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导学案之二
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导学案之二

1、藤野先生鲁迅【学习目标】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学习过程】(三个课时)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在加点字的上面书写)绯红宛如驿站解剖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绝2、解释下列词语流言:不逊:匿名:疑惑:瞥见:精通:落第:托词:深恶痛疾:3、填空(1)《藤野先生》一文选自《》,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家、家、家。
(2)《藤野先生》是一篇,这篇文章即表扬了,也表现了。
二、(课堂)学习·研讨·练习(一)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层次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先太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归纳课文中心意思:(二)研讨探究1、这篇文章重点是写藤野先生,但从文章内容上看,却写了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请认真思考,这些内容究竟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试作简要分析。
3、分析下面句子,说出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⑴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⑵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⑶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2课时导学案设计

1、藤野先生鲁迅【学习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学习方法:和谐教学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参与适当引导。
写作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资料链接: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一、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发人深省()烂()漫(熳)绯()红发髻()倘()斗()乱驿()站舜()芦荟()颇()芋()梗()解剖()寒颤颤()抑()扬畸()形干()事不逊()匿()名诘()责杳()无消息瞥()见(2)字词意思教诲(huì):绯红( fēi):抑扬顿挫(cuò):深恶痛疾(wù):物以希为贵:(3)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字豫才,我国伟大的、、。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学案之二

1、藤野先生1课时章、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藤野先生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教师复备(学生笔记)自主学习1、作者、背景简介:2、积累字词(注意:加点字注音、重点词语要解释)绯.红( )、烂熳.( )、不逊.( )、诘.责( )、匿.名( )、解剖.( )畸.形( )、教诲.( ) 、瞥.见( )、凄.然( )、驿.站( )、芦荟.(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 )、抑.( )扬顿挫.( )合作交流一、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2、记叙的线索是什么?3、变换了哪几个地点?4、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5、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二、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朗读第一部分,考虑:1、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4、这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反馈练习1、按拼音填汉字yù( )居芦huì( ) yǎo( )无消息zhàn( )站发jì( )2、给加点字注音。
教诲.( ) 瞥.( )见畸.( )形喝.( )彩诘.( )责系.( )住解剖.( ) 不逊.( )深恶.( )痛疾声调.( )3、选出下列解释、说明中有错的一组。
(1)()A、绯红:鲜红。
B、兼以:加以。
C、烂熳:颜色鲜明而美丽。
通常写作“浪漫”。
D、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2)()A、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B、致使: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
C、名目:事物的名称。
D、讲义:讲课的意义。
(3)()A、杳:很远,没有音信。
B、诘责:质问并责备。
C、适值:正好遇到。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2学科语文时间年月日第周第2课时年级初三年级课题我的母亲备课语文备课组备课人邸伟贾延平李秀兰授课模式四环课型预展型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积累好词佳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核心贴士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的重点段落,从文章质朴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的怀念之情。
并从具体的事件当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习活动安排一、自学环节(10-15分)(一)研读赏析(B级)1.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4.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二)品位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感情。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结合研讨与练习二)(三)拓展延伸(1)朗读、鉴赏有关母爱的诗词。
(2)课外推荐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二、展示环节(20-25分)四、评价环节(1-2分)学法指导:读的过程中要求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从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考虑。
例:“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到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重点段落展示环节请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声音洪亮发现问题栏目课后反思检查签字邸伟。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答案二课堂互动探究:(二)1.A、“匿名信事件”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2.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3.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清国留学生、“我”。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深读课文,理解主题: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资料一: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案之二

3.通过注释和词典了解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为研习课文扫清障碍。
(一)给下列字拼音并注意写法:
绯红()辫子()耸起()油光可鉴()宛如()发髻()驿站()芋梗汤()挟着解剖()扒手()和蔼()落第()畸形匿名()诘责()杳无消息()教诲()瞥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梳理文章的感情 线索,自主品赏文章的语言魅力 。
教学内容
师生随笔
一、预习导航
1、简介作者,读有关注释,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了解介绍时代背景。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 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 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 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课题
《藤野先生》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性阅读,培养质疑精神。
2 .梳理文章的感情线索,自主品赏文章的语言魅力。
3.运用讨论激活学生的智 慧火花,阐述个性见解。
重点
难点1.表现人物性格的典来自材料。2.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理解鲁迅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树立忧患意识。
1、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3、变换了几个地点?
4、记叙了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学展示
学生展示预习导学1-5题的理解,互助探究
1、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2、文章除了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和藤野 先生有什么联系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

一、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
2.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4. 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难点】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2、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难点)【学法指导】这篇课文给读者留下的感受就是“篇幅长而不零乱,材料多而不冗长”,本文有明确的线索贯穿全文,因此在学习时,我们要注意抓住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交往、分别和别后对先生的怀念这条线索。
同时,要注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2.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深恶.痛疾()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3、解释加点的字。
油光可鉴.()好意难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毫.不介意()出言不逊.()4、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实在标志..极了③居然..睡安稳了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合作探究】问题一: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问题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的?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练习巩固】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藤野先生》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藤野先生》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鲁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体裁,识记生字词。
2.速读课文,概括我和藤野交往的几件事,初步了解藤野是一个怎样的人。
3.理清文章的层次和线索。
学习重点: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主要事件。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初步了解对藤野的感情。
一、预习导学1.解释以下字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宛如:芦荟:畸形:匿名:发髻:瞥见:系住诘责杳无消息:油光可鉴深恶痛疾: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3)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
()3.填空。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和家。
原名,浙江绍兴人。
《藤野先生》与《》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4.快速阅读课文,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5.鲁迅先生求学变换了几个地点,课文中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6.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结构,并说说各局部的大意。
二、合作探究1.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如何?试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加以说明。
2.结合课文,谈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三、拓展延伸(一)阅读下面短文,答复以下问题。
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③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黄昏,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着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
鲁迅
【学习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学习过程】(三个课时)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在加点字的上面书写)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畸.形不逊.匿.名诘.责
凄.然教诲.瞥.见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绝
2、解释下列词语
流言:
不逊:
匿名:
疑惑:
瞥见:
精通:
落第:
托词:
深恶痛疾:
3、填空
(1)《藤野先生》一文选自《》,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家、家、家。
(2)《藤野先生》是一篇,这篇文章即表扬了,也表现了。
二、(课堂)学习·研讨·练习
(一)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先太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归纳课文中心意思:
(二)研讨探究
1、这篇文章重点是写藤野先生,但从文章内容上看,却写了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请认真思考,这些内容究竟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试作简要分析。
3、分析下面句子,说出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⑴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
..了。
⑵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
....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⑶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三)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第5至38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1、选出对“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2
分)()
A、作者被动地观看枪毙中国人实在是自己遭到的一种不幸和厄运。
B、作者在幻灯片里看到了中国人的不幸与命运。
C、作者在幻灯片里看到了被枪毙的那个中国人的命运。
D、学生们在课堂上观看幻灯片是一种不幸的命运。
2、选出对作者写作此文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作者遭受了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
B、作者正受清国留学生和“爱国青年”的排挤。
C、作者处在“无聊”的状况之中。
D、作者正与“正人君子”作着不懈的斗争。
3、作者在仙台学习时一些“爱国青年”是怎样对待作者的?此时藤野先生又是怎样对待作者的?请各举选文中的相应事例加以概括说明。
(2分)
4、作者是怎样认识几个职员对自己的优待的?又是怎样认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的?请分别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5、作者在文中回忆“电影事件”时说,日本“爱国青年”看到日军枪毙中国人时课堂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而日本有人回忆当时课堂上的情景,却说是“学生大体是静静地看着”。
你认为谁的记忆更真实准确?为什么?(3分)
6、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有人认为是反映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人认为二者兼而有之。
——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分)
三、(课后)拓展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