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总线的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多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设计演示

Network 11
M0.4
Network 12
Q0.0
Network 13
T37
Network 14
Q0.0
M0.4
P
()
Q0.3
(R)
1
Q0.0
(S)
1
T37
IN
TON
+600 PT 100ms
Q0.0
(R) 1
M0.5
N
()
Network 6 I0.4 P
Network 7
M0.2
Network 8 I0.5 P
完成系统的两个工作循环:第一工作循环,主要验证
系统启动运行后各控制设备与被控设备动作之间的连
续性及关联性,同时验证系统在完成本次工作循环后
能够自动进入下一循环以及组态画面在整个过程中的
同步性;第二工作循环,主要验证在此工作循环完成
之前按下停止按钮后,系统还能够按正常工作次序及
要求完成本循环剩余工作后才停止运行,同时也验证
组态画面的同步性。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13
PPT学习交流
14
PPT学习交流
15
PPT学习交流
16
PPT学习交流
17
• 设计总结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设计任务,设 计结果通过多次运行调试后,已符合设计任务 要求。
设计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从中得 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PPT学习交流
Network 9
M0.3
M0.2
()
Q0.1
( R)
1
Q0.2
( S) 1
M0.3
()
Q0.2
毕业设计 多种液体混合PLC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猛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炼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中,多种液体混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而且也是其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计的多种液体混合装置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实现在混合过程中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液体混合比例的稳定性、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在工艺加工最初,把多种原料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所需要的加工以得到产品一直都是在人监控或操作下进行的,在后来多用继电器系统对顺序或逻辑的操作过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实际生产中需要更精确、更便捷的控制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液体混合装置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自动化的需要。
可编程控制器液体自动混合系统集成自动控制技术,计量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装置。
充分吸收了分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
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他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储存器用来在其内部储存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数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有以下主要特点:1)使用灵活,通用性强2)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3)接口简单、维护方便4)体积小、功耗少、性价比高5)编程简单容易掌握6)设计施工调试周期短所以根据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系统的要求与特点,我们采用PLC作为我们的控制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指令丰富,可以接各种输出、输入扩充设备,有丰富的特殊扩展设备,其中的模拟输入设备和通信设备是系统所必需的,能够方便地联网通信。
本系统就是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对多种液体自动混合实现控制。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实现基于S7-200多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设计。
多种液体自动给混合控制监控系统设计

多种液体自动给混合控制监控系统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工业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多种液体自动给混合控制监控系统设计专业班级:自动化 0903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等设计周数: 2周设计成绩:2013年 1月 4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PLC在生产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
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PLC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组态软件时完成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为实时数据采集、过程监控、生产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开发环境。
组态软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可以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使用组态软件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系统集成,构造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将PLC应用和力控组态软件相结合,达到模拟生产控制,上位机和下位机相结合,记录数据,实时控制。
1、掌握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
2、熟练使用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软件,掌握可编程控制器软件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梯形图的设计方法。
3、掌握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应用系统的调试、监控、运行方法。
4、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据的查询(图书、网络),PLC课程所获知识在工程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应用,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5、熟悉力控监控组态软件。
6、掌握力控监控组态制作动画,与PLC接口相连接。
7、掌握力控监控组态软件的脚本编写,实现上位机控制下位机。
基于MCGS组态软件技术的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系统设计

基于MCGS组态软件技术的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系统设计设计内容要求某物料混合控制系统系统设备,有3个进料阀 Y1、Y2、Y3;出料阀Y4;变频器控制的搅拌机FM;加热器DH;3个液位器L1、L2、L3。
要求用MCGS组态软件、PLC、变频器进行整体设计。
系统工作过程:①开始关Y4,打开Y1进液体A,当L3有输出时,关Y1。
②打开Y2,同时使搅拌机以转速1搅拌,当L2有输出时,关Y2。
③打开Y3,同时使搅拌机以转速2搅拌,当L1有输出时,关Y3。
④搅拌机以转速3搅拌,同时使加热器DH工作,延时10秒。
⑤搅拌机停止工作,继续加热10秒。
⑥停止加热,打开出料阀Y4,延时10秒,在打开Y4时,Y1、Y2、Y3不能打开。
所需的仪器此次设计我们将用到三菱的PLC,多种液体自动混合实验板,变频器,MCGS组态软件,还有开关,按钮板,电源模块,连接导线等。
MCGS组态软件以工控PC机为主控上位机,利用人机接口的智能软件包-MCGS组态软件在PC机上建立工控的对象,完成对多台PLC(下位机)的控制,由于上位机只需要完成对监控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不需要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具体控制,上下位机处理同时进行,可以以最少的人员配备对远程监控的管理,提供较为直观、清晰、准确的现场状态信息,进而为维修和错误诊断提供多方面可能性,减少维修人员路上往返时间,整体提高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速度。
现代远程监控技术采取的是实时在线监控方式,它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通过安装在现场各种监控设备以及软件实现监控者在异地对现场工业设备的实时监控、诊断与控制。
当系统运行时,现场的下位机需要安排有人值守,这样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远程监控。
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通过开发相关的程序,配合必要的硬件设施来实现远程监控,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监控现场的运行。
1 MCGS工控组态软件MCGS是一套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用来快速构造和生成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包,它为用户提供了从设备驱动、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流程控制、动画显示、报表输出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完整方案和操作工具。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设计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设计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工业生产,医疗设备,生物科技等。
设计一个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传感器选择,控制算法设计,执行器选择,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传感器选择是系统设计的关键。
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需要能够测量液体的温度、流量、压力和浓度等关键参数。
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来实现这些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
其次,控制算法设计是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的核心。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或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将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调节液体的混合比例或浓度,以达到预期的混合效果。
第三,执行器选择是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根据混合液体的性质和混合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执行器,如阀门、泵或搅拌器。
执行器将根据控制算法的指令来调节混合液体的流量和速度,以实现到达目标浓度。
其次,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非常注意的方面。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控制算法需要设计得稳定并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安全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避免发生意外,从而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些防护装置和报警系统。
最后,设计师应该在系统实施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通过测试和验证,可以确保设计满足需求,并且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保持稳定工作。
总之,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选择、控制算法设计、执行器选择、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稳定可靠、安全高效的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
多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设计.doc

2.1 设计目的
PLC课程设计是学习电厂开关量控制技术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配合相关技术资料的查阅,独立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工业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PLC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硬件结构;掌握基本的编程语言;掌握系统硬件配置的方法与步骤;掌握PLC软件编程与调试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3.1PLC输入输出地址分配
表3-1 输入输出地址分配表
输入元件
输入地址
输出元件
输出地址
开始按钮SB1
I0.0
电动机驱动
Q0.0
停止按钮SB2
I0.1
电磁阀Y1打开
Q0.1
液位L1
I0.2
电磁阀Y2打开
Q0.2
液位L2
I0.3
电磁阀Y3打开
Q0.3
液位L3
I0.4
3.2整体控制流程图
本设计是通过外围的开关及信号的操作,模拟两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在进液混合过程中各个阀门及搅拌机的状态,以液位高度为对象编写程序,程序顺控为:按下启动按钮,控制A液体进料的阀门Y1打开,开始注入液体A;当液位高度达到设定值L2时,阀门Y1关闭,停止注入A液体;同时,控制B液体进料的阀门Y2打开,开始注入液体B;当液位高度达到设定值L1时,阀门Y2关闭,停止注入B液体;同时,开启搅拌机M,搅拌60秒,搅拌结束后,控制混合液体排出的阀门Y3打开,开始排出混合液体,当液位高度到达L3时,延时2秒后阀门Y3关闭,混合液体排放完毕。同时A液体注入,开始循环。按下停止按钮,所有操作都停止,须重新启动。
(1)PLC采用循环执行用户程序的方式。OB1是用于循环处理的组织块(主程序),它可以调用别的逻辑块,或被中断程序(组织块)中断。
基于现场总线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讲诉

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基于现场总线的多种液体自 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课 程 名 称院 部 名 称专 业班 级学 生 姓 名学 号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学时指 导 教 师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升级,对于工人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
其中在生产的第一线有着各种各样的自动加工系统,其中多种原材料混合在加工,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在工艺加工最初,把多种原料再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需要的加工以得到产品一直都是在人监控或操作下进行的,在后来多用继电器系统对顺序或逻辑的操作过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实际生产中需要更精确、更便捷的控制装置。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基于现场总线的几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此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过程分析,I/O分配,梯形图,指令表,接线图,电气原理图及情况说明, 经过多次修改和调试,最终实现题目要求。
本文通过对“基于现场总线的几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的分析,解决了按下启动按钮SB1,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当液面到达SQ3时,SQ3接通,关闭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B阀门;当液面到达SQ2时,关闭液体B阀门,打开液体C阀门;当液面到达SQ1时关闭阀门C,搅匀电动机开始搅匀;搅匀电动机工作1min后停止搅动,加热炉开始加热,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T接通,混合液体阀门Y4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等控制问题,实现了控制装置根据液位不同时状态自动转换的的任务。
关键词:液位控制;PACsystems RX3i;程序设计目录1、绪论 (2)1.1课题背景 (2)1.2设计目的与要求 (2)1.3实践器材 (2)2、PAC systems RX3i系统 (3)2.1简介 (3)2.2电源模块 (4)2.3CPU模块 (4)2.4数字量输入模块 (4)2.5数字量输出模块 (4)2.6以太网通信模块 (5)3、系统设计 (5)3.1实践原理及电路 (7)3.2控制要求 (8)4、程序设计及调试 (8)4.1硬件配置 (8)4.2程序流程图 (9)4.3 I/O分配表 (9)5、程序的运行与模拟 (10)6、总结与心得体会 (16)7、参考文献 (16)附录 (17)1.绪论1.1 课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猛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和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PLC课程设计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PLC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多种液体自动混合PLC项目的设计与实践,让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技术和应用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PLC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PLC编程语言和调试技巧;了解自动混合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PLC编程和调试能力,能独立完成自动混合系统的设计和搭建;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PLC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LC基本原理:PLC的概念、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PLC编程技术:编程语言、编程步骤、程序调试和优化。
3.自动混合系统设计:系统原理、组成部分、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
4.典型应用案例分析:分析PLC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了解PLC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用于讲解PLC基本原理、编程技术和自动混合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PLC技术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PLC编程和自动混合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基于现场总线的多种液体自 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课 程 名 称院 部 名 称专 业班 级学 生 姓 名学 号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学时指 导 教 师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升级,对于工人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
其中在生产的第一线有着各种各样的自动加工系统,其中多种原材料混合在加工,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在工艺加工最初,把多种原料再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需要的加工以得到产品一直都是在人监控或操作下进行的,在后来多用继电器系统对顺序或逻辑的操作过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实际生产中需要更精确、更便捷的控制装置。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基于现场总线的几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此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过程分析,I/O分配,梯形图,指令表,接线图,电气原理图及情况说明, 经过多次修改和调试,最终实现题目要求。
本文通过对“基于现场总线的几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的分析,解决了按下启动按钮SB1,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当液面到达SQ3时,SQ3接通,关闭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B阀门;当液面到达SQ2时,关闭液体B阀门,打开液体C阀门;当液面到达SQ1时关闭阀门C,搅匀电动机开始搅匀;搅匀电动机工作1min后停止搅动,加热炉开始加热,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T接通,混合液体阀门Y4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等控制问题,实现了控制装置根据液位不同时状态自动转换的的任务。
关键词:液位控制;PACsystems RX3i;程序设计目录1、绪论 (2)1.1课题背景 (2)1.2设计目的与要求 (2)1.3实践器材 (2)2、PAC systems RX3i系统 (3)2.1简介 (3)2.2电源模块 (4)2.3CPU模块 (4)2.4数字量输入模块 (4)2.5数字量输出模块 (4)2.6以太网通信模块 (5)3、系统设计 (5)3.1实践原理及电路 (7)3.2控制要求 (8)4、程序设计及调试 (8)4.1硬件配置 (8)4.2程序流程图 (9)4.3 I/O分配表 (9)5、程序的运行与模拟 (10)6、总结与心得体会 (16)7、参考文献 (16)附录 (17)1.绪论1.1 课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猛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和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
在炼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中,多种液体混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而且也是其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这些行业中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介质,以致现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不适合人工现场操作。
另外,生产要求该系统要具有配料精确、控制可靠等特点,这也是人工操作和半自动化控制所难以实现的。
所以为了帮助相关行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实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的目的,液体自动混合配料势必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大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原有液体混合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提出数据采集、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
设计的多种液体混合装置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在混合过程中精确控制,提高了液体混合比例的稳定性、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1.2 设计目的及要求1复习PLC的基本指令。
2 掌握PLC与外围控制电路的实际接线。
3 掌握PLC延时指令的应用。
4 掌握模拟模块的使用。
5掌握以太网通讯模块IC695ETM001的使用。
1.3实践器材1 GE PACSystems RX3i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二台2 PLC-85010混合液体演示装置二块3 连接导线若干2 PAC systems RX3i2.1简介PAC Systems RX3i控制器是创新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 Systems家族中最新增加的部件。
它是中、高端过程和离散控制应用的新一代控制器。
如同家族中的其它产品一样,PAC Systems RX3i的特点是具有单一的控制引擎和通用的编程环境,提供应用程序在多种硬件平台上的可移植性和真正的各种控制选择的交叉渗透。
使用与PAC Systems RX7i相同的控制引擎,新的PAC Systems RX3i 在一个紧凑的、节省成本的组件包中提供了高级的自动化功能。
PAC Systems的可移植性的控制引擎在几种不同的平台上都有卓越的表现,使得初始设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在应用程序变异的情况下,能选择最适合他们需要的确切的控制系统硬件。
RX3i模块在一个小型的、低成本的系统中提供了高级功能,它具有下列优点:1)把一个新型的高速底板(PCI-27mhz)结合到现成的90-30系列串行总线上。
2)具有Intel 300mHz CPU(与RX7i相同)。
3)消除信息的瓶颈现象,获得快速通过量。
4)支持新的RX3i和90-30系列输入/输出模块。
5)大容量的电源,支持多个装置的额外功率或多余要求。
6)使用与RX7i模块相同的引擎,使得容易实现程序的移植。
7)RX3i还使用户能够更灵活地配置输入/输出,包括:8)具有扩充诊断和中断的新增加的、快速的输入/输出。
9)具有大容量接线端子板的32点离散输入/输出(弹簧型和盒式)。
10)多种通用的模拟量(每个通道可以配置电压、电流、热电偶、电阻式温度监测器、应力计和电阻器)。
10)高密度模拟量(隔离的)。
11)运动模块。
12)使RX3i和90-30系列I/O能“带电‘热’插拨”(仅适用于通用底板)。
13)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更改模块,使得在调整布线、安装、和绘图时更具有灵活性。
14)高性能的以太网和Profibus模块。
2.2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安装在背板上,具有自动电压适应功能;内置智能开关熔丝,具有限流功能。
Demo箱中配置的电源模块型号为IC695PSD040。
该模块的输入电压范围为DC 18-39V,输出电压为DC 24V,提供最大40W的功率输出。
直流电源模块IC695PSD0402.3 CPU模块CPU模块采用Celeron 300MHz处理器,配置10MB用户内存,具有高速运算和高速数据吞吐能力,能轻松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应用。
Demo箱中配置的CPU 模块型号为IC695CPU310,模块面板上有两个串行接口,一个三挡位置转换开关用于设置运行、输出禁止、停止等工作状态。
CPU模块不支持热插拔,在安装或拆卸CPU模块时应先切断电源。
CPU模块需要占用两个插槽,并且可以插在除槽号最高的(最右边的)插槽以外的任何插槽。
2.4数字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用的机械触点和电子式传感器。
Demo箱中配置的数字量输入模块为IC694ACC300,该模块为数字量输入模拟器模块,调试程序和系统时能模拟现场实际连接的输入。
2.5数字量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用于驱动电磁阀、接触器、小功率电机、指示灯和电机启动器等负载。
数字量输出模块将内部信号电平转化为控制过程所需的外部信号电平,同时有隔离和功率放大的作用。
Demo箱中配置的数字量输出模块为IC694MDL754,模块具有正逻辑特性,输出设置连接在电源公共端和模块端子之间,用户必须提供现场操作装置的电源。
2.6以太网通信模块Demo箱中配置的以太网通信模块型号为IC695ETM001,PACSystems RX3i控制器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与PC机、其他PACSystems和VersaMax控制器等进行通信。
IC695ETM001有两个自适应的10/100BaseT(X)的RJ-45端口,用来连接10M Base T或者100BaseTX IEEE802.3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该端口能够自动检测速度、双工模式(半双工或者全双工)和与之连接的电缆接线方式(直行或者交叉)。
3系统设计3.1实践原理及电路图1为一台三种液体混合装置。
L1、L2、L3为液面传感器,液面淹没时接通,T为温度传感器,达到规定温度后接通.图1液体混合模拟装置图图2 电路示意图3.2控制要求液体A、B、C与混合液体阀由电磁阀Y1、Y2、Y3、Y4 控制,M为搅匀电动机,H为加热炉,其控制要求如下:初始状态装置投入运行时,液体A、B、C阀门Y1、Y2、Y3关闭,混合液体阀门Y4 打开20s将容器放空后关闭。
启动操作按下启动按钮START,装置开始按下列给定规律运转:1液体A阀门Y1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当液面到达L3时,L3接通,关闭液体A阀门Y1,打开液体B阀门。
2当液面到达L2时,关闭液体B阀门Y2,打开液体C阀门Y3。
3当液面到达L1时,关闭阀门Y3,搅匀电动机开始搅匀。
4搅匀电动机工作1min后停止搅动,加热炉开始加热。
5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T接通,混合液体阀门Y4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
6当液面下降到L3时,液面传感器L3由接通变断开,再过30s后,容器放空,混合液体阀门Y4 关闭,开始下一周期。
停止操作按下停止按钮STOP后,要将当前的混合操作处理完毕后,才停止操作(停在初始状态)。
4程序设计及调试4.1硬件配置图3硬件配置图4.2程序流程图图4程序流程图4.3 I/O分配表图5 I/O分配表5程序的运行与模拟如图6所示,液体1阀门Q1打开,液体1流入容器当液面到达L3时,关闭液体1阀门Q1。
图6如图7所示,打开液体2阀门Q2。
当液面到达L2时,关闭液体2阀门Q2。
图7如图8所示,打开液体3阀门Q3当液面到达L1时,关闭阀门Q3。
图8如图9所示,搅匀电动机开始搅匀。
图9如图10所示,搅匀电动机工作1min后停止搅动,加热炉开始加热。
图10如图11所示,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T接通,混合液体阀门Q6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
图11如图所示,当液面下降到L3时,液面传感器L3由接通变断开,再过30s后,容器放空,混合液体阀门Q4 关闭.。
图12图13图14如图15所示,开始下一周期,并且以此循环。
图156总结与心得体会课程设计完成了,通过这次对“基于现场总线的几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系统设计”使我摆脱了单纯理论学习的状态,和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了解到电气工程系统设计这门课重要性。
电气工程系统设计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他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
在当今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尤其是单片机技术越来越受人们广泛应用。
因此学会和运用单片机,将对我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有极其重要的帮助,在此次设计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通过对自身的查找,我找出几点不足之处,不会利用查翻资料。
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老师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关于单片机的参考资料。
而我没有去充分利用。
在老师的提示下,我才如获至宝。
通过这次设计。
我学会了基本编程方法,对PAC Systems RX3i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