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与降水学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学案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学习目标】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3.通过对气温、降水分布图的阅读分析,明确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充分依据、要严谨。
活动一:读课本P60图10-17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1. 描画北半球20℃、10℃、0℃、-10℃等温线,说出北半球温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2. 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试着分析成因; 3. 说出等温线与纬线间的关系 。
活动二:读1、7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局部图,填写表格,比较冬夏季,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的高低。
(参照地图册P36的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局部图1月(冬季)同纬度的陆 地比海洋气温 ;7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局部图7月(夏季)同纬度的海陆地点 气温值 地点 气温值陆地 A B 海洋 A ’B ’海陆 地点 气温值 地点 气温值 陆地AB 海洋 A ’B ’AA ’BB ’AA ’BB ’20陆地比海洋气温 。
活动三: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1. 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多在 毫米以上 ,两极附近的年降水量多在 毫米以下;2.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降水量 ;3.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 。
(多、少) 【课堂小结】:学生填写表格。
【学以致用】:读图: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五城市墙体厚度变化的原因。
影响因素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______。
赤道附近降水___;两极地区降水___。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___,海洋气温___,冬季反之。
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降水____。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___。
山地迎风坡降水___;背风坡降水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1cc39869eae009581becf5.png)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明白气温的测定方式及气温的转变。
二、明白得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散布图并能总结避世界气温的散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一、世界年平均气温的散布。
二、“等温线散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照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域、热带沙漠地域、南极地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依照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缘故造成了这些地域的景观不同?(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转变规律呢?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这一部份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转变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图文资料及P7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如何测定出来的呢?(3)别离读出图4-8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如何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二、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讨:【探讨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此刻什么时刻吗?【探讨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此刻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散布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P7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回忆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2)哪一块大陆最酷热?哪一块大陆最严寒?除南极洲外严寒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个?(3)咱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4)观看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转变规律?(5)观看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形,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看在亚洲陆地上显现庞大拐弯的地址是什么地形区?(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什么缘故?二、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讨:【探讨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有什么规律?【探讨结论】(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慢慢降低。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球气候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面貌有了初步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概念抽象,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和降水有直观感受,但缺乏系统分析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气温和降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制作PPT。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分发给学生。
3.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通过PPT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和降水,这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了解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式、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和降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气温和降水的深层次规律和影响因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式,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研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和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式、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深层次原因,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实例资料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学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习题一、选择题1.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多选)()A.春季多雨雪B.夏季干旱高温C.秋季秋高气爽D.冬季寒冷有雪2.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12时B.14时C.13时D.11时3.下列关于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B.世界最高气温分布在赤道地区C.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D.同纬度高原气温高,平原气温低4.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夏季陆地气温高B.夏季海洋气温低C.冬季陆地气温高D.冬季海洋气温高5.各地气温的差异还要受到地形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其规律是()A.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60℃B.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6℃C.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D.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06℃6.阅读某地气温分布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判断该地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7.关于世界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多雨B.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C.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D.赤道附近各月降水都较少8.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A.赤道和中纬度地区B.赤道和两极地区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9.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10.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二、填空题1.等温线是_______相同的地点连成的线。
2.一年当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_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___月。
3.等降水量线是把_______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
2.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哈尔滨遇到高温天气:看视频,哈尔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本次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国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2024年3月13日夜间至15日,新疆中北部有雨雪天气;15日夜间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想一想,低温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我在北半球瑟瑟发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来地球两头冰火两重天的模式,让遭受极端天气肆虐的民众叫苦不迭。
撒哈拉沙漠飘起了大雪,“炸弹气旋”冰封美国,同时,澳大利亚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悉尼气温创79年来最高……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讲授新课】一、气温第一个板块——议一议: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一)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那么,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课件展示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板块:读一读,测一测——气温的测定。
(一)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出示气温计,观察上面的单位,学会读数。
(二)说明: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
观察百叶箱的构造,百叶箱外表是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光。
如果没有百叶箱,要把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第三个板块:算一算——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读87页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要测量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示课件,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2.读出课本87页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4. 降水的概念、形式及测量方法。
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6. 降水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阅读和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分析方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故事、案例、视频等。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掌握分析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3 实验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和降水的实验,如制作气温计、模拟降水过程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动态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频率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测试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7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地理环境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于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变化范围及分布规律;学会气温和降水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变化范围及分布规律。
2.气温和降水的表示方法。
3.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会有所不同?进而引入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变化范围及分布规律。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表示方法,如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与降水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气温,了解气温的测定
2、知道世界年平均分布的规律,会描绘气温变化曲线图
一、气温
1、气温:空气的温度,用℃表示
2、日平均气温的测定:一天中找出四个特定时间(2、8、14、22时)测量的数据取平均值。
二、世界平均气温分布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叫等温线。
(一)世界平均气温
1、阅读P72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找出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2、阅读下图,找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
(1)观察南北半球的等温线,从
低纬度到高纬度,数字怎样变
化?
总结: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温
逐渐
(2)观察北半球20℃这条等温
线,是平直的吗?看C、D两个点,
它们在同一纬度上,气温一样吗?
各自所处什么地方?
总结:同一纬度地区,和
气温不同。
(3)再观察北半球10℃这条等
温线,在亚洲这块大陆上有一个
很大的弯曲,分析A、B(在同一纬度上)两点的气温,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从D点地形特点上思考)
总结:同一纬度陆地上,海拔气温比四周低。
3、阅读P73图4-10、11比较南北半球气温特点。
常用1月与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了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的气温。
(北半球四季:3、
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
北京的气温:1月7月;悉尼的气温:1月7月
总结:(1)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二)气候资料的分析:
我们通常用气温曲线图的形式来分析某地的气温状况,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现气温的变化。
以下分别是北京与悉尼的月平均气温。
北京:
将上面的数据描在下列坐标图上,然后用光滑的曲线将它们连起来。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反映气温变化的程度。
)
1、北京气温年较差:,悉尼的气温年较差:。
2、北半球气温曲线图开口向,南半球气温曲线图开口向。
随堂练习:
1、纬度因素是影响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 中纬度地区,气温最高
C 低纬度地区,气温低
D 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
A 七月
B 八月
C 一月
D 二月
4、阅读某地气温分布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
某地气温分布图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5、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6、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7、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8、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 33℃
B 17℃
C 20℃
D 23℃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 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
D 北半球全是陆地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是从_____向_______逐渐降低,
(2)在图上找出-10℃等温线,说明世界寒冷的地带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上找出20℃等温线,说明世界炎热地带分布的主要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
(4)A、B两地纬度一致,而________点气温相对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