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精品测试126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1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1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大题精做01 沁园春 长沙诗歌鉴赏《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是指鉴赏古代诗文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

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文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解析】“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本词的上阕寥寥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测试:第一单元1沁园春 长沙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测试:第一单元1沁园春 长沙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说他是文人,他却有“四渡赤水格外兵”的韬略,“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胆识;说他是武夫,他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妙语。

他踌躇满志,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看透人生,慨叹人生易老天难老;他狂傲自信,一举一动尽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

在黑暗的旧社会,他照亮了星空,照亮了全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

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骄,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领袖——毛泽东。

美字体携来百[来源:学科网ZXXK]侣曾游。

忆[来源:学科网ZXXK]往昔峥嵘岁月[来源:Z_xx_]稠。

[来源:]赏美文秋来更当读“毛诗”①毛主席诗词,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

②由于毛主席与秋天好像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28首诗词中,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在秋天,他与世长辞……③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仅五处。

这五处也都是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④性不言愁,是由于主席志向远大。

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这其间早已有他小小年纪对父亲的宣誓打底:“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进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唯此之故,他“风物长宜放眼量”,发觉“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主席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⑤性不言愁,是由于主席人脉深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主席亦属罕见之人。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一语文()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掌握文中字词。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知识点01 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

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词,又名 曲子词 、长短句 或 诗余 ,是 隋唐 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到了 宋代 ,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 词牌 ”,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它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但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

有的词还在它的下面另立标题,表明作品的 主题 ;有的词还有小序,用来说明作品的 写作缘由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下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词从字数上分为 小令 、 中调 和 长调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 小令 ,59字至90字为 中调 ,90字以上为 长调 。

词可以和乐演唱,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 一阕 或 一片 。

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以两片居多,称“ 上片(阕) ”“ 下片(阕) ”。

知识点03 生字注音沁(qìn )园春 橘(jú)子洲 百舸(gě) 怅(chàng )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 róng ) 岁月稠(chóu ) 遒劲(qiújìng ) 浪遏(è)飞舟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4 解释词语百舸:许多船。

舸,大船。

漫江:满江。

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

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文中指兴衰。

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 长沙(课时2)(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 长沙(课时2)(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沁园春长沙(课时2)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温馨/沁园春扁舟/万山红遍伴侣/千丝万缕B.桔梗/橘子洲尽管/层林尽染凝眸/风华正茂C.经验/竞自由恪守/百舸争流峥嵘/铮铮傲骨D.邂逅/万户侯沧桑/苍茫大地敬仰/激扬文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C.苍茫大地苍海桑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3.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公祭日前一天,老红军鲁世贵的追悼会在杭州举行。

从他骨灰堆里找出的6块弹片,记录了他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

B.我大学时最喜欢现当代文学,听着学问渊博、谈吐不凡的老师纵横捭阖,激扬文字,我就有一种难以按捺的文学创作冲动。

C.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更追求“高价值”而非“高价格”。

一款能够读懂消费者心思的经济节油的入门级小车,正合年轻人的心意。

D.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一群,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到2017年,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我国还会建成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B.墙体海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单调的街道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空间,还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备受大众青睐。

C.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发生突然猝死的现象越来越多了,现在年轻人压力过大,没有好的生活习惯,是造成这种死亡的很重要的诱因。

D.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红场阅兵式上,一个由60名中国军人组成的代表团参与了阅兵。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__________,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

01-第1课 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

01-第1课 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

【解析】 “运用直接描写”错误。这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 神女对国家变化之快的反应来侧面写祖国的日新月异。
4.“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词中,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 么 “炼字”拓展见《学思用》P02要点突破 【答案】 “舒”字最富有表现力。“舒”,舒展,开阔。既写作者所见,又 写作者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解析】 两首词虽然都是咏梅,但词中梅花的特点和词人表达的情感完 全不同。陆词中,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 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下片写梅花的品 格精神。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但它与众不同 的是,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陆 游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梅花的遭遇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他 所写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究成果,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引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这堂全国中小学生的年度公开课采用全新模 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 深切感知中华文明,我们播下的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将梦想之根扎进 泥土,以昂扬之姿长成栋梁。
万千烛火,皆有暖意。青春不息,追梦不止。“强国复兴有我”,青春 当仁不让。①从上海兴业路到嘉兴南湖,从河北平山西柏坡到北京香山, 从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到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②历史是实干创造的,梦想 是奔跑实现的。③向下扎根、向阳生长,④“第一课”必会激发“第一动力”, 青春中国的梦想必会激荡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新气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传播中华文化是本体,播下希望的种 子是喻体,“是”是比喻词。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解析】 作答此题,需要结合语境。前文讲的是传播中华文化,这里用 播下“希望的种子”来形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本体是传播中 华文化,喻体是播下希望的种子,比喻词是“是”。把传播中华文化比喻成 播下希望的种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1 《沁园春 长沙》 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1 《沁园春 长沙》 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1沁园春长沙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湘.江/镶.嵌染.色/点燃.飞翔./享.受B.沉浮./符.合寥廓./括.号峥.嵘/征.兆C.茂.盛/藐.视挥斥./钥匙.僧侣./鲁.莽D.舟.楫/周.详遒.劲/追求.遏.止/碣.石解析:A项,分别读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

B项,分别读fú,kuò,zhēng。

C项,分别读mào/miǎo,chì/shi,lǚ/lǔ。

D项,分别读zhōu,qiú,è/jié。

答案:B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争流:争相行驶。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解析:“挥斥”,在诗中的意思是“奔放”。

答案:C3.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有志革命的人绝不能,寸功不展。

(2)国庆节期间,许多老将军相聚北京,共同回顾创业初期的那段。

(3)毛泽东主席一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

A.蹉跎岁月光风霁月峥嵘岁月B.蹉跎岁月峥嵘岁月光风霁月C.峥嵘岁月蹉跎岁月光风霁月D.光风霁月峥嵘岁月峥嵘岁月解析:“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日子。

“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可以从成语的意思和使用对象角度区分。

答案:B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句中“每逢深秋时节”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槐榆丹枫”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Word版缺答案【KS5U+高考】.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Word版缺答案【KS5U+高考】.doc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A【同步达纲练习】基础知识强化: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kuò) 百舸(ké) 碧(bì)透橘(jú)子洲B.苍茫(cāng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竟 (jìng)自由C.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劲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D.惆怅(chóuchàng) 遏(è)阻激(jī)扬万户侯 (hóu)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同步练习(部分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同步练习(部分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部分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高一上语文1沁园春·长沙一课一练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百舸争流怅寥廓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子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透,百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底,万类霜天自由。

怅_____________,问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_________________。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书生意气,挥斥方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当年万户_________________。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识记下列名句,并口头创设运用这些名句的语境。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_____________,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类意象。

(2)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该字主要统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这几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塑造形象。

(3) 阅读以下关于“秋"的诗句,比较它们和《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有何不同。

(1)红藕香残玉簟秋。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分析不当的项是A.词的上阕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1.1 沁园春长沙精品测试(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分值:48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上阕.(jué)挥斥方遒.(qiú)执著.(zhuó) 言简意赅.(ɡāi)B.橘.子(jú) 峥.嵘岁月(zhēnɡ)结束.(shù) 同仇敌忾.(kài)C.稠.密(chóu) 浪遏.飞舟(jiē)切.磋(qiē) 咄咄.逼人(duō)D.寥廓.(guò) 慷慨.激昂(kǎi)暂.时(zàn) 引吭.高歌(hánɡ)解析:A项,“阕”应读què;C项,“遏”应读è;D项,“廓”应读kuò。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轻歌慢舞丰功伟绩变本加厉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融会贯通志大才疏C.百舸争流绵里藏针待价而沽虎视眈眈D.鱼翔浅底层林尽染篷荜生辉流言飞语解析: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篷—蓬。

答案:C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

“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这一..、层林尽染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解析:D项,对虚实手法的分析正好颠倒了,“游水搏浪”是回忆的内容,是虚写,“人生奋斗”是作者要说的本意所在。

答案:D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当我们几个都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时,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_______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②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小青年能够这样________风发,斗志昂扬。

③容琪________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A.寥廓义气独立B.辽阔义气独力C.寥廓意气独力D.辽阔意气独立解析:寥廓:天空高远且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独立:指不依靠别人或单独地站立;独力: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

答案:C5.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有些心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是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得非常“灿烂”,飘飘然忘乎所以....。

D.“目前,汉语绝对是炙手可热....。

”亚洲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文说,“汉语甚至已成为美国偏远地区的人们都想说的一种语言。

”解析:A项,“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

B项,望文生义,“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C项,“忘乎所以”①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②忘记了一切。

D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属于望文生义。

答案:C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于2011年8月12日—8月22日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属于综合性体育盛会,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会期10天。

B.教育部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C.由于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迟迟不公布,让广大江西考生在备考时缺少了针对性,给复习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D.到目前为止,青海玉树7.1级地震,已造成死亡人数达1144人之多。

国家正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抚慰金的发放。

解析:B项语序不当,“一种”应该放在“尊重”前;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掉“由于”;D项“达”与“……之多”语意重复。

答案:A二、阅读鉴赏(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7.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主旨句是哪一句?(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联想到了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主旨句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8.(对应考点链接)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词人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9.“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断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

[注]①蔡家亲:表亲。

10.(对应考点链接)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

(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三、表达交流(10分)1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分句前后的内容、句式对应。

(4分)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诗词,如一声冲霄清吟,豪迈坦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超然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志向。

示例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奔放激情。

12.看漫画按要求答题。

(6分)(1)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内容。

(不得超过5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写出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两人栽树,左边一人只在地上画圆圈标出要栽的地方,未栽一棵树;右边一人栽了一棵树,树已长大。

示例二:两人栽树,一人在找地,一人栽了一棵树;后来,找地者还在找,栽树者在浇水;最后,树已长大,找地者还在找地。

(答案示例一从左说到右,答案示例二从上说到下,均可)(2)一万个“0”抵不上一个“1”(答“行动胜于空想”之类的也算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