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
“黄祸论”正式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而其先导则是 19世纪中后期西方一些人的排华和反华论调。 美国:专门迫害在美华人的“沙地党”,声称中国人 是 “黄祸,是美国未来的真正威胁”。1882年 美国国会还通过了《排华法案》。 非洲:各殖民当局提出所谓“黑白非洲主义”,即非 洲只允许白人和黑人存在,不要黄种人; 澳洲:英国殖民当局也大肆鼓吹“白澳政策”,即 “澳洲是白人的澳洲”。 威廉二世所言的“黄祸”,指的是日本与中国以及东 方的佛教文化。他还特意创作了一幅油画赠给尼古 拉二世,即臭名昭著的《黄祸图》。
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 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 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 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 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 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会审公廨
把持邮政
我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 事一定不许做。 ------田贝(美国公使)
“其表现最可能和外国人维持友好关系的那些政治家 掌握政权了。” “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我 们)已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 ------普鲁斯(英国公使)
2、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抗英
“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 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 也!”
三元里人民弘扬了誓死抵抗外来侵略、 捍卫祖国独立的爱国精神。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忠王李秀成
1.
引言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出使琉球的使节 中国古书中的琉球人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 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 群 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 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 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废除中国年号,改为 明治年号,1879年3月30日, 琉球国灭亡。同年日本正式 宣布吞并琉球岛,并把这里 命名为冲绳。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 晒 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 地” 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 台 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 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 租
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北京条约》 天津
《烟台条约》 宜昌、芜湖、温州、北海
《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迫使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逐步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
(2 )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 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 )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 )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 )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和广西。
五、中日甲午战争
失高丽 赔款 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军民在中国开办工厂和各种制造业

中国近现代史(一)

中国近现代史(一)

重点知识总结: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一)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2、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原因。

3、中国开展禁烟运动为英国侵华提供借口——借口。

鸦片战争的评价1、性质: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2、对中国的影响(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变为即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又反对外国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4)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人民思想的变化,新思潮的萌发。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1)、(2)、(3)]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世界资本主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美修约要求被拒绝3、借口:亚罗号与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2、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政府成为列强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两半程度加深(影响,2、3)兴起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土地制度——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制度——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小结: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 义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 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
了社会阶级矛盾。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
小 结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 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 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 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原因
1、晚清社会制度和吏治与军队的腐败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
3、经济技术的落后
4、对近代战争缺乏认识
洋务运动中清朝兵工厂制造的大炮
李鸿章
清军在甲午战争 中使用的大炮
甲午海战


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 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 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 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落后是要挨打的 ,但落后不一定失败 。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以弱胜强的 好例子。但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 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的 失败就是明证。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官兵 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林则徐虎门销烟
冯子材与 镇南关抗 法斗争
冯子材镇南关布防图
亚洲第一巨舰 —定远舰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5、中国社会的变化 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演变
(1)国家领土和独立主权进一步沦丧失 自1863年起,英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 总税务司,长达45年之久。 (2)加速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借师助剿:洋枪队
(四)甲午战争
大约在150多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 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 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 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 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 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 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 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1、根本原因
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其工业品的 销售市场和保持对华鸦片贸易
工业品销售受挫 主要原因
2、直接原因:修约
修约内容 :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和 中法《黄埔条约》中都有规定,十二年后, 西方国家和清朝应对贸易、通航、外国公使 进驻北京等事进行条约的改约。 经过:1854年英法两国公使来到中国, 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其基本要求是: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 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长驻北京、进出口 货物免交子口税。
英中印三角贸易
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鸦片贩子坐收暴利 英国资产阶级拓展了印度市场 英国政府获取丰厚的税收 英国的纺织业和航海业得到发展
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摧残了人的身心健康 破坏了社会经济 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鸦片的罪恶
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 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 英国国库。
(四)甲午战争
1、历史背景 国际背景:帝国主义阶段 日本国内:明治维新 中国国内:妥协退让
代表人物之一:明治天皇
1852—1913年 进行明治维新 日本军国主义崛起 发动甲午战争 发动日俄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矛盾十分尖锐.(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地租剥削等加重。

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割香港(1842年)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58年《天津条约》、60年《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95年《马关条约》,赔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派袁世凯镇压。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通商口岸。

1862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45年,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银行。

近代史第一章_

近代史第一章_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
关税主权丧失
始自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按国家主权原 则,各国均有权自定税率,以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但 《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却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 主权。而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 “值百抽五”,即5%左右,这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税 率最低的国家。并且,海关的行政权一直由外国人控制, 直至1949年。
(注:“公行”制度:规定外商只许与请政府指定商行进行贸易)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京条约》签订。
《天津条约》、《北
1858年6月,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 约》。 (1)公使常住北京; (2)增开营口、烟台、台湾、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3)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4)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5)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860年10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11月,中俄 《北京条约》签订。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5)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三元里抗英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 元里103乡人民举行抗英斗 争。他们用“刀斧犁锄”原 始武器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的英军围困在牛栏冈。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 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 争。
三元古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指挥部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中法战争
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的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 法院,从此公审会廨在上海组成,以后又扩大到厦门等地。会审公廨管 理各国租界内各等案件,凡牵涉有约国洋人必须到案的洋华诉讼、无约 国洋人与华人的互相诉讼及被外国人雇佣和延请的中国人的诉讼,外国 领事均有权参加会审。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但实际上完 全被外国领事所把持。下图表现的是会审时的一幅场景。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10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 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 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 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 杀,亦出兵入侵中国。因为这场战 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 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1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年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 年 1 月 5 日,英法联军俘虏了总督叶名琛。5 月 20 日,英 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兵临天津,并扬言要进攻北 京。6 月 13 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 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 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 签订《天津条约》。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7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 赔款 2100 万银元; ③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8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 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如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 约》。
14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 开放天津为商埠; ② 将《天津条约》中的赔款增加为 800 万两; ③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 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从此在欧美确立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 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 级制度
中国
英国
乾隆皇帝-----文字狱
文艺复兴
哥伦布
发现新大陆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国家 落后的自然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 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商品经济发达
6、费正清
费维恺编:《剑桥中国史》(多 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 1999年版 8、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 年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 多彩、灿烂辉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 药学等领域,作出过许多卓越成就。尤 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 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 出利技成果。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
鸦片引起的战争?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京条约
附件规定:
1、割让香港岛;
•低关税率; 2、赔款2100万银元; •领事裁判权; 3、五口通商; •片面最惠国待遇; 4、协定关税。 •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 岸租赁土地、房屋和 永久居住。
为何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a.半殖民地:西方目的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 实际结果:而中国人民顽强、持久抵抗;帝国主义国 家见矛盾无法协调。于是才有此特殊形态。
动前夜(1840-1919)(中国近代史) 中篇(四章):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1919-1949) 下篇(三章):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至今)
四、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二)世界历史观的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四)上课、阅读相关书籍。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 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 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 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 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 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 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 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 未曾中断的古国。
柯林伍德:“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
识。” “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 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
列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毛泽东: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
个发展。
2.历史的鉴戒功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
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二)学习应达到的目的
主要参考书目
1 、李侃等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 局1994年版2002年27次印刷。
2 、蒋士第等编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8第11次印刷。 3 、王桧林主编 :《中国现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0年版。 4 、 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998 年 3 月版,人民出版社 5、费正清 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 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 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 的把握。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 任务 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 和意义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1.历史是民族生存的纪录,是民族
自信力的根据。
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 前言中这样写到: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 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 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军军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军事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文化专制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文化
文艺复兴
综合
中国:
英国: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的军事侵
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正确 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 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的 斗争。 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 的觉醒。 教学重点和难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列强瓜分中国 图谋的破产。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民族 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 略
一、军事侵略

五次大规模战争 1840-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两个了解:国史、国情 三个选择: What How Why 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自豪感和自觉性 2、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 要内容 (一)中国近代史的断限
1840年——1949年(本教材) 上篇(三章):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