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近义词辨析
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微专题一常见近义词语辨析微知识1. “暴发”与“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活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经历过疫病的暴发,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 “必须”与“必需”: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时,我们必须坚定原则性,但也要有处理事情所必需的灵活的手段。
3. “不和”与“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她在婆家的处境极为艰难。
4. “过度”与“过渡”:他写作时善于运用过渡段、过渡句等使文章衔接紧密,常常会因之而劳累过度。
5. “贯穿”与“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的队伍里,这是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的关键。
6.“化妆”与“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淡妆浓抹总相宜,妆后回头率极高。
化装后上台表演,她演谁像谁,绝对是实力派演员。
7.“简捷”与“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8.“界限”与“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线,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但学无止境,永无界限。
9.“考察”与“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0.“历程”与“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队出线了,它将踏上新的里程。
11.“牟取”与“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
12.“墙脚”与“墙角”:①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
②他常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
13.“退化”与“蜕化”:“退化”指的是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蜕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向变化,比喻腐化堕落。
如: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14.“推托”与“推脱”:“推脱”即推卸;“推托”即借故拒绝。
如: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
近义词辨析分析

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200斤”。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健”、“为人~”。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认真,从不马虎”。
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伺候[ci.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妨害:使受损害。
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
近义词辨析解答

近义词辨析解答辨析近义词的办法1.词义轻重程度别同:希翼──期望──渴望(轻、重) 2.词义范围大小别同:情况──事件──事故(从大到小) 3.具体与概括别同:船──船只(具体、概括)4.词义着重点别同:化装──化妆(打扮──装扮);才干──才华(做事能力──文艺特长);陡峭──峻峭(坡度大而陡直──高而险)5.搭配对象别同:交流(思想、经验)──交换(礼物、意见)6.适用对象别同:爱戴(对上)──保护(对下)7.词性和功能别同:忽然(形,作状、谓、定语)──猛然(副词,作状语)8.感情群彩别同:果断──决断──武断(褒──中──贬)9.语体群彩别同:恐吓──吓唬(口语──书面语)反义词是词性相同、词义相反的词。
近义词辨析基本办法(行政试题之一)近义词的辨析办法:(1)审视句意对句中词语要求的义项是啥,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词语的感情群彩与所处的语境群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1、词义重点别同(能够用学文言文的办法来分析,将一具词分开两部分解释,别同的地点就显露出来了)a、动词:要紧分辨别同的动作和办法。
例:“化装”和“化妆”分开解释,“装”侧重打扮,“妆”侧重装扮b、名词:要紧分辨所表现事物别同特点。
例:“心率”和“心律”分开解释,“率”侧重频率;“律”侧重节拍节律c、形容词:要紧分辨所指别同的性质、状态例:“卑劣”和“卑鄙”分开解释,“劣”侧重恶劣,“鄙”侧重别道德。
2、感情群彩别同(分清褒义、贬义和中性词)例:团结----结合----勾结 3、适用对象别同例:爱戴(上级)------------保护(下辈)近义词组辨析1、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
(完成态)如:只追求数量,忽略了质量。
忽视:别注意,别重视。
(举行态、未来态)如:忽视安全生产,后果将别堪设想。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近义词一具常用于完成态,如“推脱”“又”,另一具常用于举行态或未来态,如“推托”、“再”]2、稳健:稳而有力,别摇摆跳跃。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第三组)49个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81. 成绩、成就【同】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都有“学习工作中得到的令人高兴的收获”的意思,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成绩”多指“一般工作、学习的结果”,语意较轻,属中性词,使用范围较广,不论个人集体、大小好坏都可以使用。
“成就”指“具有创造性、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而卓越的成果”,语意比“成绩”重,属褒义词,但使用范围较“成绩”窄,一般用于集体事业,个人对国家或人类有重大贡献也可使用。
另外,“成就”还可作动词,是“完成(多指事业)”之意,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
而“成绩”无此用法。
如: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82. 鼓励、鼓舞【同】都是动词,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努力上进”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鼓励”:为并列式的合成词,是“激发、勉励”之意,其方式可以是精神上的,即思想、语言上的激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适用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或组织,可用于别人对自己,也可用于自己对别人、自己对自己;“鼓励”所带的宾语一般是人或事。
“鼓舞”:是补充式的合成词,有“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的意思,其方式,仅表现为精神上的激励;适用的对象除具体的人或组织外,还有事件、精神、言行、品德、目标等,主要用于别人对自己;“鼓舞”所带的宾语除了人或事外,还可以是“斗志”“士气”“人心”“决心”等抽象名词。
另外,“鼓舞”可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兴奋、振作”。
如: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83. 技巧、技术【同】都是名词,都“从事某种活动的专门的、有效的经验、方法和能力”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常见的近义词有“技能”、“技艺”、“技法”等。
【异】“技巧”:为陈述式的合成词,着重指“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
技:技能、本领。
近义词辨析 (1)

方法指导
2、树立语境意识,寻找暗示点。
1、抓住不同点,把握词意和用法。
课堂练习
1、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①为了演好角色,他 成包医百病的江湖郎中。 ② 后, 她像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③在城乡 地带,最多游医广告。 ④城乡 ,乡村和城市的优势都得到发挥。 A.化装 化妆 接合 结合 B. 化装 化妆 结合 接合 C.化妆 化装 接合 结合 D. 化妆 化装 结合 接合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 例:1、爱护——保护——庇护 2、成果——结果——后果 2.语体色彩不同: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 。 例: 害怕和畏惧 生日和诞辰 妈妈和母亲
三、从词的用法方面辨析
1.搭配习惯不同 如:执行、履行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 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搭配。
课堂练习
2、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D ①母亲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但女儿的________ 却很冷淡。 ②全省副厅级干部公开招聘考试已开始接受报名, 4 月底 ,已经有212人报名。 ③为了尽快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________精 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④ 他们学习了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决心统筹安排,因地 制宜,_____推进农村综合教育改革。 A 反映 截至 起用 逐步 B反映 截止 启用 逐渐 C 反应 截止 启用 逐渐 D反应 截至 起用 逐步
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辨析方法
1、从词义方面辨析 2、从词的色彩方面辨析 3、从词的用法方面辨析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安静和平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 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例:熟悉和熟习 熟悉:侧重于对某人或某事了解得清楚。 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 了解得很清楚。
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大全

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大全三个一组: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灭绝人性::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
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4.承前启后:承,承接。
启,开创,引出。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
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
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5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
同“内柔外刚”。
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
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
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XXX妄想:犹言胡思乱想。
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7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累力量,重新动作。
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XXX: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3.一视同仁:一样看待,不分厚薄。
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
齐,一样。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坚定。
形容异常牢固。
颠扑不破:颠,跌。
扑,敲。
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
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15本末颠倒:本,树根。
末,树梢。
置,放。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形容轻重倒置。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亦作“了若指掌”。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季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眼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高中近义词辨析

高中近义词辨析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5、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如:你~把作业完成。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的过程。
6、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7、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8、不力:不尽力。
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9、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10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11、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12、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3、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14、出身: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
出生:生下来,侧重于自然属性,如“~ ~ 于20世纪初”。
15、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健”、“为人~ ~”。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 认真,从不马虎”。
词语辨析近义词的用法差异

词语辨析近义词的用法差异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它们的意思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使用时却有一些微妙的差异。
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些近义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我们的思想更加准确地传达给他人。
本文将讨论几组常见的近义词及其用法差异。
一、选择、挑选选择和挑选都表示从多个选项中做出决策,选择更常用,用于一般情况下的选取;而挑选则带有在众多选项中仔细挑选的意味,凸显了思考的深度和认真性。
例如:1. 我们要在候选名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担任这个职位。
2. 他仔细挑选了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二、喧嚣、嘈杂喧嚣和嘈杂都描述声音强烈、杂乱的情况,但侧重点不同。
喧嚣更多指人声、交谈等嘈杂声,可以形容人们的聚集和活动声音;而嘈杂则可以形容各种噪音和声音交织在一起,有一种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的感觉。
例如:1. 没过多久,教室里就变得喧嚣起来。
2. 工地上机器轰鸣声、车辆喇叭声交织在一起,非常嘈杂。
三、优秀、卓越优秀和卓越都表示出色、杰出的意味,但程度上有所不同。
优秀相对而言程度稍弱,表示在某个领域中达到较高标准,值得称道;而卓越则表示在某个领域中达到高度出色,非常突出。
例如:1. 她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是班级里的模范生。
2. 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不凡,可以用卓越来形容。
四、安静、寂静安静和寂静都表示没有声音、非常静谧的意思,但语境和感官效果略有差异。
安静可以形容环境没有嘈杂声音,但仍然可以感受到一些微弱的声音;而寂静则表示环境极为静谧,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例如:1. 图书馆里非常安静,只能听到轻微的翻书声。
2. 夜晚的森林里非常寂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五、狭窄、狭隘狭窄和狭隘都表示狭小、狭义的意思,但用法上有所区别。
狭窄常用于形容空间狭小,环境狭窄,指具体的物理范围;而狭隘则常用于形容思想、观念等狭隘,指心胸、观点方面的狭小。
例如:1. 他住在一间狭窄的房子里,很不舒适。
2. 他的狭隘思想限制了他对外界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延、漫延与蔓延
解词
曼延:连绵不断。
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
漫延:曼延。
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如:蔓延滋长火势蔓延。
辨析
三者都是动词,都有“扩展”的意思。
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几何概念来区分这三者的词义。
如果是直线式的扩展,用“曼延”;平面式的扩展,用“漫延”;立体式的扩展,则用“蔓延”。
另外,抽象事物的扩展多用“蔓延”。
练习
选词填空:a.曼延b蔓延c.漫延
①湖水――到了周围农田。
②太行山脉――千余里。
③跨国公司把势力――到世界各国。
④这条山路――曲折。
⑤美国联邦卫生机构官员2004年1月15日说,流感病毒已经――到每个州,死于肺炎和流感的人数直线上升。
参考答案:①c②a③b④a⑤b
问鼎、卫冕与蝉联
解词
1.“问鼎”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
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
例如:问鼎中原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2.“卫冕”:“卫”是保卫;“冕”原意是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在这里比喻运动员在上次竞赛中取得的冠军称号。
合起来,“卫冕”指在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上,竞赛优胜者可以获得用月桂树叶编成的花冠,称为桂冠。
现代的竞赛冠军只拿金牌、奖杯等,已经不戴桂冠,用“冕”比喻冠军,可能同上述历史有关。
例如:卫冕成功。
男子篮球队能否卫冕,就看这场比赛了。
3.蝉联:连续,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
例如:蝉联世界冠军。
辨析
依据典故及词义,很明显,“问鼎”和“卫冕”都用于将来时,取得或保住上次冠军,是一个奋斗目标,不是已经得到的现实。
另外,这两个词都是不及物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常说的“问鼎奥运”中“奥运”是补语,不是宾语;“卫冕成功”中“卫冕”是努力争取而成败难卜的行动,“成功”作“卫冕”的谓语,而不是宾语。
而“蝉联”是及物动词,可接宾语。
练习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使用是否正确。
①易世益是江汉油田钻井处一名普通工人,曾连续八年卫冕江汉油田象棋大赛桂冠,三次在全国石油象棋赛中夺桂,被人誉为“石油象棋王”。
②中国队体操女团摘金,首次问鼎奥运冠军创历史。
参考答案:①错误;②错误。
解析:例①和例②的不妥之处,其一,把“卫冕”和“问鼎”作为及物动词使用,分别以“江汉油田象棋大赛桂冠”“奥运冠军”作宾语。
“问鼎”和“卫冕”本身就是动宾结构词组,“鼎”是动词“问”的宾语,“冕”是动词“卫”的宾语,如同“吃饭”一样,“饭”是“吃”的宾语,不能再带宾语。
其二。
例①和例②不应把“卫冕”和“问鼎”这两个词用于过去时,它们适用于决赛之前。
可将“卫冕”“问鼎”改成及物动词“夺得”之类。
例①中把“卫冕”改为“蝉联”最合适。
做客与作客
电视节目、报刊中常说“某人做客胙客某栏目”,到底应该用“做客”还是“作客”?
“做客”指访问别人。
自己当客人,如“到亲戚家做客”。
这个词用得较多。
而“作客”指寄居在别处,是书面语,如“作客他乡”。
杜甫的《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句,指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
所以,“作客本报”“作客‘艺术人生’节目”之类的用法都不对,应为“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