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优秀课件(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课件(共28张PPT)

③ 孩子的表现:“孩子听 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 由得发起抖来。” 说明了此时所处地步的危 险,和孩子内心极度的紧 张与恐惧。
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船长为什么要向用枪瞄准儿子?
课文原文
正在这个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 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八、船长这么救的结果是什么?
课文原文
孩子得救了,孩子从海里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岸。
四十秒的时间,孩子就顺利得救了。
课文原文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九、四十秒的时间明明很短,为什么文章会说太长了?
四十秒的时间,非常短,这种高压的情况下,时间很宝贵,大家 救人心切,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对水手们: 开玩笑应当看场合,对象, 莫让玩笑酿成悲剧。
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 --- 水手戏猴、猴子放肆
经过
发展 --- 猴戏孩子、孩子追猴 高潮--- 孩子追猴、走上横木
船长冷静平静 机智果断
结果 --- 船长举枪、孩子得救
课后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果
产生了什么事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抢夺孩子帽子 孩子气得去追猴子 船长成功救了孩子
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船长为什么要向用枪瞄准儿子?
课文原文
正在这个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 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画线的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过渡作用。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果断处理。 船长用枪瞄准孩子,是为了逼孩子跳水,这么危急的时候,跳水是唯一的方法,如果孩 子不当机立断往海里跳,如果掉到甲板上,那么后果不堪假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精品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精品课件(共41张PPT)
①从水手们的表现——“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 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③“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④“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讨论交流
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 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 时间可不等人啊!(各抒己见。)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走近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 的地位。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 第二部分:(2~4)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
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5)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
命令孩子跳入水中。 第四部分:(6)孩子最终被救。
问题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 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 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 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 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 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问题探究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放肆,孩子 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恼羞成怒。
2.渲染气氛。水手们的心态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后面 的紧张气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课件(共19张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
跳水
你想航海环游世界吗?
整体感知
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水手拿猴子取乐 ( 猴子逗孩子,孩子走上横木)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品读经过
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 写猴子的句子,说说猴子给你 的感受。
小小评判家
还有什么原因造 成孩子陷入绝境?
惹得大家哈哈大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猴子更加放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品析船长
学习第5自然段,思考:在这样的决定 背后,你读出了怎样的船长?
果断
机智
镇定
小练笔
假如你站在现场,目睹了经过,你会怎样 夸船长?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提示:
结合人物的特点说明理由
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 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 真正的知识。
——列夫•托尔斯泰
布置作业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 其他作品,如《穷人》。
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危险紧张吗?
品析船长
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救办法?
放救生垫
都不可行
让不恐高的船员爬上去救
叫孩子慢慢沿原路返回……
品析船长
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 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孩子走上横木,处境十分危险。如果 他一失足,摔到甲板上,一定会没命的。 船长拿枪命令孩子跳到海中,这样相对安 全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全孩子的性命。
我会读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 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 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 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 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 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配套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配套课件
这两句对水手的描写表明了 事情的结局——孩子得救了。
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 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课后第三题)
这是船长的思维过程。
因为发现自己的儿子处境危险,如果孩子横 木上走回去,就有跌下来的危险,摔到甲板上必 然粉身碎骨,没有生还的可能;而跳入水中,既 不会伤害到身体,又有水性好的水手们能迅速地 打捞他,使他能够脱离危险。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放肆
wéi
桅杆

撕开

吓唬

liě
龇牙 咧嘴
miáo
瞄准
我会写
sōu hánɡ sì
mào wéi
sī dòu
艘航肆 帽桅撕逗
hǔ ɡōu niǔ liě cānɡ ōu miáo
唬钩扭 咧舱鸥瞄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唬钩扭 咧 舱 鸥 瞄
左右 结构
半包围 结构
进行环境描写,为下文 “跳水”做铺垫。
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
惹得大家哈. 哈. 大. 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来取乐, 因而更加放肆. 起. 来。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更加放肆。
故事经过
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 “笑”,把相关语句找出来,说 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 的联系。(课后第二题)
经过
船长命令孩子跳 水,孩子得救
起因 猴子戏弄孩子, 结果 孩子走上横木
故事中水手们的表现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 船长的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 研读!
课堂演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ìsōu háng chuán miáo zhǔn hǎi ōu ( 一艘航船 ) ( 瞄准海鸥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优秀课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
第一课时
目录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háng


dòu
hu
gōu
ōu
zhǔn
sōu
zī liě
hǔ 在“吓唬”中读轻声
基本释义

虚张声势、夸大事 实来吓人或蒙混人。
①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 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经过
船长命令孩子跳 水,孩子得救
起因 猴子戏弄孩子, 结果 孩子走上横木
故事中水手们的表现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 船长的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 研读!
课堂演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ì sōu háng chuán miáo zhǔn hǎi ōu ( 一艘航船 ) ( 瞄准海鸥 )
gèng jiā fàng sì
②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 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给课文划分合理的结构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sōu

基本释义
量词。 用于船只:航空母舰一~。
háng

基本释义
1.船。 2.行船。也指飞机、宇宙飞 船的飞行:~海。


基本释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突出孩子要追上猴子拿 回帽子的决心和信心。
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勾住绳子,把帽
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 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猴子越来越放肆, 孩子忍无可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精美课件(统编版).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精美课件(统编版).ppt

说明了猴子的调皮和放肆。为后文做了铺垫。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 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 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故事的起因:
取乐
水手
猴子
乐取
猴子 水手们
用枪逼男
男孩 孩跳水 船长
男孩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危险的横木的?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 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 又大笑起来…… 水手们的大笑和猴子的戏弄伤害了孩子 的自尊。
动作描写:猴子越来越放肆,它的行为推动着 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 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故事的高潮: 孩子走上横木,陷入险境。
表明水手们对孩子的处境非常担心和害怕, 也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 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 转身来。 从两方面分析了男孩的危险处境。
词语解释
放肆 风平浪静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形容痛苦或凶狠的样子。本课 用来形容猴子做怪相的样子。
?形容十分害怕。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
平静无事。
课文讲解
细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是 用怎样的故事情节将小说中的人物 串连起来的?
乐取
猴子 水手们
用枪逼男
男孩 孩跳水 船长
17 跳水
导入一 导入二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最 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 的作家之一。他描写俄国战争的作品被列宁称 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优质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优质课件
2020/11/17
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勾住绳子,把帽
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 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猴子越来越放肆, 孩子忍无可忍。
2020/11/17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
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
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地~~水~~手~~全~~都~~~
2020/11/17
跳水比赛
识字游戏
2020/11/17
词语解释
哈哈大笑:形容开怀地 大笑起来。本文指小猴 子模仿人的动作,逗得 大家大笑起来。
他的怪异举动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2020/11/17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 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 不知如何是好。本文指船 长的儿子对猴子的行为感 到哭笑不得。
2020/11/17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放肆
wéi
桅杆

撕开

吓唬

liě
龇牙 咧嘴
miáo
瞄准
2020/11/17
我会写
sōu hánɡ sì mào wéi sī dòu
艘航肆 帽桅撕逗
hǔ ɡōu niǔ liě cānɡ ōu miáo
唬钩扭 咧舱鸥瞄
2020/11/17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唬钩扭 咧 舱 鸥 瞄
左右 结构
半包围 结构
2020/11/17
识字方法
加一加:木+危=桅
唬 字谜识字:虎口边
2020/11/17
换一换:例
识字方法
咧 咧开
图片识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课件(共45张PPT)

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串联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把它们 串联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本文的六要素有: 时间:风平浪静的一天;地点: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人物:孩子、水手、船 长;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结果: 船长逼孩子跳水。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谁跳水? ◎为什么跳水? ◎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
······
◎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在风平浪静的海面 上往回航行,水手们拿船上的猴子取乐,猴子 越发放肆起来,抢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 了桅杆,并做出各种怪样逗孩子生气。在水手 们笑声的助推下,孩子为了把帽子抢回来,竟 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走上最高的横木,陷入 了极端危险的地步。船长看到了这一危急情况, 立刻用枪逼孩子跳入大海,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教材习题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 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
讲述故事指点:讲述故事之前,先根据提示梳理事情的发展顺序,接着重点探 究和梳理孩子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然后结合具体情况揣摩船长逼孩子跳水的 想法。要明确讲述故事的关注点,即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故事讲完整,能结 合猴子和水手的“笑”把孩子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说清楚,能抓住船长的言行 表达出他处事的冷静、机智和果断。在讲述时可以用上“放肆”“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等词语。
◎这段话中的“四十秒钟”和“时间太长了”互相矛盾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放肆,孩子 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恼羞成怒。
2.渲染气氛。水手们的心态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后面 的紧张气氛。
3.反衬船长的优秀品质。水手绝大部分训练有素、有经 验,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却“都不知所措”,谁都不 能像船长那样临危不惧、果断地采取最恰当的措施使 孩子转危为安。
在危急时刻,船长是 怎样做的? 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 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 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 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 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 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 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讨论交流
1.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当孩子跳进海里后,二十几个水手已经跳进大 海了。 (这里说明船长已经提前部署好了,他 也不会真的开枪的。)
2.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船长是一个临危不惧、当机立断、从容不迫, 能急中生智并且对孩子有着深切的爱的人。
合作探究
在这个故事中,水手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wéi

笔顺:
音序:W 结构:左右 偏旁:木 笔画数:10 形近:危险 香脆 阴谋诡计 组词:桅杆 船桅 主桅
①从水手们的表现——“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 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③“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④“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讨论交流
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 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 时间可不等人啊!(各抒己见。)
háng
笔顺:
音序:H 结构:左右 偏旁:舟 笔画数:10 形近:杭州 挖坑 一声不吭 组词:航行 S
结构:左右
偏旁:
笔画数:13
形近:规律 天津 肄业
组词:酒肆 放肆 肆意妄为
mào
笔顺:
音序:M 结构:左右 偏旁:巾 笔画数:12 形近:感冒 玳瑁 旗帜 组词:帽子 草帽 布帽
随堂练习
1.此时此刻,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 2.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
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 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根据部编版教材修订 五年级(下)
生课 字件
会写字
sōu
笔顺: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舟 笔画数:15
形近:搜查 馊菜 瘦弱
组词:游艘 多艘 数艘
结构梳理
再读课文,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 船长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水手 取乐 猴子放肆 逗 孩子 命令跳水船长

救上甲板
得救
感悟提升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 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 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 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从中我们知 道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要沉着冷静想办法,事 情最终也能解决。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 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 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 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 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 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问题探究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走近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 的地位。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 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 和平》《复活》等。


liě miáo
肆桅撕唬龇咧瞄
放肆 桅杆 撕扯 唬人 龇牙 咧嘴 瞄准
会写字
艘 航 肆 帽 桅 撕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瞄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词语认读
环游 航行 放肆 桅杆 风平浪静 吓唬 顶端 船舱 海鸥 心惊胆战 瞄准 模仿 钩住 龇牙咧嘴
词语解释
【放肆】 任意作为,不加拘束。 【吓唬】 恐吓,使害怕。 【哭笑不得】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龇牙咧嘴】 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 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
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5)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
命令孩子跳入水中。 第四部分:(6)孩子最终被救。
问题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 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 用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 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教学目标
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 个生字,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体会船长在 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的人格魅力 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 一时冲动的道理。
会认字
sì wéi sī
初读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 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 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 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 第二部分:(2~4)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
②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 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 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合作探究
从文中找出描写水手笑的句子: ①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
大家哈哈大笑。 ②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文中多次描写了水手的笑,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正是因为水手们的笑,才使得猴子更加放肆,拿孩子取乐, 孩子的自尊心被笑声伤害,才一直追赶猴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