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合集下载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第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第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成了不彻底的“半截子”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将唯物主义真正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物质世界。

人的生命形态和生命活动仍然是物质的,人赖以生存的全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世界,离开了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 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 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 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 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公转
月球表面
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光年是光在一年 时间里所行驶的距 离,约为1013公里。
——恩格斯
第二,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 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 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 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 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 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 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 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
1秒钟之内:
蜗牛爬行 1.5毫米
地球公转 30千米
马奔跑25米
光波传播 30万千米
第二,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古人云: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一寸光阴 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阴”,“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都是 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第三,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密切联系的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基石。 实践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 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 约为1.2万光年
地球
银河系正面图
地球到银河系中心 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 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基 本 粒 子
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不同 而不同,表明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神秀)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 莫使惹尘埃
“风吹幡动”
(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
禅宗六祖慧能肉身千年不腐
“借钱不还”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向另一个借了5两银子,说好一 年后归还。一年期满以后,债主开始讨帐。他说: “你借我的钱,该还了。”可是借钱的人并无还 银之意。他诡辩道:“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 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所以,我没有借你 的钱。向你还钱的人应该是一年前的我,而不是 现在的我。”听了这种回答,债主气愤极了,狠 狠地揍了他一顿。借钱的人感到吃了大亏,于是 就将债主告到法官那里,让法官为他讨个公道。 法官问道:“你为什么要打人?”债主回答说: “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 了。因此,我并没有打人。”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德谟克利特:一切皆变,无物常驻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离不开运动,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
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运动离不开物质,凡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客观存在的物质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阴阳物质理论
我们肉眼可见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物质 组合而成,当阳性物质产生的一瞬间,阴性物质也 同时进入,产生了一个新的生命或物体。
阳性物质的定义: 阳性物质属于三维(长、宽、 高)层次,肉眼可见,或借助仪器可见(如细胞、 细菌、分子、原子等),是以基本粒子组合而成, 占有空间,其运行速度在光速以下。
时间和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如下:
这里主要指的是“物质性”,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教材有明确表述,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可知性,也不是主观性,不可弄混淆。

物质性的特点:
质性和世界精神的性质和归属一致,世界精神是物质性存在的意义更是物质性存在的宿命和动因,只是语境不同体现的形式也就不同, 而最终物质性必定指向了世界精神。

如果世界精神是“造物主”那么物质性就是世界的“显影剂”, 新事物的诞生就是旧事物的物质性演进过程, 同时也可以理解成,物质性是通过现实的事物去认识真实的一种方式。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由质量、能量和空间三者组成,物质就是它们的本质的统一。

这一思想认为,物质的形式可以通过能量转换而变化,而物质的本质(质量和能量)则是不变的。

此外,它也认为物体产生变化的现象是有序发展的,最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物质的本质统一1、物质是质量、能量和空间的统一体。

2、物质的形式是可以通过能量转换而变化的,而本质则是不变的。

3、宇宙中的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和谐协调的。

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物体之间可以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交换而相互作用。

2、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并具有发展性。

3、通过物质交换,物质在宇宙中不断地形成新的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

三、物质的发展趋势1、物质可以由更低复杂级别的状态发展到更高复杂的状态,由此发展出各种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2、宏观物质的发展是以定向的,有序的,不断发展的发展趋势为特点的。

3、在系统的发展过程当中,宏观物质系统不断增强物质的完整性,进而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四、宇宙及其物质发展的特点1、在宇宙空间,物质发生了相互作用,以及一定的规律性发展,使得宇宙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物质结构,以及发展出了许多复杂的系统。

2、在物质发展的过程中,宇宙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物质实体,以及夫不断地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功能。

3、物质的发展不断地趋向完全性,在实体的复杂性和完整性方面都不断变得完善,以及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总之,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它认为世界是由质量、能量和空间相统一而组成的,物体之间通过能量转换而相互作用,有有序地发展,宇宙中物质的复杂性和完整性也在不断得到改善,以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有有序性的,最终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来解释宇宙的真正现象。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它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答(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第一,承认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的统一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反对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机械统一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是以此为理论根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也就成为指导我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而不能从原则、本本或主观愿望、主观想象出发。

(4)我国正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

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有过许多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纠正了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念和政策,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思考。

原理意义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人生观意义(1).理论意义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2).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4.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与分析
哲 学 和 世 界 观 的 关 系
联系 区别
世界观=哲学? 世界观=哲学?
①含义不同。 含义不同。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 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 对象。 对象。
1、世界观
①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 方法论: 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判断与分析

世 界 观 与 方 法 论 的 关 系
联系 区别
世界观=方法论? 世界观=方法论?
人文社科部 高晓飞
专题一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与实践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专题一 专题二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当代价值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式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 进步性: 局限性:可贵的猜测,缺乏科学论证 局限性:可贵的猜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机 械 性
人是机器
人 关节 霍 布 斯 心脏 神经 钟 齿轮 发条 游丝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式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 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本质,世界万物的存 在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等。 在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等。
哲学
决定 体现
用来观察、处理问题 用来观察、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 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 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 神是否创造世界,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 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 一般或抽象对实在、 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 何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 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 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 子。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 思维与存在的对立) 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哲学史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 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德国著名 1770--1831) 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 [1]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1]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万事万物归结为 两大类现象: 两大类现象: 人类存在的两大 类活动
下卷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Feuerbach,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Feuerbach,
Ludwig Andreas(1804-1872) Andreas(1804-1872)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观
盘 古 开 天 辟 地
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 10月 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 4004年 23日中午被上帝创造出来的 23日中午被上帝创造出来的
James Ussher
自在世界: 自在世界:
自 然 界
劳动促进人思考问题
劳动使人直立行走 劳动产生语言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物质现象和精神想象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必然涉及思维与存在、 必然涉及思维与存在、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 [1]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1]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泰勒士( 泰勒士(Thales) “水”是万物的始基 )itus)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五行” 中国古代“五行”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把人的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意识、感觉当作世 界本原
唯心主义
把某种神秘的力量当作世界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本原。如神、上帝等 本原。如神、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 共同点: 决定物质。 共同点: 决定物质。
主观 唯心主义观点
存在就是被感知
苹果= 苹果=一个圆的形状 +红的颜色+嗅到香的气味 红的颜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上帝是第一推动力
艾萨克·牛顿爵士( 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 1643—1727),英国数学家、 ),英国数学家 1643—1727),英国数学家、科学家和 哲学家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专题一 专题二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世界观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秀才赶考 ----秀才赶考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专题一 专题二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世界观 2、哲学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1、世界观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问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贝克莱
(1684~1753)是英国哲学家 1684~1753)
•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经常遇到的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经常遇到的 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 [1]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1]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 [3]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方面:本体论问题 第一方面: 何为本原 的关系 第二方面:认识论问题 第二方面: 有无同一性
思维与存在 意识与物质 精神与自然界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全部哲学,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 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恩格斯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哪些是唯物主义观点,哪些是唯心主义观点? 哪些是唯物主义观点,哪些是唯心主义观点?
• • • • • • • 1水是世界的始基 2世界的本原是火 中国的“五行学说” 3中国的“五行学说” 4人是机器 5存在就是被感知 6柏拉图的理念论 7世界是神创造的
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式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2、哲学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 2、哲学 “哲学”一词,希腊语叫 哲学”一词, philophia。 “philophia。 philem—追求、 philem—追求、爱, sophia—智慧, sophia—智慧, 合在一起就是“爱智慧” 合在一起就是“爱智慧”、 追求真理”的学问。 “追求真理”的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