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沁园春 长沙1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一语文()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掌握文中字词。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知识点01 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

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词,又名 曲子词 、长短句 或 诗余 ,是 隋唐 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到了 宋代 ,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 词牌 ”,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它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但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

有的词还在它的下面另立标题,表明作品的 主题 ;有的词还有小序,用来说明作品的 写作缘由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下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词从字数上分为 小令 、 中调 和 长调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 小令 ,59字至90字为 中调 ,90字以上为 长调 。

词可以和乐演唱,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 一阕 或 一片 。

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以两片居多,称“ 上片(阕) ”“ 下片(阕) ”。

知识点03 生字注音沁(qìn )园春 橘(jú)子洲 百舸(gě) 怅(chàng )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 róng ) 岁月稠(chóu ) 遒劲(qiújìng ) 浪遏(è)飞舟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4 解释词语百舸:许多船。

舸,大船。

漫江:满江。

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

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文中指兴衰。

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知识点1. 字词百舸(gě) 橘(jú)子洲廖(liáo)廓峥嵘(zhēng róng) 挥斥方遒(qiú) 遏(è)2. 背景与主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 伟人与词作《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

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

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情洋溢。

王国维曾经说过:“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

”伟人赋自然之景以深刻的哲理,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揭示了在斗争中求生存的自然规律。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朗诵时声音要深沉、有力、稳健,读 出诗人卓然傲立,一览群芳的风范。
• 4——10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集体朗读并讨论:读七句话要用什 么样的语调?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 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 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 特点?
下阕小结:


过渡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风壮 华志 正凌 茂云 奋乘 然风 前破 行浪
全词思路: 3、全词总结
立→看→问
忆 →恰 → 记 •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
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 竞自由”的精神。有感而发,提出苍茫 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思考:课文标题为什么是长沙?
明确: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 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 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 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标题 改动,内容必须改变。如《沁园 春·雪》。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远) 江中的“百舸” (近) 空中的雄鹰(高) 水底的游鱼 (低)
或广博, 或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 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 等
以壮景抒豪情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1必修1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1必修1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自主探究
古人填词,不少是写秋的,提到秋,大家能联想到哪些 诗句?今天,我们看一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又是一派 怎样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心态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一、词 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琴 趣,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原是配乐而歌的歌 词,在发展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样式。词牌是 填词用的曲调名称,每个调各只标志固定的文字数,音 韵,结构,与内容无关,分上下阕。根据字数分为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 上)。根据情感意境又可分为婉约豪放两大类。
作者发出“谁 主沉浮”的疑问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下 阕




谁主沉浮
↗ ↖


下阕通过回忆往事,表明自己志向, 含蓄回答了上阕疑问。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四、局部赏析 1.上阕写作哪些景物?画出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 下,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山 —— 树茂色红 水 —— 碧绿清澈 船 —— 争先恐后 鹰 —— 展翅高飞 总:万类霸天竟自由 生机勃勃 情感:热爱、忧虑(怅)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评课稿1. 写作背景介绍《沁园春·长沙》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歌,被收录于《毛泽东诗词集》。

该诗以长沙的春景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本文旨在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对这首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评述。

2. 教材内容分析2.1 诗歌理解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之前,教材会引导学生先读一篇关于湖湘文化的短文,帮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诗歌的背景。

接着,教材以多个章节的形式对《沁园春·长沙》进行深入的解析与讲解。

首先,在第一章节中,教材会引导学生读诗歌原文,并提供了对诗歌的整体理解。

学生通过阅读原文,可以初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春天景色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接着,在第二章节中,教材会对诗歌中的词句进行解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解释,如“沁园春”、“长沙”等,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诗歌中所使用的隐喻和修辞手法,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在第三章节中,教材会对诗歌的诗意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音韵和韵律等元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而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意。

2.2 诗歌鉴赏在学习完诗歌理解后,教材会引导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进行鉴赏。

通过对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教材会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呈现、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此外,教材还会配合一些诗歌创作欣赏,通过对不同诗歌作品的对比和比较,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教学设计评述3.1 评价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对《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首先,教材通过先导学生了解湖湘文化,并引发对故乡的思考,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情感铺垫。

其次,教材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 必修一 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课件 (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 必修一 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课件 (共54张PPT)

• • • • • •
风采才华 (9)风华正茂 意志和气概 (10)书生意气 正 (11)挥斥方遒 评论国家大事 (12)指点江山 激浊扬清 (13)激扬文字 (14)粪土当年万户侯 意动,把……看 作粪土
• (15)到中流击水 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
1、时代: 2、名称: 3、特点: 4、分类: 5、流派:
以词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 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 整 体 景 感 知 下阕:忆、记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时 地 境
橘子洲头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 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心头翻腾着无尽的遐想)
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 是领字,两字后要稍顿,突出领字作 用。
“看”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 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 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控四句要读得慷慨激 昂、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内容
•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 彩的秋景图 •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 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意象”简释

创作者的 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 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 象融合形 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请找找本诗中的意象
万 山 红遍 层 林 尽染 漫 江 碧透 百 舸 争流 鹰 击长空 鱼 翔浅底
学生研讨
• 1.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 2.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选取两个词谈谈其中的好处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教案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案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7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笔下清静无为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秋天。

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该不会只有一个秋──中秋吧!大家的秋暂时不谈,欣赏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给我们描绘的秋天后,也许你们心中的秋天会更美。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中国,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这首次作与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

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完成,成为了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来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三、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⑴ 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⑴ 生齐读,熟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 9 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外可以阅读以下的书籍——《毛泽东传》(谭 若思) 《毛泽东诗赋人生》(谭若思) 《邓小平与毛泽东》(冯治军)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逄先知)
风华:风采才华。 激扬:高亢、激昂 + 发扬、发挥。 词中是“抨击、褒扬”的意思。 3、默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①《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
代的代表作,它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年 轻战友们在长沙度过的充满激情的峥嵘 岁月。这首词抒情言志,达到了情景交 融的艺术效果。
对山河的激情一问,朗读时要读
出由赞美到思考的思维过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高)→远眺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低)→近看 “鹰击长空” (高空)→仰视 (水面)→俯视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总概括,抒发情感
下阕写昔日“百侣”之游,回忆峥 嵘岁月,回答上片提出的问题。 第一层:“携来百侣曾游”与上阕 “独立寒秋”形成对比。朗读是宜采用 平缓的语气,表现沉稳的心态。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具体表现在: 前面四句,表现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 强劲有力的精神面貌。 后面三句,写出“同学少年”对国家 政局的关切,并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 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表明了他们 的活动和志趣。
《沁园春· 长沙》的“同学少年”是意气 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命运,富有斗 争精神的“中流砥柱”。下阙通过写意气 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回答 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 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1、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 萌芽于南朝,形成、盛行于宋。原本是配合燕乐 (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 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 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 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 的联系, 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 题或写作缘由。“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 定的关系。
②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却情在景中; 下片融情入景,追溯往事,回忆以诗人
为首的一群革命青年,指点江山,击水
飞舟的激越情景,使忧国忧民,以天下
为己任的精神溢于言表。
③ 该词既写出了江山之秀美,更道 出理想之壮美,显出作者兼有诗人与哲 人共有的气质美,胸怀天下的人格美。
第一层,叙述时间、地点和总体
环境。诗词的叙述语句,应当读得平
2、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为: 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结构分为: 单调→只一片(阕) 双调→两片 三叠→三片 四叠→四片
进入高一的十个要点
(一)要改变观念 (二)一定要培养或提高自学的能力 (三)要认真听课 (四)巧记笔记 (五)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六)关于练习题量的问题 (七)正确对待例题 (八)要改变两个错误观点 (九)要抛弃依赖思想增强责任感 (十)关于做计划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课前自学”检测 1、注音 舸( ) 翔( ) 怅( ) 浮( ) 2、解释词语 百侣: 峥嵘: 风华: 激扬: 3 、默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 。 ,激扬文 字, 。
1、注音 舸(gě) 翔(xiá ng) 怅(chà ng) 浮(fú ) 2、解释词语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指同学。 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 高大耸立,这里指不平凡、不寻常。
第二层: “忆往昔”的“忆”统
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格和豪情壮志。
朗读时语调高昂,语气强劲有力,充 满豪情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三层:“曾记否”,是自问自答,
是用中流击水的气魄豪情给同伴们以期
待和鼓励,是对革命前途的展望。朗读
时语调由平稳向激扬过度,语气坚定、 自豪,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风貌。
京城娱乐 登录京城娱乐 京城娱乐注册
gct230upe
缓、流畅,注意节奏的衔接。
第二层,用“看”统领,描绘在橘 子洲头所见到的湘江秋色。由于要渲染 大好河山,又要照应“万类霜天竞自由” 和后面的发问,朗读要把自己置于美好 的景色里,寄情于景,热情洋溢,精神 饱满,但不可冲动,特别是“万类霜天 竞自由”一句要把握好节奏。
第三层,振聋发聩的千古一
问。由于是深沉的哲理思考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