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行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评价

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评价

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病例均来自2019年3月—2020年12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7例,急诊急救护理)和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就两组患者急救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总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51.62%),组间比较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急救护理有助于提升其抢救效率,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发病突然、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要及时进行抢救,而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急救效果[1]。

急诊急救护理是一项科学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中我院将其引入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现对其应用效果详细介绍。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病例均来自2019年3月—2020年12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

试验组中男、女各有22例、15例;年龄38—84岁,均值(56.68±4.54)岁。

对照组中男、女各有20例、17例;年龄41—83岁,均值(56.74±4.61)岁。

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病例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家属签署了试验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注意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对症处理,做好基础护理。

试验组应用急诊急救护理:(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要在5分钟内出诊,出诊途中与患者家属沟通,以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急救。

在到达现场后要迅速为患者供氧,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

阿斯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阿斯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阿斯综合征的急救护理阿斯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也被称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

该疾病会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引起肌肉无力和麻痹。

在急救护理中,对于阿斯综合征患者的处理需要非常谨慎和专业。

1. 评估患者病情: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需要即将采取行动。

2. 维持呼吸道通畅:阿斯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呼吸肌肉麻痹,因此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应即将进行人工通气。

使用呼吸机或者呼吸囊等设备,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3. 管理循环系统:阿斯综合征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必要时采取措施支持循环系统。

例如,使用静脉输液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4. 防止并发症:阿斯综合征患者容易浮现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因此,急救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匡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定期翻身,促进呼吸道引流和肺部通气,以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此外,使用弹力袜或者按摩等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5. 疼痛管理:阿斯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浮现肌肉疼痛和神经痛。

急救人员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可以使用口服或者静脉给药的方式。

6. 心理支持:阿斯综合征患者可能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

急救人员需要赋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疾病的过程和治疗计划,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 传递信息:急救人员需要及时将患者的病情信息传递给医院的医护人员。

提供详细的病史、症状和治疗措施,以匡助医院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结起来,阿斯综合征的急救护理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稳定、预防并发症、管理疼痛、提供心理支持和传递信息是急救人员在处理阿斯综合征患者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心肌梗死患者(STEAMI)急诊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价值研究

心肌梗死患者(STEAMI)急诊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价值研究

心肌梗死患者(STEAMI)急诊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1-12-10T06:53:21.79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2期作者:易姗姗张娟[导读] 目的:探究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易姗姗张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01120【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收心肌梗死急诊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1:1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另外30例为试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就抢救结果来看,试验组较参照组明显各项结果更优(p<0.05);就患者护理满意度来看,试验组较参照组比例更高(p<0.05)。

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时应用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诊治疗;综合护理;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心脏类疾病,发病速度快,致死率极高[1],一经确认要立即就医,否则会因心脏供血不足而导致缺氧窒息[2]。

急诊救治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把握黄金时间,而在急诊中应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加快抢救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3]。

本文对我院急诊室接收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现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急诊室接收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

参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2.38±0.65)岁;试验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64±0.82)岁。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可以作为本试验的研究对象(p>0.05)。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急救护理效果的评价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急救护理效果的评价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急救护理效果的评价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观察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本文将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进一步观察急诊急救的护理效果,将选取常规护理方式与其进行比较。

结果:急诊急救护理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护理,最终的护理时间、接诊时间、对患者病情掌握等的情况均优于观察组,且该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结论:急诊急救护理的方式更适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该种护理可以最大程度的缩短对患者急救的时间,提升护理的质量,对患者抢救工作的开展更有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效果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其引起的冠状动脉血供明显降低或中断,从而引起相应的心肌长期的急性缺血性坏死。

其主要症状是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发绀,白细胞计数,心肌坏死指标升高,心电图有特征性和进行性变化[1]。

同时还会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心衰、休克、心律不齐等并发症。

所以,一旦诊断出心脏梗塞病人,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减少其死亡率。

为此,本文将选取10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观察急诊急救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将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有62例,女性患者人数有38例;患者年龄在39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3.96±5.21)岁;所选患者均符合诊断的标准,在对患者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4例患者处于昏迷的状态。

96例患者的神志处于清醒的状态;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同时,医护人员在开展此项研究之前,需要将此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告知患者家属,在其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才可将研究结果公示。

1.2方法将选取的100例患者分为均等的X组和Y组,分别使用常规的方式和急诊急救的方式展开护理的内容。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03-13T15:18:23.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作者:沈琴[导读] 通过综合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患者生命体征,降低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综合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接受治疗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6例患者,采取综合急救护理。

以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发症与死亡率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5%,无患者死亡。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死亡率为12%。

结论:通过综合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患者生命体征,降低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265-02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发局部坏死。

其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胸痛、休克等,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综合急救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性护理,包括院前抢救、心理护理、心电监测等等,换换相扣,整体协调一致。

本文主要研究观察综合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接受治疗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51例患者中有38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61.6±1.43)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的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与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的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与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的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与相关因素分析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的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与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

两组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术,观察组患者在复苏抢救后进行静脉溶栓术,对照组患者在复苏抢救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发病时和发病24 h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抢救效果加以评估。

结果:观察组抢救后死亡率为8.6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经过抢救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阿斯综合征,但两组患者出现阿斯综合征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发病时和发病24 h后检测CK-MB活性,发病24 h后两组患者体内CK-MB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一定要及时进行抢救,如果抢救不及时均可以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应及时进行抢救并进行静脉溶栓术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生还率较高,患者及家属普遍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sis the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effec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dams Stokes syndrome.Method:18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dams Stokes syndrome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3 in author’s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93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PR,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after the rescue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inresuscitation.The incidence of the rescue effect and the lab tests after 24 hours,and onse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to evaluate its rescue effect.Result:The mor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rescue was 8.60%,the control group was 10.7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Adams Stokes syndrome happened in two groups after rescue,bu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ams Stokes syndro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K-MB activity was higher increased after the incidence of 24 hours than onse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dams Stokes syndrome must be timely rescue,if not timely rescue can cause high mortality.So for the elderly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dams Stokes syndrome should be timely rescue and treat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the effect is good,survival rate is high,the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are generally satisfied,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clinic.[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dams Stokes syndrome;Resuscitation;Elderly patients通常而言,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发生的一种突发出现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与分析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与分析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与分析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方案效果。

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吸氧护理、体位护理和饮食护理、溶栓护理(视患者具体医疗情况)、疼痛护理、呼吸道管理、皮肤压疮护理、大小便护理。

观察组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干预的实施,使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进行护理操作,避免了主观因素造成的遗漏和疏忽,有效地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疗效。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老年人;急救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加上老年人自身机体生理功能下降,以及诸多基础疾病困扰,所以临床护理上较为复杂[1]。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2],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转变等因素影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所以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观察,以期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观察与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予以排除:①恶性肿瘤者;②智能下降等原因而造成无法正常交流者;③近半年内进行过手术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

入选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8.25±5.42)岁;基础疾病分类:高血压者12例、2型糖尿病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例、慢性支气管炎者19例、脑血管疾病者4例(其中3例为脑梗死后遗症期、1例为有脑出血病史者)、冠心病者10例。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CHI NES E NURS NG S I RE EARCH De e b r 2 O 1 2 . 2 c m e , 0 8 Vo . 2 NO 1 A
1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并 发 阿 斯 综 合 征 例 的急救 与护理
my c di if c i n c o ar aI n ar to ompl a ed i t w ih c t
立 即 给 予 体外 非 同 步 电 除 颤 20J共 3次 , 电监 测 成 功 转 自 0 , 心 主 心 律 , 率 1 0 mi。每 次 除 颤前 , 个 电极 板 必 须 涂 满 导 电 心 4/ n 两 糊 , 特 别 注 意 四周 边 缘 部 分 , 应 以免 引 起 皮 肤 灼 伤 , 别 放 于 胸 分
口气 管 内 插管 , 囊 辅 助 呼 吸 , 吸 机 辅 助 通 气 。2 i , 球 呼 0r n后 病 a
人 意 识 转 清 , 用 摇 头 、 眼 与 医护 人 员 沟 通 。机 械 通气 的成 功 可 闭 与 否 和 气 道 管 理 、 养 支 持 等 密 切 相 关 。气 道 管 理 : 营 ①清 除呼 吸 道 分 泌 物 和 湿 化 , 管 内滴 人 湿 化 液 约 20mL d 每 小 时 约 1 气 0 / , O mL, 在 每 次 吸 痰 前 后 给 予 。② 预 防 感 染 : 可 吸痰 时 应 严 格 遵 守
药 , 药愈早 , 用 预后 愈好 。 251 溶 栓前先准备 ..
碾碎 , 温水 稀 释 后 鼻 饲 。 2 5 2 溶 栓 药 物 使 用 注 射 用 瑞替 普 酶 1 .. OMU+ 1 OMU 分 两 次 静 脉 注 射 , 次 缓 慢 推 注 3mi 上 , 次 间 隔 为 3 n 注 每 n以 两 0mi, 射 时 应 该 使 用 单 独 的静 脉通 道 , 能 与 其 他 药 物混 合后 给 药 , 不 也 不 能 与其 他 药 物 使 用 共 同 的 静脉 通 道 。 2 5 3 描 记 心 电图 准 确 及 时 描 记 心 电 图 , 为溶 栓治 疗 成 功 .. 作 与 否 的观 察 依 据 。在溶 栓前 应 做 1 8导联 心 电 图 1 , 栓 开 始 次 溶 后 3h内 每 3 n 1 。1周 内 每 E做 1次 1 0mi 做 次 t 2导 联 心 电 图 。 电极 位 置 应 用 0 1 甲 紫 标 记 , 格 固 定 。每 份 心 电 图 记 录 应 . 严 标 记 病 人 的姓 名 、 日期 、 间 、 号 并 保 存 。 时 编 25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严 密 观察 心 肌 酶 谱 的 变 化 , 2h 每 测 定 并 记 录 心 肌 酶 谱 1次 。严 密 监 测 牙 龈 、 膜 、 射部 位 等 是 黏 注 否有 出 血倾 向 , 密 观 察 意 识 、 L 大 小 便 和 痰 的颜 色 变 化 。 严 瞳孑 、 26 心理护理 . 病 人 由刚 人 科 时 自己 步 入抢 救 室 , 表 现 为 心 仅 慌、 闷, 胸 到再 次 清 醒 时 , 现 自 己 身上 各 部 位 及 床 旁 增 加 了 多 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3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在我院急诊 科抢救的 AMI 并发阿斯综合征的 10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 65 例,女 37 例; 年龄 61 ~ 88〔平均( 72 ± 10. 8) 〕岁。全部对 象均在急诊时确诊为 AMI 并发阿斯综合征,诊断依据为心电图 中特征性 AMI 变化、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 包含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肌钙蛋白,临床典型症状 以出现典型胸痛且持续 30 min 以上为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 老年患者若出现突发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症状 应结合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 施静脉溶栓治疗 52 例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 PTCA) 及支架植入术 50 例。溶栓组患者男 38 例,女 14 例; 年龄 61 ~ 87〔平均( 71 ± 11. 9) 〕岁; 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22 例,下壁 9 例,下壁、右室 10 例,下壁、正后壁 7 例,高侧壁 4 例。PTCA 组患者男 34 例,女 16 例; 年龄 61 ~ 88 岁,平均 73 岁; 梗死部 位: 广泛前壁 20 例,下壁 10 例,下壁、右室 9 例,下壁、正后壁 8 例,高侧壁 3 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具有 可比性。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明显与否和严重并发症的发 生率,其中严重并发症包括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纤颤、窦性 心脏停搏、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衰竭等。 1. 2 方法 1. 2. 1 抢救方法 全部 102 例患者进入急诊室即刻连接心电 监测除颤装置,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积极抢救治疗。简要询
1. 2. 2 CK-MB 活性值的测定方法 应用日本产 TtiA-30 型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入院后、抢救成功的患者于发病后 24 h 各取 一次静脉血检测 CK-MB 活性值。检验试剂为仪器配套的生化 试剂。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 资料以 x ± s 表示,应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应用 χ2 检验。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行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及影响因素
乔 龙 ( 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急救中心,新疆 独山子 8336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行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03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 在该院急诊科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 10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心肺复苏后的治疗措施分为静脉溶栓组 52 例和 PTCA 组 50 例。比 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效果、发病时和发病 24 h 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两种方法抢救效果( 死亡率) 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老年 AMI 合并阿斯综合征患者发病 24 h 后 CK-MB 活性值明显增高( P < 0. 05)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病死率高, 行急诊复苏术时应注意缩短急救反应的时间,立即采取对应救助措施,定时监测心肌酶活性值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5 月第 32 卷
3讨论 AMI 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由于持续性的心肌缺血缺
表 2 血清 CK-MB 活性值比较( x ± s,U / L)
组别 n 溶栓组 52 PTCA 组 50
发病时 38. 24 ± 1. 37 39. 22 ± 2. 01
发病 24 h 后 358. 42 ± 40. 06 319. 22 ± 29. 79
P值 0. 016 0. 021
·1834·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阿斯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4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09-1833-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09. 025
急性心肌梗死( AMI) 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过 半数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发生漏诊或误诊〔1〕。阿斯综合 征,也被称为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它的发生与心率突变密切 相关。突发的、致命性的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均可能在短 时间内引发心输出量的迅速减少,从而造成重型脑缺血、昏迷 或晕厥等综合症状〔2〕。本文分析在我医院急诊科抢救的 AMI 并发阿 斯 综 合 征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为 临 床 提 供 合 理 诊 治 的依据。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 〕
组别 n 临床症状不明显
溶栓组 52 PTCA 组 50
31( 59. 62) 28() 13( 26. 00)
死亡率 3( 5. 77) 2( 4. 00)
2. 2 两组病人血清 CK-MB 活性值的比较 老年 AMI 合并阿 斯综 合 征 患 者 发 病 24 h 后 CK-MB 活 性 值 明 显 增 高 ( P < 0. 05) 。见表 2。
2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抢救效果的比较 102 例患者心肺 复苏开 始 时 间 为 30 ~ 120 s,平 均 90 s; 抢 救 时 间 为 10 ~ 300 min,平均 120 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两种方法抢救效果 ( 死亡率) 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见表 1。
第一作者: 乔 龙( 1971-)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救医学、神经外科 疾病的诊治。
问病史,同时依据患者心电图表现类型和临床体征作出相对应 的紧急救助措施。实施初步心肺复苏,应用药物有肾上腺素、 异丙肾 上 腺 素、硫 酸 阿 托 品、间 羟 胺、洛 贝 林、多 巴 胺、尼 可 刹 米、地塞米松、呋塞米、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若情况危急,可进 行胸前区捶击、气管插管、面罩吸氧、安置直流电击除颤机或临 时起搏器等救助措施。静脉溶栓或 PTCA 及支架植入治疗据 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