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圆锥的认识》教案【7篇】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圆锥的认识篇一第一课时本册总课时:15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图片:2、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联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看到过哪类似这些物体的形状后,自由发挥。
如:2、认识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片,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同学们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并请同学起来说一说。
(2)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大胆地猜测一下,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4、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四、动手操做五、课堂练习1、2.《圆锥的认识》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
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
(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
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认识》课件PPT

从0刻度读 起
让我们一起回顾 圆锥的特点吧!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圆锥
考考你(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 高。(√ )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 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 )
(3)圆锥从正面或侧面看,都是一个等 腰三角形。( √ )
下面哪些物体是圆锥?
想一想:圆锥与圆柱有哪些区别? 圆锥 底面 高 侧面 只有一个 只有一条 曲面,展开后是 扇形。 圆柱 两个完全一样的圆 有无数条 曲面,沿高展开后 是长方形(正方形)
•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一 定不小吧?请说说你的收获?
谢 谢 观 赏
看一看 摸一摸
圆锥有什么特点?
圆锥体
顶点
侧 面
高
高
侧面是一个曲面
底面
圆锥的底面是圆面。
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心的距离 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请你判断!
1、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 意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
怎么测量圆锥的高?
平板和底面一样平
2.圆锥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
R·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 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 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会测量圆锥的高。 • 2.培养同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转化的思想 •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合作学习、猜测、 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圆锥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
R·六年级下册
底面
.o
.o
回忆圆柱
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高有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圆锥也称为圆锥体,是三维几何体的一种,是平面上一个圆以及它的所有切线和平面外的一个定点确定的平面围成的形体。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圆锥体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l一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三、新课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谋题:圆锥教师:大家门才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锥形物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
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 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
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21张)人教版标准课件

),从圆锥的顶点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底面,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圆柱周围的面叫做(
圆锥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一个圆。 (5)从圆锥的侧面看,可以看到一个等腰三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
是一个圆。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选自教材P32做一做)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圆柱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
(4)快速转动任意三角形可形成圆锥。
(4)快速转动任意三角形可形成圆锥。
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如图所示,把一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5)从圆锥的侧面看,可以看到一个等腰三 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5)从圆锥的侧面看,可以看到一个等腰三
角形。
(√ )
(选自教材P这32做一节做) 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
观察上图中各物体的形状,发现这些物体都是圆锥形的。
圆锥只有一条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 底面圆心的距离 是圆锥的高。
h高 r O
圆锥底面圆周上 任一点与顶点之 间的距离都相等。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测量时,圆锥的 底面要水平地放。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 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选自教材P32做一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3.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底面的半径用r表示,侧面展开后形成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5.圆锥的体积公式:V=1/3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圆锥的高。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和体积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圆锥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圆锥的定义:理解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锥的认识》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圆锥的直观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几何直观发现圆锥的特征,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意识。
解决方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测量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几何直观与数据分析的结合:学生在解决圆锥相关问题时,往往难以将几何直观与数据分析相结合。
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几何直观分析问题,并结合数据解决问题。
举例:在讲解圆锥体积公式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突破难点: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看了教材,有老师觉得这课太简单,没什么好讲的。
若按教材编排来,三两下就完事了——1. 课件呈现一些圆锥形的物体,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一步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2. 拿一个圆锥形的物体,观察并说一说它有哪些特征?3. 动手操作:怎样测量圆锥的高?……不妨想象一下这样上课的场景。
前两个环节看一看说一说,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完全可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很强的随意性。
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活思维。
如果课堂提问无关痛痒,这节课必定寡淡无味。
那么,怎样让这节课有点意思呢?我想放在单元的整体结构里来看这节课,联系前后已学和要学的知识内容,或许可以有下面的做法——1. 空间想象: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个长方形,提出问题:如果绕着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能得到?学生前面已经认识过圆柱,这里不难想象旋转后可得圆柱。
在学生回答后可用课件进行旋转生成圆柱的演示。
复制一个上面的长方形,连接它的一条对角线,隐去一半留下一个三角形。
提出问题:如果平面图形变成这样,也绕同样的一条边旋转一周,能得到?在前面动画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大致可以想象到圆锥的样子。
事实上,在生活中学生常常见到圆锥形的物体,所以这里的想象并不难。
注意此处不急于用动画演示旋转生成圆锥的过程。
2. 生活中有这样形状的物体吗?在想象的基础上,请学生借用生活中的物体来描述其形状,即从生活中找圆锥的原型。
3. 你能试着画个草图来说明这种形状吗?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里并没有要求学生会画立体图形的透视图,但事实上,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十分需要借助图形来进行分析,所以学生要有画草图的能力。
待学生尝试画出圆锥图之后,可引导将其与圆柱的透视图进行比较:你画的图跟这个圆柱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这里,通过与圆柱的比较,是不是能更好地突显圆锥的特点?在圆柱与圆锥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如此生成的圆柱和圆锥,有着等底等高的密切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圆锥在立体几何中,常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定义圆锥:定义一: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定义二: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高中教材中采用此种定义。
)从定义中就可以知道圆锥是一个旋转体,是从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一条直角边得到圆锥体。
这是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到三维的立体图形的一个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显然让他们理解以上两种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小学阶段对于圆锥的学习要求是什么呢?教材设计哪些活动来帮助我们达到教学要求呢?笔者将对比历年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研究小学阶段对于圆锥的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对比各个教材的呈现方式,以便于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教学。
圆锥教学要求的变化01早在1902年,我国就有《钦定蒙学堂章程》关于“算学”的规定。
直至1941年,小学教材才出现立体图形的教学。
而把圆锥纳入小学教材是在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
在这个教学大纲中,把圆锥的相关学习内容安排在柱体和锥体的单元进行学习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圆锥的相关学习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小学教材出现圆锥的学习内容之后,这部分的学习内容都安排了在第二学段教学,并且都和圆柱在同一个单元教学。
学习内容也主要是圆锥的特征和计算圆锥的体积。
对比这几年的教学大纲,最大改变就是行为动词描述的变化。
从1963年的“初步认识”到1978年和1986年的“掌握”,再到1988年至2000年的“认识”。
初步认识(了解):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认识(理解):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B
r=OB=3cm
h=OA=4cm
想一想
A
4cm
O 3cm B
如果以OB这条直角边为轴旋转得 到的圆锥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高是多少厘米?
B
3cm
O 4cm
A
B
O
A
r=OA=4cm h=OB=3cm
想一想
A
4cm
O 3cm B
B
3cm
O 4cm A
通过上面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A
OB
以哪条直角边为轴旋转,那么它
B
就是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就
是它的底面半径。 OA
形 相同点
不同点
体
底面形 侧面形 底面个 高
状
状
数
顶点 侧面展 开图
圆柱 圆
曲
形
面
圆锥
长方形
2
无数条 没有 (正方形)
1
一条
一个
扇形
辨一辨
对的打“√” 错的打“×”
①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
②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
也是长方形。( × ) 扇形
圆锥的高
道它的高是多少呢?
测量圆锥的高
注意:
1、圆锥的底面要放平 2、上面的平板要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尺子要竖直
想一想
如下图,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 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 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
想一想
A
4cm
O 3cm B
仔细观察,形成的圆锥的底面半 径和高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猜一猜
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侧面
底面
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1、观察下面三个圆锥高低相同吗?
2、自学课本32页上半部分,说一说 什么叫圆锥的高?
顶点 .
侧面
高
O.r
底面
从从圆圆锥的锥顶的点到顶底点面圆到心底的距面离是圆 圆心锥的的高距离是圆锥的高
h
圆锥只有一条高
想一想
这是一个圆锥形的 沙从圆堆锥的,顶点怎到底样面才圆心能的距知离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圆锥的认识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生活中圆锥无处不在
拿一个圆锥形的 物体,看一看、 摸一摸、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
顶点
O. r
底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观察一下 这三个圆锥的底面大小一样吗?
.
顶点
侧面
O. r
底面
两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个
面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连一连
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 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
我们认识了圆锥,课后试 着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 下你手中的圆锥。
实际操作
用土豆或者萝卜等削一个近 似的圆锥体,纵切、横切, 观察切面是什么形状、有什 么特点?
作业: 两导两练:36页—38页
再见
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
圆锥的高。( × )
圆心④圆锥的Leabharlann 面是圆形的。( √ )做一做
指出下面圆锥的底面、侧面 和高
做一做
指出下面圆锥的底面、侧面 和高
侧面
高 O 底面
底 面高 O
侧面
侧面
高
底面 O
说一说 10
下面各圆锥的高为多 少?(单位:厘米)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 距离是圆锥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