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试题

合集下载

南京理工大学 2001-2009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及答案标准版

南京理工大学 2001-2009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及答案标准版

2 e j30° 3
∴h(t) = 2 k1 ieαt cos(ωt +θ1) = 2×
2 e−500t cos(500 3
3t + 30°)ε (t) =
4 e−500t cos(500 3
3t + 30)ε (t)
∴单位冲激响应: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正版用户可享受免费更新服务,包括最新的试题解答,及错误改正,敬请联系: 10 ,预祝大家顺利考上南京理工大学!
图1 解析:如图所示以节点 5 为参考节点, 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1+ 2 + 3)Un1 −Un2 − 3Un4 = 0 ⎪⎪⎪⎨U−Un3n1=+8U(1+ 6 + 4)Un2 − 4Un4 − 6Un3 = 4 × 4 ⎪⎩−2Un1 − 4Un2 − 7Un3 + (2 + 4 + 7)Un4 = 7I −16
(2)如果电流 I2 = 0 A,则 R1 为何值?
(3)如果 R1 为非线性电阻,U1 = I12 ,求此时 I1 。
解析:(1)由已知条件可知仅 R1 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不变,画出从 R1 两端看进去的戴维南
等效电路图,如上图右所示,则有Uoc = I1(R1 + Req ) ,代入已知条件有
⎧U ⎪
− 90°
= 100∠0°
I1
=
Uc 30 + jωL
=
100∠0° 30 + 40 j
=
2∠ − 53.1°
由 KVL 可得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正版用户可享受免费更新服务,包括最新的试题解答,及错误改正,敬请联系: 8 ,预祝大家顺利考上南京理工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及答案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及答案

目录1.05年北师大物理类各方向2.05年长光所3.05年东南大学4.05年中科大5.05年南京大学6.05年华中科大7.05年吉林大学(原子所)8.05年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9.05年北京理工10.05年河北理工11.05年长春理工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物理类各专业科目代号:459研究方向:各方向考试科目:量子力学[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1.(20分)一个电子被限制在一维谐振子势场中,活动范围求激发电子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用ev表示)(,,)提示:谐振子能量本征函数可以写成2.(30分)一个电子被限制在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势场中(特征频率为)。

(1)写出其哈密顿量,利用一维谐振子能级公式找到此电子的能级公式和简并度。

(2)请推导电子的径向运动方程。

并讨论其在时的渐近解。

提示:极坐标下3.(50分)两个质量为的粒子,被禁闭在特征频率为的一维谐振子势场中,彼此无相互作用(此题中波函数无须写出具体形式):(1)如果两个粒子无自旋可分辨,写出系统的基态(两个都在自己的基态)和第一激发能级(即一个在基态,另一个在第一激发态)的波函数和能量(注意简并情形)。

(10分)(2)如果两个粒子是不可分辨的无自旋波色子,写出系统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和波函数。

如果粒子间互作用势为,计算基态能级到一级微扰项。

(15分)(3分)如果两个粒子是不可分辨的自旋1/2粒子,写出基态能级和波函数(考虑自旋)。

如果粒子间互作用能为,计算基态能量。

(15分)(4)同(3),解除势阱,两个粒子以左一右飞出。

有两个探测器分别(同时)测量它们的y方向自旋角动量。

请问测量结果为两电子自旋反向的几率是多少?(10分)4.(30分)中心力场中电子自旋与轨道角动量存在耦合能。

总角动量,是的共同本征态。

现有一电子处于态,且。

(1)在一基近似下,可用代替,请问电子的能量与态差多少?(2)请计算该电子产生的平均磁矩,并由此计算在z方向均匀磁场B中电子的能量改变多少?(),当,,当,5.(20分)一个定域(空间位置不动)的电子(自旋1/2)处于z方向强磁场中。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doc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doc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试大纲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四种基本的研究方法、抽样原理和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方法、技巧组织社会调查和研究。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二、社会研究的特征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第二节方法体系★一、方法论二、研究方式三、具体方法和技术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一、方法论背景;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第四节研究的过程一、研究的主要阶段;二、研究过程示例。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一、理论的概念二、理论的层次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第二节理论的构成要素★一、概念二、变量三、命题与假设第三节理论与研究的关系象征互动理论一、“科学环”:研究的逻辑★二、两种推理方式三、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四、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第四节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一、理论建构的过程;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节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概念二、研究问题的来源第二节选题的标准★一、重要性二、创造性三、可行性四、合适性第三节研究问题的明确化★一、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第四节文献回顾一、文献回顾及其意义二、文献回顾的方法第四章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目的一、探索性研究二、描述性研究三、解释性研究第二节研究性质一、理论性研究二、应用性研究第三节研究方式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二、研究方式的选择第四节分析单位★一、分析单位的概念;二、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第五节时间维度★一、横向研究二、纵向研究第六节具体方案★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层次一、什么是测量二、测量的四个要素三、社会现象的测量四、测量层次第二节指数与量表一、指数与量表的概念二、李克特量表三、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四、语义差异量表第三节概念的操作化一、概念、变量与指标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三、操作化的方法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五、操作化的几个例子第四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一、信度二、效度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第六章抽样★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作用一、抽样的概念;二、抽样的作用;三、抽样的类型。

2005年南京农业大学419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5年南京农业大学419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5年南京农业大学419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试题编号:419试题名称: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社会化
社会分层
角色失调
社会整合
科层制
价值中立
主体文化
场域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2.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

3.简述社会控制的功能与意义。

4.孔德将社会变迁分为几个阶段?简要说明各阶段的特征。

5.达伦多夫认为影响冲突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倾向。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

在这个过程中,初级群体将发生什么样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什么是人口老龄化?试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社会后果,并从社会政策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南京理工社会工作考研参考书目

南京理工社会工作考研参考书目

南京理工社会工作考研参考书目
南京理工社会工作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1. 《社会学》:这本书是社会工作考研中必备的基础教材,涵盖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社会工作导论》:该书介绍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发展历程,对于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和职责具有重要作用。

3. 《社会工作方法学》:该书详细介绍了社会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步骤。

4. 《社会工作伦理与道德》:该书讨论了社会工作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对于培养社会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非常有帮助。

5.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该书介绍了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6.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与实务》:该书介绍了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对于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以上是南京理工社会工作考研参考书目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的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最好还是通过自己的老师来咨询参考书能得到最准确的答案。

南京大学社会学人口学社会保障考研试题2004—2005

南京大学社会学人口学社会保障考研试题2004—2005

南京大学2005年社会学人口学社会保障考研试题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三小时)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总加量表2、续谱排列3、有机团结4、社会吸引5、强制性协作团体二、简单题(每题12分,共48分)1、抽样一般都要经历哪几个步骤?2、在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3、简述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区别。

4、简述科塞关于社会冲突的正功能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霍曼斯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

2、试述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与观点。

四、计算与设计题(每题16分,共32分)1、调查200名青年工人,得到下列结果,求其平均收入。

收入(元)人数600 30800 701000 601200 40合计 2002、一项研究中需要测量大学生的“同学关系”状况,请设计三个在问卷中用来测量这一概念的具体问题。

社会学综合(一)(三小时)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本土化2、性别角色3、模仿4、家户5、霍桑实验6、《江村经济》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简述社会时尚的心理机制。

2、简述影响社区认同感的基本因素。

3、韦伯在论述资本主义经济行动的合理性和非理性关系上具有怎样的相对主义观点?4、参照群体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的?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72分)1、试论述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特征。

2、论述大众传播对“文化反哺”现象有哪些影响。

3、联系实际,谈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机制性条件。

4、如何理解我国“非正规市场”的存在?为消除或控制这一市场扩张,国家和社会在观念和行动上应有怎样的改进?社会学综合(二)(三小时)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变迁性社会问题2、“社会病态”学说3、基尼系数4、城市化5、灰区6、社区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简述法国学者朗德里(Adolf Landry)的人口转变理论。

2、腐败的社会功能是什么?3、简述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南京大学2000-2013年社会学考研真题理论部分【范本模板】

南京大学2000-2013年社会学考研真题理论部分【范本模板】

初试理论试题(2000-2013)2000 社会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社会2、"白领阶层"3、社会结构4、模式变项5、功能替代6、后工业社会二、问答题1、简述卢曼有关社会分化的观点2、试比较科塞与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的异同3、简要评价布劳的交换理论4、如何理解哈贝马斯所谓"系统对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5、评价越轨的社会功能6、试论述社会转型以来,我国正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7、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001 社会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社会资本2、社会吸引3、有机团结4、区隔分化5、结构限制6、失范二、问答题1、试论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之间的联系.2、试用交换理论说明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试论述米尔斯有关社会学想象力的观点4、试论述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5、试论述聚合行为的有关理论6、试论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内涵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有哪些变化一、简述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1、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2、简述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3、简述社会交换理论在人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理论来源4、简述布尔迪厄德“文化资本”理论二、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1、论述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社会观2、论述宏观社会学理论和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区别3、社会学的中国化应该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教训?2002 社会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社会2、差序格局3、社会控制4、社会事实5、突生性质6、敏感化概念二、简答题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简述当前我国家庭功能及其变化趋势。

3、简述韦伯理想类型概念及基本特征。

4、简述帕森斯与迪尔凯姆在论述“社会秩序”问题上的思想联系.三、论述题1、试用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解释当前我国社会的阶层分化现象.2、试用已有的社会冲突理论,建立一个有关冲突起因、形成与后果的综合理论模型。

2000-2009年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答案

2000-2009年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答案

2000-2009年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答案一、社会学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数字代表出题的次数)1、社会(2):2、“白领阶层”3、社会结构4、模式变项5、功能替代6、后工业社会7、社会资本8、社会吸引(3):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如果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带来报酬,那么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他们都会受到能提供这些报酬的人吸引。

9、有机团结(2)10、区隔分化:是当代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提出的一种社会分化类型,卢曼认为,区隔分化将整体社会系统切割为结构相似的次系统。

简单的原始社会是区隔分化的典型。

11、结构限制12、失范(3):迪尔凯姆引进“失范”概念是描述社会规范不得力、不存在或互相矛盾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

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认为失范是社会系统不平衡的产物,失范状态的出现是由于在被社会认可的目标与人们通过被社会认可的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这间存在的不一致性,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失范就是指个体或群体因为自身或群体的原因实质上或被定义为违反了社会规范的行为。

13、差序格局(2):这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用以描述中国人群体行为人人际关系模式的概念。

在这种独特的格局中,“已”是中心,就像一枚投入水中的石子;而“已”与他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像石子泛出的水的波纹一样,依亲疏程度一圈一圈往外推,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差序格局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而不是个体主义。

14、社会控制15、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

涂尔干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是社会事实。

(3分)其显著性特征是: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2分)16、突生性质17、敏感化概念18、参照群体(2):人们对自己本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能够提供规范性指导的比较框架的群体,参照群体既可以是个体所在的群体,也可以是外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