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经营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中药调研报告2篇

中药调研报告2篇市卫生局: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瓜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流、沙漠、绿洲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间由东向西渐低,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占县境面积8.5%的绿洲被戈壁、山地、丘陵分割为东、西、南三大块,西热东凉和南山地区多泉眼湿地的特点;境内少雨、干旱,平均年降雨量不足50mm,蒸发量却高达4000mm以上,昼夜温差较大,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气候,境内拥有各类植物资源6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植物约40余种,主要有甘草、锁阳、苁蓉、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枸杞、蒲公英、车钱子、地肤子、芦根等,人工种植的药材有红花、板蓝根等。
由于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气候,我县适合中药材种植,种植的药材质量稳定,有效成分高,成本低,易加工,无污染,疗效好,在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和制药厂享有较好的声誉和影响,产品供应省内外制药厂,国内外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二、野生中药材状况由于长期过度采集,使野生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部分濒临枯竭,呈现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
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区农、牧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一方面造成甘草种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下种量剧减,野生甘草数量减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产量锐减,甚至从局部地区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每采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毁坏一株或几株沙生植被,造成我县生态环境恶化。
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县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禁止采挖野生甘草。
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等野生中药材由于数量有限,无法形成规模,仅被群众作为医用或保健时利用。
三、利用本地优势开发中药材资源情况随着近年来市场对甘草、红花、枸杞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县部分农户开始尝试种植具较高经济价值的甘草、红花、枸杞几种中药材,现已有了较为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
中药饮片现状调研报告

中药饮片现状调研报告中药饮片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研磨、浸泡、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片剂或粉剂。
中药饮片具有用途广泛、服用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因此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对中药饮片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市场需求中药饮片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中药饮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中药饮片的需求量更为大。
另外,国内外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度提高,也为中药饮片市场带来了机遇。
二、生产技术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由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向机械化生产。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市场格局中药饮片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中药饮片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一些大型药企通过品牌影响力和规模经济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小型制剂厂家也通过灵活应变和差异化策略,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四、质量安全问题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种植环境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产品质量差异较大。
因此,加强中药饮片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发展趋势中药饮片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提高,中药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中药饮片市场有望向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一些具有特色的中药饮片品种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六、推广建议(1)加强质量监管。
要加强对中药饮片产品质量的监管,加强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成品检测环节的质量控制,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企业应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品牌建设。
企业应加大对中药饮片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中药饮片行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中药饮片行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药是我国医药瑰宝其学说具有独特的理论体制。
运用中药饮片是中医在诊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别是中药饮片在中医的治疗、康复保健中占有了较大的比重。
是否能够利用其成分多样、毒性低、疗效确切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预防、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造福人类关键在于提高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保证中药饮片品质,保证其在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中药饮片在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市场进步空间,但在经营、运用等环节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参加了对全县重点涉药单位的检查,对经营、运用中药饮片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了解了现在县中药饮片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一、全区中药饮片市场基本情况安定区辖区内有18个乡镇,共有涉药单位近400余家,此次调研涉及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76家,其中: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家(药业有限公司);医疗机构57家,包括县级医疗机构3家(市医院、市中医院、区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18家,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31家;药品零售企业18家。
各涉药单位购进中药饮片的渠道主要有:一是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原料主要从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购进,在全区销售范围较广,约占70%,;二是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医院及部分零售企业主要从当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购进,约占75%;三是部分个体诊所不能说明其购进来源,约占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各涉药单位购进中药饮片的价格、质量差别较大。
在公立医疗机构及中药饮片批发企业的中药饮片价格较部分零售药店及村级卫生所偏高;在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及中药饮片批发企业基本不存在中药饮片以次充好、等级混淆、掺假等现象,但在部分零售药店及村级卫生所存在中药饮品非药用部分未去净(金银花混有叶片),中药饮片中含有一定量的砂土、碎末(柴胡、丹参存有砂粒、碎末)等现象。
(二)养护措施不到位,储存条件差。
由于中药饮片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品种繁多、性味各异,有的怕热,有的怕光,有的怕湿,应根据各种饮片特性妥善养护。
中药质量调研报告

中药质量调研报告中药质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近年来中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担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药市场的质量状况,为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选取了本地市场上销售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其外观、气味和质量标准。
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中药质量的关注点和意见建议。
3. 文献研究: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了中药质量监管的政策和标准。
三、调研结果1. 中药材的质量状况:在实地考察中发现,部分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如外观变形、气味异常等。
其中有些可能与贮存条件不当有关,而另一些则可能是由于染色、农药残留或者加工过程不当引起的。
2. 中药饮片的质量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部分中药饮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如颗粒大小不一、色泽变化明显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生产工艺、原料质量等因素有关。
3. 消费者对中药质量的关注点: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消费者最关注的中药质量问题是是否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
并且,消费者普遍认为中药质量应该通过质量标准来保障。
4. 中药质量监管的政策和标准:根据文献研究得出,我国对中药的质量监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等。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检验方法不统一、监管力度不足等。
四、调研结论1. 中药市场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需要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2. 消费者对中药质量的关注度较高,应该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质量意识。
3. 中药质量监管中应该加强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对中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五、建议1. 中药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把控,确保中药的原料质量。
2.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3.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中药,并关注相关质量标准。
中药饮片自查报告

中药饮片自查报告一、背景介绍中药饮片是指将中药材经过炮制、粉碎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固体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各生产企业需要进行自查,并提交中药饮片自查报告。
二、自查内容1. 原材料采购1.1 确认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度。
1.2 检查原材料的产地、贮存条件和运输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1.3 检验原材料的外观、气味、质地等是否正常。
1.4 检测原材料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
2. 生产工艺控制2.1 确保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无污染。
2.2 检查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3 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关键参数。
2.4 确保生产操作人员有良好的操作规范和卫生习惯。
3. 质量控制3.1 进行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检验,包括外观、含量测定、微生物检测等。
3.2 检测中药饮片中的有害物质是否超标。
3.3 对产品进行稳定性测试,评估其质量保持期限。
3.4 追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4. 包装和贮存4.1 检查包装材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4.2 确保包装过程符合卫生要求,避免产品污染。
4.3 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包装完好。
4.4 确保产品在贮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
5. 不良事件和投诉处理5.1 建立不良事件和投诉处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
5.2 及时记录和处理不良事件和投诉,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3 对不良事件和投诉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三、自查报告格式1. 报告基本信息- 报告编号- 报告日期- 报告单位2. 自查内容及结果- 原材料采购自查情况及结果- 生产工艺控制自查情况及结果- 质量控制自查情况及结果- 包装和贮存自查情况及结果- 不良事件和投诉处理自查情况及结果3. 发现问题及处理措施- 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的处理措施及结果4. 自查报告总结- 自查工作的总体情况- 自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对自查结果的评价和建议四、自查报告的提交和审核1. 提交- 自查报告由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给相关部门或者监管机构。
关于中药饮片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药饮片的调研报告中药饮片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中药饮片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加工形式,近年来在不同人群中越来越受欢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生产工艺以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药饮片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文献资料、互联网搜索等方式收集相关调研信息。
2. 实地考察:参观中药饮片加工厂,了解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3.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采访中药饮片消费者,了解其对于中药饮片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市场需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中药饮片的主要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和习惯使用中药的人群。
他们选择中药饮片的主要原因是方便携带和服用,同时也更加注重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生产工艺:参观了几家中药饮片加工厂,发现其主要生产工艺包括药材去除杂质、清洗、浸泡、煮制、烘干等。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GMP标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3. 质量控制:中药饮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层次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选取、加工过程的控制和产品的质检。
通过实施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中药饮片的品质不受污染和变质。
4. 安全性: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对于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比较关注。
大多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性。
此外,消费者还提到了购买正规渠道和选择有资质生产企业的重要性。
四、调研结论中药饮片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加工形式,具有方便携带和服用的优势,深受中老年人和中药使用者的喜爱。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GMP标准,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比较关注,因此,正规渠道购买、选择有资质的生产企业非常重要。
五、建议1. 加强消费者的中药饮片知识教育,提高其对于中药饮片的认知。
2. 支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高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水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惩假冒中药饮片产品和生产企业。
中药饮片调研报告

中药饮片调研报告
中药饮片调研报告
在我国传统中药文化的影响下,中药饮片在中医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中药饮片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在目标受众方面,我发现中药饮片主要受到有健康意识的人群的青睐。
他们希望通过中药饮片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同时,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也开始关注中药饮片,并将其视为时尚和新潮的健康饮品。
其次,在市场需求方面,我观察到人们对中药饮片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可以从市场销售数据中看出。
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可和信任度提高,使得中药饮片成为了市场的热点。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中药饮片的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中药饮片具有方便服用的特点,不同于中药煎煮,减少了使用的复杂性。
其次,中药饮片在保存和携带方面更加便利。
因此,中药饮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中药饮片面临的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上存在质量不一的中药饮片产品,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和不信任。
其次,一些消费者对于中药饮片的味道存在偏见,认为其口感不佳。
最后,一些人对于中药饮片的功效表示怀疑,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证明。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消费者对中药饮片的需求增加,使得中药饮片成为了市场的热门产品。
然而,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厂家和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以提高消费者对中药饮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未来,中药饮片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
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问题探究

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问题探究杨 吉,张文一,徐 晶(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近些年来,具有中药饮片经营资格的基层零售药店越来越多,在为老百姓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致使饮片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对群众用药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文章通过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零售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经营管理[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4 042 中药饮片是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1],是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然而其质量问题由来已久。
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有很大部分出在流通环节,而零售药店处于中药饮片流通环节的终端。
药店中药饮片的经营及质量管理直接影响饮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抓好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是控制流通领域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也是保障药物临床疗效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文章对零售药店中药饮片几个突出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1 中药饮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1 购进渠道及验收不规范中药饮片的造假形式层出不穷,几乎每个品种均出现过伪品,如用红花、植物雄蕊或高级纸浆染色加工制成西红花伪品;用锁阳、管花肉苁蓉加工切片冒充肉苁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虽然对中药饮片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但一些不法商贩在饮片加工时人为掺入杂质以牟取暴利,如海金砂、蒲黄内掺入滑石粉、玉米面等;菊花、金银花、合欢花混入叶片、花梗等[2],这不仅降低了有效药材的含量和质量,而且杂质本身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一些药店在购进饮片时,由于中药技术人员缺岗现象严重,且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很难把控饮片的真伪优劣,更有贪图药价低廉故意购进假药者,因此零售药店销售伪品饮片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个体以及偏远农村的零售药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经营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能按要求在职在岗。
gsp认证以后,有的企业人员进行了调整,尤其是质量管理岗位的主要人员调离了本企业,而企业并未及时聘任符合条件的人员接任此项工作。
还有一些药品零售企业为了节约开支,gsp认证以后解聘了质量管理人员和处方审核员,药店内就一两个人正常卖药。
三、空调、温湿度计等设备基本没使用。
企业在gsp认证时,按照要求购买有关陈列、储存和养护等相关设备,但等gsp认证现场检查结束后,这些设备基本成了摆设,根本没有使用过。
只是在有执法人员来检查前编造记录应付了事。
四、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许可事项。
有的药品批发企业擅自改变了仓库,认证前仓库面积不够,临时租仓库补充面积,认证后租的仓库就名存实亡了;有的药品零售企业认证后将仓库取消了;有的企业未经批准变更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还有的企业超经营范围经营生物制品。
五、不按规定购进药品。
有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将一些生产企业业务人员销售的品种做为本企业的主营品种,这些药品利润大,但手续不齐全,有的业务人员同时经营两个以上药品生产企业的多个品种,有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我局今年经过协查确认,已有多个这样的药品为假、冒药品。
而有些药品经营企业为了逃避检查,对这些药品不建购进、验收记录,更不做首营品种审核。
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目前真正学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非常少,就是我们从事药品监管的工作人员,学药学专业技术的也不多,更何况是在企业,现在企业的药品管理人员大都是其他相关专业或者是初中、高中学历药师职称。
七、药品分类管理没有解决患者凭医生处方购买处方药和药物滥用问题。
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目的一方面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和危及健康。
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对非处方药的管理,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决策。
但目前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还存在多方面问题难以解决:
、处方来源不足,药品零售企业提供医生处方的真实性可疑。
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医药合一,大部分是以药养医,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药品零售企业经营处方药根本没有处方来源,就是看到处方也确认不了处方的真实合法性。
而平时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药品零售企业提供医生处方真实性值得怀疑,其中有大部分是伪造的。
、广大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知识缺乏了解,凭医生处方购买处方药的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时间比较短,广大群众还没有认识到药品分类管理和滥用药物危及健康的重要性,有病自己凭感觉确定买什么药,不知道自己有病需要经过医生确诊,按照医生处方使用药品,觉得找医生开处方麻烦。
、有些药品零售企业设置的处方审核人员不能按要求在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