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神奇之旅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咱们身边有个超级魔法师,它无声无息,却能让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光!想象一下,清晨第一缕阳光悄悄爬进窗户,轻轻唤醒沉睡的你,那一刻,是不是觉得整个世界都温柔了起来?1.1 光的家族大揭秘光的家族可庞大了,有咱们看得见的可见光,像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手拉手排成队,就构成了彩虹那迷人的笑容。
还有那些看不见的家伙,比如红外线,它能偷偷帮你家的遥控器发号施令;紫外线呢,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凶”,但其实是消毒杀菌的小能手,不过也得小心别晒伤了皮肤哦。
1.2 光的直线跑步光这家伙,特爱直来直去,它不喜欢拐弯抹角。
想象一下,你打开手电筒,那束光就像运动员冲刺一样,笔直地向前冲,直到遇到障碍物才停下来。
这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简单直接,就像咱们做人一样,坦诚相待,不走弯路。
二、光的魔法秀说到光的魔法,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咱们来挑几个有意思的聊聊。
2.1 镜子的秘密小时候,你是不是也爱对着镜子做鬼脸?镜子里的你,其实就是光的反射魔法在作怪。
光碰到镜子,就像皮球碰到墙壁一样,乖乖地反弹回来,然后钻进你的眼睛,你就看到自己了。
这反射啊,就像生活中的小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也看见别人。
2.2 折射的奇幻漂流还记得第一次把筷子斜插进水里,结果筷子好像断了一样吗?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捣鬼。
光从空气跑到水里,速度变慢了,于是它就拐了个弯,让你产生了错觉。
折射啊,就像是生活中的小插曲,让事情变得不那么直接,却多了几分趣味和惊喜。
2.3 平面镜成像的魔术平面镜不仅能反射光,还能变魔术呢!你站在镜子前,镜子里就出现了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影子,这就是平面镜成像。
这个魔术的关键在于,镜子里的像和实物是左右相反的,但大小却一模一样。
这就像是我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虽然有时候想法不同,但本质上却是相同的。
三、光的奇妙应用光的魔法不仅好玩,还超级实用呢!3.1 照亮生活的明灯从古时候的油灯、蜡烛,到现在的电灯、LED灯,光一直陪伴着我们,照亮我们的生活。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 1.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二一、光: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
光可分为1、冷光(水母、节能灯),热光(火把、太阳);2、天然光(水母、太阳),人造光(灯泡、火把);3、生物光(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完整)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文档

光学1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人造光源:蜡烛,电灯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光的流传光在真空中也能流传光在真空中流传最快为 3× 108m/s=3× 105km/s光在空气中流传速度比真空中慢但可近似为 3× 108m/s 光在固体中流传最慢光的直线流传: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流传光辉: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流传方向和径迹。
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局部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局部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1 光的直线流传能说明光的直线流传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流传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流传的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合适小〕2.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透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必然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夜晚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辉,说明:反射光辉与入射光辉、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辉与入射光辉、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辉和与入射光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有光的反射光依照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圆滑平展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周围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平面镜成像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满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B’A A’C’’CA AB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S S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说明: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
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的光等。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说明: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3、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4、常见关于光直线传播的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说明: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定律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一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⑴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⑵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箭头表示方向。
⑶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⑷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大约是2.99792×108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⑸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进行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⑹光年: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
1光年=9.460×1012Km⑺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形成一片阴影的现象。
⑻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就形成了月食。
2、举例:月食现象的成因是()A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到月球上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不是地球)挡住第二节:光的反射3、光的反射:⑴光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⑵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①平行光入射到某物体表面时,反射光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
②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③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第三节:平面镜成像:4、什么是像:像是相对于物而言,是物的形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5、实像和虚像:既能用眼睛观察,又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实像;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虚像6、对虚像的理解: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因此,没有光从虚像射出来。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现象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
以下是光现象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总结:1.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着直线传播,不受重力和外力的影响。
2.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从边界面上反射回来。
根据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规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满足较为复杂的关系。
4.光的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光的透明性取决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程度,透明物质能够让光线通过,不透明物质则完全或部分吸收或散射光线。
5.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发生的折射角度和颜色的变化。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分光和彩虹的形成。
6.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质,会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分为构成干涉的两束光线相干干涉和人为产生的干涉。
7.光的衍射:当光线通过一个较小的孔、或遇到窄缝等物体时,会发生光的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通常表现为光的弯曲和扩散。
8.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中的电磁波在特定方向上振动,而将其他方向的振动成分过滤掉的现象。
光的偏振是光波的重要特性,用于解释光的各种现象。
9.光的吸收和发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发射是光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物质被激发后,吸收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发射光是物质自发地释放能量的过程。
10.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0,000 km/s。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而改变。
11.光的相干性:光的相干性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之间的振动相位差是否固定、是否有相互关系的性质。
相干性对于干涉、衍射等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12.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能够表现为粒子(光子)的形式,又能够表现为波动的形式。
这种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总的来说,光现象是一门关于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特性的研究。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二章光的传播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光的传播2.1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m/s=3×10 m/s;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2.2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之后为黑色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6、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⑴原理:=m/V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9、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算出它的体积。
初二物理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1.初二物理光现象教案2.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3.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4.2017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5.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