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夏
认识有机化合物

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由于碳元素的特殊性质,使得有机化合物极为丰富和多样,是生命体和自然界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组成、分类、应用等方面来进行一定的探究,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特性1.高丰度:天然界中含有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同时人们通过化学反应也能够制得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2.高复杂性:有机化合物由碳元素与不同的原子团结合而成,使得一种特定化合物的分子十分复杂,其中可能包含着各种原子,如氧、氮、硫等等。
3.反应性强:化学反应中,有机化合物往往是比较活跃的,容易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
此外,有机化合物通常有着一定的极性,也会降低它们稳定性。
二、组成1.碳元素:是无机化合物中没有的元素,碳元素具有独特的性质,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化学键,从而使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千变万化。
2.氢元素:是有机分子中碳元素常见的伴生原子,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与碳原子相连形成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3.氧元素:在有机化合物中,氧元素也是比较常见的伴生原子,例如:乙醇(C2H5OH)。
4.氮元素: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药物、染料等化学品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脲和酰胺等。
三、分类1.脂肪族化合物:由一条直链或分支不极性碳链构成。
通常是潜在的燃料存储形式,如石油、天然气等。
2.环状化合物: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结构。
其中,脂环族化合物环上包含一个或多个含氧、氮、立体活性中心等官能团,如苯、香豆素等。
3.共轭系统化合物:由含有一个或多个共轭烯或环烷等的圆环或链体系的有机分子构成,如丁二烯、花青素等。
四、应用1.药物:许多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治疗疾病等作用,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2.燃料:有机化合物是燃料主要的来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有机化合物的产物。
3.食品添加剂:现代工业中常用一些有机化合物作为食品添加剂,主要增加口感、防腐以及改善颜色等。
苏教版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课件:专题1专题优化总结

10
30 25
x 1 则 = ,x=3; 10 30 y 1+ 1 4 = ,y=6; 10 25 所以该烃的分子式为 C3 H6。
答案:分子式为C3H6。
栏目 导引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3.有机物A蒸气的质量是相同条件下同体积 乙醇蒸气的2倍。1.38 g A完全燃烧后,若将
燃烧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会增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讨论:①若 x=1,则 y=0,不合题意,舍去; ②若 x=2,则 y=4,该烃的分子式为 C2 H4; ③若 x=3,则 y=8,该烃的分子式为 C3 H8; ④若 x=4,则 y=12,不合题意,舍去; ⑤若 x>4 时不必再讨论。
栏目 导引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2.室温时某气态烃10 mL与过量氧气混合, 点燃爆炸后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比点燃前
栏目 导引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可见,每个A分子中含有3个—OH,其结构 简式为
栏目 导引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答案:(1)46 (3)能
(2)C2H6O
因为实验式C2H6O的有机物中,氢原
子数已经达到饱和
(4)CH3OCH3
C2H6O
栏目 导引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专题集训
1.在常温、常压下,将某气态烃与适量的氧
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到
常温,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反应前混合气体 的一半,再用NaOH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 为真空。该烃的化学式可能为(双选)( A.C2H4 C.C3H8 B.C3H6 D.C4H8 )
栏目 导引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栏目 导引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系列练习lu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A卷双基再现1.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所发生的反应,下列化合物中不是有机物的是()A.CO2B.C2H6C.HCHO D.CH3OH2.过滤过程中如果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很少,对有机物的溶解性比较强,那么过滤后()A.有机物仍然在滤液中B.杂质在滤液中C.有机物停留在滤纸上D.杂质停留在滤纸上3.★城市居民使用的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丁烷,在使用过程中,常有一些杂质以液态沉积于钢瓶中,这些杂质是()A.丙烷与丁烷B.乙烷与丙烷C.乙烷与戊烷D.戊烷与己烷4.★要对热稳定好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为()A.重结晶B.蒸馏C.过滤D.萃取5.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减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B.①和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2-)C.硝基(-NO2)和二氧化氮(NO2)D.羟基(-OH)和氢氧根(OH-)7.★0.1mol化合物甲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8LCO2(标况下测量),推测甲是()A.CH4B.C2H4C.C2H6D.C6H68.把四氯化碳加入到碘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发现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__ ___色,这是水层,下层为____ __色,是_______ ___。
这一实验说明了CCl4___ _(易溶或不溶)于水,密度比水_ _(大或小),碘在_ _ ____中的溶解度大于___ ___中的溶解度。
变式活学9.(教材第1题变式题一)自然界中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A.无机化合物B.有机化合物C.铁的化合物D.碳水化合物10.★(教材第1题变式题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去的物质B.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C.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D.有机物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11.★(第8题变式题)鉴别四氯化碳和乙醇两种有机溶剂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是最简单?书写出鉴别的原理和实验的步骤。
认识有机化合物完整

认识有机化合物完整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物质。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性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命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来全面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定义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元素是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可以将其定义为由碳-碳键和碳-氢键构成的化合物。
碳元素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原子连接,形成稳定的化学结构。
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其他元素,如氧、氮、硫等。
二、分类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类别:1. 烃: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等。
烃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其中烷烃是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的直链或环状结构,烯烃是通过双键连接,炔烃是通过三键连接。
2. 醇:由羟基(-OH)官能团连接的化合物,如甲醇、乙醇等。
醇具有溶解性高、容易反应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领域。
3. 醛和酮:醛是含有戊氧基(C=O)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甲醛、乙醛等;酮是含有戊氧基的化合物,如丙酮、己酮等。
醛和酮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
4. 酸和酯:酸是含有羧基(-COOH)官能团的化合物,如乙酸、柠檬酸等;酯是含有酯基(-COO-)的化合物,如乙酸乙酯、柠檬酸甲酯等。
酸和酯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5. 脂肪类化合物:主要是指脂肪酸和甘油等,是构成脂质的基础成分。
脂肪酸是含有长链碳酸基的有机化合物,甘油是含有羟基的化合物。
三、性质1. 燃烧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燃烧反应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2. 溶解性:有机化合物在合适的溶剂中可以溶解,溶解度受分子大小、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3. 反应性: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反应性,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4. 氧化性:一些有机化合物可以被氧化剂氧化,产生氧化产物。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其他元素(如氢、氧、氮等)通过共价键构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领域中,有机化合物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他们在生物、医药、材料学等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章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常见的类别。
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是由碳元素与其他元素通过共价键形成的。
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因此可以形成多个共价键。
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后,碳原子可以形成直链、支链、环状结构,从而构成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1. 燃烧性质:有机化合物可以燃烧,释放出能量。
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溶解性质:许多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如醇类、酮类等。
但也有部分有机化合物在水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如甲醇、乙醇等。
3. 酸碱性质:一些有机化合物具有酸性或碱性。
酸性有机化合物在水中可以形成酸性溶液,碱性有机化合物在水中可以形成碱性溶液。
4. 反应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较高,常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类别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常见的类别包括:1. 烃类:由碳氢化合物组成,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三类。
烷烃是由碳氢键构成的直链或支链烃类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
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如乙烯、丙烯等。
炔烃是含有碳碳三键的化合物,如乙炔、丙炔等。
2. 醇类:由羟基取代碳链形成,以羟基(OH)为特征。
根据羟基数量和取代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等。
常见的一元醇有甲醇、乙醇等。
3. 醛类:由羰基取代碳链形成,以羰基(C=O)为特征。
根据羰基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顺式醛和内醛。
常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4. 酮类:由羰基取代碳链形成,以羰基(C=O)为特征。
羰基位于碳链内部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酮。
常见的酮有丙酮、甲基乙酮等。
5. 酸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有机酸。
《认识有机化合物》简单的有机化合物PPT

中 碳原子成键特点和方式
碳 a.碳原子需形成四个共价键;
原 b.碳原子之间或与其它原子都可以形成共价键;
子 的 成
c.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单键、双键或三键;
d.碳原子的结合方式:链状和环状,还可带支链。
键
特
点
1、定义: 仅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最简单的烃:CH4 2、分类:
3、(2018·西安一中期中)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 )
课 堂
①CH3(CH2)2CH3 ③(CH3)3CH
练 A.②④①③
习 C.④③②①
②CH3(CH2)3CH3 ④(CH3)2CHCH2CH3 B.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结论:烷烃的C数越多,沸点越高。 在C数目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①② ③ ④
C—C—C—C
现 象
C
同一个C原子上的H原子等效
等效H判断: 镜面对称位置上的H原子等效
C
①
C—C—C C
同一个C原子所连的—CH3上的H原子等效
5、分子式为C4H10的烃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B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课 堂 解析:
①②
C—C—C—C
练
习 等效氢原子种类
现 象
C
(3)从主链取下2个C原子作为支链
2个—CH3
(定一移一) C
1个—CH2CH3 C—C—C(新戊烷)
注意:① 支链不能连在链端
C
② —CH2CH3不能连在离链端的第2个C原子上 ③ 从主链取下的C数<主链剩余C数
小组合作探究 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
《认识有机化合物》 讲义

《认识有机化合物》讲义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机化合物无处不在。
从我们吃的食物,如糖、油脂、蛋白质,到我们穿的衣服,如棉花、聚酯纤维,再到我们使用的各种塑料制品、药品、燃料等等,都包含着有机化合物。
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由于它们的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似,通常不被认为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之一是它们通常含有碳碳键和碳氢键。
这些键的存在使得有机化合物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从而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性质。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有机化合物,我们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1、按照碳骨架分类(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比如,正丁烷、丙烯等。
(2)环状化合物:碳原子连接成环。
又可以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环己烷,芳香化合物如苯。
2、按照官能团分类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₂)、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
例如,乙醇(CH₃CH₂OH)含有羟基,属于醇类;乙醛(CH₃CHO)含有醛基,属于醛类;乙酸(CH₃COOH)含有羧基,属于羧酸类。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给有机化合物准确地命名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清晰地交流和理解不同的化合物。
1、链状烷烃的命名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的碳原子个数称为“某烷”。
从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确定支链的位置。
例如,CH₃CH(CH₃)CH₂CH₃被命名为 2-甲基丁烷。
2、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首先找出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以官能团的位置最小为原则进行编号,再加上官能团的名称和位置。
比如,CH₃CH=CHCH₂CH₃被命名为 2-戊烯。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于理解它们的性质至关重要。
《认识有机化合物》课件

构象则是分子中各个原子在三 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可以通 过分子旋转和振动等方式发生 变化。
0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物理性质
01
02
03
04
沸点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沸点较低 ,因为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小
。
熔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也较低,并 且熔点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
关。
溶解性
有机化合物通常易溶于有机溶 剂,难溶于水。
为-1。
共价键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通过共价 键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分子结
构。
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碳原子的外 层电子分布情况,能够与其他原 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稳定的电子云
分布。
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包括单键、双 键和三键等。
分子构型和构象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构型指的是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立体 排列方式。
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形状和性质 ,对于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反应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规范操作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注意环保
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液等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 处理,以保护环境。
密度
有机化合物的密度通常比水小 ,因为它们的分子质量较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稳定性
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 能稳定存在,如烷烃在常温常 压下稳定。
反应活性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酸碱性质
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酸或碱的 性质,可以参与酸碱反应。
常见的化合价为+1。
其他原子和基团
氧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g某有机物A在过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 将生成的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增重7.2g,后通 过碱石灰增重13.2g,剩余气体只有氧气。又 知,测得该化合物的蒸气对气态乙醇的相对 密度是2,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C3H8O3
2、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
1832年和维勒合作提出 “基团论”:有机化合物由 “基”组成,这类稳定的“ 基”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1838年李比希还提出了 “基”的定义
物中所含元素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与 分子式在数值上相差n倍 解法:根据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元
素的质量比),求出该有机物的最简式,再根 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求n的值,即可确定分子式。
例:已知某烃分子通过李比希法测得碳氢比为 1:2,其最简式为 , 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求该 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
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P2:化学史话)
∆ NH4CNO == CO(NH2)2 ——打破了“生命力论”
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1、萌发于17世纪
2、创立并成熟于18、19世纪 3、20世纪这一学科已发展成一门内 容丰富、涵盖面广、充满活力的学科
4、21世纪它又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萌发和形成阶段
有机物中的“基”包括两类,一是烃基,另一 类是官能团。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 余的部分叫做烃基(如甲基、乙基),一般用 -R 表 示,官能团决定着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是有机化学重要的分类依据。
课堂演练
练习:指出下列物质中存在的基团 CH3OH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CH3COOCH2CH3
应用:李比希法在C、H、O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产物为 C→CO2,H→H2O,Cl→HCl。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 若产物中只有CO2和H2O ,则其组成元素肯定有C、H, 可能有O。
欲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
设有机物燃烧后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C),H2O中 氢元素质量为m(H)。若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思考:不同的基团具有不同的结构和 性质特点。那么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呢?用什么方法呢?
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NMR)
红外光谱(IR)
质谱法(MS) 紫外光谱法(UV)
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应用原理
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 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 记录到有关信号,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 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 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从核磁共振氢谱图 上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 的数目。
例题
1) 3.2 g某有机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则该化合物由哪些元素 组成?这几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有机物所含各元素原子 个数的最简整数比
2) 13.8 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测 得生成水16.2 g,二氧化碳26.4 g. 求其最简 式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2H6O
探究: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 20%,求A的最简式。若要求出A的分子式还需要 哪些信息? 又知 在标准状况下A的密度为1.34g/L, 或 在相同状况下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
标况密度(或 相对密度)
有机物中各元 素原子的质量 分数或物质的 量比
相对分 子质量 分子式
最简式
练习
(4)大多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反应特点 ——“ 难 ”
(1)反应速度较慢,通常需要加催化剂和加热 ——“ 慢 ” (2)副反应多、产物复杂 ——“ 副反应 ”
3、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1)有机分子中的化学键 —— 共价键, (2)碳是四价的——C原子自身相互结合能力强
(3) 碳与碳之间可以成键,形成复杂化合物——结合方式 多种多样(单键、双键、三键、链状、环状)
3.我国近年来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 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C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4.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被划为无机 物的原因是 C A.结构简单 B.不是共价化合物 C.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近 D.不是来源于石油和煤
5.在科学史上中国有很多重大的发明和发 现,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 世界的贡献的是 B ①指南针 ②造纸 ③火药 ④印刷术 ⑤炼 铜、炼铁 ⑥合成尿素 ⑦人工合成具有活 性的胰岛素 ⑧提出氧化学说 ⑨提出原 子—分子学说 A、②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⑧⑨ D、①②③④
2、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软)
这张不起眼的“白纸”就是填补国内空白 的高科技“人造皮肤”。这种“人造皮肤” 能帮助伤口尽快恢复。比如烧烫伤,把水 泡的水放出,用药清洗后,将“人造皮肤” 敷贴在伤口上,很快“人造皮肤”就和人 的身体长在一起,成了真的皮肤。
课堂练习
1.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A、过渡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C B、第Ⅲ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C、第Ⅳ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D、第Ⅶ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A.碳酸 B.汽油 C.蔗糖 D.合成纤维
原始社会末期,古人利用谷物酿酒制醋
我国周代使用靛蓝、茜草天然燃料染布 公元前一世纪,我国使用天然气井
西汉初期造纸
我国3000年前以粮制糖
公元前一世纪,发展本草医学
1.到17世纪,人类学会了使用酒精、醋、 染色、植物和草药,了解了一些有机化合 物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等。
2.18世纪,人们对天然有机化合物进行了 广泛而具体的提取工作,得到了大量的有 机物。 3.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先 提出“有机物”和“有机化学”这两个概 念;19世纪欧洲经历技术革命,有机化学 得到了空前发展· · · · · · · · · ·
斯德哥尔摩学院院士,十九世纪上半 叶化学界的最高权威。他对化学的突出 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 (1)测定原子量和制定元素符号; (2)提出电化二元论。 1803年 发现了铈 1817年 发现了硒 1828年 发现了钍。 1806 年 开始使用“有机化学”名称 1827年 指出“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 1835年 提出“催化”这一名。
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注:碳的氧化物 、碳酸(盐)、金属碳化物、二硫 化碳、氰酸(盐)、硫氰酸(盐)、氢氰酸(盐)除外)
衣
人 类 生 活 离 不 开 有 机 物
食 住 用 行 其它
1.有机化合物特征: (1)种类繁多、数目庞大 ——“ 多 ” (2)易燃烧(极少数例外) ——“ 燃 ” (3)熔、沸点较低(一般在250oC以下),易挥发性 ——“ 低 ”
选修(理科)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介绍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有机化学的基 本概念与原理
专题2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学习有机化学 的钥匙
专题3:常见的烃
3、有机化学的应用
现在人们不仅能够合成自然界中存在 的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 的有机物,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如:三大合成材料(即“合成塑料、合成橡 胶、合成纤维”) 、合成药物、一些特殊性 能的有机功能材料等。
高分子分离膜
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目前大量使用的软 质隐形眼镜。隐形眼镜常用以下材料制成: 1、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硬)
• ②钠融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 存在N、Cl、Br、S等元素; • ③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 是否存在卤素。——火焰为绿色 • ④元素分析仪可确定有机物的元素 组成,能同时对C、H、O、S等多种 元素进行分析。(P7)
元素分析仪
李比希法(或燃烧法或氧化法) ——最早的碳、氢元素分析法 1831年李比希利用氧化 铜在高温条件下氧化有机物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分 别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吸 收水和二氧化碳,测定出碳 和氢的质量分数。
总结:元素的确定,再各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或 物质的量比的确定→确定最简式
(二)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 直接法(即“物质的量法”)
解法:直接求算出1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 的量,即可确定分子式。
例:若上题中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C2H6O 则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
2.最简式法:最简式又称实验式,指有机
(二)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
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物理学等相关 学科研究成果的出现,有机化学有了极大的发展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P5)· · · · · · · ·
此外,有机化学研究手段的发展经 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计算机化, 从常量到超微量的过程。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X射线 衍射等物理方法的引入,使有机分析达 到了微量、高效、准确的程度。 有机化学还能破译并合成蛋白质, 认识并改变遗传分子,从分子水平上揭 示生命的奥秘……
(4)同分异构现象普遍 例:C2H6O就可以代表乙醇和二甲醚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阅读:课本2-5页 1、有机化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是始 于谁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18世纪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 化学的概念(P2:图1-1)
2、打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界限的化 学家是谁?他用什么物质的变化证明?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