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气象站资料推算附近森林浅层地温和气温

合集下载

用气象站资料推算附近森林浅层地温和气温

用气象站资料推算附近森林浅层地温和气温

用气象站资料推算附近森林浅层地温和气温关德新;吴家兵;金昌杰;韩士杰;王安志【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06(42)11【摘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

森林的碳循环包含着复杂的生理和物理过程,主要包括树木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对这些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土壤呼吸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呼吸的40%~80%(Raich et al.,1992),一般认为土壤呼吸强度与浅层土壤温度呈指数关系,所以浅层土壤温度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Anthoni et al.,1999;Hollinger et al.,1994;吴家兵等,2003;关德新等,2004;于贵瑞等,2004),而森林冠层气温是决定树木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胡新生等,1996;1997;何维明等,2003)。

【总页数】6页(P132-137)【作者】关德新;吴家兵;金昌杰;韩士杰;王安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相关文献】1.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 [J], 杨萍;刘伟东;仲跻芹;杨杰2.空间插值法在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J], 谢明;陈焰犊;尚雷;蒙成3.河北保定气象站长序列气温资料缺测记录插补和非均一性订正 [J], 司鹏;郝立生;罗传军;曹晓岑;梁冬坡4.观测时间对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气温资料的影响分析 [J], 孟茹;张世昌5.和布克赛尔县气象站和拟迁新站址气温和风要素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J], 樊阳春;姚楚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象标准》⽓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业与民⽤建筑⼯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象局北京⽓象中⼼⽓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泛征求了建筑、⽓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象参数的项⽬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象参数项⽬较⼴,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的⽓象参数及⽓候特征分析,供⼯业与民⽤建筑⼯程设计、施⼯中使⽤。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年⼀遇最⼤风速”、“⽇平均⽓温≤5℃的⽇数及度⽇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业与民⽤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建筑热⼯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参数的统计⽅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意图、参数表等。

第⼀章总则第1.0.1条为满⾜⼯业与民⽤建筑⼯程的勘察、设计、施⼯以及城镇⼩区规划设计的需要⽽提供统⼀的建筑⽓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的参数系⼯业与民⽤建筑⼯程中通⽤的建筑⽓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件时所⽤的⽓象参数,已列⼊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1985年底的⾏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林浅层地温特征分析

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林浅层地温特征分析

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林浅层地温特征分析马鸿儒;吉春容;邹陈;李新建;袁玉江【摘要】森林地温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对地温的研究有利于利用森林气象资料做好森林气象服务工作.本文利用新疆天山雪岭云杉林2009年的地温数据,分析不同深度地温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 cm以上各层地温日变化均呈正弦曲线,近地表变化趋势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变幅急剧减小;40 cm地温始终高于10 cm和20 cm地温:不同深度地温日变化的相位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地温呈现随深度增加地温降低的垂直变化特征;冬季不同深度的地温呈现随深度增加地温升高的垂直变化特征.3月中旬至8月中旬,近地层的地温高于深层,而在8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深层地温高于表层.【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0(004)006【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天山;雪岭云杉;地温特征【作者】马鸿儒;吉春容;邹陈;李新建;袁玉江【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161.2地温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形成。

霸州市气象站迁站前后地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霸州市气象站迁站前后地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霸州市气象站迁站前后地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霸州市氭象站是一个很重要的氭象观测站点,它能够为当地的氭象预报和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对于氭象站的建设和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是关系到氭象预报的准确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安全的。

最近,霸州市氭象站进行了迁站工作,并且更新了地温观测设备。

我们对迁站前后的地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迁站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迁站前的地温观测资料根据迁站前的地温观测资料显示,霸州市氭象站的地温观测数据相对稳定,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

地温的变化主要与氭象站周围的环境变化有关,比如建筑物的增加、植被的减少等。

总体上来看,迁站前的地温观测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气象站周围地区的地温情况。

氭象站的迁站工作完成后,新的地温观测设备投入使用。

迁站后的地温观测资料显示,新的地温观测设备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

相比较于迁站前的数据,迁站后的地温观测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准确和可靠。

四、进一步改进措施尽管迁站后地温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温观测数据的波动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备和观测方法,以提高地温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可以考虑增加地温观测点的数量,以覆盖更广泛的地区,提高地温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迁站前后的地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显示,迁站对地温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迁站后的地温观测数据相对更加准确。

在未来的氭象站建设和观测工作中,应进一步改进技术水平和观测方法,不断提高地温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氭象预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准确的氭象资料。

探讨草温、地温和气温三者间的变化规律

探讨草温、地温和气温三者间的变化规律

探讨草温、地温和气温三者间的变化规律作者:周颖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利用丰台站2011年1月-12月的草温、地温与气温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下垫面温度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气温;草温;地温;变化规律自动气象站0cm地温传感器安装在人工站地温表和浅层地温表东侧的裸地内,传感器埋入土中一半,另一半露出地面,有积雪时位于积雪下部,不同于人工0 cm地温被积雪覆盖时要移至雪面观测。

气温传感器置于百叶箱中,测量距地1.5米的空气温度。

本文利用本站2011年1-12月草温、地温、气温资料,对比分析了三者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变化规律。

1 全年变化曲线由一年12月三种温度的平均值可以得出,草温、地温、气温三者的年变化规律相同,年平均温度地温最高,气温与草温接近。

由每月三种温度的极端值最高值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整体来看三种温度的极端最高规律为:地温>草温>气温,极端最高均出现在6月。

由每月三种温度的极端最低值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三种温度的极端最低规律为:气温>地温>草温,极端最低均出现在1月。

2 日变化曲线2.1 晴天日变化由4月18日(春)6月13日(夏)10月3日(秋)1月6日(冬)这四天中三种温度晴天的日变化数据可以得出:以上4日的天空状况均为晴(总低云量为0)、微风。

三种温度在日出前的变化比较平缓,日出后地面接受太阳短波辐射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后迅速升温,日较差最大;由于土壤和空气的热容量不同,且气温传感器置于百叶箱内,气温的日较差最小。

夏秋两季草叶生长茂盛,草温的PT100A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直接暴露在太阳下,可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热量升温,同时由于草的蒸腾、保湿作用又会使其温度下降,部分热量通过辐射、乱流散热和温度传感器导线传导散热降温;而地温传感器除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热量外,还可通过温度传感器下半部分与地面的接触吸收地面辐射升温,故白天地温高于草温。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地理气温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地理气温的数学公式,它可以根据一定的参数以及地理位置来估计某个地区的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可以是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量的。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的情况来估算地球表面的温度。

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与地表相互作用,并在空气中产生温度。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根据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估算出地球表面的气温。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它会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纬度、季节、日照时间、云量等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的参考内容:1. 简化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气温 = 基础温度 + 基于海拔高度的修正值 + 基于纬度的修正值 + 基于季节的修正值 + 基于云量的修正值其中,基础温度是该地区的平均温度,海拔高度的修正值会对气温产生影响,纬度的修正值会根据地区的纬度情况进行调整,季节的修正值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变化,云量的修正值会考虑云量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影响。

2. 基于能量平衡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放射平衡方程:入射太阳辐射 =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 + 地表向大气层辐射 + 大气层向地表辐射 + 地面其他热通量地表与大气层的热通量平衡方程:地表净辐射 = 地表向大气层辐射 + 大气层向地表辐射 + 地表其他热通量这两个方程是典型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其中的各个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得到地球表面的气温。

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气温计算公式只是对气温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准确的预测模型。

地理气温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海洋流、降水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气温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气象模型来进行更准确的气温预测和分析。

自动气象站培训(1)

自动气象站培训(1)
自动气象站培训(1)
CAWS600-B自动气象站
CAWS600-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采集器
风向、风速 温、湿度
气压 雨量 地温 蒸发
传感器
采集核心
CAWS-FL01
防雷板 DT50
串口隔离器
通讯部件
UPS 主控机 打印机
供电系统
CAWS-DY01
自动气象站培训(1)
1.1 采集器的内部结构
红色,
充电时亮, 充满后灭。
¨ PTB220气压传感器无需定期或预防性的维护措施,但 需要定期对干燥剂进行除湿或更换,以保证气压传感 器的正常工作及延长气压传感器的寿命。
自动气象站培训(1)
4. 风向风速传感器介绍
¨ 风向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距地10米处地面风的风向、 风速,并转换为电信号。
¨ 传感器的供电电压为+12 V。 ¨ 风向传感器是低起动风速的光电风向传感器。 ¨ 风速传感器是响应快、启动风速低的光电子风速计。
测量范围 0 ~ 360°
响应灵敏度 0.3 m/s(30度偏角)
工作电源 10~14VDC
分辨率

输出信号 0 ~ 2.5 V
抗风强度 75m/s
工作环境 -40℃ ~ +60℃
0 自~动气1象0站0培%训(1)RH
4.2 风速传感器的原理及技术指标
¨ 三个轻质锥形风杯;
¨ 附着在中心不锈钢轴上的截光 盘随轴旋转 ;
¨ 冬季结冰时,可能会产生风向和风速冻结现象,出现 这种情况时,可采用电加热方法进行排除。
自动气象站培训(1)
5. 雨量传感器介绍
SL2-1型雨量器 雨水由截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的集水器汇集,
通过小漏斗流入翻斗。 翻斗内的水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翻斗翻转,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et t n i i h a fm e m to lg a mesrm nsi o s ae .A mpr a mo e t et aete a h sma oswl f1te gp o ir eer o cl au e t nfr t ra n e icl dl o s m t h i i i l l o o i e e i i r
t mp r t r n t e c wn a d s i t mp r t r t5 a d 2 m e t n t e mi e o e to r a ・e v d a d Ko a ・ i e Wa e e a u e i h r n ol e e a u a n 0 c d p h i h x d f r s fb d・ a e n r n・ n S o e o l e p
et lh d co igt terc rig t da et to lg a tt n h ee et o esn n nw cv rg e ae s bi e ,acr n h eo nsa ajc n er o c s i .T f c f ao sadso oe ew r tk n a s d o d me o i l ao s s a e
森 林 生态 系统碳循 环研 究 已成 为全球 气候 变化研 究 的焦 点之一 。森林 的碳 循环包 含 着复 杂的 生理和 物
理过程 , 主要包 括树木 的 光合 与呼 吸作用 , 土壤 温度 和空气 温 度对 这些过 程具有 重要 影响 , 如 , 壤呼 吸 占 例 土 整个森 林 生态 系统呼 吸 的 4 % ~8 % ( a h e a . 9 2 , 般认 为土 壤 呼吸 强度 与 浅 层 土壤 温 度呈 指 数 0 0 R i t 1 ,19 ) 一 c 关系 , 以浅层 土壤 温度 成为该 领 域研究 的一个 重要 指 标 ( n oie a . 19 ;H lne t 1 ,19 ; 家 所 A t n t 1 , 99 o i re a . 94 吴 h lg
Ab t a t Ai a d s al w o lt mp r t r n f r s i r mp r n a t r mp c i g c r o y l n l n h so o y ( sr c : r n hl o s i e e au e i o e tst a i o t tf co s i a tn a b n c ce a d p a tp y il g 1 e e a f t e e o y t m .I i n e e t e meh d t si t g t e e t mp r t r s b h e o d n s a e g b rn t o oo ia t t n. h c s se t sa f c i t o o e t v mai h s e e a u y t e r c r i g tn i h i g me e r l gc s i n e o l a o
G a ei WuJ bn JnC agi H nS ie Wa gA z i u nD xn i i a g i h nj a h i e j n nh
(ntu pldEo g ,Cie cdm f Si c Sey n 106 Isteo pi cl y hnsAa eyo c ne it fA e o e e s hnag10 1)
i t c o n n mo e sa l h n .T e r s l h w d t a si t n r l a c r a c t h a u e n s n o a c u ti d le t b i me t h u t s o e h te t s e s mai s we wel c o n e w h t e me s r me t . o e d i Ke r s: a ra d s al w olt mp r t r y wo d i n h l o s i e e a u e;t e mie o s o r a -e v d a d Ko a - i e;me e r l gc l s t n h x d f r t fb d l a e n r n p n e o e t o o ia t i o ao
维普资讯
第4 2卷 第 1 期 1
20 0 6年 1 1月




Vo .2.No. 14 11 NO ,2006 V.
S ENT A CI I
SL I VAE
SNI I CAE
用气 象站 资 料推 算 附近 森 林浅 层 地 温和气 温
Esi a i g Ai n h lo S i Te p r t e n F r tS t y t e Re o d ng t m tn r a d S al w o l m e a ur s i o e i b h e r l gc lS a i n tNeg b rn t o o o ia t to
关德 新 吴家 兵 金 昌杰 韩 士杰 王 安志
( 国科 学 院沈 阳 应 用生 态 研 究 所 沈 阳 10 1) 中 10 6
关 键 词 : 气 温 和浅 层 地 温 ; 松 针 阔 叶混 交 林 ; 象 站 红 气 中 图分 类 号 :78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482o )1 12— 6 10 —78 (o6 1 —03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