管 理 ,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向。 体 育 兴 趣将 会 直 接影 响 到 人们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的积 极 主 动 性 和 终 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表明 , 高 校 弱 势 群 体 学 生 对 于 体 育 健 身 的 兴趣 普遍 偏 低 ,他 们参 加 体 育 锻 炼 的 主要 行为 方式 就 是 上 体 育课 ,
心 理 素 质 、发 展 学 生 个 性 和增 强 学 生 适 应 未 来 社 会 的各 种 能 力 等 时 给予 鼓 励 , 从 而提 高 整 体 的教 学 质 量 , 并 让 学 生 充 分 树立 自信 。 等。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情绪 , 还能促进行为协调 , 反应 适 度 , 使 人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 有效 的锻炼 与恢 复 , 以说 没有 给这 部 分学生 提供 平等 可
的接受体育 教育 的机会 。
2 确立 健 身 运 动处 方 教 学 模式 的必 要 性
_ ● ● ・ , 一 ・ “ ・ l ¨ . ‘ 1 . ¨¨ 一 ,’ ・ | l
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而试 卷内容就是对教材 内容的复现 , 背
得好就能考得好 , 其实这种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是 否具备 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 , 我们不能单纯地对学生进行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原来就对理论学 习不感
兴趣 ,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这部分学生在上课 时就是被动 地听, 被动地记 , 对很多内容根本不理解 。所 以教师在上课时 , 不
Vo. 2 o No2 1 27 0 9 .4
高 弱 群 生 育 健 健 动 方 模式 研究 校 势 体学 体 保 课 身运 处 教学 的
陈辛 晟 , 洁 书 白
( 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 , 甘肃 兰州 7 05 ) 300 摘 要: 针对普通 高校弱势群体 学生在 参加体育保健课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 , 分析其 内 原 因, 出确 立健 身运 动处方教 学 在 提 模 式的必要 性, 以便 体育保健课教 师能够因人 而异 、 对症下药, 更好地指导和督促 学生进行锻炼 。 学生形成 良好 的健 身康 使
一
6 7—
病病理 简介 、 推荐练 习内容、 宜人群 与不适宜人 群 、 习强 适 练
仅要教 学 , 注重导学 , : 更要 即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
注对学生学 习动力的指导 ,并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始终贯穿边教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开课模式探索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开课模式探索侯雪创新教育模式下学校身体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方式的探讨,这对提升身体弱势人群体育教学效率,改进身体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建立平等的具备社会主义特色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动力。
本文作者通过讨论高校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现状,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前言: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大学生身体缺陷的数量逐渐增多,参加高考的标准也在逐渐放宽。
实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思想是要将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论作为根本,完全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性需求,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同时,要将契约式体育教学方式作为根本,将多种方式相互融合,建立一个身体弱势人群多方位体育教学方式的理念以及实践过程。
1.高校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现状1.1概念需统一,课程性质待更新近年来,特殊群体对于其身体和健康的概念说明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为促进体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许多概念非常模糊,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统一的认识。
目前,社会公众对于弱势群体这一个概念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容易将存在身体和生理上缺陷的人群组成在一起。
这就将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了扩大化,不利于满足其发展的根本需求。
发展弱势群体的体育事业,必须要迫切改变发展计划,探索新的视野和领域。
因此,课程和性质的名称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
1.2教学状况有待加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学习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能够满足其接受公平教育和进入大学学习教育的机会和要求。
早在2001年,北京、福建、天津、上海、南京等10个省和直辖市30个部属机关就曾经做过统计指出:目前,我国不能正常参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超过了46.2%,并且这种趋势一年比一年还要明显。
但是,这种情况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在实现过程当中对于每个人是平等的,高校对于弱势群体接受教育这一部分一直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干预对策研究

( 二) 我 国高校体 质弱 势 学生的现 状分 析 研 究 资料表 明 , 自1 9 8 5年 以来 , 我 国学生 体质 健
状及各校为促进学生健康所采取 的措施 , 为体质弱势 康状况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 , 青少年学生体质的“ 硬 摹全项旦: 收稿日 期: 辽宁 省社 科院2 0 1 2 年度 辽宁 经济 社会发 展专 项 课题: 普通高 校体 质弱 势群 体学 生体 育健 康促 进干 预( 2 0 1 2 L S L k t j y x 一 2 8 ) 。 2 01 2— 1 0— 11
作者简介 : 王汉 臣( 1 9 7 4一) , 男, 体育教学部 , 讲师 , 硕士 , 研究 方向 : 体育教学与训练 。
■ 课程与教学 C U R R I C U L U M A N D I N S T R U C T I O N
・
8 8・
高 等
农
业
教
育
第 2期
件” 水平即体能素质下降 、 心肺功能下 降、 近视率 居 体育锻炼是体育健康促进 的必要 手段。对体质 高 不下 、 肥胖青 少 年 儿 童 大 幅增 加 。据 2 0 0 5年 的 中 弱势群 体学 生课 外体 育锻 炼 的参 与率 与 参 与 时 间特 见表 1 ) , 每 周参 加 体 育锻 炼 1— 2次 的 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 , 尽管青少年的营养 征调查 显示 ( 学生 居 多 , 为 7 3 . 6 % , 不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的 学 生 为 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 但近 2 0年来青少年
王汉 臣, 吕 晶 红
( 沈阳农业大学 ,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1 )
摘要: 采 用文 献 资料 法 、 专 家访 谈 法 、 问卷调 查 法等 , 对 高校 体质 弱势群 体 学生体 育健康促 进 的
论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

2 0 0 97
体 育 世界 学 术
论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
关 悦 朱 昆
摘要 : 年来, 近 高校 学 生群 体 中的 过 度 肥 胖 或 瘦 弱 , 及病 、 障 等 体 质 弱 势 群 体 学 生 不 断 增 加 。他 们 在 高 以 残
校 中行 使 体 育 权 利 的 现 状 不容 乐观 , 会 、 社 学校 、 家庭 应 着 力 落 实 国 家 法 律 法 规 保 障 体 质 弱 势群 体 学 生 体 育 权 利 的 实现 , 设 适 合 他 们 的 体 育课 程 , 立健 全体 育 权 利救 济机 制 。 开 建
22增 强 学 生 的 体 育 意 识 , 养成 锻 烁 的 习惯
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重和肥胖 比例逐年增加 【 】 这些使得受教育者的人群特征 1。
在体质健康方面呈现 出多样化,由于肥胖、瘦弱等特形生, 高度近视 、大龄及残 障病弱学生群体 的不断增加 ,形成 了 高校的体育弱势群 体,给传统的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 巨大 的挑战,已成为当前 高校体育工作 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 《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 》强调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学 校 门;另 外 ,我 国 学 生部 分 身 体 素质 呈 现 持续 下 降 的趋 势 , 学生 肺 活 量 、 体 能和 身 体 机 能状 况 呈 现 下 降趋 势 ,超
质健康水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与亟待解决 的课题 。
1 研 究对象与方法
1 研 究对 象 . 1 中南 大 学 、 湖南 师 范 大 学 、 长沙 理工 学 院 、湖 南 商 学
余 玲 ,姚 小敏 ,易 国忠 ,鲁 梅
YU n Lig, YAO a — ig, YIGu —h n Xio m n o z o g, e l t a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普 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次数 、时间
和强度 、选择项 目和锻炼场地进行调 查,结果表明,体质弱势群体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 性不够,大部分学生 忽视体育锻 炼,锻炼 的强度较 小,时间较短 ,缺 乏一定的科学性。研 究 指 出应顺应 “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采用多种锻炼形式,提 高其体质健康 水平 。
文 章 编 号 : 10 -6 9 2 1 )0 — 0 l一 O 0 7 8 1(0 0 4 16 3
四川 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 学 21 0 0年 1 2月第 4期
基于体质弱势群体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目前 ,我 国高校体 育教 学一般 采 用 “ 自主” 的 “ 三 班级 授课 制”模 式 ,既 自主选择 上课 时 间 、授 课
[ 稿 日 期 ] 2 1 —0 收 0 2 6—2 3 [ 作者简介]余子义 ( 9 6 ),男 ,19 17 一 99年大学毕业 ,硕士 ,副教授 ,现主要从事体育训 练方面 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9卷 第 9 期
余 子 义 :基 于体 质 弱 势 群 体 的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研 究
教 师和 学 习 内容 。学生通 过 网上 选课 的形 式选 择 体育课 程 。随着 高 校招 生规模 的 日益 扩大 ,部 分高校 由
于不 具 备 良好 的软硬 条件 ,一些 经济 欠发 达地 区 ,尤其 是地 方 院校 ,实施 起来 困难 重 重l 。针对体 质 弱 _ 7 ]
[ 图分 类 号 ]G8 74 中 o .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17 —10 (0 2 9一 4 — 3 文 6 3 4 9 2 1 0 N1 6 0 J
伴 随着我 国全 面发 展经 济 ,国家逐 渐富 裕强 盛 ,国 民生 活水平 大 幅度提 高 ,然 而 ,我 国青 少年学 生 体 质却呈 逐年 下 降趋势 ,主要 表现 在体 能下 降 、肺 活量 下降 、肥胖 比例 不断增 加口 。同时 由于高 校不 断 ] 持 续扩招 ,导致高 校学 生群 体在体 质健 康方 面呈 现多样 化特 征 :营养过 剩 、不 良或 偏食 导致 的肥胖 、瘦 弱 ,长 期应试 高压 下形 成 的高度 近视 ,以及 大龄 、残 障 、病 弱学 生群体 的不 断增 加等 。社会发 展及 教育 政 策干 预促使 了高 校体 质弱 势群体 规模 的 日趋扩 大 。 在 “ 健康 第一 ” 的教学 指导思 想下 ,本 着 “ 以人 为本 ” ,注 重 教 育 过 程 中 的公 平 、共 同发 展 原 则 , 明晰体 质弱 势群体 在校 接受 体育教 学 的现状 ,针对 性地 进行 体育教 学改 革 ,显 得尤 为迫 切与必 要 。 同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均等化研究
刘彩绵 南京工程学院
摘 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本文对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均等化展开研究。
阐明了体育教学均等化的实施意义,并提出确保体育教学管理合理化、促进体育教学资源均等化、坚持体育教学内容专门化的措施,旨在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 弱势群体 体育教学 均等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导致他们很少参与体育锻炼。
学业压力大,课业繁多也是导致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不足的因素。
学生过度的营养摄取导致肥胖现象频发,部分高校学生追求骨感,过分节食造成营养不良的现象也有。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达标,肥胖、瘦弱等问题是导致其成为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加大。
健康的弱势群体不断增加,指导此类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由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也享有均等化的体育教学权利,为此,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措施,促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均等化效果的实现。
一、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概述
“弱势群体”是指人体机能由于客观因素造成其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
在普通高校中,健康弱势群体学生通常指由于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及残障的学生群体。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身体素质过差的高校学生也属于健康弱势群体。
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与正常学生一样,进行直接的体育运动学习。
这将导致弱势群体学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体育教学目标,进而认为体育课是一种负担。
还有部分学校,针对健康的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免修体育课的政策,这是剥夺学生公平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也将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认为自身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加深心理影响。
还有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针对健康的弱势群体,讲授运动生理和处方的体育教学内容。
但由于教师未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能力未得到发挥。
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也需要受到学校公平的体育教学活动,处于体育教学体系之中。
二、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均等化的实施意义
均等化的体育教学在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中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展开体育活动的意识,进而提升国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均等化的体育教学也体现了现代化的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虽然受教育者存在差异性,但在“有教无类”的思想指导下,需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在普通高校中,对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展开体育教学的均等化,保证每一位学生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也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存在教学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解放体育教学思想,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育均等化概念全面落实。
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均等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普通高校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中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均等化的学习氛围中,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都将促进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均等化的措施
1.确保体育教学管理合理化。
展开合理化的体育教学管理是实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针对普通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均等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定期的观察记录,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价值观,进而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针对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弱势群体学生积极的面对体育学习困难,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应用体育教学方法时,注意方法的简单高效性,以便素质较差的学生能更好的掌握。
强化师生间的亲切交流,明确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基于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的个体特殊性,在进行体育成绩考核和评价时,需要综合各类信息进行考量,结合学生的健康档案和体育课上的表现情况,制定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标准,保证不同层次的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得到均等化的体育教学成绩。
教师多加激励学生,培养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而转换体育学习的价值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促进体育教学资源均等化。
针对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的差异性,为实现高效的体育教学,需要促进教学资源的均等化。
加大对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使其享受和普通学生同等的学习资源。
师资力量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因素,强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师展开专业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特殊体育教学技能有利于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保证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教学资源用到实处,配备具有保健康复、运动处方经验的体育教师。
针对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聘用勇于创新的体育专职教师展开最佳的体育教学服务。
课余时间,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健康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通过科学的竞技项目,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从教学层面,实现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享有均等化体育教育的权利。
在进行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时,普通高校需要对健康弱势群体配置匹配的体育教学器材,以满足此类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普通高校科研利用学校周边的环境,让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体育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坚持体育教学内容专门化。
为保证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均等化,在教学内容层面,需要安排专门的教学内容。
结合高校健康弱势群体的身体素质情况,安排他们最易接受的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干预。
由于弱势群体对于体育学习存在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展开不同运动项目的特殊化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过度肥胖的弱势群体学生,教师需要选用以有氧运动减肥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针对过于瘦弱的弱势群体学生,教师需要通过养生调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进行基础的体育运动。
坚持体育教学内容专门化,有利于实现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的负荷和强度方面,教师需要严格把关,保证体育项目的安全系数。
通过专门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促进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展开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实现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均等化,是体现教育公平性的重要标志。
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也需要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享受同样的体育教学资源。
为促进均等化教学的发展,明确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需要实施确保体育教学管理合理化、促进体育教学资源均等化、坚持体育教学内容专门化的措施。
这也有利于促进普通高校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爱刚.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均等化的研究——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5):80-81.
[2]林然.全纳教育观念下北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J].冰雪运动,2014(3):80-82.
[3]樊海珍.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2011(11):78-80.
作者简介:刘彩绵(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名称:对普通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编号:QKJA201310.
2016年・12月・上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