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分布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同步课件:中国的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同步课件: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考纲导航i.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5.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拳础如识导读~7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且灾次频发(1)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2)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3)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2.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人口集中区与水旱等灾害多发区结合。

风雹等的影响,灾情严重。

海洋灾害帯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2)农业受灾体脆弱,受洪涝. 干旱 冷冻、自然灾害3.地域差异<特别提示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会处;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我2/3的面积是山区f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f尤其是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变化导致了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二、我国的主要白然灾害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地震大地震带上,多地震。

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

虽然地震地质灾害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由于人口稠密、资产密集,损失大于西部泥石流我国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滑坡力或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华北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伏旱天气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棉产区的棉铃虫灾害,导致棉产区棉花产量下降;林区的松毛虫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黄淮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的重灾区,蝗虫的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十分密切O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 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青州三中高二地理导学案

.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蒸发量大.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5.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
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
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
配均匀
右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
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
相等。

读图,回答第第6题。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B.②C.④D.⑤
7.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江苏省扬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图13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14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8-9题。

8.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A.地势起伏小且坡度较陡,重力作用强
B.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C.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9.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14中O点,图14
图13 ②


o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

雪可造成房屋压塌,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 断,电力、电信受阻等。雪冻灾害中,受影响 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
思考感悟 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灾情大小与抗灾防 灾能力强弱的差异及原因。 【提示】 ①我国东部地区的灾情高于西部 地区。原因: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 而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密度小。 ②我国东部地区抗灾防灾能力强,而西部地 区抗灾防灾能力弱。原因:东部地区社会经 济水平高,而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低。
(1)材料中体现了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包 括哪些? (2)材料中造成经挤损失接近全国一半的是 __________,转移安置人口较多的是 __________,倒塌房屋较多的是__________. (自然灾害种类)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中的农业灾情特别严 重?
气象灾害__高__于__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 (1)西北、华北地区:_春__秋__多__干__旱____。 (2)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_洪__涝__灾害. (3)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 森林火灾 ,__________ 也时有发生。 (4)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 _地__震___。
灾害、华西秋雨灾害、西藏亚东地震灾害等, 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 大影响。经核定,2011年,各类自然灾害造 成全国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含失踪 112人),939.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 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其中绝收289.2 万公顷;房屋倒塌93.5万间,损坏331.1万 间;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
③从成因上看,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
一定的关联性
特点 原因
地域 差异 大
①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中、 低两个纬度区,跨多个温度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地处亚欧大 陆东侧、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 备的国家。使我国既有陆地灾害, 又有海洋灾害; ③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特 点十分显著,降水在空间上多集中 在东部季风区,时间多集中在夏秋 季节,且降水年际变化大

简述中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

简述中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旱灾和水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了解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旱灾和水灾进行简要阐述。

一、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时空分布规律:1. 地域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受水灾影响较大,而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则更容易发生旱灾。

2. 季节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一般来说,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旱灾则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

3. 时间分布旱灾和水灾的时间分布规律与气候和降水情况密切相关,通常是在气候异常或特殊降水事件发生时出现。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和水灾的发生时段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发生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影响旱灾和水灾发生的主要因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气候异常事件频发,特殊天气现象增多,如暴雨、干旱等,从而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 河流湖泊的改变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河流湖泊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河流漫滩、河道淤积以及洪涝灾害和旱灾等问题。

3. 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风险。

4. 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平衡,导致水灾和旱灾的发生。

三、应对措施针对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 建立完善的旱灾和水灾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提前发现水灾和旱灾的迹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小灾害损失。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易旱地区)⎩⎪⎨⎪⎧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北平原。

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旱灾类型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东北、华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南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为旱季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选修五 第2课时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选修五   第2课时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⑤干旱 ; 东部季风 区夏季多⑥ 暴雨和洪涝 灾害 分布 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⑦ 干旱 ,森林火 灾也时有发生 范围 ④ 广 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⑧ 地震 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⑨ 低温冻害 和冰 雪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多⑩ 台风 、风暴潮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 多 ,强度大,频率 高 ,损失大 地域 中部地区: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 次之 差异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高寒、干燥区域面积大,山 大 地、高原分布广泛,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 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强化专练
3.2009年7月9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部分地 区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 灾区的电力、交通、水利和通信等基础设施不 同程度受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特殊洪流
(
)
A.滑坡是由山洪水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
B.该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 先兆信息 C.该滑坡的形成一般有三个因素控制:不稳定的 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2)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
些?
解析
第(1)题,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项中
说滑坡没有先兆信息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 成要经过三个阶段;D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 因素往往是决定性的。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地
质灾害多发,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和
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答案 (1)C (2)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 震级大;强烈的地壳活动,使山体断裂发育,岩 石破碎,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
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 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

2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

2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

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 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 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Company Logo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要集中在东部。

Company Logo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 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展对于带动中西部发展,提高全国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该地区的减灾是仅次于城市的第二重点。其 基本目标是逐步建立完善的综合减灾系统,达到有效地 防御常规性多发灾害和一般性大灾的能力。

Company Logo
中部减灾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宁夏、河南、安徽、 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重庆以及内蒙古、甘肃四 川和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东部地区。本区域灾害种类 比较多,除地震外,还有旱灾、洪涝、风灾、雪灾寒潮、 沙尘暴、病虫害和泥石流、滑坡、崩塌、以及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该区减灾的基本目标是防灾 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减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水 库、电站等水利工程、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内河航 道和重要城镇的重点防灾抗灾;二是农业减灾;三是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 四 节
自 然 灾 害
一、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冰雹、 冻雨、沙尘暴、雾霾…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
地面塌陷… 其他灾害:生物灾害等
干旱
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 少甚至无降水,造成农作 物 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等。 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
洪涝
长时间连续降水或短时间 高强度降水, 造成低洼地 被淹没, 设施被冲毁等。 分布;南方地区
寒 潮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伴有大风、雨雪、
冰冻等形成灾害。 分布;西北、华北、东北
台风
台风是来自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 与它相伴的狂风 破坏植物、建筑, 暴雨形成洪涝等灾害。 分布:东南沿海
地震
地震:大地的强烈震动,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 中断、人员伤 亡等。 分布:台湾、西南地区及主要断裂带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频发生,危害重。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不同地区同时发生各种灾害。 同一地区连续发生各种灾害。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滑坡、 泥石流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西北地区
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人口稠 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南方地区,尤其 降水丰富而且集中;
是河流中下游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东南沿海
邻近热带海洋——台风源地
西北、华北、 东北 二级阶梯山区 尤其西南地区
邻近亚欧大陆内部 ——强冷空气源地 地势陡峻,岩石破碎, 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三、防灾减灾
监测、预报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 我国东部海域的一张热带风暴(台风)卫星云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干旱 (1)概念
(2)成因 (3)影响的范围 (4)旱灾的特性和成因 (5)旱灾的分布
3、寒潮 (1)概念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 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强度越大。
(3)寒潮的影响
(4)天气特征
除以上三种气象灾害,还有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 电,低温冷害,霜冻等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1)概念 (2)形成条件 A、有广阔的暖洋面。 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大气层结是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结构 的简称。
(3)台风 A、多发的季节 B、台风形成的源地 C、灾害特征
D、台风影响的地区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1974年海城7.4级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测的地震)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 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5.2级地震 2003年6月山东青岛4.3级小震群活动 2006年2月9日临沂市汤头镇3.5级地震 2006年7月26日定远县陈桥乡4.2级地震 2006年7月26日全椒县3.7级地震 2009年4月6日合肥市肥东县3.5级地震 2011年1月19日安庆市怀宁县4.8级地震
2、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A、概念 B、发生的条件 C、多发地区 D、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高度与体积)
(2)泥石流
A、概念 B、特征 C、发生的条件 一是地形陡峻、二是有丰富的松散 物质、三是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洪涝
(1)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多发区(从气候和地形上看) 2、风暴潮 (1)概念 (2)两种风暴潮(由台风和温带气旋引 起,从发生季节、特点、地区进行比较。)
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1、病害
(1)常见病害的种类
(2)病害发生的原因 (3)病害的危害
2、虫害和鼠害
(1)虫害(有农作物和森林虫害,比较 它们的常见虫害和特征。)
(2)鼠害(重灾区及危害)
(3)虫害、鼠害大规模发生的原因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概念
2、主要的两大自然灾害带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 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 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 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 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 比 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 度洋上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 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地震
(1)地震的成因 (2)震级 (3)烈度
A、概念 B、影响烈度的 因素
(4)地震带
郯庐地震带
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 间断过,说明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条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 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主要地震有: 1668年7月25日山东徼莒县—郯城8.5级地震(我国东部 有记录以来最大地震) 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