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除染色布生产中的疵点
梭织布印染到后整过程中所产生的疵点分析

1.油滴状染斑外观:多发生在E/R混纺织物,染色后有油滴状的斑点,较正常部位颜色稍深。
以放大镜观察,在织物浓色部位的毛绒,尖端呈现微小珠状,且较正常部位的毛绒多。
成因:烧毛不均匀所致,染斑浓色部位,毛绒未能充分烧除,在尖端成为融团,吸色性较强,故染色较浓。
2.浸透不良斑外观:染色后,布面呈现深浅的彩云状。
成因:①退浆、精浆不够充分,或经处理脱下的腊质等物,再附着于织物上;②浴染时浴比过小,升温速率过快,使染色液呈胶化的状况。
3.练漂破洞(Bleached Hole)外观:胚布正常,经过氧化氢漂白后,布面有经纱或纬纱断裂,形成小破洞。
成因:布面上粘有铁锈,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铁离子,在布匹漂白过程中,与过氧化氢迅速氧化而使纱断裂。
4.色花(Skilteriness)外观:布面有不规则片状的颜色深浅。
成因:前处理工序的退浆、精练未能彻底作好。
5.雾斑(Mist)外观:片状的染斑,有深有浅,轮廓不明显,形状大小不一,发生的位置不集中,也无一定的规则。
成因:①待染织物被溅到污水或其它药品;②练漂后未立即烘干,长时间堆积在布车上,部分织物发生风干后的水印;③胚布沾染油污,胚检时用强力去污剂刷洗后残留的痕迹。
6.色差外观:染色或印花织物染出的成品颜色或印花梭织布印染到后整过程中所产生的疵点分析花纹的颜色未能与所指定颜色完全相同。
成因:①指定色样所用的样本过小,打样后对色时未能作到完全相同的对色;②在配制染色液或调制印花浆时,称量染料、助剂不够精确;③制程与打样的条件未能完全配合,且未作经验性的修正。
7.缸别色差外观:大批量的织物,分数缸或一缸数次染色,不在同一缸染色时,有色光深浅的差别。
成因:各缸虽同一型式,但其功能会略有差别。
在染色制程中,各次操作的条件也无法尽同。
8.阴阳色外观:染色全幅织物,正、反两面的颜色有色差。
成因:①压染轧辊出布边,布匹行进方向未与压吸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压染后预干时织物两面所受的热量不同;③树脂加工时织物两面所受的风速不同。
当染色车间出现这8大染疵时,技术员必须学会的解决方案!【建议收藏】

当染色车间出现这8大染疵时,技术员必须学会的解决方案!【建议收藏】染色产品常见疵病分析建议收藏保存色差染色制品所得色泽深浅不一,色光有差异。
根据色差的不同又分为同批色差和同匹色差。
同批色差是指在同批产品中,一个色号的产品,箱与箱之间、件与件之间、包与包之间、匹与匹之间存在色差。
同匹色差是指同匹产品中的边中色差、前后色差或正反面等位置上的色差。
产生原因1、坯布原因2、染料在织物上先期分布不匀织物因素(布面上浆情况)吸液因素(吸液、渗透不匀)预烘因素(烘干不匀)3、染料在织物上固着程度不同:固着条件控制不当(如焙烘)4、染料选择不当5、染料色光发生变异染前因素(半制品白度、pH值等)染色因素(如温度过高)染后因素(后整理中的工艺和所加助剂)皂洗因素6、操作原因:化料不匀、加料不当;卷染上布不齐克服办法1、加强坯检,保证坯布质量2、选用合适设备、采用均匀轧车或改善轧车的均匀性3、加强练漂管理,提供合格半制品同一批染物采用相同坯布染前布面干燥要均匀一致染前定型效果要均匀丝光后布面pH值控制中性4、合理选择染料(上染曲线相似、加强染料测试等)5、染色时加入匀染性助剂6、染色工艺合理7、重视染后处理,水洗、皂洗要充分8、后整理助剂选择要慎重,工艺条件要一致色不符样染色成品的色泽与指定的样品色泽不符,并超过了允许色差标准。
表现为:不符同类布样(生产实样与原样属相同纤维、相同组织的色样)不符参考样(不同原料不同组织的色泽)不符成交小样(提供给客户并经双方确定的样品)不符数字样(客户提供的电脑测配色系统的数字样)产生原因1、染色工艺制定不当,大小样生产条件不相同2、审核色样光源不统一3、染色计划安排不周4、染料、助剂分批管理不善5、染色工艺条件、操作掌握不好半制品不符要求染色采用硬水染色管理不妥染化料量称错染色中没有严格掌握工艺条件克服方法1、大小样织物的组织规格要相同,半制品工艺相同;2、轧染时轧辊压力要固定,浸染时浴比要保持一致;3、大小样的染色工艺条件一致;(染料、助剂、温度、浴比等)4、染料要进行筛选易变色染料不用5、采用标准光源(或电脑测色仪器)6、合理安排染色生产计划7、加强染料、助剂的管理8、严格工艺纪律抓好三级检查(挡车工自查、班组及车间检查)掌握工艺条件、保证按工艺上车抓好每车或每缸布的对样、贴样制度色花布面颜色不均匀呈块状色深或色浅不规则色斑。
纺织品染整跟单-染色疵病

纺织品染整跟单 - 染色疵病1. 染色疵病的定义染色疵病是指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或问题,通过视觉观察可以看到的瑕疵。
这些疵病可能会影响纺织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纺织品染整跟单员需要在染色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最终纺织品的质量。
2. 常见的染色疵病类型2.1 色斑色斑是指在染色过程中出现的颜色不均匀的区域。
常见的原因包括染料的分散性不佳、浴液的循环不畅、染色温度不合适等。
染色疵病员需要密切关注染色机器的运行情况,调整相关参数以避免色斑的产生。
2.2 斑点斑点是指在纺织品上出现的局部颜色变化,呈圆形或椭圆形。
斑点的产生通常与染料分散性不佳、浴液中杂质或杂纤维的存在、搅拌不均匀等有关。
纺织品染整跟单员需要对染色机器进行充分清洁和维护,并确保染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2.3 着色不良着色不良是指纺织品整体颜色与所需色差过大。
常见的原因包括染料配方错误、浴比不当、染色机器故障等。
染色疵病员需要确保染色配方的准确性和纺织品的一致性,并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以获得所需的色差。
2.4 染色剥落染色剥落是指染色后颜色在水洗或摩擦过程中脱落的现象。
常见的原因包括染料的附着力不够、染色温度过高、染浴pH值不合适等。
染色疵病员需要确保染料的附着力,控制染色温度和pH 值,并适当增加水洗或摩擦的时间和力度。
2.5 染缸色差染缸色差是指同一批染缸中染出的纺织品之间的颜色差异。
常见的原因包括浴液的循环不畅、染色机器的温度控制不准确、染料配方不均匀等。
染色疵病员需要确保染色机器的正常运行,控制好温度和浴液循环,并注意调整染料配方以获得一致的染色效果。
3. 染色疵病的预防和处理3.1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染料的质量,选择稳定性好、分散性好的染料。
•保持染色机器的清洁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洗。
•控制染色温度、浴液pH值等关键参数,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条件。
•确保染料配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2 处理方法•将染色疵病标记清楚,并记录下相关信息,以便于后续追溯和处理。
锦纶染色产生疵点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锦纶染色产生疵点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一、色花产生原因1、染料还没有化开就急于加入染缸。
2、面料前处理没有做好。
例如:汽蒸时进汽不均匀,产品受热不匀,染色升温速率过快,保温时间过短。
3、染料或匀染剂性能不是很好。
4、产品过长或线头脱出,染色时产品绕在一起不能染透。
预防措施1、制订化料、加料操作规程。
2、严格控制气蒸和精练的工艺。
3、严格控制染色工艺,温度控制要自动化。
4、选用优质的染化料助剂,保证批差的稳定。
5、做好染色前的有关准备工作,控制被染产品的量不能投放得太多。
二、色差同缸色差产生原因1、染缸左右有温差。
2、染缸上下有温差。
3、加料不均匀。
4、投放染物时左右量不均一。
三、缸与缸色差缸差是染色产品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产生缸差的原因主要有:1、染色工艺控制的不一致性。
2、染化料助剂的不稳定性。
3、产品批差的不稳定性。
4、染色技术员和操作工的敬业性和责任性。
预防措施1、改善染色设备。
例如:改用外置加热或底部加循环泵,保证左右升温均匀。
2、加快桨叶的运转速度,使上下传热加快。
3、产品投缸时要保证左右中间量的均匀性。
4、加料能改成自动加料系统。
5、严格控制染色工艺,确保缸次间工艺的一致性。
6、优选染化料助剂,做好染料和助剂换批的检测工作,保证染色处方准确性。
7、加强产品白坯的管理,保证配缸重量的准确性,不混淆产品的批次,不乱混产品货号。
8、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提高员工素养和敬业精神。
四、色点和色斑产生原因1、纱线不纯,有杂质或者色纱混入其中,染色后无法消除。
2、在织造生产过程中混入有颜色飞毛。
3、白坯堆放时间过长产生霉斑和黄斑。
4、染色过程染料飞沾到产品上成色点。
5、产品部分地方在前处理或染色时碰到了某种助剂原液,影响了染料的上染,从而在此产生白点或浅色斑。
6、与某些溶解度特别小的染料拼色时,没有充分化料就加入染缸,没有完全溶解的染料沾到产品上产生色点。
预防措施1、加强进原料时的质量检验和控制,防止不纯纱线的进入。
印染布疵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印染布疵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裙皱皱条之间相互平行,头尾平齐。
皱条中间大,两头尖。
皱条与平面交界处留有换梭纱尾,形状似裙子折皱。
裙皱多发生在含化纤的织物上,原坯布上不易发现。
只有经印染加工处理才显现出来。
产生的主要原因:①化纤本身性能的差异或纺织厂高温定捻温度不一致,造成纬纱缩率不同;②所用纬纱号数或捻度存在差异。
解决方法:重新投好的原坯布生产。
2﹑缝头皱皱条与缝头相连,一条或多条,长短不一.有的在缝头一端,有的在缝头两端。
主要原因是幅地进布工缝头不良。
未做到缝头平直、坚牢、边齐、针脚均匀一致。
解决方法:连同缝头开剪,作次零布处理。
3﹑印染加工皱一般在布面呈现的条数不多,通常为直形或斜形条状,长短宽窄不一。
印染前或印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皱条与正常布面色泽相差较大;印染固色后平洗过程中产生的皱条色差较小。
主要原因:①印染前半制品原有皱条;②印染过程中机械张力,轧辊压力调节不好;导辊、烘筒的平行度掌握不好;③设备清洁做得不好。
解决方法:补产。
4﹑丝光皱印染后呈现中间深两边浅、直线或斜形的细死皱。
产生的主要原因:①丝光机去碱蒸箱、平洗槽导布辊不平或沾有纱头、碱垢;②丝光机张力调节不当;③去碱蒸箱直接蒸汽管开启较大冲击织物造成折皱。
解决方法:补产。
5﹑风印印染织物搁置被显露的部分与布面正常色泽呈现差异。
一般在布的折叠处或布幅两边出现不规则的浅色档或色条。
产生的主要原因:某些用于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的印染半制品、在制品布面带碱,或受空气中还原气体的作用,影响织物与染料的固着,裸露部分产生浅色档。
活性染料易产生风印。
解决方法:补产。
6﹑边中色差、左中右色差印染织物边中或左中右色泽深浅不下。
产生的主要原因:①染液的轧辊或印花压力两端不一致;②预烘或热溶焙烘时,布幅中间和两边的温度和风量不一致,造成布面左右或左中右干湿不一致;③拼色染料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移染性能不一致,造成色泽深浅或色光的变化。
解决方法:补产或修色。
造成轧染染色不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造成轧染染色不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原因分析轧染染色不匀是指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染色效果出现不均匀的现象。
造成轧染染色不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染料品质不合格:染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染色效果。
如果染料的质量不合格,包括染料浓度过高或过低、色牢度不足等问题,都会导致染色不均匀。
2. 染色工艺不当:染色工艺的选择和操作不当也是造成染色不均匀的重要原因。
例如,染色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间控制不准确、染色槽体积不匹配等都会导致染色不均匀。
3. 纺织品质量问题:纺织品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染色效果。
如果纺织品织造不均匀、纤维含杂质或污染物等,都会导致染色不均匀。
4. 设备问题:染色设备的设计和维护也会影响到染色效果。
例如,染色槽的设计不合理、染色槽内部的温度和流动性控制不当等,都会导致染色不均匀。
二、防治措施为了解决轧染染色不匀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1. 选择合格的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应选择质量合格的染料,并按照染料供应商提供的染色配方进行操作。
同时,要定期对染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优化染色工艺:对染色工艺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染色温度、时间和染色槽体积等参数,确保染色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流动性等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3. 提高纺织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纺织品的质量控制,确保纺织品的织造均匀、纤维无杂质和污染物。
同时,在纺织品出厂前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纺织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4. 定期维护设备:要定期对染色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染色槽的清洗和维护要做好,避免染料残留或污染物堆积导致染色不均匀。
5. 加强人员培训:对染色工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染色操作技术和质量意识。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才能正确操作染色设备,保证染色效果均匀。
造成轧染染色不匀的原因主要包括染料品质不合格、染色工艺不当、纺织品质量问题和设备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选择合格的染料、优化染色工艺、提高纺织品质量、定期维护设备和加强人员培训等防治措施。
色织布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斜 的 所 有灯 心 绒 布 匹都 不能 定 为 一 等 品 。
① 织造设备不 良 ( 织造设备有故障时会 引起停机次数
多. 从而 引 起 纬 斜/ 弧 ) 纬 。
② 整理设 备不良 ( 主要是指后整理 设备不 良引起 的纬
斜 / 弧 ) 纬 。
重新固色整理/ 重新 生 产 面 料/ 重新 染 色 ( 色 布 可 以 ) 染 /
制成 S n 类面 料硬挺度 不足 、 tE J 丰满 度差 、 表面滑糯 或滑 爽度
不 足 。悬 垂 类 面 料 多 半 采 用 低 密 织 造 , 物 软 但 纱 线 硬 , 物 织 织 不 能 自然 平 滑 下 垂 。面 料 的 显 色 性 不 良 , 观 呆板 均 一 、 有 外 没 天然 纤 维 的 自 然 外 观 。 因此 韩 国 、 湾等 地 的涤 纶 面 料 大 量 台 涌人 中 国 内地 市 场 。
逐 步 取 代 的工 艺 。 “ 减 量 法 ” 理 普 通 涤 纶 织 物 , 结 果 是 碱 处 其
织物柔软度增加 . 表面极光 改善 , 但缺 点是风格单 一 , 面料制
成 服 装 时 的成 形 性 下 降 . 物 的 丰 厚 蓬 松 感 、 面 滑 糯 或 滑 织 表 爽 感 仍 然 不好 。 国 产 涤 纶 织 物 给 人 的 印 象 是 比 过 去 柔 软 , 但
博
客
纺
织
网◆3 4Owww.o ke .o b o t xc m
维普资讯
F b is Id s r I a r u ti c n a
② 重新进行后 整理 。
② 组织和原料要正确 。
③ 生产工艺要正确。
以 上 诋 : l 规 I 菠 有。 题 甑 避 翕;
学习最常见、最难克服——边中色差

学习最常见、最难克服——边中色差边中色差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边中色差是印染工艺中常见且难克服的问题之一。
从原材料、生产管理、工艺、设备和操作等方面分析了产生染色边中色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过程控制。
染色织物边中色差是印染中常见也是较难克服的问题之一。
目前,服装对染色布边中色差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要求达到4级以上。
原材料(坯布)、印染设备、工艺、染料性质、助剂稳定性与适用性,以及人工操作都会造成色差的产生。
因此,过程控制是预防染色边中色差的关键。
一. 前处理1、原材料① 坯布为减少因坯布质量问题带来的边中色差,并提升重现性,需加强对坯布的检验。
采购部门除控制坯布质量以外,还要求同色号使用同厂家和同批次的配棉,减少印染过程中的坯差。
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坯布情况(上浆成分、配棉情况、批次明细和纺织方法等),仓库按坯布批号分类保管和投产,防止因混淆而产生前后色差。
②边色控制针对灯芯绒、麻布类和客户提供的半制品等坯布,坯检时需仔细检查边中色差。
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工艺。
例如,灯芯绒在圆筒烧毛时极易产生严重的坯布边中色差,在煮漂过程中很难纠正,需将酶退浆改为双氧水退浆。
③ 排序生产为预防因坯布、品种和面密度差异、工艺波动而产生的色差(匹差),前处理时应按批号和种类分类,相近品种与面密度的织物,按同单、同色由浅至深进行翻缝,机台按流程卡序号由浅到深生产。
不同单号按品种与面密度排序生产。
2、轧余率①轧余率控制为保证轧车轧余率左中右均在合格范围内,保证带液量前后一致性,对所有轧辊定期测定轧余率与轧线。
料槽前后与烘缸前轧车每月检测一次,各水洗箱轧车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左/中/右相差在2.5 %以内为合格,轧线控制在5 mm内。
② 气缸检测为使轧车两边压力一致,对气缸的调压阀与轧辊上下的灵活性要进行检测。
对难调平轧余率的料槽前后或烘缸前后轧车,可在两边安装调压阀。
③ 轧辊更换当检测到胶辊不平或硬度不够(水洗箱轧辊硬度为HS 80+2)、料槽均匀轧辊硬度为HS (70+2)时,要及时更换轧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排除染色布生产中的疵点
一个小疵点,就像一只苍蝇坏了一锅汤。
染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染色色差、色条色花、色光重现性、染化料助剂优选、染色白斑、漂练段烂棉斑、褶子、碱斑、黄斑、碱泥、蜡条、烧毛褶子、履带印等疵点。
遇到这类疵点如何在技术层面进行处理?在生产中如何预防、处理解决这类疵点,从而提高染色布的产品质量和一次染色成功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常见疵点问题一:
如何提高一次试色成功率?
专家支招:
如果是经常生产的返单颜色,前处理工艺要稳定一致,才能确保每次生产的半成品毛效、白度、pH值一致。
并且每次染色前化验室要进行符样,所用不同批次的染化料要打小样来对比。
如果都没问题一次试色成功率就会高,甚至可以不试色正常生产(注意染色生产工艺、机台一致)。
如果生产新颜色,化验室则要打小样确认,并且染色前要符样,最好不同打样员同时符样,如果两人所打样处方一致那么第一处方就接近,一次试色成功率就会高。
所用染化料产地、力分要确定,不宜经常更换染化料产地。
因为各个厂家染料质量、色光稳定性、添加剂、生产工艺存在差异,使用不同厂家染料会使返单第一处方差距较大,影响试色一次成功率。
常见疵点问题二:
怎样处理染色布褶子?
专家支招:
漂练褶子多见于高支高密涤棉织物和纯棉薄织物,生产中因用水硬度大,蒸洗时易形成水垢易粘附在导布辊上,长时间生产会形成水垢沟痕,使导布辊不平整,织物便容易起褶子。
工人在生产中一旦发现有褶子应及时擦车清理,
染色时发现半成品有褶子,则应采用合理工艺回修。
下面介绍几种褶子回修处理方法:
漂练来布若为不平整暂时性折痕或丝光烘干褶子,比较轻则直接染色不要考虑对染色影响,若比较重只要预定型即可染色生产。
漂练来布若有明显褶子,没有形成织物损伤染色打底下机是黑褶子,若褶子形成织物损伤则打底下机是一道白褶子印。
对这种褶子,技术人员可以采用高温超幅拉宽再丝光进行回修。
漂练来布死褶子严重,且布面上折痕已经形成极光印,这种褶子比较难以处理,只能将来布进行高温超幅拉宽后再进行轻磨毛工艺,将折痕极光印磨平,然后重新煮漂,使损伤织物纤维膨化修复,最后经高浓度碱丝光处理将折痕拉平。
技术人员对于褶子的回修首先要准确判断褶子的成因,不同褶子处理预防方法不同,以避免不必要工艺造成浪费。
例如丝光烘干褶子比较好发现,发现后要及时处理,不要把问题留到染色前再去定型。
若烘干褶子不好处理可以在丝光落布时打轴,这样将烘干折打平展用落布余温将褶子烫平,这样就可以节省染色前定型了。
常见疵点问题三:
遇到染色白斑有哪些处理措施?
专家支招:
白斑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如染色打底机水点,还原蒸箱水点,这些地方水点如果较白为靠前位置产生,较轻为靠后位置产生;水点比较圆为过布路线高差较小地方产生的或喷溅上去的,水点长条型为过布路线高差较大地方产生的。
还有的白斑如丝光机轧车上轧有编织袋条造成此处染色时出现白斑,如果丝光机轧车轧有棉毛造成此处染色时形成暗斑。
其他形成白斑的原因有蜡斑、碱泥、烂棉斑等。
生产中若坯布质量好,则染色上染率高染深性好,且布面光洁均匀丰满;坯布质量差,则染色白星和布面条花严重。
因此遇到含死棉棉杂多的坯布,要加
强前处理工艺,在保证生产安全可靠的同时,尽可能将棉杂处理干净,将死棉煮透,改善上染率和染色布产品质量。
冷堆前处理织物由于节能,所以现在又有很多企业在应用,但是冷堆去除棉杂及浆料效果差,布比较板结,因此染色时容易出褶子,而且导布棍容易沾脏出现脏斑色斑,所以染色生产时要少添加粘稠助剂,如:
防泳移剂、增白剂NT-2等。
生产涤棉磨毛织物或纯棉等厚织物时,如果漂练生产清洗效果差导致棉毛清洗不净,一些细小棉毛会粘在布面上,轧车碾压后更难以去除,在染色时会形成白斑。
有的白斑染色打底下机不明显,但是如果用手逆向搓布面,棉毛掉下来会看到露出很多白斑。
还有的细小棉毛粘在布面上非常难以除去,染色连续下机都难以发现,但当拉幅时需要添加抗皱、防雨剂、交联剂等粘稠助剂时将棉毛粘下来而露出白斑。
因此棉毛造成的白斑不容小视,在生产磨毛产品时,应注意勤清理磨毛机风筒、排风机、刷毛辊处棉毛,以防止粘连在布面上经出布轧车碾压难以洗下来。
如果经过两边清洗棉毛还是洗不净,可以在磨毛机上再用刷毛辊刷一遍,再染色棉毛就会处理干净。
对于棉杂、死棉较多的织物,在丝光时提高碱浓度(220g/L)可以有效改善色布布面质量,减轻白星和布面条花。
磨毛织物在磨毛以后生产环节千万要注意极光印,因为一旦有极光印,在染色时就会形成白斑,因此磨毛后丝光碱洗时轧车及导布棍不能粘有硬物,要勤巡回检查,染色时发现有极光印白斑应先处理后再染色。
我公司生产涤棉磨毛织物染色(分散/活性染料两浴法)时曾遇到过,生产分散染色时发现有白斑没有足够重视,等到套染活性时发现白斑很重才想法处理。
要处理磨毛布极光印只能以磨毛布磨毛效果为代价,采用较高碱浓再丝光,使极光印以外布面毛感同极光印处一样,这样极光印所造成染色白斑就不再显现了。
常见疵点问题四:
如何处理烧毛褶子?
专家支招:
在染色时有时会看到浸轧染液后布面上有双道或多道的黑褶子,并且黑褶子旁边有毛茸茸的白毛条,这种褶子就是烧毛褶子。
这种褶子焙烘后会显现起一道道白印,等到还原显色后为一道道深黑褶子。
烧毛褶子是由于烧毛时布面不平整经过火口时布面起褶子,由于火口温度高将形成褶子的地方烫伤所形成的,由于折痕里面烧不到,所以黑褶子旁边留有白毛条。
要预防烧毛褶子的出现,首先烧毛时不能出褶子,并根据不同织物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对于厚织物应先堆或煮后再烧毛,使烧毛进布平展减少烧毛赶褶子的可能性,再者就是烧毛采用湿落布,以防止落布温度高加剧褶子的形成。
如果染色时发现有烧毛褶子,一定要进行前处理回修后再染色,一旦冒然开车,生产染色后黑褶子将无法处理。
前处理回修烧毛褶子的方法很简单,只要高温定型将布面拉平展再烧毛然后低碱丝光即可消除烧毛褶子。
常见疵点问题五:
如何处理履带印?
专家支招:
履带印较常出现在厚重织物中,在染色时同为履带印但由于形成的形式不同,所以染色后在织物上显示形态也不一样(黑印、白条印)。
通常大家见到的履带印的是纬向杂乱的黑色横档印,这种履带印是由于履带箱中织物打的太厚造成的堆置压痕,有时如果这种履带印较轻可以不用考虑,染色下机也不会太明显。
如果这种褶子太明显,只要打热堆再重新洗一下就可以去除。
但是另一种白条状履带印生产中可能极少遇到,也不清楚这为什么是履带造成的。
众所周知,为了生产安全煮漂履带箱采用的是饱和蒸汽,通过过热蒸汽加热履带箱水槽中水产生饱和蒸汽去处理织物,但如果履带箱中水位过低,履带箱中就会充满240℃高温过热蒸汽,这样履带板(辊)就会温度太高将织物接触面烫伤而形成拒染白条斑,而且堆置时间越长白条斑越重,一旦这时设备机台出现故障白条斑将难以修复,所以这种白条斑也是履带造成的,可以一并将它归
为履带印。
这种白条斑履带印一旦形成是非常难以除去的,挡车工开车要注意履带箱中堆置形态,厚度,水位(既不能水位太少也不能淹蒸箱)。
如果染色中发现这种白条斑履带印应如何处理呢?首先,这种履带印肯定需要回修。
既然这种斑是履带造成的,那么再用煮漂履带箱去回修效果肯定不会好,所以建议采用热碱堆工艺,然后再浓碱丝光以提高烫伤处渗透上染率。
回修后较重履带印依然出现白档印,工人只能以改进染色工艺来弥补。
对于较轻的履带印,可以采用两浸两轧或在料槽中加压辊方法延长浸液时间以减轻履带印。
对于比较重的履带印,我们要用两浴法染色,先用染化料50%用量染色一遍,再套染一遍可以明显改善履带印达到客户满意效果。
对于特别重的履带印,如果货单有漂白就做成漂白,否则只能用浸染方式染色才能最大程度改善履带印。
文章整理:
xx皮具城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