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合集下载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病症,发生时间短暂,病情危重,需要快速、准确的急诊服务。

为了提供高效、安全的紧急救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流程和规范。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一般流程和规范。

一、急诊服务流程:1.病情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

急诊医生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认是否为AMI,并对病情进行评估。

2.紧急召集医疗团队:一旦确认为AMI,急诊医生应立即召集相应的医疗团队,包括心脏科医生、护士、急诊技师等。

3.快速诊断:急诊医生应尽快进行急诊心电图(ECG)检查,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类型和位置。

同时,还应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 或肌钙蛋白T的测定。

4.同步治疗:一旦急诊心电图确诊为AMI,医疗团队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氧气、解痉、镇痛等。

如果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5.快速转运:AMI患者需要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

转运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6.院前指导:急诊医生要给予家属和患者合理、科学的院前指导,包括告知患者病情严重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急诊服务规范:1.10分钟内进行初步判断:急诊医生应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的10分钟内,尽快进行初步判断,识别可能的AMI病例。

2.15分钟内采集ECG:在病人病情初步判断为AMI后的15分钟内,最好能进行急诊心电图检查(ECG),以尽快确定AMI类型和位置。

3.30分钟内采样:为尽早进行AMI诊断,要求在急诊心电图确定为AMI后的30分钟内进行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的检测。

4.60分钟内转运:将AMI患者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最好在发病后60分钟内完成转运。

5.门到球计时:根据国际标准,要求门到球(即急诊室到冠脉介入手术室)的时间在90分钟以内。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需要快速的急诊服务流程。

以下是一份标准的服务流程:
5分钟内:
当有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来到急诊室时,一名护士会进行
1级分诊并将患者送入抢救室。

10分钟内:
在抢救室,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吸氧、接受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

同时,首诊医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抽血检查心肌标志物、电解质、肾功能、凝时,并完成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如果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
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将被判断为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这时,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呼吸心内科会诊。

20分钟内:
心内科会诊医师会到位,判断是否有再灌注指征和相关禁忌症。

如果没有禁忌症,患者需要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氢氯吡格雷300mg、辛伐他汀40mg,并根据病情情况决定适当应用硝酸甘油或吗啡等。

30分钟内:
如果患者的家属同意手术,急诊PCI将被启动。

如果家属不同意或有手术禁忌症,急诊溶栓治疗将被启动。

如果患者的体征稳定,首诊医师会通知导管室的值班人员,并由心内科会诊医师决定是否启动溶栓治疗。

同时,急诊科会安排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收住手续,并负责将患者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

如果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将被收住心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迅速进行治疗。

为了提高AMI患者的抢救率和生存率,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以及相关要求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是AMI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入院前准备(1)医院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AMI症状的认知和急救意识,鼓励患者及家属在发现AMI症状时立即就诊。

(2)医院应设置专门的AMI绿色通道,并进行明显标识和宣传,便于患者及家属快速识别。

(3)医院应建立科学的预约挂号系统,确保AMI病人可以尽快获得救治。

2.患者到达医院后的就诊流程(1)院内急诊科在AMI病人抵达时,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分类,重症病人应优先处理。

(2)医生要快速获取患者ANA、DNI等信息,判断是否为AMI病人,并及时安排心电图、心肌酶谱及相关检查。

(3)根据AMI病人的病情,医生应协调心内科、心外科、血管介入科等相关科室,迅速进行诊治。

(4)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解答其疑虑,并告知医疗队伍的工作进展。

3.快速治疗流程(1)医生要迅速评估AMI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确定治疗策略。

(2)对于适应介入治疗的AMI病人,医生应尽快安排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介入治疗。

(3)对于无法立即获得介入治疗的AMI病人,医生应迅速进行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心肌血流。

(4)治疗过程中,医生要加强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病人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患者出院后的管理(1)患者在出院后,医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药物使用、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以避免二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2)医院要建立患者随访系统,定期进行AMI患者的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二、绿色通道急诊服务要求规范1.医院设施方面(1)医院应拥有先进的急诊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肌酶谱检测设备、冠状动脉造影室等,以满足AMI病人的诊疗需求。

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诊科六大病种急诊科六大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创伤、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医生对送达的急性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应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其危险度作出评估,并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急诊科对疑诊AMI 患者的诊断程序急诊科对疑诊AMI 的患者应争取在10 min 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加V7 ~V9、V3R~ V5R )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 min 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 min 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l ( A )。

(二)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 I患者的筛查询问缺血性胸痛史和描记心电图是急诊科医生迅速筛查心肌缺血和AM I的主要方法。

1.缺血性胸痛史: AMI 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戈)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

疼痛有常持续20 min 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无晕等。

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分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要与急性肺动脉栓塞、志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2.迅速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应在10 min 内完成。

18导联心电图是急诊科诊断的关键。

缺血性胸痛患者心电图ST 段抬高对诊断AMI 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46%。

患者初始的18导联心电图可用以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急性呼吸衰竭根据病史,缺氧或伴有高碳酸血症的上述临床表现结合有关体征,诊断并不难。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RF 的性质及其程度。

(1)动脉血PaCO 2水平直接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变化,一般不受吸入氧浓度的影响,PaCO 2显著增高往往是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指征。

在判断呼吸衰竭患者代谢性和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方面,血pH 和PaCO2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1.胸痛患者来院,急诊检诊分诊护士立即接待病人,测量生命体征,通知急诊医生。

2.立即送入抢救室,5分钟内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清理呼吸道,抽血行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血气分析、凝血四项等检查,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必要时呼吸机支持。

3.患者来院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常规行十二导联心电图,疑有下、后壁心梗者行十八导联心电图,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复查。

4.明确诊断后立即予以嚼服阿司匹林300mg和(或)氯吡格雷300mg。

5.立即请心血管内科急会诊,会诊医师在10分钟内到达并协助抢救。

6.有溶栓指征者立即予以静脉溶栓,在患者来院30分钟内进行。

7.做好医患沟通,及时签署病危通知单。

8.需行PCI者,及时通知心内科做好准备,在90分钟内进行PCI 治疗。

9.需住院者联系好心内科床位,做好转运前风险评估和谈话,做好转运准备,医护人员护送至心内科监护室。

10.危重患者按照“先抢救,后付费”原则。

若遇特殊情况,正常上班时间报告医务部医务办,非正常上班时间报告总值班。

若需紧
急手术或PCI患者,由医务科或总值班电话通知住院部办理入院手续。

1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服务至关重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流程。

1.患者就诊患者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院急诊科应当配备有急诊医生和相关设备,以便进行必要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初始评估和监护急诊科医生应当立即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监护。

这包括记录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确立诊断。

3.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心肌梗死,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的水平。

如果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4.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给予急性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吗啡减轻疼痛、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进行急诊心导管室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通过导管取出血栓并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大血管通路。

5.监护和观察治疗措施实施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

这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血液标志物的水平,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改善。

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留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6.康复与预防-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给予抗心衰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以维持正常心律;-给予规范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

总结起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初始评估和监护、确定诊断、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监护和观察,以及康复与预防。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在院前急救或自行前往医院的患者,都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接到电话后,救护车会立即接来患者。

接诊挂号的护士会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观察患者的神志。

接着,护士会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会立即接诊病人,进行查体和完善检查。

对于轻症患者,可以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如果病情好转,则可以离院。

如果留观期间病情加重,则需要住院或手术。

对于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治疗。

医师会全程陪同患者,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手术或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在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声检查从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在急诊室初步判断病情后,危重患者需要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初步抢救治疗,包括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一、概念:绿色通道是一项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提供一切方便的医疗服务,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AMI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AMI患者在可救治的“时间窗”内及时得到救治。

二、特点:⒈心血管病医生24小时“全天候”应诊。

⒉各项检查立即进行。

⒊不必预交全部费用,先救命后补交费。

⒋将病人直接从急诊室送入抢救现场——心导管室或重症监护室。

⒌先开通血管,后补办其它手续。

⒍ 120、急诊科和心内科协同作战。

三、为什么要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AMI常于凌晨突然发病,半数以上病人发病前无任何先兆,半数左右的病人没有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尽管AMI是如上所述的死亡风险极高的危重疾病,但如诊治及时,它是一个可救治性疾病。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如果可在发病后1小时救治成功,可能避免心肌坏死,每治疗1000例病人,比传统治疗减少50例死亡,如距起病2~6小时治疗,锐减至只减少30例死亡,6~12小时减少20例死亡,12小时以后治疗的效果已与传统治疗无显著差别。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尽快、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完全闭塞血管,导致对其供血心肌的血供中断,是心肌梗死的原因。

从血管闭塞至心肌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需要一定时间。

如能抢在心肌坏死之前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便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

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静脉给予溶栓药物,另一种是介入治疗,用顶端带有球囊的导管,扩开狭窄的病变,必要时放置金属支架,“杀出一条血路”,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

目前的医疗体制与管理模式,使AMI的可救治性难以实现。

主要的问题是:⒈急诊接诊医生是各科轮转医生,不是心血管专科医生,可能延迟AMI的诊断及鉴别诊断;⒉急诊科与心内科不协调,两者之间的“扯皮”可丢失“战机”;⒊“先收费,后治疗”的“规矩”使及早救治毫无希望;⒋病人先到监护室,问诊、查体、取血、写病历,再联系心导管室,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⒌心内科与放射科的协调,也常存在问题;⒍心外科不能满足急诊病人手术的需要;⒎病人入院前转送时间的延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