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学习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我们需要掌握文章内容以及习题巩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一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拼音百舸(gě)争流挥斥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三、词类活用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四、重点词语1. 漫江满江。

漫:满、遍2. 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3. 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4. 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5.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6. 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7. 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8. 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常稠:多9. 恰同学少年恰:正当、刚好10.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11.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 12.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13.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 14. 粪土:把……看做粪土 15. 击水:游泳 16. 浪遏飞舟遏:阻止五、课文理解1.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写橘子洲头所见的湘江秋景。

高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高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高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是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课,为了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点,今天本店铺将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2.诗歌的分类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3.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4.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①赋:直接陈述铺叙②比:即打比方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5.词: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沁园春长沙鉴赏感悟课文指津1925年,国内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五州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同进,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秋天,在湖南直接领导农民运动的毛泽东,离开湖南去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中途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礡,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笔记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笔记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笔记(实用版)目录1.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介绍2.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3.沁园春长沙的作者简介4.沁园春长沙的赏析正文【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介绍】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绘长沙美景的诗歌,它由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于1925 年。

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长沙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文化。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正值中国民主革命的高潮期,毛泽东在长沙这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中,感受到了革命的热情和时代的变迁,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诗歌。

【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还融入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歌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长沙的美丽和独特。

同时,沁园春长沙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沁园春长沙的作者简介】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著名诗人毛泽东。

他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

毛泽东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作者对长沙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沁园春长沙的赏析】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长沙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文化。

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一段描绘了长沙秋天的美景,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这一段则展现了作者对长沙历史文化的赞美,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长沙的独特魅力。

人教版本高中高一上册的《沁园春长沙》学习知识点学习

人教版本高中高一上册的《沁园春长沙》学习知识点学习

人教版高一上册《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的呢,下边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一上册《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要点:⑴领悟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怀和无所恐惧的革命气派;⑵从意象的角度认识词中对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绘。

2、难点:深刻领悟结尾“浪遏飞舟”的象征意义。

3、导析:⑴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述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景绘图。

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富裕典型性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来描绘,此中既有静景,又有动景,既有远景,又有近景。

充足显示了作者广阔的视线。

尤其难得的是,作者一扫秋景中的肃杀之气,用“尽染”“争流”“击”“翔”这些动词把眼前的情景写得充满活力,令人感觉到了春意。

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光景一下扩展到人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斗自强的情状,作了富裕真理性的归纳。

作者这样描绘秋景,是由于他第1 页心里充满了革命激情。

特别是经过咨询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广博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下阕“恰”领起后文,以“同学少年”的意象,形象地归纳了初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采和豪放气派。

特别是旧事回想中跟少年同学们在狂风波中游泳的片段。

“中流”是江中水流最急的地方;“浪”是“击水”所为;以“浪”去遏阻“飞舟”,这是何等英豪的气派!并且此句是对“谁主沉浮”的奇妙回答。

⑵“浪遏飞舟”的象征意义,从整体上看,这是对敢于斗争,敢于成功的革命精神的颂扬。

第2 页。

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学习重点: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二、复习要点:1、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沁(qìn)园春百舸(gě)争流橘子jú 百舸gě 怅寥廓(liáo)(kuò) 峥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2、词语沁园春怅寥廓峥嵘遒劲遏制风华正茂灰烬摇曳曙光轻蔑笔杆瞳孔3、短语解释漫江:满江。

百舸:大船。

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

如粪土。

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文学常识词牌与标题:《沁园春》是词牌名,而 “长沙”是这首词的标题。

词牌名原本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格式、韵律等。

《沁园春》这个词牌名据传与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有关,后人作诗咏之,渐成此词牌。

文学体裁:该词属于词这一文学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具有特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二、创作背景时间地点:词作于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历史背景: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并参与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三、内容理解上阕:主要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通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寄寓了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和对自由解放的向往。

下阕:侧重抒情,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抒写昂扬意气和豪迈激情。

通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四、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显露出词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用典贴切:词中引用典故自然贴切,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凝练:词作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富有表现力,如“万”、“遍”、“漫”、“争”等字词的运用,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生动。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知识点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知识点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知识点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知识点一、重点字词百舸(gě) 橘(jú)子洲廖(liáo)廓峥嵘(zhēng róng) 挥斥方遒(qiú) 遏(è)二、背景与主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伟人与词作《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

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

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情洋溢。

王国维曾经说过:“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

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重点

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重点

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重点《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重点《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笔记整理重点。

一、词牌名与题目“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等形式要求。

“长沙”则是题目,指明了词作的写作地点。

二、写作背景了解写作背景对于理解词作的内涵至关重要。

当时,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也在筹备当中。

毛泽东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三、原文与译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四、重点字词1、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原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省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秋创作的。

1925年的2月,毛主席从上海回到湖南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主席秘密离开韶山,到达了长沙,后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毛主席通过对描绘长沙秋景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重点字词:
百舸(gě) :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橘(jú)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

廖(liáo)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峥嵘(zhēng róng):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遏(è):阻止。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
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同步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峥嵘( ) 百舸争流( )
携( )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
粪土,意动用法)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5分)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干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8226;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
两阕。

参考答案:
1.沁qìn,峥嵘zhēng róng,舸ɡě,携xié,侣lǚ ,橘jǘ,遒qíu ,遏è ,怅寥廓chànɡliáo kuò。

2.点拨:B这里用来表达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3.D
4.D
5.D点拨:“都分为上下阕”错。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同学们要警觉起来,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