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隧道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及养护建议

隧道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及养护建议摘要:针对广东省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隧道路面抗滑性能(SFC)衰减较快,竣工验收复测时SFC较低的情况。
文中通过大量的调研及比对试验,深入分析隧道沥青路面抗滑性能(SFC)衰减较快的原因,结果表明隧道内温湿度以及车辆尾气等因素的影响促使路面抗滑性能衰减加快,针对性提出养护对策为后续隧道沥青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隧道工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nd Maintenance Advice on Anti-slid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of TunnelXU Mu-zhao(Guangdong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Testing Center,Guangzhou 510420)Abstract: For guangdong province highway opened, the tunnel pavement anti-sliding performance (SFC) decay faster, reiteration of SFC is lower when the final acceptance of the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test,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tunnel pavement anti-sliding performance attenuation fast (SF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side the tunnel an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vehicle exhaust spur pavement anti-sliding performance attenuation, pertinence maintenance countermeasures for subsequent tunnel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asphalt roadbe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Asphalt pavement; Anti-sliding performance;SFC0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广东省内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速度迅猛,截止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
谈高速公路抗滑性能衰减评价方法

谈高速公路抗滑性能衰减评价方法摘要:针对高速公路抗滑性能衰减问题,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简要概述了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评价方法,得出结论:路表纹理磨光是导致抗滑性能衰减的最直接因素,目前研究方法对路面形貌表征不足,无法将磨光过程中的表面变化与路面抗滑性能很好的关联起来。
关键词:高速公路;抗滑性能;抗滑衰减;评价方法1前言沥青路面以其建设维修成本低、噪声小、抗震性能好、平整度高等优点在高速路面铺装中得到广泛应用[1],而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面对交通安全问题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毫无疑问,高速公路路面抗滑能力对交通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目前我国规范对于高速公路抗滑指标的要求尚未考虑到抗滑能力的衰减,这会成为我们对高速公路路面抗滑能力认知的掣肘之处。
因此,本文简述了高速公路抗滑性能衰变评价方法。
2高速公路抗滑衰减目前,对于路面抗滑指标而言,国内主要注重于粗集料的磨光值与路面的构造深度、横向力系数,但这些指标仅仅代表了路面原材料的抗滑指标及路面服役初期的抗滑性能[2],但实际工程应用中,沥青路面在承受反复的车辆荷载后,其表面沥青膜被磨光,此时集料的表面纹理承担抗滑作用,路面抗滑性能达到顶峰;随着时间推移,集料表面纹理也被磨耗,抗滑性能又逐步衰减。
因此,对于高速公路路面而言,其长期使用过程中抗滑性能的衰减更应受到关注,使得其在衰减过后达到稳定状态仍有一定的抗滑性。
总体而言,沥青路表纹理磨光是导致其抗滑性能衰减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合理地揭示其磨光行为,不仅可以指导路面材料的组成设计,使其拥有足够的抗滑性能,还能够根据路面材料特性预测沥青路面表面抗滑性能,提前进行养护处理或其他防护措施,提高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
对高速公路路面表面纹理磨光行为的研究一般通过室内加速模拟试验,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索。
宏观方面,主要通过测量沥青路面的宏观抗滑性能指标如BPN随着荷载作用下的变化来探索其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微观方面则侧重于集料表面纹理相关参数在重复荷载下的变化规律,以此表征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
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1

一定高度自由下摆, 滑块同路表面接触。由于两者 间的摩擦而损耗部分能量, 钟摆只能回摆到一定高
统一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 不同的检测设 备具有不同的测试结果和评价指标; 另一方面, 不
度。表面摩擦阻力越大, 回摆高度越小( 即摆值越 同的国家根据本国道路实际的使用情况制定了自己
大) 。测试指标即为摩擦摆值, 其特点为定点测量,
的抗滑标准( 如表1列出了各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构
132 原理简单, 不仅可以用于室内, 而且可用于野外测 造深度要求值) 。因此, 各国道路工作者在进行相
试沥青路面及水泥路面的抗滑值。但这种测试方法 互交流时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给开展路( 道) 抗滑性
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检测速度慢, 只适用于一般公 能测试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造成了许多障碍。
系数值。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抗滑性能测试方法
及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指标。
1 抗滑性能测试方法
1.1 锁轮拖车法
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No.19, 2008( ISSUE No.17831)
公路工程与运输
交通标准化 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构造深度 国家
MTD( mm)
中国 0.5~1.2
英国 0.65~1.35
法国
1.0
德国 0.5~0.8
西班牙 0.7~1.0
荷兰
0.7
捷克
0.8
备注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特殊路段取高值 横向拉毛 横向拉毛
高速时( v>80km/h) 取高限 最 小MTD为0.5mm
路表面构造深度也可采用非接触式的传感器测
estimate skid- resistance of pavement, but these testing methods cannot reflect properly the pavement skid-
高速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09-13T02:35:27.86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李强生韩磊田鹏程翟娜[导读] 摘要: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指标不断衰减,威胁车辆行驶安全。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指标不断衰减,威胁车辆行驶安全。
本分分析了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指标衰减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措施,结合工程案例,针对运营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介绍微铣刨提升抗滑能力的关键技术、工艺流程及处治效果,以期为其他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抗滑指标;衰减 0 引言国内高速公路长、特长隧道路面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指标不断衰减,威胁车辆行驶安全。
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研究一直是广大公路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的重点。
为解决隧道混凝土路面表层抗滑性能迅速衰减,行驶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本文依托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微铣刨抗滑治理实例,治理后,抗滑效果改善明显。
本文分析抗滑性能衰减原因,总结施工工艺。
微铣刨主要是采用适当减少精铣刨刀头数量,在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将整体铣刨深度控制在5mm-8mm的薄层铣刨工艺,其铣刨深度和铣刨面粗糙度介于精铣刨和标准铣刨之间。
1抗滑性能是以路面和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来表现的。
摩擦系数与道路路面材料、路面表面的粗糙程度、干湿程度以及路面的完好程度相关。
混凝土隧道路面长期重车碾压、货车制动喷淋、隧道汽车尾气等影响致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车辆超速行驶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1隧道路面环境的影响1.1.1隧道内水分的影响隧道混凝土路面夏季洞内返潮现象明显,隧道洞内水分不易蒸发,加之货车喷淋影响,混凝土路面较为湿滑,尤其在平曲线下坡路段,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路面正常摩擦系数降低,易发生车辆侧翻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抗滑性能检测研究

工程技术·117·中国周刊2020.04No.23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抗滑性能检测研究许 伟安徽建工集团投资管理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防滑性能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文在阐述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方法和原理,如构造深度法、摆式摩擦系数测定法、横向力系数测定仪和制动距离法,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抗滑性能;检测研究1 引言随着道路龄期的变化和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沥青路面的损坏和病害越来越严重。
如何进行科学的养护决策,关键环节是对养护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抗滑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指标的基本试验数据,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性能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和分析。
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路面的使用性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决定了车辆在道路上适当的行驶速度和驾驶舒适性。
而良好的路面防滑性能可以为车辆轮胎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从而保证高速行驶车辆的安全距离在安全范围内。
道路防滑能力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考虑到道路管理部门对路面养护资金投入有限,在道路运营期应进行准确的检测研究,对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具有积极意义。
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若干指标根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一些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并从路面功能、结构、承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2.1路面功能在路面功能方面,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代表了路面的行驶质量,统一了各国的路面平整度指数,对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公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路面粗糙度的敏感程度要高于普通公路,IRI 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用性,因此有必要对公路的行车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
2.2路面结构在路面结构方面,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研究发现,在路面损伤中,按照现行标准,车辙和裂缝占路面损伤的80%~9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技术标准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技术标准The problem at hand is the need for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anti-skid technology on asphalt road surfacesin highways. This requirement arise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safety and preventing accidents on high-speed roads. In this response, we will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of anti-skid technology,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its implementation, the benefits it offer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effectivenes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ation in this domain.Anti-skid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maintaining road safety, particularly on high-speed highways. The ability of vehicles to maintain traction and grip on the road surface is essential to prevent skidding and loss of control. By enhancing the friction betweentires and the road, anti-skid measures reduce the risk of accidents caused by vehicles sliding or spinning out of control. This technology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areas with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such as rain, snow, or ice,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ire-road friction.Implementing effective anti-skid technology on highway asphalt surfaces presents several challenges. Firstly,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is crucial to ensure du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e materials used should be able to withstand heavy traffic loads, resist wear and tear, and maintain their anti-skid properties over time. Additionally,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must be carefully executed to ensure uniform coverage and proper integration with the road surface. Furthermore, the cost of implementing anti-skid measur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it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chosen technology and the extent of the road network.The benefits of incorporating anti-skid technology on highway asphalt surfaces are manifold. Primarily,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road safety by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caused by skidding or loss of control. This, in turn, leads to a decrease in injuries and fatalities, making roads safer for both drivers and pedestrians. Moreover, anti-skid measures can enhance theoverall driving experience by providing drivers with increased confidence and control, particularly in challenging weather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anti-skid technology can lead to cost savings b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road maintenance and repair caused by skid-related damage.Sever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skid technology on highway asphalt surfaces. Firstly,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should be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Different regions may require different anti-skid solutions based on their climate and the types of vehicles using the road. Secondly, regular maintenance and monitoring are crucial to ensure the continued effectiveness of anti-skid measures. Over time, the materials may wear out or become less effective, necessitating timely repairs or replacements. Lastly, driver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ppropriate speeds and following road safety guidelines are essential for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anti-skid 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 in the field of anti-skid technologyfor highway asphalt surfaces is of utmost importance.Having a set of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nd specifications ensures consistency and quality across different road networks. Standardization helps in selecting the most suitable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t allows for easier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anti-skid solutions, facilitating informed decision-making for road authorities and contractors. Furthermore, standardization promotes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experts in the field, leading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anti-skid technology.In conclusion, the need for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anti-skid technology on highway asphalt surfaces is driven by the paramount importance of road safety. The challenges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anti-skid measures, such as material selection,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cost considerations, must be addressed. The benefits of anti-skid technology, including improved safety, enhanceddriving experience, and cost savings, highlight itssignificance.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effectivenes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regular maintenance,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Standardiz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suring consistency, quality, and innovation in anti-skid technology, benefiting road users and authorities alike.。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摘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直接决定着路面的养护决策,在规范已有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辙的评价指标及指标建议值,提出了在高温多雨地区路面综合评价指数PQI模型各指标权重的建议值,并采用决策树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决策模型。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交通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其路面使用性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当这种趋势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出现各种病害。
对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而言,不单是要对局部出现病害的部位进行及时维修,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路面的使用性能下降的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经济合理的养护策略。
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合理评价。
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主要从路面的破损状况、结构承载力、行驶质量、抗滑性能以及车辙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1.1路面破损状况评价通过路面破损状况的调查全面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情况,同时进行量化。
路面破损状况采用路面综合破损率DR进行评价,以路面状况指数PCI为评价指标,即:PCI一100—15×DR^0.412对DR可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的相关要求进行调查计算。
一般说来,P CI越大表明路面的路况越好。
1.2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承载力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是指路面达到预定的损害状况之前,还能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次数或还能使用的年数。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承载力通常用弯沉来评价,以路面强度指数(SSI)来作为评价指标,即:SSI=ld/lD式中:SSI为路面强度指数;ld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沉值,O.1 mm;lD为检测路段代表弯沉值,0.1 mm。
检测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的主要仪器有贝克曼梁、自动弯沉仪和落锤式弯沉仪(FWD)。
对高速公路弯沉的检测宜使用FWD,因为FWD能较好地模拟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且能够快速、安全、准确地采集所需的数据。
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及降噪技术研究

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及降噪技术研究公路隧道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当隧道内部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时,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增加了施工技术难度和环境污染;并且,长大隧道内部混凝土路面表面通常有水膜存在,沥青路面长期在水膜作用下容易发生水损坏,影响沥青路面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
因此,我国公路隧道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其抗滑构造近乎全部采用刻槽形式。
然而,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样存在许多的技术难题,突出表现在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交通噪声两个方面。
已建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参照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没有充分考虑隧道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对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不论采用三辊轴施工或是滑模施工方式,均会在路面结构表层形成较厚的缺少骨料的浮浆层,加之长大隧道内部较为潮湿,路面抗滑构造迅速衰减、行驶车辆溜滑、交通事故频发已然成为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此外,隧道内部环境相对较为密闭,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产生的泵吸噪声和空气动力学噪声,以振动波的形式在隧道内部传播,经过多次反射、共振及叠加后,噪声在长大隧道内部的传播形式接近于喇叭效应,导致隧道内部噪声水平远高于一般路段。
心理声学研究表明,驾驶者长期处于噪声水平较高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疲劳,会对驾驶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对常见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与降噪功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结合依托项目工程试验路段对隧道刻槽混凝土路面、露石混凝土路面及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噪声特征和施工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多条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纹理类型、构造深度、横向力系数、抗滑摆值和噪声水平进行同步测试,统计分析隧道内部、外部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和噪声特征的变化规律。
调查表明,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遍存在抗滑力不足的现象,隧道入口、出口路段抗滑性能最低,局部水泥混凝土路段横向力系数<40;空气湿度对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影响显著;隧道内部混凝土路面的噪声水平远高于一般路段,当采用以dB(A)为度量单位的A计权噪声计时,在隧道不同位置处测试隧道噪声水平,不论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其轮胎/路面噪声水平较隧道外部路段高出10~20 dB(A),且噪声在隧道内部传播过程中衰减速率十分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具
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构成,高速公路的存在与民众
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对其开展相应的研究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
意义。
现实情形下,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不足会对行驶车辆造成较大的安
全危害,基于保障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性,制定与不断完善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
准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价值。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生产生活情形,就上述评价标准
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路面;评价标准;抗滑性能
高速公路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在整个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根据实际生产生活情形可知,由于隧道公路的特殊性,我国现有的公路抗滑
性能评价标准并不使用于上述隧道路面,对隧道路面抗滑性能开展相应的分析探
究于行业发展而言,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基于保障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必要性分析,有助于知悉隧道路面抗滑性能容易下降、不易评价等特性,在结合隧道路面
实际行驶情形的基础上,对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加以相应的完善,极具理
论研究价值。
一、浅析保障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必要性
1、抗滑性能极易下降是隧道路面的一大特性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隧道路面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公路车辆
驾驶员行驶的过程中,公路周围的环境会对驾驶员的感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进而对其驾驶速度、驾驶方向等予以影响。
基于多方因素的影响,隧道路面抗滑
性能极易下降,相关因素的具体内容为:一是,隧道路面耗损率偏大,根据有关
资料表明,隧道口内外两处的公路路面磨损率偏差较大是较为常见的一大现象,
这和隧道口内外两处的光照有直接关联,“黑白洞效应”下,驾驶员习惯于减速进
入隧道公路,以至于隧道路面上车辆停留的时间要长远公路路面,隧道路面耗损
率随之加大;二是,隧道路面污染程度高,封闭性是隧道公路的一大特性,这一
特性下,外界污染物质极易对隧道路面造成较大损害,油腻性薄层膜的作用,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三是,路面潮湿是隧道路面的一大特性,受隧道封闭性的影响,在车辆雨水、隧道结构内渗水等共同作用的情形下,隧道
路面越发潮湿,从而对隧道路面抗滑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2、抗滑性能保障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性能
基于隧道路面的系列特性,路面抗滑性能极易下降这一事实的存在,会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平衡。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面抗滑性
能的重视和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是保障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性能的
科学依据。
现实情形下,抗滑性能对公路行驶安全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高速公路车辆行驶事故的众多案例中,其中公路路面抗滑能力不足是81%的车辆行驶事故发生的原因,在路面抗滑能力
不足的情形下,行驶车辆出现侧滑现象,进而产生相应的事故危害;二是,有关
研究资料表明,下雨天隧道路面事故发生概率要远大于隧道外路面事故发生概率,这一事实的发生与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易受环境影响有关;三是,根据江西某公路
研究案例可知,当其隧道路面抗滑性能得到有效改善之后,公路隧道处的事故发
生概率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路行驶安全性能。
二、浅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阅可知,前后、横向、回归等分析方法是常见的国内外公
路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方法,基于隧道路面的系列特性,这些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
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科学评价,依靠上述方法研究得出的评价结果,并不是真实
科学有效的路面抗滑性能数据。
基于研究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有关学者根据
隧道行驶车辆的环境特点、基于行车动力学分析等情形下,将隧道路面临界最大
附着系数视作抗滑性能评价标准,其具体内容为:
根据物理学动力理论可知,滑动和滚动是车辆轮胎相对于路面的两种运动状态,上述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情形下,车辆轮胎的滑动率也有所不同,为便于研究,可用S代替两者之间的滑动率。
根据图1横向、纵向附着系数随滑动率的变
化关系可知,在物理动力学理论中,公路路面对车辆轮胎的作用力受到纵向附着
系数和车辆重力两者的共同影响,其作用力F的计算公式为F=纵向附着系数X车
辆重力(G),这样一种情形下,根据图1的曲线变化形态可知,当滑动率S逐
渐增大时,纵向附着系数的变化先是逐渐增加,增加到最高值时,再逐渐下降,
在车辆重力G不变的情形下,隧道路面对车辆轮胎的作用力变化情形也类似。
隧
道路面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横向附着系数的存在与路面对车辆轮胎的侧向作用力
有一定的关联,当滑动率S逐渐增大时,横向附着系数逐渐减少,路面对车辆轮
胎的侧向作用力也逐渐降低。
根据图1可知,当滑动率S为100时,此时车辆轮
胎处于抱死状态,任意侧向作用力都会造成车辆的侧滑,基于横向附着系数仍然
存在,侧向作用力的危害必然发生,从而给隧道路面行驶车辆造成不利影响。
图1横向、纵向附着系数随滑动率的变化关系
根据图1可知,当滑动率处于0-30这一数值范围内,车辆的运动状态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相应的交通事故,当纵向附着系数超过其最大值,随着滑动率的增加,纵向附着系数逐渐增加,车辆运动状态也随之呈现不稳定的发展状态,从而
造成相应的交通事故。
综上所述,基于横向、纵向附着系数随滑动率的变化关系,将隧道路面临界最大附着系数视作抗滑性能评价标准,对于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
科学评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安全举措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建设施工过程中,其路面抗滑性能的保障及提升具有极其
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提升隧道路面抗滑安全,可行的安全举措实施策略为以下内容: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对其抗
滑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造虽有助于隧道路面抗滑性能
的提升,但对于消除“黑白洞效应”影响,仍无法发挥较大效用,根据有关调查数
据可知,路面上层为沥青混合料、路面下层为水泥混凝土这一复合式路面结构,
对于保障隧道路面防滑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
的优点为抗滑性能强、噪音低,非常适用于隧道环境。
施工材料的组合使用,能
够发挥不同路面施工材料各自的优势,满足隧道路面抗滑性能需求。
在强化隧道
路面抗滑性能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有针对性选择是一方面,隧道道路交通规则
的制定是另一方面的有效安全举措,其具体内容为:根据有关数据可知,隧道环
境内,处于行驶状态下的车辆的附着系数要远远小于制动状态下的车辆附着系数,对于车辆稳定前行有重要影响,基于此,交管部门应在隧道口设置减速标志,让
行驶车辆以减速状态进入隧道环境,尽可能降低其在隧道环境中的制动可能性。
四、结束语
生产生活中,基于隧道公路的特殊性,我国现有的公路抗滑性能评价标准并不使用于上述隧道路面,对隧道路面抗滑性能开展相应的分析探究于行业发展而言,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形,在分析保障路面抗滑性能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某学者提出的抗滑性能评价标准予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强化路面抗滑性能的安全举措,以期促进行业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正森,何哲,邱志雄,侯子义,刘成洪,吕岩.不同纹理混凝土路面的抗滑与降噪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8(04):5-7+12.
[2]张秋美.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及降噪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7.
[3]刘佳.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检测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6(09):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